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黄埔味”年货齐上架
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
“黄埔红”现泡红茶。郑嘉俊 摄
产自中新广州知识城金坑村的“知识橙”。郑嘉俊 摄
1月12日,在兔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长岭现代农业公园举行。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是集黄埔区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经验成果展示、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及农耕地域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展馆,成为擦亮黄埔乡村振兴品牌、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体验“黄埔味”特色农副产品
隆平黄埔香大米、“头魁”“节节高”院士米、“黄埔红”岭头红茶、“知识橙”、汉华有机菜、开益番茄、福洞沃柑、贵州菌菇、新疆坚果礼盒……在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充满“黄埔味”的年货逐一亮相,琳琅满目。这些特色农副产品有的来自黄埔区内的创新研究院和农业企业,运用良种、良法、新技术,科技含量拉满;有的产自黄埔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在黄埔区消费帮扶的支持下成功打造新品牌、打通新渠道。市民不仅可以品鉴各类精品农产品,直观感受其优良的品质,还能体通过米浆研磨、现泡红茶、现场碾米、饮料特调等农产品DIY加工实践,体验手工制作农产品的乐趣,
“这几种大米口感各异,但都很好吃!”“刚进来就闻到了浓浓的米香味!”在当天举办的“黄埔米 过新年”黄埔优质大米品鉴会上,市民试吃完几种黄埔特色大米,纷纷赞不绝口。据了解,“隆平黄埔香”品牌由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打造,曾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0年代替“泰国香米”成为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对照品种,被袁隆平院士誉为“超泰米”。“隆平黄埔香大米有浓浓的米香,米粒纤长,口感鲜甜弹牙,种植全流程采用生物防虫技术,绿色健康,亩产达500-600公斤。”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道。
黄埔区打造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除了金灿灿的“黄埔粮”,“黄埔茶”“黄埔果”“黄埔菜”也齐齐上架。“黄埔茶”是有50多年历史的“黄埔红”岭头红茶,所产出茶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黄埔果”是产自中新广州知识城金坑村的“知识橙”,品种为萝岗甜橙,带有独特的桂花香味和蜜味。“黄埔菜”是汉华有机菜,干水杆短、鲜嫩软滑。此外,通过高科技养殖方法培育的观赏鱼——蓝色“黄埔鱼”,也深受养鱼爱好者的喜爱。
成立乡村振兴一号馆将助力黄埔的粮、果、菜、茶、鱼这“五朵金花”大力推广。未来,展馆将搭建新鲜一键送达平台,并不定期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只需网上下单,黄埔特色农产品就能送到家。
藏粮于技,丰收底气越来越足
作为黄埔区打造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经验成果展示窗口,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总结了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黄埔模式经验,打造了特色农副产品及地域文化体验空间和黄埔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发展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了黄埔本土及协作地区涉农品牌建设发展。
“黄埔的农业,最大特点就是拥有科技创新赋能。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卖农产品,而是以此推动背后的种源研究、农业生产模式、装备设施的现代化发展。”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凭借丰富的创新资源,黄埔区在藏粮于技上发挥优势,为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提供黄埔模式、黄埔经验。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文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三农”发展磅礴转型,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黄埔区乡村振兴绚丽答卷——
实体化运作3个创新研究院,高质量打造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隆平院士港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2021年在隆平试验田率先突破广东省水稻高产技术攻关,并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在大吉沙岛、极飞超级农场成功创建“智慧农场”黄埔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农业示范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2022年累计解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3000余人,销售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总额逾8.72亿元。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资源优势, 联合社会力量合力成功打造黄埔供销助农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化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壮大农业发展支柱,加强产业项目辐射力度,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建设省级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4家,升级以农业为内核的特色服务产业,促进农民返乡就近就业创业,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逐渐建立。2021年,全区61个经联社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总收入约13.07亿元,同比增长41.54%,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
(郑嘉俊、范敏玲)
附件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大篷车首站开进黄埔区。
书法家挥春赠送给街坊们,传递新春祝福。
1月12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大篷车在黄埔区萝岗香雪公园首发启动,开展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系列巡展首场“七进”活动。活动现场,百姓宣讲员用事实说话、书法家用墨宝传递期许、基层单位用服务温暖群众,打通基层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使整个宣讲更接地气、见实效。
身边人讲述身边榜样故事激励奋进力量
细雨绵绵,萝岗香雪公园内,十里梅林凌寒盛放,漫天香雪。当天下午,公园内人头攒动,街坊们一边赏梅闻香,一边充满热情地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大篷车活动。
由黄埔区原创乐队演唱的《我们都是追梦人》拉开活动序幕,随后,微演讲、知识问答、文艺展演等互动性强的宣讲环节依次展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互动式微演讲环节,新时代广州基层百姓宣讲团宣讲员陈丽萍声情并茂地分享了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邓振杰、中国好人李桂泉、全国劳动模范曾俊钦这些身边的党员、奋斗者,如何在工作中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故事,鼓舞人心。
分享的故事里,优秀党员邓振杰主动向组织申请奔赴湛江参加为期三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在第一个月,就跑完了广州对口帮扶的24个乡镇。中国好人李桂泉是一名资深志愿者。12年来,不但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中,还带出了一支拥有5000名注册志愿者的团队。曾俊钦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他攻坚克难,创新发明了一款车架稳定输送装置,适用11种车型,实现全年节约成本达65万元以上,成功申请国家级新型专利。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奉献、攻坚克难,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我们要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陈丽萍坚定地说。
记者了解到,陈丽萍是一名党龄24年、对红色宣讲充满热爱的百姓宣讲员。工作之余,她常常带领公益讲师团,通过演讲、微剧情等方式讲述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和科技先锋的故事,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
书法家现场挥毫送祝福文艺展演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人心
诗歌朗诵、民乐演奏、挥春送福……活动现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赢得了街坊们的喜爱和掌声。舞台上,诗歌朗诵《共同富裕》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期待。屏幕上,行云流水般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书法作品引人注目。据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者郑宏彪,也是《共同富裕》的朗诵人之一。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军旅演讲家,他满含对党的一腔热情,利用闲暇时间,用行楷写下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长卷。活动现场,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快问快答环节,加深大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
当天,主办方还邀请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钟瑞军、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赖智豪挥毫泼墨,书写三百余副幸福春联和“福”字,免费赠送给街坊们,传递新春祝福。
“文化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者、宣讲者和践行者,看到居民群众领到春联后充满获得感的笑脸,内心的价值感被充分点燃。”钟瑞军表示。
“艺术家具有用艺术为群众服务的情怀,期待未来大篷车活动通过引入书法、美术等多样化的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用文艺的力量宣传好、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赖智豪说。
惠民服务集市开在公园里便利居民获点赞
文艺展演一结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大篷车便变身成了为民服务的舞台、学习的舞台。嘉宾、观众纷纷登上大篷车,观看主题展览。记者看到,该展区以LED大屏和展厅内的互动屏为载体,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本要义、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以多媒体形式展出。
在大篷车舞台前,设置了“你的心愿,我的志愿”双微行动区和10个宣传摊位,向居民群众宣传禁毒、食品安全、文明交通、爱国卫生、垃圾分类、防诈防骗、湾区志愿、普法等知识。前来咨询学习的街坊们不仅可以到学习丰富的知识,还可以领取到精美宣传礼品。
“好开心啊,领到了福字、春联,还听了演讲看了表演,学习了知识,收获多多。喜庆新年到,大家都新年快乐!”拿着领到的挥春和惠民礼品后,黄埔区萝岗街街坊卢阿姨开心地说。
文明志愿服务区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黄埔区文明创建的成果。据了解,2022年,黄埔区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多渠道全方位,积极推动黄埔区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宣传工作。与此同时,黄埔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文明基因融入肌理和血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过去的一年,黄埔区涌现了一批扎根岗位、勇担使命的“好人”。他们用一桩桩、一件件善行义举诠释着好人精神,自觉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践行者。活动现场,为弘扬好人正气,凝聚奋进力量,广州市文明办、黄埔区文明办为该区涌现出来的“广州好人”代表刘传根、李亮送去了新春慰问。
记者了解到,首发式启动后,大篷车将成为流动的宣传车,带着多样化的宣传内容,开进街道、社区、企业等单位,开进党员群众身边,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1月14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大篷车第二站将开进天河区林和街,开进城市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随着大篷车的前进,新花城客户端已同步推出“二十大精神e起学”学习教育平台,联动线下系列巡展,生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欢迎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习。
(孙沛琳)
附件下载:
慧眼大设施预研项目全自动化蛋白质组学平台。李剑锋 摄
兴森半导体项目施工现场。李剑锋 摄
粤芯芯片生产车间。
数字化产业全新的程序从开发走向应用,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研究反复试验,集成电路企业井然有序地完成来自五湖四海的订单……这是春节前夕,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各大产业领域企业一线仍旧忙碌的景象。
2023年,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实现“五年大变化”的答卷之年。在不久前闭幕的黄埔区二届三次党代会上,该区提出要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本。新的一年,对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来说,更是迸发活力、展现担当的“信心年”。
实现高质量发展背后,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双胜利”,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策源”能力的生动实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享受着区域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日子更好了,信心也就更足了。
数字化转型持续升级,从“黄埔制造”到“黄埔智造”
一台电脑、一张简单时尚的办公桌、一屏幕复杂的编程程序,在位于黄埔区鱼珠智谷E-PARK创意园的广东云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徙科技”),即便春节将至,工作氛围仍然火热。面对不断升温的春节消费潮,这家企业要持续为品牌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2年,云徙科技将公司总部从杭州迁往广州。云徙科技董事长包志刚表示:“公司服务的主要是品牌客户,广州在消费品牌集群打造方面全国领先,特别是鱼珠这里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更是对科技公司有很大的政策支持。”
目前,云徙科技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全链路数字化经营增长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商,通过多年钻研的核心技术和应用,为食品、酒饮、家电、家居、美妆、日化、新式连锁零售、汽车、泛地产、烟草等行业的超3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消费者、数字化零售、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渠道等全链路解决方案与服务,实现数字化经营增长。包志刚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然明显变化,不是“到店”而是“到家”,不是线下而是线上。“我们很多客户都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2023年的重点发展战略。”
经过六年发展,云徙科技员工超1000人,技术团队占比超过85%,公司拥有310多个原创知识产权,包括互联网中台界第一个发明专利,引领中台技术。凭借过硬的企业实力,落户黄埔后,包括宝洁、汤臣倍健、环亚等企业纷纷加入云徙科技的客户群。
在包志刚看来,制造业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展的巨大优势,“黄埔制造”也是一个远近驰名的品牌,而数字化升级是“黄埔制造”向“黄埔智造”转化的关键之举。在黄埔,云徙科技可以更好地将领先技术应用于实践,让“黄埔制造”不止造得好,而且卖得好。
云徙科技的成功可以说是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着力发展数字化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区已形成产业布局“南北贯通”、产业链“内生增长”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区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区,企业自然也是干劲十足、昂扬奋斗。云徙科技的一楼挂着一个“奋斗者时钟”,虽是新年伊始,时钟上已然显示“2023年还有355天”。包志刚说,“今年的愿望依旧是公司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芯片满产供应市场,产能逐步扩大技术加速升级
“我已经在粤芯工作4年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很好,也很有一种朝阳产业的发展氛围。”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的“95后”员工李培铭非常期待新一年的工作。李培铭在粤芯主要负责业务系统的搭建和运维,是粤芯很早的一批员工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李培铭从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成后,坚定地选择了到粤芯工作。“在黄埔工作,每年过年都能陪在家人身边,感到很幸福。”
粤芯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家年轻企业,如今已成为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的12 英寸芯片制造企业。自黄埔起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去年8月18日,粤芯三期项目正式启动。
今年春节期间,公司近500名员工留守岗位。粤芯厂务资深总监杨洪表示,“公司提前安排了包饺子、看春晚等新春活动,给在岗员工派发新年红包,让留粤过年的粤芯人感受浓浓的新春氛围,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连日来,粤芯的生产线保持满产,芯片产品24小时不间断生产。据了解,待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粤芯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 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从消费类芯片制造起步,逐步升级进入工业电子领域,致力于未来在高端模拟芯片的特定细分化市场取得突破。
同样是在去年开工的广州兴森半导体有限公司集成电路FCBGA封装基板项目(下称“兴森半导体”),眼下也是加班加点抓紧建设。走进兴森半导体位于中新知识城半导体产业园的工地,塔吊来回间,工人忙着搭建板材和钢筋。该项目预计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厂房完成土建后,继续推进厂房装修和设施的安装。
作为国内首家FCBGA封装基板业务的民营企业,兴森半导体副总经理蒋威表示,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打破FCBGA封装基板基本由海外少数厂商垄断的局面,补足国内企业技术短板,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解决高端芯片封装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及产品难题。
“在区专班服务工作机制和创新的信任筹建机制赋能下,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粤芯三期项目实现引进即动工,兴森半导体项目实现签约即进场。”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兴良表示,重点产业项目“争分夺秒”加快筹建,为全区冲刺“万亿制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本提供了产业支撑。
前沿医学领衔全球,“慧眼计划”从黄埔走向世界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施“万亿制造”计划,以“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核心,八大产业里生物技术位列其中。经过多年锤炼,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该区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年关将至,不少项目也在抢时间、抢进度开展研究和试验。
“慧眼大设施工程”(下称“慧眼计划”)是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由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共同启动建设的大型科学设施,也是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组成。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旨在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球性重大疾病及代表性膳食模式,生存环境的蛋白质组图谱并探索人体从非健康状态到健康状态的导航路径。该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变美国主导的基因组学驱动的生物医学发展态势,为我国引领全球生物医学研究,掌握规则话语权和数据资源奠定基础。而慧眼计划,则是以大队列、多维度的生命组学数据生产和智能计算机体系为主要载体,通过软硬件融合与人工迭代,创建的全球第一个“碳-硅”融合智能终端大科学装置。该项目的启动实验室研发形成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生产系统,建有从样本制备、色谱分离、生物质谱鉴定到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特别是针对肿瘤疾病的早筛早诊,相关研究有很成功的临床成果。”慧眼计划核心支撑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平台主管王冬雪介绍,春节前夕,研究团队正抓紧推进数量庞大的样本分析工作,以便在年后可以尽早地推进后期应用。
据了解,未来慧眼计划将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立总部基地,加速从黄埔走向世界。可以预见,大批高层次人才将通过慧眼计划的引进走进黄埔、了解黄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球生物医药相关领域发出中国强音。
(孙旭东、黄蓉芳、范敏玲)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