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 打造六张“生态名片” 绘就“大美增城”画卷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增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盯《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目标,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认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精心打造“富裕增城”“绿色增城”“低碳增城”“和谐增城”“品质增城”“活力增城”六张生态名片,合力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增城”生态画卷,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增城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图为增城“一江两岸三带”重要组成部分——光辉大桥
名片一:富裕增城 绿色智慧擘画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近年来,增城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在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转化,形成了“生态化、循环化、智能化、创新化”的“四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推进农林经济生态化转型。增城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以高产减碳为发展目标,以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广绿色低碳种植。同时,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逐步形成以“森林康养旅游”为龙头、以“林下种养”为基础、以林产品采集加工为辅助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发展模式。
引导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增城积极引导纺织和服装产业循环化改造,促进纺织和服装产业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巩固增城作为全国最大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的优势。
促进产业体系智能化升级。增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通过探索“1+5”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模式,打造增城“三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此外,聚焦智能制造,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锚定芯片、显示器、汽车三大特色产业,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开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形成高清显示产业集群,推动整车制造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坚持科技驱动创新化发展。增城集聚创新要素,打造“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截至2022年12月,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9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8家。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新产业孵化器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落地建设。
名片二:绿色增城 蓝天白云碧水净土擦亮增城幸福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增城通过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环境保卫战,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绿色生态底色。
精准治理大气环境,着力捍卫“增城蓝”。增城重点应对污染天气、重点治理扬尘污染、精准管控空气污染物排放,坚决走通“蓝天”保卫战“最后一公里”。如今,增城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连续六年在广州市各区中排名前三。
以系统治理观念,创新“54321”治水模式。增城探索建立了一套“5个系统、4个转变、3个创新、2个关键、1个目标”的“54321”立体化治水模式,城镇污水、“散乱污”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均实现了源头治理,碧水成为推动增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全面开展净土清废工作,坚定守护一方“净土”。增城坚持“无废城市”理念,多元主体共同发力,重点突出企业固废、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土壤污染防治,采取固废就地资源化利用,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等行动。据统计,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9%,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名片三:低碳增城 聚焦“双碳”目标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增城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打造了“节能+降耗+科研”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强化节能用能管理工作。将30多家用能“大户”纳入增城区重点用能单位名单,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加强重点单位用能管理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指导协助企业开展新项目节能审查,推动存量项目落实节能整改工作,鼓励推动创建节能单位。
推进工业领域降耗减碳。增城促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淘汰改造高能耗工业锅炉,上马清洁能源项目,2020年9月,华电广州增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正式投产,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净效率最高、可靠性最优、动力最强劲的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效率高达62.2%,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80.5%,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同容量燃煤电厂减少55%。
研究、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增城积极开展“双碳”问题研究,组织企业申报节能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共有45个企业项目先后获得省、市节能降耗荣誉,并获得专项资金补助,14家企业获得省电机能效提升补贴。
持续推进森林碳汇。十年来,增城共完成碳汇造林面积10.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5万亩,累计流转林地12.8万亩,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233.03万吨,吸引众多珍稀鸟类安家增城。
名片四:和谐增城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增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增城森林蓄积量达501.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02%。
积极摸清家底,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增城完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植物约300多种、野生动物306种;登记建档古树名木2016株;构建形成1个保护区和9个自然公园的新布局,有效保护增城重要生态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让绿色记忆延绵不断、万物成长生生不息。
坚持系统治理,推动山水城田园融合。注重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等要素,以水为纽带建设复合型、立体“增江碧道”,并荣获“WLA世界景观建筑奖”,构建形成以“三脉三江四湖”(“三脉”指增城区东部、北部和中西部的山脉;“三江”指东江、增江和西福河;“四湖”指荔湖、增塘水库、白洞水库和联安水库。)为主体,山水城田园融合的生态安全格局。
挖掘生物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发“中国荔枝邮票”、建立村级古荔枝公园、培优增城丝苗米品种、建立丝苗米文化公园等,致力传承好、种植好、推广好荔枝、丝苗米;建立总面积达438.7公顷的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强调尊重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平衡。在正果拦河坝重建工程中设置竖缝式“鱼道”,以确保下游光倒刺鲃、大刺鳅等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结合鸟类迁徙通道优化自然公园功能布局,促进森林进城,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扩大科普宣传,提升保护和防范意识。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生态文明城”主题活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国门生物安全宣传等活动,连续35年举行增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范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名片五:品质增城 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地方品质
增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品质之城,以优美和健康的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营造出“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享生活”氛围。
厚植全域资源优势,全面建设宜居增城。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增城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突出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建设“口袋”公园,推广绿色建筑。近五年来,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49个、特色精品村48个,28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增城人民基本形成了“生态自发”的生活方式,绿城品牌更加响亮。
重视培育城市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宜业增城。增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与国际规则衔接,健全商务诚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2012年—2022年,增城市场主体总量增长了4倍多,制造业集聚规模已经处于大湾区的第一梯队。
坚持生态理念引领,积极培育宜养增城。增城依托自然资源塑造生态绿城,持续扩大城区绿化面积,打造了一批集湿地功能体验与公众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引进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国际化的三甲妇女儿童医院,推动一批康养项目落地建设,形成了以天然氧吧、森林康养加高端医疗为特色的生态康养之城。
融合多元文化发展,协同构筑宜游增城。增城将生态价值观嵌入发展的全领域,重点创新生态产品与文化服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已经形成了以“根雕”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名片,打造了“荔乡仙境、康养胜地”的旅游新品牌,2021年,成功创建3家3A级景区,接待游客2146.63万人次。
名片六:活力增城 以制度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增城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构建,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着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积极实施“三线一单”管控制度。增城划定54个环境管控单元,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设立自然地保护中心,加强公众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保护地模式。
大力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增城健全区域、项目节约用地评价制度,实现存量工业用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常态化,形成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集约用地模式。
不断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增城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农林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依托森林海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包袱”向“美丽资源”转化利用。
探索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增城建立“河长+林长+检察长”联动的资源管护模式,研发涵盖森林灾害防治、园林绿化、林业产业、监护监控、生态监测等16项内容的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绿色发展“双赢”。
近日,2022年度广州市市长质量奖获奖名单公布,全市共5家企业上榜,增城区企业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同时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全市评审十强。增城区在创市长质量奖方面实现零的突破,标志着增城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向广州市第一梯队迈进。
广州市市长质量奖是广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质量领域最高奖项。在市长质量奖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离不开企业对质量品牌提升孜孜不倦的努力。近年来,增城区市场监管部门以政府质量奖评比为抓手,积极推行质量激励创新,大力构建以高标准为引领、专利技术创新为核心、产品质量比对提升为手段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企业双升级,提升质量竞争力,助推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顶层设计 高位推进制度激励
围绕本土特色产业,增城区提出“优环境、给政策、搭平台”,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从顶层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先后修订《增城区区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出台《增城区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编制《增城区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涉及政府质量奖、标准化奖励、知识产权奖励等3个领域,统筹多元制度激励,推动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多因素立体化的激励机制。其中,增城区高度对标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适时完善区长质量奖奖励办法,申报范畴推广至产品、服务、工程和环保等领域,奖励资金由30万元增至50万元,并对获提名奖的企业一次性奖励6万元,坚持“申报一批、培育一批”,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质量提升平台。截至目前,增城区共有12家次企业获得区长质量奖,8家次企业获得提名奖,兑现奖励资金444万元,有效激发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创新型发展道路,自觉树立守底线、求创新的质量意识。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早年曾获增城区区长质量奖,企业在获奖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区市场监管局等政府部门的帮扶培育下荣获2022年度广州市市长质量奖。
全面指导帮扶 高质提升企业服务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辖区企业服务沟通,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工作原则,大力推进政府质量奖服务培育工作,利用“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委员会”“广州市增城区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站”等平台掌握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基本情况及政府质量奖申报意向,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提升企业申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区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就管理、质量、创新、品牌、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座谈,引导企业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企业产品、服务、管理质量提升。
近两年,增城区以企业质量管理需求为导向,针对中小企业质量基础薄弱的现状,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技术服务项目,实施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专题座谈、质量比对活动、质量宣传教育、标准对标达标等“一揽子”质量帮扶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质量、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助力企业质量逐步向品牌化、专业化延伸。
突出示范引领 高效强化品牌建设
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增城区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增城区出台《增城区关于质量强区战略的实施意见》,以省、市政府品牌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百年·百品”“中国质量月”等质量发展活动,充分凸显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着力打造质量标杆品牌,推动索菲亚、珠江钢琴、粤水电、绿聚来4家企业入选“2022年广州百强质量品牌”,粤缆电缆等2家企业上榜2021年度标准“领跑者”,推动增城迟菜心、派潭凉粉草、增城挂绿、增城荔枝4项市地方标准成功立项,引领增城品牌向上升级。
此外,增城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全市首家“新一代信息显示技术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落户增城,打造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机制示范样板,带动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护航品牌建设,吸引更多优质品牌企业落户增城。2022年全区专利授权70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9件,同比增长8.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09亿元,同比增长37.4%。积极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增城区3家企业获广州市标准化战略专项资助24.7万元,推动正果云吞、派潭盖仔粉等6项增城特色小吃开展团体标准研制,以标准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全区共有176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753项,涵盖1065种产品,企业数、标准数和产品数分别增长26.6%、43.7%和30.2%,推动以高质量品牌引领增城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6日上午,增城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暨区正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专家辅导会,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作宣讲报告。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主持。
此次宣讲报告会是增城区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体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旨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带头深学深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走在前、作表率。
报告会上,解丽霞指出,党的二十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她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题,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与成果、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应对风险挑战等七个方面,以深刻的理论、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专题解读。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深入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作了很好的辅导。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优业绩,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作出更大贡献。
全区正处级干部(不包括参加市正局级班的领导干部)、区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和区委党校其他处级干部等参加会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