广东大湾区大学明年开学!大量细节曝光!
近期,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
第一标段开标
意味着项目将正式动工建设
3月9日,东莞市大学筹建办
大湾区大学(筹)首次全面公开设计方案
校园规划理念
建筑设计思路等清晰呈现
根据建设规划
松山湖校区预计
2023年完成教学区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也意味着
松山湖科学城高水平城市配套
进一步完善
在“家门口”就能
享受一流高等教育
广仔带大家一起欣赏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
设计细节
为贯彻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
高水平建设的要求
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规划
设立松山湖与滨海湾两个校区
近日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开标
意味着项目将正式动工建设
其设计方案首次全面公开
山水相映生态共融
区位优越资源共享
松山湖校区地处松山湖科学城环湖核心地带,山、水、园、城于此和谐交融,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校园周边各类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是产研融合、创新实践的优良沃土。校园将利用这一平台深入实施“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育人机制。
一芯一湾包容开放
两区双轴有机共生
松山湖校区总建设用地面积256亩,约17万平方米。
设计别出心裁保留中部完整的自然山体及植被,形成校园绿芯。围绕景观内核自然形成“湾”这一标志性建筑,“湾”既象征着开放进取的校园精神,又彰显了广博包容的大学气质,寓意着创新源头、人才港湾。
浪漫的三维曲线造型完美契合山体景观,和谐融入生态环境。
一芯一湾空间内核
两区双轴有机生长
“一芯一湾”向西延展出“春华大道”教学生活轴,串接教学生活组团的教学实验、文体活动、学生宿舍功能板块;向东延展出“秋实大道”产研发展轴,串接产学科研组团的产研实验、学术交流、教师周转房功能板块,形成“一芯一湾、两区双轴”的校园格局,既尊重本土地域气候需求,也展现国际化的校园风貌。
友好衔接外部城市环境
双轴进一步在城市格局上向外延展,教学生活轴向西导向大岭山镇,产研发展轴通向东侧TOD开发地块,将空间轴线导往松山湖水库,校园整体格局与外部城市发展和谐相融,有机共生。
开放共享的多维交互
低碳绿色的智慧校园
校园功能组团分布合理,建筑造型各具特色,中心对称彼此呼应。各组公共建筑通过室内中庭、户外庭院、屋顶露台提供不同空间体验的共享交互空间,而建筑之间的校园空间构筑校园师生交往脉络,并提供弹性发展用地。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各项低碳、智慧新兴技术也将应用于校园建筑系统之中。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互动
教学与产研的紧密联通
大湾区大学在校园设计上积极探索符合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需求的建筑形态。中部“湾”作为大湾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了环形结构,既象征了开放进取的校园精神,更有机联动了校园东西两区,助推教学与产研的高效互动,实现覆盖“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融通全链条创新体系。建筑内部设置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等功能,实现无边界的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
教学行政楼舒展端庄,下部架空庭院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特征。实验楼以退台式形体策略与湾主题建筑和谐呼应,天际变化丰富并打造多维共享屋顶平台。
宿舍楼结合地域气候及使用功能合理采用核心筒双侧外廊的平面模式,有效增大宿舍采光并解决通风需求,建筑楼层间设有交流共享空间,塑造开放友好的生活氛围。
师生食堂突破以往单一就餐的服务功能,开放就餐环境、休闲台阶坐席、三层景观平台打造课堂之外的师生交互场所。三角形折面造型轻巧灵动、形成西区轴线末端节点建筑。
功能形体方正简洁、立面细节光影灵动,折面开窗既满足室内运动场地防眩光的功能需求,同时与宿舍、食堂折面手法相呼应,三者和谐有序、趣味盎然。
产研实验楼朝向中部自然山体、景观水体和“湾”建筑逐级跌落,充分融入整体校园空间格局。产研楼以超大尺度底层架空形成东区校园入口,形成大气恢弘的礼宾空间。
作为校园东北角标志性建筑,学术交流中心造型优雅现代,功能配套齐全,为校内师生及周边园区提供学术会议、成果交流的共享之所。
造型简约的高层住宅,南向配套景观花园,为校园教职工提供宜居的生活家园。
看完介绍
广仔都要“路转粉”了
期待大湾区大学
早日建成使用
好消息!
三水区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
试点建设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未来,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将对标创建标准,进一步升级公园相关配套,力争在下半年通过国家级验收,拿下“国字号”招牌,擦亮云东海街道的生态招牌。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于2017年12月取得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资格,创建期为五年。公园主要围绕水体约7000亩的云东海北湖建成,湿地率80%以上,以“古云东海湖”湿地恢复和保护为主导,以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核心,以岭南文化、古稻作文化和水文化为内涵,旨在建设为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
近日,省级专家团队在现场调研时,点赞了公园优异的生态环境,以及规划环湖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社区共建生态保护区,打造野生稻田区提升鸟类栖息地等创新做法。经过几年创建,这里已经由外及里实现蝶变。
根据该湿地公园的动植物监测报告,从2018年到2021年底,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和各类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别从279种、201种增加到439种、217种。至今,该公园监测到鸟类种类80种,包含黑翅鸢、苍鹭等多种国家II 级保护物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去年11月,该公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即禾花雀的身影。
如今,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南方影视中心拍摄基地、三水新八景之一“云海鹭影”等,“小鸟天堂”的美名逐渐远播,成为市民们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水区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准持续提升公园的文旅服务配套和科普系统,不断提升市民游园体验感,并争取下半年通过国家级验收,拿下“国字号”招牌,擦亮云东海街道的生态招牌。
教育部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
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
3月1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复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复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疫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周密细致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试工作。各招生单位要切实落实考试招生主体责任,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复试时间、复试方式和复试办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对本地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
会议要求,要加强复试和调剂工作组织管理。各招生单位要在复试工作中,采取“两识别”“四比对”等措施,加强考生身份审核,严防替考;通过“三随机”(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方式,加强过程监管,确保规范公平。采取现场复试的,要提前制定复试工作流程、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环节,防止人员聚集。采取远程复试的,原则上应统一复试平台,完善“双机位”“防缩屏”等技术手段防范作弊。要强化复试试题管理,充分考虑组考方式、复试人数、学科专业特点等,提前命制好充足试题,并严防试题外泄;严厉打击各类考试作弊行为,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调剂政策,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择优录取。招生单位(含所属院、系、所)复试、调剂工作办法及拟录取名单须报招生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报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备案。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考生服务。各招生单位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时对外公布复试工作安排、调剂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联系咨询电话、拟录取情况等相关信息,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考生充分知晓。积极创造条件,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特别是要为贫困地区考生、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提供针对性的考试服务。对于不具备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招生单位要进行技术兜底保障,根据考生申请积极协调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同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3月底左右开通。请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微信公众号:chsiyz),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教育部提醒参加复试的考生放平心态,认真备考,诚信考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