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2023年度市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搭建及保障工作首场“双盲”应急演练
近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2023年度市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搭建及保障工作首场“双盲”应急演练。来自中英保集团有限公司、宽信应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多支队伍在野外现场实战演示了市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搭建过程。市应急管理局救援预案处牵头会同科技和统计处、指挥中心等多个处室协同合作,模拟实战使用卫星链路快速保障通讯畅通,让临时搭建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实现了多层次指挥中心及多方信息融合指挥调度。
本次演练主要以“双盲”应急演练(不预先通知参演单位、演练时间、地点和事件类型)的形式检查市级现场指挥部搭设保障服务情况,重点测试指挥部相关保障单位任务响应速度、抵达指定地点时长、携带物资情况,同时检验现场无线通讯保障情况、前方现场指挥部与市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情况。
市级现场指挥部的三支应急保障队伍,接到指令后,闻令即动,迅速集结队伍物资并赶赴花都区王子山演练现场。各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迅速完成指挥部帐篷搭设,并通过小鱼视频系统调度市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图像声音清晰,指令畅通,实现了现场指挥部与市局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现场指挥部外围进驻了5G信号保障车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保障在断网极端情况下正常开展救援指挥处置。
在这个用时不到30分钟搭建并投入使用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里,通过卫星链路与市应急指挥中心、移动指挥车、应急通讯保障小分队、救援一线现场形成覆盖全域的融合应急指挥“一张网”,实现了现场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小分队、救援一线现场等多层次指挥中心及多方信息融合。
演练结束后,救援预案处立即召开复盘会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整体看,本次演练基本达到既定目标,但也暴露出队伍部分应急装备保障不到位、后方应急指挥中心接收前方视频信号的操作流程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接下来的现场指挥部应急演练中,将继续加大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能力的锻炼和磨合,通过不断的实战练兵,推动我市现场应急指挥协调水平不断提升。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节后复工复产安全监管工作部署,按照《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组织开展节后复工复产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通知》安排,日前,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润培带督查组到番禺区开展复工复产专项督导检查。
督查组对番禺区大龙街广州佳涂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开展执法检查时,现场抽查了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和有关安全管理工作台账,发现企业存在未按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未按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未经审批擅自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等安全隐患问题。执法人员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配合执法人员接受调查处理。
李润培对番禺区应急管理局、大龙街道以及被抽检企业提出有关工作要求:一是被抽检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此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复工复产安全。二是番禺区应急管理局和大龙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部署,落实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执法工作,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
番禺区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和大龙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加专项执法督查活动。
“目前微波炉、冰箱、烤箱、洗碗机等家电产业类出口订单排到了今年二季度。”格兰仕集团北美区域市场负责人庄瑞玲说,格兰仕更加积极地“走出去”,接力“出海”交朋友,实现2023年“开门红”。
抢订单、跑展会、建海外仓、对接跨境电商、开拓新市场……开春的外贸业格外忙碌,活力澎湃。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外需走弱压力不减,用更积极的姿势抢占先机,成为“外贸人”当下拼经济的生动注脚。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2023年的中国外贸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为外贸行业注入了生机,企业韧性强、内生动力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导致外需疲软,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已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政策上应更多地偏向于夯实外贸的产业基础,为企业打造好的产品和品牌提供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各地应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争分夺秒“走出去”
企业业务骨干“抢单”足迹遍布全球
2月2日,东莞得利钟表总经理刘仁乘坐飞机前往钟表之国——瑞士,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当地的工厂,并敲定与欧洲客户的合作。为了确保“开门红”,今年大年初二,该企业董事长梁伟浩已先行前往美国,打响抢单“第一炮”。
莫道行路早,更有早行人。早在春节前夕,格兰仕便组织了一批业务骨干“出海”,提前“斩获”大量订单。当下,随着第133届广交会拟于4月15日开幕的消息传来,格兰仕新一轮的“走出去”计划正火热启动,以便更好地将客户“领进门”,将订单“带回家”。
从春天出发,中国“外贸人”开启全球“抢单”模式,成为推动国际航班复苏的一股力量。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该机场目前已恢复或加密广州至新加坡、墨尔本、奥克兰、悉尼、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尔等地的重点航线,有超过50个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每周进出港国际航班超240班。
“外贸人”的忙碌身影不仅出现在机场,更活跃在充满商机的线下展会。以香港为例,第49届香港玩具展、第13届香港婴儿用品展等展会密集召开、人气火爆,来自内地的企业是参展主力之一。
“我们拿下了2000多万元的订单,比往年多了2个月的订单量。”从香港玩具展满载而归的广东启梦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詹卡达说。在本届展会上,来自300多家粤企的千人外贸参展团共揽获超60亿元的订单,超过往届成交额。对各家企业负责人来说,这犹如为企业2023年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更多有利于抢订单的战略布局在悄然进行。惠州市嘉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少艳说,今年该企业不仅要参展美国CES展会,还计划在美国建立海外仓,在东南亚建立海外仓和营销中心,更大力度辐射海外市场,为海外客户“种草”自家产品。
经济下行外需收缩
“以攻代守”发掘新兴市场新动能
用更加积极的姿势主动出击,成为我国不少外贸企业的一致行动,这背后不是偶然。在一名企业负责人看来,这不仅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报复性抢单”,更是在今年严峻的形势下迎难而上,采取的“以攻代守”战术。
“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2月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这样研判2023年的外贸形势,还指出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已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在记者采访中,多位专家均一致认为,外需收缩的表现在欧美市场尤其明显。“欧美经济仍在继续放缓的过程中。从美国数据看,薪资仍在高位回落,它会通过收入效应继续向消费传递;高利率背景下,私人部门投资也将继续放缓。”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说。
根据WTO最新预测,今年的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将放缓至1%,远低于此前预计的3.4%,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增长有所放缓,外贸需求将会减少。
这种全球性的需求减弱会带来哪些冲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出口难免不受影响。他指出,一方面,海外滞胀局面仍将惯性延续,加之地缘冲突尚未出现转折,中国出口端压力仍在。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回流与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作用之下,出口管制或限制措施都会一定程度影响中国出口。
从具体影响看,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认为,低附加值消费品的出口企业可能会受全球经济运行影响。受制于海外资本开支动力减弱,一些设备出口也会面临大幅度波动。
专家如何预判2023年的出口增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在出口整体承压下,“增速可能前低后高”。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则预计:“全年外贸或将出现小幅负增长。”
既要看清发达经济体集体减速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来自新兴市场的积极因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触底反弹,IMF预计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小幅回升至4%和4.2%。”张瑜说。
事实上,新兴市场的新动能已在去年凸显。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1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4%。以广东为例,2022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0.3%、拉丁美洲增长9.5%、其他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和国)增长9.3%。
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完整产业链有望为外贸带来新增长点
今年初,随着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班轮一声长鸣,载有66辆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巨轮正式出海。预计2023年将有15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通过集装箱海运方式从盐田港出口,销往欧美等地。
连平认为,在全球能源供应链脆弱、国内技术迭代更新的推动下,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相关新产业可能成为今年出口的亮点。
对于这种现象,记者在广东观察得更加明显,从早期的塑料玩具,到电子产品,再到新能源车,出口商品附加值日益提升,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为外贸稳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依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韧性,支持中国出口的积极因素不可忽视。”程实说,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产业链完备程度首屈一指,建成了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有望为我国外贸带来新的增长点。
作为一名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外贸公司负责人,李少艳感慨:“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使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她不仅“解锁”了直播带货、线上引流,还尝试对接跨境电商、开设海外仓……她不断尝试打破边界,向外突围。
千万企业在创新中保持韧性,助力外贸基本盘稳定,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亮点,而这也是各位受访专家强调企业在2023年应格外加强的能力。与此同时,受访专家们还指出,目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仍处在创新起步阶段,应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加快培育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激发外贸转型发展“新活力”。
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开年以来,多地组织经贸团出境参展抢订单,做强优势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广东提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今年,广东将继续实施“粤贸全球”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出海参展计划,准备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超百场以上展会,组织超1万家以上企业抢抓重点市场订单。
展望未来,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建议,一方面,要积极出台并落实稳外贸政策和措施,鼓励国内制造业承接欧洲转移订单;另一方面,应积极完善供应链产业链,鼓励科技创新,增强新能源产品等的技术优势,以支撑我国的出口份额保持稳定。
“中国企业要主动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水平、发挥出自己的竞争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将企业传统 ‘以价取胜’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取胜的国际竞争新优势。”白明认为,这有望达到以产业升级换取贸易转型升级的效果,来克服外部环境的压力。
●目前,每天有50多万个跨境电商包裹从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口,借助空港口岸陆路运输跨境直转模式,快速转运至深圳湾口岸发往海外。
●2023年1月,南沙汽车口岸累计出口1.2万辆国产汽车,同比增超四成。其中,春节假期出口汽车3613辆,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1月,粤港澳大湾区开行密度最大的国际班列发运平台增城西站开行国际班列26列、标箱2336个、货值超8500万美元,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增添外贸新动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