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演出主题展 解锁天台新玩法
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利用天台空间丰富消费场景
“天台是个独特的地方,这里可以一眼望尽广州新中轴线,看夜幕降临。”在广州环贸中心工作的李女士说,“环贸天地的天台空气流通,局限性小,可玩花样多。我们公司有不少年轻人,会比较喜欢新鲜一点的玩法,天台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像广州ICC环贸天地这样的天台空间并不是少数,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利用天台空间举办各类市集、演出、快闪店等活动,天台空间被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天台经济”也因丰富了消费场景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天台生活节、书展开启“夜经济”新体验
前不久,广州城市地标海心沙热闹非凡——第四届“咖势”精品咖啡文化节在广州海心沙的露台开幕,来自全国17座城市140多个品牌带来一场为期3天的咖啡盛会。美食达人苏女士兴奋地表示,她约上了许久未见的表弟一齐来体验,感觉到了小时候逛花市的期待和激动。
海心沙露台上举办的咖啡文化节
入夜,都市上班族结束一天的工作,正是寻求休闲娱乐的时候。记者注意到,购物中心对天台等露天空间的利用已经成为共识,而且,天台的活动一般和“落日”联系,成为购物中心打造“夜经济”的新场所。还有商场在天台设置主题展,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2022年12月23日下午3时,首届“天台开醺生活节”在广州ICC环贸天地七层天台花园举行,活动一直持续至晚上9时30分。该活动推出限定精酿啤酒,还有美食市集和文创市集,并在活动期间邀请乐队带来说唱、流行、爵士、民谣、摇滚等多元素的主题演出。此前,广州ICC环贸天地曾于2022年6月举办了首届落日书展,43家机构带来各自不同的主推图书及相关文创产品,活动在日落前开始,夜幕来临的时候结束,体验独特。
“天环广场处于广州新中轴线上,天台花园上的景观独一无二,我们曾尝试结合花园的环境,将主题展搬到了上面,受到非常多顾客的喜爱,人们频频上来打卡。去年秋季开始到今年新年,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场天台市集,融合了咖啡、美酒、创意小物件等多个摊位,加上表演乐队的助兴,天台花园从之前静态的观展打卡地,到现在成为城中年轻人下班后或周末节假日约会互动的休闲地。”广州天环广场市场推广部有关负责人说。
天环广场天台花园音乐会
开放天台空间 延伸社区联系
正在兴起的“天台经济”,也面对着一些难题和局限——如天气环境和周边居民区等因素。
天台空间受到天气影响很大,不少在天台举办的活动都因为下雨、刮风等天气原因延期或暂停,消费者也会视天气状况选择是否参加活动。有的天台空间距离居民区咫尺之遥,举办活动还需要考虑音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
尽管如此,天台还是有举办各类活动的天然优势。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广州ICC环贸天地的天台花园可以露营、办游园会,而且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像大平台大家都看得见,“有种没有顶的室内的感觉,我们公司办活动很在意人群聚集的问题,在天台开阔通风,潮流新鲜,很适合我们。”李女士说。
利用天台空间延伸到周边社区,让商场和社区建立联系,成为购物中心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新探索。
据广州太古汇公共事务部负责人介绍,广州太古汇商场L3层的平台花园通过商场和户外楼梯与周边社区联通,形成商业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无缝过渡,让公众可以方便地进入花园平台。花园内不仅有数家风味各异的餐饮商户,配有户外座区,近年来太古汇还举办了“精酿啤酒节”等户外市集活动。
广州太古汇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太古汇将继续深挖露天平台花园的潜力,以“夜经济”和“天台经济”为抓手,探索业态多样化,积极对接消费需求,为市民带来更优质的购物选择、体验和服务。
繁荣夜间经济
2022年10月,天河区发布《广州市天河区现代商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天河区将加快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文体经济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供给质量,丰富消费供给领域。其中,在加强繁荣夜间经济方面,规划明确应支持商业载体开辟自有广场和天台空间,发展趣味游逛、夜景观赏等夜间活动。
经过四年的筹备和建设,2月1日,位于广州番禺的“另一个美术馆”正式开馆,广州的美术馆再添新成员,同时带来“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开馆首展,为广州市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据悉,“向南向北”是“另一个美术馆”集体打造的系列展,第一回展是三位名家:卢禹舜、范扬、方土。三位艺术家皆有由南向北或是由北向南的人生经历。卢禹舜是哈尔滨人,青年时代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参加“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山水画联展”扬名京城,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调中国国家画院后,定居工作于北京;范扬生于香港,学于南京,曾以人物画创作《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亦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后调中国国家画院;方土,广东潮汕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在岭南画坛开拓出大好局面的他选择离任广州画院院长一职,北调中国国家画院任专职画家,开启新的艺术征程。
策展人李夏夏表示,策划这样一个学术展览,旨在促成中国画的南北对话。三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而不同”,“和”的是中国画的传承与笔墨精神的发扬,“不同”的是各自关注的题材、表现方法、创作方法等个人风格的不同。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历年来的精品大作,更是每位画家的成长纪实,在“山水”精神上的思考与探索。
向韶华在检测通讯模组。
向韶华在检修设备。
向韶华在操作自动化测试设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高新兴科技集团坐落于广州黄埔,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里,一字排开的工业机器人挥舞着的机械臂不时发出“嘶嘶”声——它们正快速上料。此刻,向韶华紧盯着屏幕,察看机器人检测出来车联网产品是否存在坏件情况。
今年36岁的他已在通信电子行业浸淫14年,从基层员工成长为生产测试工程师,也见证了制造业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现在的车间不需要太多人,但人人都要懂技术,要时刻充电保持学习。”他解释道,比如现在身处的检测车间,需要用各种仪器设备检测合格率,一方面要看得懂工业机器人“输出”的大量数据,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保养和维修机器人。
与机器人共舞,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写照。年前生产线繁忙,在他和它的合力下,一个个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车联网产品被生产出来,走向了广阔的市场。
(广州日报 2023.2.1)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