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物局关于白云区大朗东路北侧地块考古调查工作完成的函
广州市白云区土地开发中心:
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的白云区大朗东路北侧地块考古调查工作已完成。根据该院提交的《白云区大朗东路北侧地块考古调查工作报告》,在上述地块范围内未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需要开展考古勘探的古代文化遗存,你单位可以按规定办理土地出让的其他手续。
由于本次考古工作是以对地块全面踏查的方式进行,地下堆积的形成、地面遗物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今后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文物,应即刻保护现场,立即报请文物部门进行保护和抢救性发掘。
专此函达。
广州市文物局
2023年1月3日
(联系人:罗翀,联系电话:3892544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9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一起关注!
医疗救治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和情况,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群众看病就医和转诊通道,保障重症风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转运收治。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作用,严格按照第十版诊疗方案,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相对第九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主要作了哪些方面修改?
第十版诊疗方案是建立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优化的措施进行修订的。特别是结合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以及临床感染者的实际临床特点,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论证,在第九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一是从管理上进行了调整。在收治措施方面,不再要求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根据“乙类乙管”传染病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一部分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同时有一部分可以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可以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不再像原来进行“乙类甲管”的时候,感染者都要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二是在出院标准的变化上,对于需要收住院的患者,出院标准把握中不再要求对核酸进行检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治要求,特别是他的基础病情况和临床症状等等,对其进行综合研判以后来决定是否出院。
•另外,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技术手段。比如在诊断标准上,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阳性纳入了诊断标准。在临床救治方面,强化关口前移,对于轻症病例也要早期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加强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止轻症转为重症。进一步规范重症患者的诊疗,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警指标,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把握,能够及早对重症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坚持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当中的独特作用。强化了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共治的理念。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第十版诊疗方案是如何定义的?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实践,第十版诊疗方案强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定义为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病例,其他基础病加重、诱发基础病等,作为基础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重症病例。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有一个基本定义,第一是临床症状加重,第二是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3%,或者氧合指数小于300,并且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用其他的肺部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解释的,我们把这个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病例。
不同类型的重症病例,在治疗方案上有哪些侧重?
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我们强调呼吸支持,包括早期的氧疗、俯卧位、气道管理等。其他重症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模式,针对基础病,包括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行脏器支持,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重型和危重型高风险人群判定的年龄标准为什么从大于60岁改成了大于65岁?
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发现65岁以上的患有基础病、尤其没有打疫苗的人群重症化和危重症比例更高,目前临床上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这次诊疗方案进行了微调,但不管是60岁还是65岁,都要强调伴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更需要关注。希望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些高风险人群纳入管理,早期干预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后,如何进行中医治疗?是否需要去医院?
为了防止医疗挤兑的情况出现,如果发现自己有了新冠的不舒服症状以后也不用紧张,可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规范选用药物,居家治疗。在运用这样的治疗后,48小时内没有明显症状缓解,或者高烧仍然很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以防疾病发生变化,尤其对于老年人,可能没有明显发烧,但如果出现乏力、精神打蔫这样的一些症状,用一些药物之后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早、及时地到医院进行就诊。
口服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有什么作用?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仍然强调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早期氧疗、免疫治疗、抗凝治疗等,对于重要的脏器衰竭,如呼吸衰竭等,还要有呼吸支持治疗以及脏器功能的支持等。抗病毒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包括了口服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清除或抑制病毒,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最终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它的特点是口服,比较方便,在医院里可以用,在社区、诊所、门诊也可以使用。但是,我们强调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一个是早期使用,越早越好,一般在5天之内使用最好,5天之外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再一个是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使用,就是我们提到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等,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优先使用,可以降低重症风险。一般人群感染后使用价值并不大。因为药物有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强调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23年1月6日上午,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广志协”)主办的“凝心聚力促发展,奋楫扬帆启新程”2023年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年会举行。本次年会上揭晓了2022年度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十件大事,发布《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年)》蓝皮书,及公布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榜样名单等内容。
新鲜出炉!年度十件大事盘点志愿服务新亮点
会上,2022年度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十件大事新鲜出炉,全面展示过去一年中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轨迹。
在政策方面,广州积极出台支持社区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政策法规,其中《广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进一步深化“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在促进措施方面,随着《广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广州“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机制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广州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同时,广州在志愿者激励礼遇方面亦是“新招”频出,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包括12个类别、30个项目的志愿者首批礼遇计划清单,传递出花城广州的“温度”。在创新发展方面,在过去的一年中,白云区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顺利举办,“种志计划”项目征集活动、“青苗计划”社区志愿服务培育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这些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微创投”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70万元,激发出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投身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而在民生保障方面,法律、文旅、安全教育、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力量蓬勃发展,聚焦特殊群体需要和群众关切,共同织牢织密特殊群体志愿服务保障网。
首次发布!广州志愿服务蓝皮书剖析发展新态势
首部广州志愿服务蓝皮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亦在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据了解,该书是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志愿服务联合会、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全市多位志愿服务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志愿服务工作者参与编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地级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蓝皮书。全书共包含四部分,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构成。
蓝皮书显示,广州社区志愿服务从注册数量提升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迈向新阶段之际,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呈现出五方面的新态势:一是社区志愿服务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二是地方性志愿服务政策走在全国前列;三是社区志愿者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四是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应急中的作用不断强化;五是志愿服务聚焦助老服务。
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结合“五社联动”机制,对广州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他介绍,“五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多元行动主体之间建立的横向合作网络机制,注重对社区内外资源的动员和链接,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多元化资源投入格局。此外,他对促进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实现新发展提出建议,并围绕明晰社区志愿服务愿景、共建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培育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指引。
榜样力量!专才服务激发花城志愿服务新活力
“我在用我的专业技能为有需要的群体服务,我很骄傲。”刚刚被选为2022年度社区志愿者榜样的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的志愿者张炳发在本次年会分享时讲到。9年来,他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区街坊免费修理家电,为困难群众上门安装扶手、检查水电线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群众服务。
而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红棉暖心服务队志愿者吴绮梅投身志愿服务6年,不仅把粤曲、旗袍舞、诗朗诵等文艺表演送到老人院长者的身边,心灵手巧的她还在社区开设了80余场创意手工公益课堂。
据广志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征集的社区志愿服务榜样,明显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色,如选出的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和队伍分别由企业、行业组织、颐康中心、社工站等多元化主体推动成立,各类榜样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包含了急救科普、专业维修、儿童保护、社区群防共治和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截至2022年底,广志协运营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志愿者全年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7.3万小时,服务社区居民3071.1万人次。
专家研判!助力推动志愿服务迈进新征程
年会上,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和众泽益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王忠平两位专家为推动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谭建光会长围绕“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进行分享,他提到,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繁荣兴旺,一是要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二是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创新,三是推动志愿服务文化传播,四是夯实志愿服务资源保障。
王忠平副教授则就“第三次分配与志愿服务发展新契机”的主题进行分享,他介绍,志愿服务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支配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应发挥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慈善募捐方面的作用;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通过发挥专业志愿者力量,助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
2023年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年会背景材料
2022年度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十件大事
一、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广州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关于“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夯实“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机制
为激活社会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效能,广州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出台支持社区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政策法规。5月,为进一步夯实“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建设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的通知》,对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指引;11月,《广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推动镇(街)、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深化“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整合。
三、广州积极选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3月,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广州地区陈晓霞、陈雪玲、莫明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志愿服务队、华南师范大学“勷勤助学”项目、广州海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越秀区北京街道盐运西社区等7个典型入选。11月,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广州地区“声海:大湾区青年讲好家国故事,共‘话’同心圆”等4个项目荣获金奖,另有7个项目荣获银奖,4个项目荣获铜奖。同年,广州地区7名志愿者、4个志愿服务组织、5个志愿服务项目及3个社区被推选“2021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1名志愿者、20个志愿服务组织、10个志愿服务项目、7个社区被推选为“2021年度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四、广州多部门、多组织聚力开展志愿服务“微创投”,激发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新活力
3月,广州市白云区举办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5月,市文明办启动“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10月,由市民政局指导,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的“青苗计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工作启动;11月,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等部门主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承办的“2022年广州城中村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征集交流活动”启动……截至年底,各机关单位、志愿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设立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微创投”项目,年度累计投入总金额超过370万元,聚力支持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工作中下功夫、解难题,激发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新活力。
五、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共探大湾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促进湾区志愿服务交流交融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 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加快建设‘志愿广东’,建立大湾区联动机制”的相关要求,7月,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年合作发展论坛暨全国志愿服务高级研修班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杰出青年志愿者代表围绕“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主题,就“志愿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港澳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与实践”等领域展开探讨。12月,香港、澳门、广州三地社会组织联合举办的“大湾区创新义工服务新想象”线上分享会召开,围绕大湾区内创新长者服务、青年服务和后疫情时代志愿服务新想象展开研讨交流,促进湾区志愿服务工作者交心交融,推动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六、广州进一步夯实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体系,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9月,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志愿服务力量充实到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当中。当月《广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印发实施,指出应通过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购买专项服务等方式丰富和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扶持慈善组织与志愿组织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此外,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广州“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机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全面推动颐康中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实施,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体系指明方向。截至12月底,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依托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开展探访长者关爱服务4537场,累计组织超4.9万人次志愿者服务近200万人次社区困难老年人。
七、专业志愿服务力量蓬勃发展,共同织密织牢志愿服务网
1月,全省首家法律志愿驿站在广州市从化区法院正式启动,该站点对内打造优质一站式诉讼服务,采取“法官+社会志愿者”的模式,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月,广州首批文化和旅游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启动服务;2月,黄埔区组建广州首支国家安全教育志愿服务队,以打造专业宣传队伍、探索特色教育课程、培育精品活动项目为主要任务,普及国家安全知识、传播国家安全理念,致力探索国家安全教育实践;3月,广州首支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成立,凸显基层服务“她力量”;5月,“同心聆听”越秀区未成年人心声热线服务站揭牌,这是广州市开通的首条街道未成年人心声热线,由心理专业志愿者牵头坐席,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教育、情绪疏导等服务。
八、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广州志愿者科学、有序助力疫情防控
为应对今年4月、10月两轮疫情冲击,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群体,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依法、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从协助社区核酸检测、支援流调排查等防疫一线服务,到协助困难长者就医、为困难群众派送生活物资等保障服务,再到支持和保障一线防疫人员,一套由社区动态点单、志愿者响应接单、各组织和机构合力支援的防疫志愿服务机制在社区运作起来。团市委、团区委累计组织超过86.74万人次志愿者参与重点人群信息排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配送、信息录入等志愿服务;社工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等依托公益“时间银行”累积开展7000场防疫类志愿服务,组织超13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奉献志愿服务时数超过113万小时。
九、广州多部门联合发布志愿者首批礼遇,用心传递“广州温度”
4月,市文明办会同各部门联合发布首批“广州市注册志愿者礼遇计划清单”(共12个类别30项),给广大志愿者们送上属于广州的温暖与力量。礼待志愿者的态度,显示着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温度。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完善志愿者激励礼遇工作,推动关于志愿者激励礼遇法规条例的修订。各部门制定本领域志愿者礼遇工作的措施办法,加大志愿者礼遇的宣传推介力度,为深化“志愿者之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0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面向广州注册志愿者免费赠送志愿者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十、《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印发,鼓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进社区
5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下称《行动计划》)和《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发展的七大重点和四大保障机制,将构建起文旅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提升体系。《办法》则为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提出“鼓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进学校、进社区,鼓励文化和旅游服务场所设立青少年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设计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和活动项目。”
“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榜样”名单
一、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榜样(5个)
1.越秀区 北京街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
2.荔湾区 沙面街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
3.花都区 花城街颐康中心
——广州谷丰看护家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4.番禺区 大石街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5.从化区 良口镇社工服务站
——广州市从化区粤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榜样(5个)
1.越秀康养志愿服务队
2.广州市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总队
3.山海联盟志愿服务队
4.秀全街花港社区“秀全大妈”巾帼志愿服务队
5.大岗镇和谐家园志愿者促进会
三、2022年度广州“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队伍榜样(5个)
1.健脑智爱志愿服务队
2.“爱心农场”为老种植志愿者队
3.京溪街“爱心大使”志愿服务队
4.东荟城老协义工队
5.朱村街“耆老同行”初老服务队
四、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榜样(5个)
1.“救”在身边社区急救安全培训科普项目
——广州市手拉手志愿服务促进会
2.快乐使者行动
——广东烟草广州市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3.沙园街“齿轮传动”社区照顾支持网络培育项目
——沙园街社工服务站(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4.美丽从化、志愿同行
——广州市从化区志愿者协会
5.“童”伴同行——困境儿童社区支持项目
——正果镇社工服务站(西片区)(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五、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者榜样(5个)
1.赖育珍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邓韵珊 广州市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
3.杨思乐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
4.李千真 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5.廖玉莲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
六、2022年度广州社区志愿者榜样(5个)
1.吴绮梅 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红棉暖心服务队
2.肖敏宁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志愿者服务总队
3.张炳发 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
4.凌妙如 农林街社工服务站(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5.任赶赶 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