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集团积极发挥国企公转作用勇担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主力军使命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港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港口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发挥国企“公转”作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狠抓国资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加大科技创新攻坚力度,推动国有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取得系列阶段性成果,在提升广州综合航运服务能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港口贡献。
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枢纽功能,以一流标准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围绕广州建设枢纽之城、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国际一流标准,聚焦港口物流主责主业,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助力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大提升、大跨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广州港集团累计投资超过210亿元,推动国有资本向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集中。建成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深水化码头集群,开通南沙港铁路,拓展港口航线和服务网络,港口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南沙港区作为广州港核心港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物流增长极,实现综合能力和港口技术跨越式进步,建成设备设施一流的集装箱码头作业集群、滚装汽车码头作业集群、华南最大港口粮食接卸码头和筒仓集群、全国单体规模最大临港物流中心和冷链中心集群、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巩固和强化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最大粮食接卸港、重要能源接卸港、国际滚转汽车枢纽港功能,打造物流大枢纽、能源大动脉、粮食大通道,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实体产业提升、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口集约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实践。2021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列全球第四和第五,集装箱班轮航线201条,广州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13位。世界银行与埃信华迈首次发布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报告中,广州港从全球351个港口中脱颖而出排名第四位,在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中位列首位。
广州港南沙港区
二、勇担链主重任,构建立体综合物流体系,以大港担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以港口型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强化“内引外联”、串珠成链、互联互通,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立体综合物流体系,提高港口综合效率,提升广州城市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服务国内、国际经济产业循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从111条增长至156条,海铁联运班列从23条增长至35条,内河支线从68条增长至72条,“湾区一港通”便利化通关模式覆盖12个珠江沿线码头,在国内外广泛设立办事处、无水港,构建起立足湾区、辐射华南、面向全球的港口物流体系。
广州南沙港铁路
深化港产城融合,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链中心,完善港口中转集拼、冷链物流、航运交易、融资担保、汽车物流等新业态、新服务,推动滚装汽车江海联运、粮食“散改集”运输等新模式,吸引大型航运物流企业、全球“链主”企业、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平台等落户,不断完善港口功能,促进临港产业聚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勇当科技创新推动者,践行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加快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港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广州港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港口广泛应用,加快推动港口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南沙四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全自动化码头,首次系统集成和创新应用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国内首次”,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广州方案。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港航金融服务等相结合,深度融入供应链管理,通过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实现进出口无纸化办单。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广州港数据科技公司入选科改示范企业,自主研发的GZTOS系统在大湾区中小码头推广应用。
广州港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
加大绿色港口投入,岸电系统泊位覆盖率达到领先水平,珠江游船、拖轮等船舶100%使用岸电。推广清洁能源,建成集团首艘珠江内河LNG动力船舶;港口光伏发电面积达15万m²,每年可发电1350万kW·h,广州港成为首批国家认定的4个优秀“绿色港口”之一,把绿色打造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下一步,广州港集团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国资委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发挥国企公转作用,勇担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主力军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在发挥枢纽功能、提升枢纽能级、打造绿色智慧安全港口等方面下苦功、闯新路、攀高峰,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贡献力量,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各区文广旅(体)局:
现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措施,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根据“乙类乙管”要求与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停止实施《广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二、旅行社跨境团队游的政策调整以上级另行通知为准。
三、近期以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疫情防控工作为重点,科学精准做好“乙类乙管”实施后的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动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四、发挥好文旅场所宣传阵地作用,引导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醒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附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转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045.pdf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1月19日
(联系人:陈凤谊,联系电话:3892552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1月13日上午10点,伴随着碳纤维高速客船“钰珠湖”轮的一声汽笛,旅客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由南沙客运港出发,缓缓驶向香港尖沙咀中港城。时隔3年,南沙客运港往返香港中港城水路客运航线再次启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南沙方案,广州市港务局快速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复航审批,加强对船舶、码头等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工作,为南沙客运港顺利复航提供有力保障。
即日起,该航线每天执行“两进两出”共四个航班,其中,香港中港城的出发时间为上午8点、12点,南沙客运港的出发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单程航行时间约90分钟。旅客们无需预约,备齐“船票+证件”即可出发,通关快捷不拥堵。平稳舒适的碳纤维高速客船、窗明几净的船舱、干净舒适的座椅、清新强大的空调系统、二楼的头等舱和独立的VIP室为有需求的旅客提供不一样的乘船体验和优先下船的服务,更可在舒适宽敞的船舱内欣赏沿途青马大桥、深中通道等世界级桥梁景观和沿海美景。
未来,广州市港务局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加密航线和班次,探索穗港水路客运公交化运营,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网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