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南庄镇东村“美丽共拼”红榜村的养成之路
今年72岁的何伯是近几年回流南庄镇东村的老村民之一。“年纪越大,乡愁越浓,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回来住感觉是真的‘回家’。”如今,何伯每天出门见老街坊新朋友,在公园闲聊、运动,养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3年时间,在东村仅仅1.75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村民新修的房子就有180多间。
越来越多像何伯一样的村民回流,与东村近年来开展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开展水环境治理、建设15分钟美丽宜居路线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分不开。
在2月25日,禅城区“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度红榜村出炉,东村榜上有名。环境实实在在地变好,不仅只表现在榜单上,而是村民清清楚楚看在眼里的。
环境美化提升的同时,村民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大家都更自觉地守护好这片属于大家的美丽家园。这一良性循环,正是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推进的秘诀。
以管理制度入手 一视同仁推“三清”
旧农村的常见环境卫生问题,如村道不平、房前屋后杂乱、村内水体有异味、公共厕所环境恶劣等问题,以前的东村也一个不少。以东村以前的公厕为例,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急得受不了都不会去”。而相对应的,住在这样环境里的村民,也延续了车辆乱停放、杂物乱堆放、乱摆卖等陋习。
要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除了环境卫生整治,村民的思想也要“整治”,不然就是治标不治本。2018年,东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礼彬及村委领导班子就定下“以环境提升带动村民素质提升”的思路,确保东村环境提升不走回头路。
当年年中起,东村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预防登革热等行动,在全村开展清理提升行动。紧接着,东村研究制定了《东村村人居环境管理规定》,配套制定环境卫生保洁、垃圾处理、公厕管理、常态长效管护等系列制度办法。
2019年初,这套制度派发至各村后正式实施,并从“三清三拆三整治”入手。一开始,难免遇到村民的抵触情绪。比如,在推进清理房前屋后杂物过程中,就有不少村民觉得“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摆的,为什么现在就不让摆了呢?”
在这个过程中,东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分包到片”推进,在村子里逐片清理,对村民晓之以理,一视同仁。渐渐地,见到大家都开始清理,村民也自觉清理起来;在清理窝棚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考虑到村民实际需要,东村在农田边增设了农具房,大家的农具有地方放了,自己建的窝棚也就愿意拆除了。
就是这样,村内的房前屋后整理干净了;农田、闲置地、河涌边有碍观瞻的窝棚也不见了;老旧危房旁,建设起了整齐的青砖围蔽;破败墙体、破旧门窗更换了,低矮楼房晾衣点规范了;村内的6个公共厕所摇身一变成了统一新中式风格的干净厕所。
环境卫生整洁了,村里瞬时“亮堂”了很多。来之不易的清洁整齐,让村民不由得分外珍惜这份劳动成果。这也意味着东村在环境提升上已经结结实实地走好了第一步。
见缝插针美化 打造美丽宜居线路
“村容整洁”搞好了,下一步就要升级到“生态宜居”。
东村地域面积约1.75 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约3500人,流动人口约8000人。占地面积不大,人口却不少。因此,东村房屋规划相对较密集,村里也没有较大的空地。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美丽的农村环境?“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好村内的每一寸地方,见缝插针搞好美化,融合东村的文化元素,用绣花功夫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何礼彬介绍,围绕这个思路,东村首先从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地入手,因地制宜完成36个“四小园”生态板块,同时在村内推进水上绿植浮岛建设,这样做不仅能治水,还能提升颜值,标本兼治,内外兼修。
这个过程中,东村还打造了一条15分钟美丽宜居线路。从新建设的中心公园为起始,走过两边铺设了绿植浮岛的涌边,每一个拐角转弯,都能邂逅一片小清新的小果园、花园;再向前,就是长达300米的墙绘街,画满了绿树、叶片、荷花、木棉花,通达各方的村道,红砖墙面上都贴上小陶艺花盆,而新中式的公共厕所,也成为了别致风景线……
这条长2.3公里的路线,贯穿了南街、东井、仁寿三个村民小组,成为了东村近年来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缩影。15分钟美丽宜居线路打造后,吸引了周边村居来参观,至今东村共接待超过5000人次,向他们介绍了建设思路和经验。
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也让东村村民由衷感到自豪。环境变好、车位规划合理、物业管理完善、路网更加发达,让更多此前在外购置了商品房的村民纷纷回来定居。
“村里靓了,受益的是自己。大家也更愿意成为爱护、美化家园的一分子。”村民李女士说。事实上,这也体现了村民素质实实在在的提升。只有村民素质提升,才能让东村人居环境提升实现长效。
何礼彬透露,今年,该村的美丽宜居路线延伸也有新铺排,计划在原路线的基础上,通过中心公园为中转站,衔接延伸村委会牌坊和南街部分,新增约1.5公里路程。下一步,东村将继续坚持长效管理,不断细化完善制度,加强治理,解决人居环境痛点难点;在环境提升方面,将继续栽花植绿、打造水环境,并结合村里独特的陶艺剪纸文化,在美化村的同时,讲好东村故事。
为实现“小事不出厅,大事不出分局,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禅城区税务局以祖庙税务分局为试点,汲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枫桥经验”,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通过设专区、建工作室及搭平台等举措,用心打造“枫桥式”税务分局样本,致力把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
据统计,禅城区税务局祖庙税务分局去年至今化解税费纠纷超300宗。
金牌调解员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终于补缴完社保了,非常感谢你们。”在祖庙税务分局的税费争议金牌调解工作室里,社保补缴人李小姐握住调解人员伍光玉的双手激动地说。
税费矛盾事件纷繁复杂、层出不穷,单靠常规的调解机制难以迅速化解矛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禅城区税务局祖庙分局分别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玮峰和税费金牌调解员伍光玉为团队核心,打造曾玮峰税务劳模工作室和税费争议金牌调解工作室,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串联、前端后台连通、上级基层协同的税费争议快速响应新模式,把涉税矛盾化解在源头,把税费疑难化解在基层,把税费争议化解在复议诉讼之前。
禅城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品牌工作室还充分灵活调动分局青年突击队、各组骨干精英、云畅听团队和17个彩虹服务群管服团队合力,积极引进各路专家外援,凝聚“智库”资源,实行业务骨干牵头“促”、创新思路专家“授”、涉税疑难集体“诊”、重点工作专项“攻”、新生问题专题“学”及业务成果交流“展”六字诀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税务分局纠纷应对和疑难化解能力,切实为纳税人缴费人排忧解难。
党建引领 将“枫桥经验”融入实际工作
禅城区税务局祖庙税务分局立足为民思维,在服务大厅设置关心关爱、税企洽谈、云畅听、争议调解和税收疑难研讨5个功能专区,推行特殊人群“贴心办”,简单争议“线上办”“马上办”,复杂争议“团队办”、疑难争议“合力办”等税费争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切实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
“这是我们把‘枫桥经验’融入‘学铁军,做铁军,建铁军’党建品牌建设,充分赋能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一种新探索。”禅城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禅城区税务局依托两个品牌工作室,持续完善税费争议解决机制,在复杂税费问题需要权威介入时,由局内公职律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指导开展涉税争议咨询、组织调解、出具意见等法务活动,搭建疑难问题研讨平台,竭力为纳税人解忧。
在此基础上,禅城区税务局还建立了“税务人员+网格员”的合作机制,按行业、辖区延伸税费征管的“触角”,搭建税费争议化解平台,面对疑难杂症问题开展团队式攻坚问诊,推动争议顺利化解。同时,致力拓展基层共治创新机制,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法院、公安局、街道专业人士,以及市局、区业务部门组成工作室指导团队,与分局建立业务直联机制,共同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疑难杂症,助力执法与服务齐头并进。
禅城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打造“枫桥式”税务分局,通过两个品牌工作室、五个功能专区的运转和积累,针对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的关注点,摸索出各线条各业务类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可推广的高效工作机制,着力实现用心用情为民解忧解难贡献税务力量,贡献禅城力量。
3月20日,广东省防总组织召开全省防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视频会议,对做好当前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要求各地重点做好风雨雷电雾的防范工作。
广东省会议结束后,佛山市三防指挥部对我市当前防御形势进行研判分析。未来一周,我市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频繁,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21日至23日,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7~8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对此,佛山市三防指挥部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强降雨及次生灾害防范工作。其中,针对大风、短时强降雨、雷电等天气,要严格落实户外施工作业和户外帐篷的防风安全,确保大风期间塔吊、龙门吊、深基坑以及高空作业一律停工,各核酸检测点根据情况提前撤掉户外帐篷,确保人员安全。其次,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危化品企业等一律落实防雷电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佛山市三防指挥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要重点关注强降雨可能带来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镇内涝灾害,落实低洼地区、地下空间、削坡建房、危房等部位的安全防控,提前撤离受威胁人员。同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24小时值守和及时研判,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