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发布 每街镇至少建1家普惠托育试点单位
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实施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倍增计划,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布局,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每个街镇至少建设1家普惠托育试点单位,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日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着力于解决广州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与不足,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实施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倍增计划
根据《规划》,2025年,广州市将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与特大型城市需求相适应,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充分惠及全市,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影响力居全国前列,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健康服务。
《规划》指出,广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综合医院平急结合转换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广州市将强化“平急转换”,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体系。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将依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发挥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指挥高效、统一协调、部门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施疾控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夯实设施设备,强化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化水平;除市、区各设置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加挂“××镇(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开展辖区内疾控有关统筹协调、牵头、组织实施等工作,落实公共卫生职能。
同时,广州市也将通过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推动中医药融入应急救治体系,建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将实施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倍增计划,加强医疗系统软硬件建设,特别是做好负压病房、重症床位等重点设施和物资设置,充实发热门诊、门急诊、儿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力量,实现发热门诊、重症救治、儿童健康保护、转运能力四个倍增。
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医疗需求大的地区布局
《规划》提出,全市80%的三甲医院集中分布中心城区,从化、花都、南沙、增城等外围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广州市将按照“一主一副五分多核网络化”医疗卫生设施空间结构,鼓励发展“一院多区”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除了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提质优化工程、南沙副中心医疗高地工程外,还会实施外围新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工程,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医疗需求大的地区布局,尤其是海珠东部、天河北部等区域。
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每千人口托位数增加一倍
根据《规划》,广州市将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行全市“一街镇一普惠”发展模式。
同时,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布局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并纳入社区公建配套用房统筹规划建设;探索建立托幼服务一体化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2021年,广州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6个;到2025年,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8个,每个街镇至少建成1家普惠托育试点单位。
广州市也将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预期2025年达到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12名、儿科床位3张。
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将建立健全以老年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为基础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到2025年,6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区设有至少1所护理院(中心)。
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逐步建立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到2025年,力争每千人口康复床位达到0.5张,每10万人口拥有康复医师8人。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2021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14个,实有床位10.65万张,卫生人员22.73万人,分别较2015年增长56.12%、29.86%、47.63%。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44亿人次,出院人数328.80万人次。
全市户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3.18岁,较2015年提高1.46岁。
这些工程写进了规划内
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提质优化工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住院综合楼、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科学中心(天河)、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广州市正骨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疗综合体、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综合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院区广州泌尿医学中心改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大楼、广东骨科研究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升级改造,新建荔湾区人民医院、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
南沙医疗高地工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穗港合作医院等项目。
外围新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工程: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二期、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和黄埔院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扩建、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白云院区、知识城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综合医疗区(一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二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白云湖院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易址新建一期、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整体改扩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白云院区和黄埔院区、花都区人民医院新址、增城区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
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1+1+6”项目
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人民医院设置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设置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设置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设置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设置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
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利用天台空间丰富消费场景
“天台是个独特的地方,这里可以一眼望尽广州新中轴线,看夜幕降临。”在广州环贸中心工作的李女士说,“环贸天地的天台空气流通,局限性小,可玩花样多。我们公司有不少年轻人,会比较喜欢新鲜一点的玩法,天台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像广州ICC环贸天地这样的天台空间并不是少数,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利用天台空间举办各类市集、演出、快闪店等活动,天台空间被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天台经济”也因丰富了消费场景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天台生活节、书展开启“夜经济”新体验
前不久,广州城市地标海心沙热闹非凡——第四届“咖势”精品咖啡文化节在广州海心沙的露台开幕,来自全国17座城市140多个品牌带来一场为期3天的咖啡盛会。美食达人苏女士兴奋地表示,她约上了许久未见的表弟一齐来体验,感觉到了小时候逛花市的期待和激动。
海心沙露台上举办的咖啡文化节
入夜,都市上班族结束一天的工作,正是寻求休闲娱乐的时候。记者注意到,购物中心对天台等露天空间的利用已经成为共识,而且,天台的活动一般和“落日”联系,成为购物中心打造“夜经济”的新场所。还有商场在天台设置主题展,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2022年12月23日下午3时,首届“天台开醺生活节”在广州ICC环贸天地七层天台花园举行,活动一直持续至晚上9时30分。该活动推出限定精酿啤酒,还有美食市集和文创市集,并在活动期间邀请乐队带来说唱、流行、爵士、民谣、摇滚等多元素的主题演出。此前,广州ICC环贸天地曾于2022年6月举办了首届落日书展,43家机构带来各自不同的主推图书及相关文创产品,活动在日落前开始,夜幕来临的时候结束,体验独特。
“天环广场处于广州新中轴线上,天台花园上的景观独一无二,我们曾尝试结合花园的环境,将主题展搬到了上面,受到非常多顾客的喜爱,人们频频上来打卡。去年秋季开始到今年新年,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场天台市集,融合了咖啡、美酒、创意小物件等多个摊位,加上表演乐队的助兴,天台花园从之前静态的观展打卡地,到现在成为城中年轻人下班后或周末节假日约会互动的休闲地。”广州天环广场市场推广部有关负责人说。
天环广场天台花园音乐会
开放天台空间 延伸社区联系
正在兴起的“天台经济”,也面对着一些难题和局限——如天气环境和周边居民区等因素。
天台空间受到天气影响很大,不少在天台举办的活动都因为下雨、刮风等天气原因延期或暂停,消费者也会视天气状况选择是否参加活动。有的天台空间距离居民区咫尺之遥,举办活动还需要考虑音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
尽管如此,天台还是有举办各类活动的天然优势。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广州ICC环贸天地的天台花园可以露营、办游园会,而且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像大平台大家都看得见,“有种没有顶的室内的感觉,我们公司办活动很在意人群聚集的问题,在天台开阔通风,潮流新鲜,很适合我们。”李女士说。
利用天台空间延伸到周边社区,让商场和社区建立联系,成为购物中心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新探索。
据广州太古汇公共事务部负责人介绍,广州太古汇商场L3层的平台花园通过商场和户外楼梯与周边社区联通,形成商业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无缝过渡,让公众可以方便地进入花园平台。花园内不仅有数家风味各异的餐饮商户,配有户外座区,近年来太古汇还举办了“精酿啤酒节”等户外市集活动。
广州太古汇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太古汇将继续深挖露天平台花园的潜力,以“夜经济”和“天台经济”为抓手,探索业态多样化,积极对接消费需求,为市民带来更优质的购物选择、体验和服务。
繁荣夜间经济
2022年10月,天河区发布《广州市天河区现代商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天河区将加快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文体经济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供给质量,丰富消费供给领域。其中,在加强繁荣夜间经济方面,规划明确应支持商业载体开辟自有广场和天台空间,发展趣味游逛、夜景观赏等夜间活动。
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发出中国强音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工作。
新春开工忙,在科技创新前沿一线,不少项目铆足干劲开展试验。其中,慧眼计划将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立总部基地,加速从黄埔走向世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新春开工忙,在科技创新前沿一线,不少项目铆足干劲开展试验。工作人员均已到岗,争分夺秒核实和处理数据,尽可能把科研做得更细致,让研究的脚步走得更快一些。
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施“万亿制造”计划,以“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核心,八大产业里生物技术位列其中。经过多年锤炼,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该区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许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慧眼大设施工程”(下称“慧眼设施”)是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由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共同启动建设的大型科学设施,也是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组成。
慧眼设施核心支撑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平台主管王冬雪介绍了全球首套全自动化蛋白质组学平台:该平台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组建,是慧眼设施预研项目一期的大规模数据产出平台之一,目前所有硬件已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旨在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球性重大疾病及代表性膳食模式,生存环境的蛋白质组图谱并探索人体从非健康状态到健康状态的导航路径。该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变国外主导的基因组学驱动的生物医学发展态势,为我国引领全球生物医学研究,掌握规则话语权和数据资源奠定基础。
而慧眼设施,则是以大队列、多维度的生命组学数据生产和智能计算机体系为主要载体,通过软硬件融合与人工迭代,创建的全球第一个“碳-硅”融合智能终端大科学装置。该项目的启动实验室研发形成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生产系统,建有从样本制备、色谱分离、生物质谱鉴定到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特别是针对肿瘤疾病的早筛早诊,相关研究有很成功的临床成果。我们现在两手推进,一手进行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预研,一手联合医疗机构、临床专家团队推动重大疾病蛋白质组的分析研究工作。”王冬雪说,从春节前夕至今,研究团队正抓紧推进数量庞大的样本分析工作,以便在年后可以尽早地推进后期应用。
据了解,未来慧眼计划将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立总部基地,加速从黄埔走向世界。可以预见,大批高层次人才将通过慧眼计划的引进走进黄埔、了解黄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球生物医药相关领域发出中国强音。
(广州日报 2023.2.2)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