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市禅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详细内容

佛山市禅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3-02-25     人气:624     来源:www.chancheng.gov.cn     作者:
概述:......

——2023年1月12日在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佛山市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梁梓熙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更趋复杂严峻的环境,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锚定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2年,我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0%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增长-4.3%;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0.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下达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总体上我区发展形势与国家、省、市保持一致,实现稳中求进目标,各项指标处于合理预期区间,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和客观规律。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一)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打好《佛山市禅城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及接续政策等政策组合拳,2022年,约7.3万户小微企业获得“六税两费”减免,向超2.78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约5946万元,融资专项资金累计帮助736家企业转贷116.88亿元,为企业节省转贷成本约8993.93万元。市场信心提振有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68万户,同比增长40.24%。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引进超亿元项目54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4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80%,总投资超400亿元,创近年新高。

  有效投资精准有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加快,禅城区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会上连续3次夺得“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流动红旗,2022年,全区49个省市重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42%。“9+1+7”重大工程项目推进顺利,完成投资190.6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14%。用好用活重大政策工具,禅城区2022年发行的78.1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已全部支出使用完毕,全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共5个,2个项目已获得基金借款1.234亿元。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区域消费中心加快打造,开展“到佛山,逛禅城,品岭南”促消费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六轮涵盖家电、建材、文旅等多行业促消费主题活动。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南风古灶文化步行街等省、市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实现提级发展,“3+3”美食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连锁企业品牌100计划深入推进,好好多、衍康同源、十分湘餐饮等相继落户。

  外资外贸提质增效。企业“走出去”更有信心,出台促进加工贸易上规模及外贸高质量发展等扶持办法,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被市商务局认定为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产业型),今年新增10个“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约249.78万美元,引导524家小微外贸企业完成出口信用保险申领。利用外资更加高效,新批外资企业175家,预计同比增长26.81%,4家企业申报中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超9.75亿美元。

  (二)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制定全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应急工作预案,海天调味、安东尼针织2家企业纳入国家工信部供应链白名单,24家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市级首批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供应链平台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推动“小巨人”企业梯队式发展,新增市专精特新企业68家,推动59家次项目技术改造,总投资额17.76亿元。制定《佛山市禅城区“四上”企业高质量培育发展扶持办法(2022—2024年)》,完成新增575家“四上”企业的目标。

  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高品质打造金融产业,提级优化保险产业布局,深入推进佛山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全省唯一一家全国性综合性财险公司总部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引进太平洋和太平财险全国性互联网保险项目、华软大程金融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立区国有文化投资公司做强文化投资经营实体,举办“岭南文创IP100计划”发布会,禅桂坊文化产业园开业,引进“紫薇星空·光影艺术馆”、佛山市红馆电竞等一批优质文化项目。

  数字经济加速崛起。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发力,引进禅城—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腾讯云(禅城)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27个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投资额近200亿元。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金意陶集团、安德里茨2家企业成功入选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培育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企业。积极开展数字贷,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通过备案审核的项目32个,其中7家企业获得授信3.04亿元,共发生贷款8617.65万元。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活力不断跃升。

  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有研(广东)新材料研究院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及佛山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累计引进2位两院院士、1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禅深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已启动运营,广东省创新药转化医学研究院引进孵化企业2家,获新药临床批件1件。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推荐9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力培育潜力企业,488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发动36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680家。

  创新创业生态加快优化。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成立禅城区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有省级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企业创新能力有效增强,3家企业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新增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提名奖企业数量和新增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人才引育服务加快提升。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关于推进“禅聚英才”五大行动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区的实施意见》。金禅人才服务实现体系化,揭牌成立“禅城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高层次人才入户、出入境证件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新安排企业人才子女学位118个。人才服务专线满意度保持在99.7%,启动“人才一件事”服务项目立项,推进纳入“粤省事”禅城专区。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区新引进领军人才4名、博士及高级职称人才123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9.95万人,较2021年增长超1.3万人。

  (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形象品质稳步提升。

  立体交通加快形成。立足禅城,融入湾区,前瞻性谋划高铁、轨道、路网布局,实现禅西大道南延线开放通车,建成禅港西路—南庄大道节点改善工程、富兴路三期等38个交通项目,龙翔大桥、凤翔大桥建成通车,打通澜石二路、文华南路等6条“断头路”,织密城市路网。疏解停车难、交通拥堵有实效,精细化完成堵点治理2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超5200个,完成自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建设275公里。推动轨道交通3号线首通段通车运营,4号线一期工程先行段开工建设,禅城迈入全域地铁时代。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预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6,同比改善6.7%,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一,优良天数比例79.5%,其中PM2.5、PM10、NO2浓度分别为21、40、2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粗颗粒物占比48.8%,领先年度考核目标2.2个百分点。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清理河道长度共324.63公里,清理水域面积共17.85平方公里,累计清理漂浮物共7840.97吨,8个市控河涌断面达标率100%。加强全区环卫、绿化管养,全年处理各类垃圾70.6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东平河水轴线建成佛山新港等9个景观项目,交通品质和生态景观得到持续提升。

  岭南文脉焕发活力。莲升片区一期活化试验点开工建设,琼花会馆基建工程按期完成,梁园南片区旧民居、水上关帝庙等活化利用工程飞速推进。举办多期佛山(禅城)文创产品巡展,推动超过1亿元规模的创意IP跨界赋能。举办全民综艺大舞台等多项文化品牌活动1000余场,受惠群众超过150万人次。打造垂虹片区等新网红文化体验打卡线路,体验人数超1000万。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都市农业发展起势良好,加快“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建设,打造空中农场、“鱼稻共生”试点,推动我区都市“微农业”新突破。全区573亩受污染耕地100%落实安全利用措施,全市率先实现三无涉渔船舶整治清零。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风貌。累计完成改造提升农村公厕146座,累计建成农村“四小园”[1]10504个村居[2]荣获“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全区53个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策划打造“百里芳华·季华乡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醉美南庄”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接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与黔东南三县共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工业园,引导30家企业落地,帮助1451名黔东南农村劳动力在佛山稳岗就业,实现黔东南三县消费帮扶2.15亿元。引导80家企业在四会、罗定投资,兴办乡村振兴车间20个,培育2个市外“菜篮子”基地[3],推进产业协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步伐更加坚定。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出台《佛山市禅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年版)》共130条措施,简政惠企亮点频现。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取”,设立登记实现一小时内办结,全流程实现0.5天内办结。在全市率先上线“粤省事”“粤商通”禅城专区[4]。对符合条件的国有建设用地或者工业项目“交地即发证”“验收即发证”。实现121项扶持政策事项标准化梳理,承诺时限压缩约52%,累计受理扶持政策事项申报约3.1万宗,兑现资金超9.4亿元。创新打造全省首个“零窗口”智税云厅,实现233项“非接触式”税费业务全覆盖。禅城区七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22个事项实现无感服务。印发《禅城区领导走下去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方案》《禅城区“三走”工作效能提升机制》,落实区领导、责任部门挂点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已走访联系企业3000多家次,收集各类诉求900多个,办结800多个。

  智慧化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推进城市大脑智慧赋能,高标准打造9208核(VCPU)计算资源、1483TB存储资源的全区数据中心,强化运行保障。构建三大中台[5],归集数据超43亿条。构建全域全空间数字底座,完成103平方公里倾斜摄影和单体化建模及60处BIM模型。智慧化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编织1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智能感知网。初步建成覆盖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共享的智能治理平台。推动“多事合一、多员合一、多APP合一”,实现“一机一表一次”综合巡查,实现“一格共治”。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推动落实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指标任务,着力配齐建强董事会,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持续推进国企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全面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收购智慧停车领域全国市场排名靠前的艾科智泊公司30%股权,优选高新科技园(总部园)打造“禅城区数字经济科创园”,发力打造“高新科技园”“禅控资本”“禅控科技”三大板块。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设立广东禅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划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首支区国资系统自主开发的基金产品—禅控数投壹号基金,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积极推进佛山港澳青年创新孵化基地建设,累计入驻创业企业(团队)30个。充分发挥禅港澳青年交流基地的纽带作用,累计接待259批次、4205人次参访。深化青年之家阵地建设,已累计开展180场主题沙龙活动,直接服务青年超4100人次。配合开展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成功推动禅城3个高价值专利项目达成投融资意向6000万元。揭牌成立大湾区保险发展研究中心和大湾区保险人才培养基地,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人才合作培养新模式,为大湾区保险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端人才。发布10期《香港人在佛山禅城》系列短视频,展示禅城“最佛山”的城市形象。与肇庆、深圳开展“省内通办”合作,实现650项事项省内通办,为佛深、佛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良好政务环境。

  (六)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疫情防控措施坚强有力。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牵头组建了全市第一个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制定《佛山市禅城区新冠肺炎本地疫情应急处置方案(2022年第二版)》等十多份指引文件,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有力、有序、有效处置了“0406”“0711”等多轮本地疫情,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体制活力加快释放。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实施,教育人才遴选、激励、交流机制更加完善,“555”名师培养工程启动,“领军”“名师”“骨干”三个层级共886名能力强、业绩优的教师进入优秀人才序列。教育集团化办学纵深推进,市、区两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度加大。佛山一中、华英学校教育集团形成市、区教师流动机制。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完成新改扩建智城学校(佛山市第四中学附属学校)等5个学校(校区),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超6000个,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前学位约2000个。佛山市实验学校顺利转公,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附属实验学校在汾江中学挂牌,义务教育公民办结构进一步优化。“双减”工作成效明显,学科类培训机构资金100%纳入监管,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服务时长达标率、有需要学生覆盖率保持100%。印发《佛山市禅城区“五一”特质学生培养行动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小学“清凉”工程有序开展,42所学校空调投入使用。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大楼封顶,佛山市中医院扩改建、区人民医院总院等项目建设加快。已完成14家普惠托育机构备案工作,可提供规范托位2307个。祖庙街道红棉社区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评选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累计成功创建“广东省无烟党政机关”113个、无烟医疗机构27个、无烟学校254间。新建或改造提升40个社区体育公园,常态化开展31个“功夫角”武术展演系列活动。成功创办禅城区技工学校,为我区首家公办技工学校,预计三年后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人,社会培训规模每年达到4000人次。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开展“1311”就业援助服务,禅城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7%。在全市率先推出“禅城区家政地图”,实现“家门口”“手指尖”找家政,构建南粤家政“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进风险项目“保交楼”,15栋保交楼住宅楼栋已全部封顶。现已筹集620套共有产权住房、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118套人才住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禅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效居全市前列,连续两次全链条打掉以网络爬虫非法入侵窃取计算机数据的黑色产业链(全省首次),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创新公安警务管理机制,全市率先完成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建成网上网下合成作战中心,创建“公安+物联”新型群防群治组织,成功创建1个省级新时代“枫桥派出所”、3个省级标杆警务室、1个市级标杆警务室。高质量完成重大安保维稳,实现全年涉政涉暴恐、涉个人极端暴力、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进京上访“四个零发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创新生态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不够强,要素资源约束日益凸显,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高,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有待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对此,我们要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2023年工作,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

  根据上述形势和要求,建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0%;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实施童装、针织、陶瓷及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提振升级行动,建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传统制造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重点打造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推动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三技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建设,吸引一批优质高端精密、智能装备龙头项目落户。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将“招大招强”和“延链补链”结合,引入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轻工纺织等4个500亿元产业集群和汽车、先进材料等2个200亿元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具备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力争三年内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8家。推动旅游休闲、商贸服务、健康养老、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元化,祖庙、东方广场等老商圈焕发新活力,支持季华路、魁奇路等沿线新商圈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构建灵活精准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推动优质企业及其重要子公司在禅城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发展新零售、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商业新业态,推进“岭南臻品”战略,落实大宗商品、连锁经营等行业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禅城区开设佛山市首店。

  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推进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向纵深推进,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泛家居智能网联、数字金融等行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等数字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2家、示范车间5家,打造改造标杆示范项目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5家,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实现全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网络用户数超百万户,打造数字空间“第二禅城”。

  强化产业要素保障。高质量建设“1+3”产业园区,实施“一园一策”,打造差异化创新园区,强化用地、用能、财政政策等支持保障,培育发展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带动型经济。深入实施《关于推动低效产业用地改造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启动2000亩以上土地整备试点,大力推行“工业上楼”,稳步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扶持企业用地增容。健全企业服务机制,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构建企业全周期服务的快速响应体系,引入多层级服务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疑难事项服务,用心用情服务企业,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蓄发展竞争新势能。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一体两翼”创新生态圈,推动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禅深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提升创新能级,力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720家,引进培养领军人才3人、科技创新团队2个。完善政策培育体系,修订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扶持、产业信贷风险补偿等管理办法,研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禅城区科技创新大数据平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和禅城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过程孵化链和“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链,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旗舰。

  有效发挥人才品牌效应。推动人才新政落地实施,加快出台《禅城区“禅聚英才”人才引育扶持工作实施细则》等政策,形成“1+N”[6]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禅城区人才服务云展厅”、禅城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等线上、线下平台,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打造大湾区有竞争力的创赛品牌,以开放式、市场化引入企业冠名,举办2023年“逐梦湾区,智汇禅城”佛山(禅城)大湾区创业大赛系列活动,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与创业导师的沟通对接,提供职业和创业指导,增强基地的服务效能。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着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创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高端智库加快高水平多样化高中建设。以华材扩容提质和新建区特殊教育学校为契机,补齐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短板。稳步扩充基础教育优质公办学位,2023年预计新增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学位5000个以上。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品牌学校集群效应。坚持精心选精心育精心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铁军”梯队。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三优”[7]建设,推进“四精四品”[8]“六精六高”[9]建设,加快打造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的禅城样板。

  (三)坚定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改革工程”要求,在政务、惠企、创业、市场环境、城市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探索新的改革举措,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加快向“好办易办”“就地快办”转变。深入推进“一照通行”改革,探索审批服务按企业需求灵活组合办理事项,对高频关联事项建立“一件事”常态化办理机制,为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快速落地保驾护航。加快扶持政策兑现效率,推动“四上”企业扶持奖励等事项实现“秒速直达”,力争政策兑现各环节有标准可依、标准全覆盖。优化“区块链+信用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推进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健全“一网统管”体系建设,推进禅城区城市大脑和数据服务区建设,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禅城区城市大脑智能体,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重点推进镇(街道)、村(居)城市大脑建设和推广,为镇(街道)提供中屏集成CIM、融合通信、视频联网平台等基础能力支撑,在全区146个村居全面推开应用还数于村,将更多资源、能力和服务下沉到基层。深化“一格共治”,完善“四级闭环”[10]机制,做细做实入格事项,整合“生态网格APP”“禅治慧”“粤商通”等数据。深化“一号通服”,推动“热线+网格”大诉求融合,探索高频共性问题全流程自动办理,完善网友留言办理。压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责任,健全数据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织牢织密数字政府“防护网”。

  实施国资国企改革。贯彻落实《禅城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按照“小总部、大产业”模式打造集团总部和业务板块,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租赁业务。全力支撑城市经济平稳运行,打造“高新科技园”“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产业载体品牌,构筑打造区属国企“禅控科技”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平台,管好用好“禅控数投壹号”等产业基金。抢抓市打造八大国有集团机遇,以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广湛高铁新城枢纽片区等重大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和重要产业培育为切入点,推动各级国资国企联动做强增量,争取更多市属国资企业落户禅城。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互动促成湾区城市联动,加强与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联合会对接,以禅深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阵地,构建“深圳创新+佛山产业”机制,主动承接深圳产业、人才外溢资源和科技成果。围绕“1+5+N”体系[11],策划建设1-2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港澳主题街区(园区),选取万科金融广场、国瑞升平、宏宇文创园等载体,在金融保险、商业新零售、文化创意等领域推动港澳协同发展。推动佛山港澳青年创新孵化基地建设,以岭南天地简氏别墅为原点,举办“逐梦湾区,智汇禅城”等佛山(禅城)大湾区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上线“佛山1+5+N港澳青年一网式双创服务平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一步加强与四区的合作。

  (四)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

  全面畅通城市“血脉”。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广佛环线、地铁4号线建设进度,强化广湛高铁佛山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强化区域路网衔接,全力攻坚同济大桥等项目,配合加快季华路西延、弘德北路北延、东鄱路北延等外联跨区通道的规划建设,争取市级支持启动河滘大道顺德段等跨区断头路建设。建成龙光玖龙台(绿岛湖)公交首末站,龙光天宸(佛山车城)公交枢纽站,新四中附属学校公交首末站,优化调整地铁3号线禅城段公交线路,建设提升自行车和电动车专用道,使“地铁+公交+慢行系统”充分衔接。精细化治理佛山一环—吉利大道节点、登贤大道南庄地铁站路段、季华路—华宝路口等10个交通堵点,建成东平路中段智慧道路,推进桥梁安全监测和科技治超智能化。实施停车难疏解工程,加快建设禅城区禅港路北侧公共停车场,推动公共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和禅城区智慧停车平台建设。

  优化提升城区风貌。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管理规划,加快出台公园绿地露营管理规范,营造良好露营环境。抓好城市形态、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案审批,科学统筹环文华公园等重点片区规划调整,全力打造精品建筑项目。开展违法铁锈皮屋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完成我区87.79万平方米石棉瓦房、铁锈皮屋图斑整治。继续推进东平河水轴线、城市道路节点等绿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口袋公园、社区体育公园、街心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空间。开展路灯改造工程,完善提升城市照明设施,消除照明设施用电隐患。常态化开展市容整治、城市大清洁等行动,全力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文旅融合,持续推动“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建设,持续深化“百里芳华·禅乡城韵”乡村振兴示范路线建设,加快打造“百里芳华·季华乡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擦亮禅城美丽乡村品牌。推广“微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经验,持续推进养殖池塘尾水治理,争创广东省示范性美丽渔场。打造禅城区农村集体资产网上招商投资交易平台,加大“乡村大脑”建设成果的应用推广,推动乡村治理智慧高效。加强与黔东南三县、四会、罗定等地沟通对接,强化招商、旅游、消费等方面合作。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挥发性有机物“4+2”行业治理,全面完成市下达低效设施治理及省重点企业深度治理任务。打好碧水保卫战,以8个市控断面为核心,全力攻坚水质不达标断面,巩固3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完成4宗河涌清淤项目和5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高标准建设9公里特色碧道。打好净土保卫战,构建城市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强化镇(街道)工业固废综合收集处置,加快五峰山垃圾分类分流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创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探索建立智慧能源双碳服务平台,率先在公共机构开展光伏发电和节能改造,加快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统建统管”,谋划储备一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以及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项目。

  (五)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加快建设岭南文脉轴线。开展岭南文脉之城建设三大空间[12]营造计划,做好“古”“陶”“潮”三篇实力文章,着力构建“一主、两核、三支、多节点”[13]的岭南文脉轴线空间结构。加强文化展示平台建设,推动“佛山古镇”项目建设,加快莲升片区保护修缮第一期工程示范段、正埠码头场景复原项目等建设。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岭南非遗天地”,建设水上关帝庙活化利用项目、琼花会馆活化利用项目,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速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依托金马文投、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红卫岗文创街区、柒号陶仓研习基地、星光园等项目建设。持续举办佛山(禅城)文创产品展和成果对接会,打造富有辨识度和感染力的岭南广府文脉IP群。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岭南文化与二次元、萌态、卡通等流行文化碰撞。大力发展影视电音产业,支持佛山创意产业园打造音乐小镇,建设大型唐人街拍摄场景,出品一批影视大作,争取打造10亿票房级别影片。

  打造文体事业惠民品牌。健全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奇槎社区体育中心、区图书馆主馆提升等一批大型文体设施建设,积极谋划禅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打造禅城文化地标。打造“无界艺术季”文化品牌项目,开展“小艺思”“城市音悦厅”等文化系列活动,联合商圈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作打造城市小剧场、微艺术空间等“新型文化空间”,提升城市艺术氛围。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力争在2023年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实现新突破。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深入推进健康禅城行动,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就近方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区人民医院总院、市二医院新院区及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夯实全区医疗保障基础。提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圈,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织密基层医疗网络。引领中医发展,推进禅城区中医院和禅城区颐养院项目重新启动建设,提高全区中医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关注关爱特殊群体,加快推进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在本级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强化重症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实施“优业行动,技在禅城”职业技能升级行动,打造“岭南月嫂”家政劳务品牌。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其中新业者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800人以上。大力选拔企业首席技师,扶持建设一批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出台《2023年禅城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计划》,确保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健全妇幼健康服务,落实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规范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构建以普惠性托育为主的幼托服务体系。高标准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和“敬老月”活动,营造爱老敬老社会氛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积极参与省政府监管沙盒试点,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完善立体化大巡防体系,提升社会面巡防质效。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市场监管领域安全,深入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等全链条监管,重点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创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开展重点领域价格专项执法行动,维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园、220千伏城北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区电力等能源安全。



  [1]农村“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2]4个村居:南庄镇紫南村、罗南村、南庄村,张槎街道大富村。

  [3]2个市外“菜篮子”基地:罗定市船步镇、加益镇。

  [4]“粤省事”“粤商通”禅城专区:其中“粤商通”禅城专区可办理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粤系列”禅城办事专区还整合了办事预约、抗疫防疫等便民服务,以及代办中心、一件事、惠企政策、助残养老等特色服务。

  [5]三大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

  [6]“1+N”:以“禅聚英才”五大行动实施意见为“1”,各实施细则为“N”的人才政策体系。

  [7]三优:学有优教、教有优师、读有优校。

  [8]四精四品:精准教学、品质课堂,精品课程、品牌学校,精英团队、品位教育,精致环境、品味校园。

  [9]六精六高:打造精英团队暨高质量教育领军队伍培育项目,实施精准教学暨高质量教研教学指导提升项目,突出精品课程暨高质量品牌特色课程共建项目,做实精锐组团暨高质量教育集团合作办学项目,推动精益统筹暨高质量职教体系建设项目,落实精心服务暨高质量特教协同惠民项目。

  [10]四级闭环:明确网格层、村居层、镇街层和区层处理责任和时限,确保社会治理事件四级闭环处置。

  [11]“1+5+N”体系:1个禅港澳精品发展试验区平台,5个禅港澳精品发展示范点,N个禅港澳精品发展载体。

  [12]三大空间: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创新空间。

  [13]一主、两核、三支、多节点:岭南文脉主轴;佛山古镇、佛山美陶湾;古韵汾江岭南文脉支线、陶醉禅城岭南文脉支线、潮动东平岭南文脉支线;沿线若干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特色街区、民俗印记。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