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进2022年度积分制入户工作
一是在信息技术上破难题,不断优化数字平台。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便民水平,首次在“穗好办-来穗积分”专栏增加“积分制入户”入口,便于来穗人员通过手机“指尖办”完成入户申请,申请人员可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入户申请。对接市发展改革委的广州市人口计划与户籍迁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积分制入户中电子入户卡签发、流转和跨部门业务协同。通过数据在线共享,实现献血和纳税数据实时获取。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社保缴纳积分异议线上审核,审核时长大幅缩短,进一步审核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积分制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质量。
在“穗好办-来穗积分”专栏增加“积分制入户”入口,便于来穗人员通过手机“指尖办”完成入户申请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配强配齐专业人员。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各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召开2022年度积分制入户业务骨干培训,重点围绕积分制入户申请条件、申办流程、排名规则、热点问题解答等内容开讲,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在全市各镇(街)均设置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要求窗口服务人员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材料准备事项,积极指引申请人如何正确填写、提交材料,以热情、高效和优质的服务帮助来穗人员顺利完成积分制入户申请。
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材料准备事项,让来穗人员“少跑腿”
三是在政策宣传上下功夫,创新回应热点问题。针对来穗人员普遍关切的积分制入户等问题,在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热点18问”“指标体系及分值表解析”推文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为平台,拍摄制作积分制入户政策解读、操作指引等课程,通过央视频、人民网和花城+等媒体广泛宣传。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广东电视台珠江新闻频道、广州电视台广视新闻频道进行讲解分析,形成主管部门表态、权威专家发声、主流媒体引导、自媒体策应的协同发声体系。
擦亮“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品牌,拍摄制作积分制入户政策解读、操作指引等课程

岭南春来早,花城百花开!
广州,自古以来就有种花、赏花、爱花的历史,素有“花城”的雅号。广州花开满城,再一次站在了春天的起跑线上。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 2023花城广州十大春季赏花点 、2023花城广州十大春季赏花线路。
以“花”之名讲好广州城市故事,带领市民游客感受南国花城的蓬勃向上与无限生机,同享花城雅韵。
花城广州十大春季赏花地:
①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郁金香、紫花风铃木、宫粉紫荆
②中山纪念堂:红棉花
③华南国家植物园:山茶花、禾雀花、牡丹、兰花
④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樱花、桃花、黄花风铃木
⑤番禺莲花山旅游区:莲花、桃花
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玉堂春、宫粉紫荆、虞美人、绯樱
⑦天鹿湖森林公园:禾雀花
⑧花都竹洞村:黄花风铃木
⑨从化天适樱花悠乐园:樱花
⑩南沙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桃花、樱花
花城无处不飞花。
动身出发,踏上花城广州十大春季赏花线路,一步一景,遇见诗意绵绵的花城春景。
前往广州的“城市客厅”
邂逅市中心的繁花似锦
再一头扎进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百花竞艳的漫山锦绣之中
最后在青山群峦包围之下的
碧泉空中温泉酒店
享受岭南第一泉的养生之妙
掀开羊城古典画卷
走进岭南文化山水园林——宝墨园
一睹古风赏樱盛景
转身在有“广州之肾”美誉的南沙湿地公园
乘船逐溪荡入红树林,观鸟赏花
而后在推窗即见山海的南沙花园酒店
沉浸式感受私家园林之秀美
春回大地,国樱盛开
相约天适樱花悠乐园
览樱花胜境、观世界名花
在返璞归真的稻喜湾温泉民宿中
览田园山色,品芳草鲜美
再登上白水寨旅游度假区的
天南第一梯与白水仙瀑
近距离感受自然万物的空灵之美
在广州雄伟庄严的
蓝色八角形宫殿式建筑中山纪念堂
见证羊城百年近现代史
与350多岁的“木棉王”盛放
而后奔向国内首个
以玫瑰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
宝趣玫瑰世界
赏万朵世界名品玫瑰花海
还可以到集徽派建筑和
岭南文化于一体的
卓思道温泉度假酒店
享受群山环绕的山景汤池
出发天鹿湖森林公园
观赏广州地区罕见的
大型木质藤本花卉
千亩禾雀花次第开放
再来到公园内的
飞越丛林探险乐园
体验户外探索的亲子乐趣
在长洲岛探寻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瞻仰革命遗址
先闯进“花城明珠”的诗意秘境
看万花盛放
再趁溪水不备
飞扑到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观高山“银流泻玉珠”之景
回过头来,又可沿着山势而上
在天人山水旅游区的无边泳池畅游
艺术农田里撒欢
倘佯城市艺术后花园
让身心回归自然
在稻香鱼肥的“长寿村”溪头村
酌天然甘泉、摘果垂钓、游历古巷
穿梭于风云岭森林公园
看流溪河水滔滔,雾霭氤氲
又或者奔向艾米稻香小镇
开启一场人文与生态交融的
乡村郊野游
在鸟语花香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与“广州三件套”合拍
一路花香,奔赴羊城市井烟火
在正果老街品尝
濑粉、云吞面、鱼皮等地道美食
回眸看向满目金黄的油菜花田
背后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
传统与现代交汇
烟火与诗意交织的浪漫
近在眼前
这是广州南端一幅清丽素雅的画卷
纯净蔚蓝的天空下
紫花风铃木迎风盛放
站在黄山鲁森林公园
能俯瞰南沙全景和狮子洋海口
隐藏在葱郁山林中的默娘之家
青山、海景、阳光都被带到了屋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领略岭南水乡风情
身穿汉服乘花船在
“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
荔枝湾与永庆坊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老城新活力
在竹洞村赏轻盈美丽的黄花风铃木
细看春的模样
还可以在花都木莲庄酒店,浸入温池
享恬静湖景以及星空露营的
艺术旅居生活
放下忙碌,走进田园与青山绿水,无需远游,在广州这座繁华都市及周边,就能获得诗意休憩。
春回大地的脚步,从广州出发;以花为媒,共赴花城浪漫之约。
花城广州,欢迎您!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目前57个梯口已顺利完成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41台,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为群众办实事。
“自从电梯加装后,我再也不用左腿碰右腿,辛苦爬楼梯了。”“为了孙子读书,我一直住在这里8楼,出门好辛苦,终于盼到了电梯。”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是越秀区黄花岗街水荫南社区水荫路34号大院加装电梯后,居民生活所发生的可喜变化。
作为全市首个试点推进成片连片加装电梯的社区,34号大院 57个梯口加装并投入使用电梯41部。每一部电梯的建成,都离不开市区人大代表的积极奔走和不懈努力。代表们饱含对百姓冷暖的关切,展现履职尽责的担当,把人民“心事”变成“实事”,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
察民情
围绕加装难点调研找对策
旧楼加装电梯一直是群众的期盼和向往,是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但在推进中却困难重重。早在2013年,越秀区就有代表关注到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建议》。建议指出,加装电梯存在报建审批环节多、程序繁琐;高低层业主之间的意见分歧或矛盾难以调和,邻里关系紧张;增设电梯的进度十分缓慢,一年半载甚至几年批不出一个建设工程许可证,成功加装的少之又少等问题。
如何更好地破解旧楼加装电梯的难题,成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越秀区老旧楼宇多,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十分强烈,为此我们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主要围绕加装电梯的工作难点,找思路对策。”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孔祥虎说。
做好人大工作,从调研开始。
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群众需求,越秀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扎根在社区一线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接待选民活动,听民意、问民需,收集每一名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担心什么。为帮助群众实现所盼所愿,代表们加快形成调研成果,很快便提出了代表建议。
2018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先后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加装电梯相关建议9件,涉及加装电梯补贴发放、严重遮挡界定、相关制度实施、后续维护管养等方面,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老旧楼宇加装电梯插上了提速的“翅膀”。
一次次调研视察,饱含着人大代表对百姓冷暖的关切;一件件议案建议,展现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担当。如今,老旧楼宇加装电梯从协商、规划、建设到安装、使用、管理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中,越来越多人大代表参与其中,“人大代表为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听民意
近50场协调会求“最大公约数”
水荫路34号大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院内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7到9层楼梯楼,共有常住户918户、3600多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1100多人。
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高低层居民利益难协调问题往往是加装电梯无法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导致电梯多年难以实现加装的“绊脚石”。
如何协调高低层利益这一难题,成为能否顺利加装电梯的关键。对此,越秀区黄花岗街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径:由社区党委、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搭建议事平台,邀请市、区相关部门权威解答,讲明连片加装利好,利用周末、夜间召开近50场协调会,迅速在小区居民中凝聚起共识,实现居民从了解、认可到支持、参与的转变。
“阿伯,您担心电梯安装后过道采光暗了,您看看这个设计,这最大限度避免了这个问题。”“这个电梯电费分摊,我们想征求下大家的意见。”这是周末在人大黄花岗街道工委会议室热烈讨论的场景。
针对部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区人大代表官选芸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联合社区法律顾问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开展“送法上门”行动,全面做通“关键少数”工作,力促100%的同意率。
“人大代表是群众选出来的,人民群众对代表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做起协调工作来也相对容易些。”雷建威说。
纾民困
“绿色通道”审批推动全市首个连片试点
加装电梯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单独报建要经过咨询协调、方案审查、递交规划许可、办理土建施工许可、登记特种设备使用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流程“从头再来”,以居民代表作为活动主体推动加装电梯工作步履维艰。
针对这一痛点难点,人大代表们主动发力,梳理出全套流程,多次组织小区业主召开集体咨询会、说明会,在持续的实地调研、交流协商和修改完善中就加梯选址、外观、材质等达成一致,形成设计方案,协调规划、建设、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8部门落实“集中审批、分层管理”制度,把“一梯一流程”整合为“多梯一流程”。
有事好商量,商量好办事。最终,水荫路34号大院作为全市首个试点推进成片连片加装电梯,开辟出设计、报建、审批、备案便捷化、集约化的“绿色通道”,并一次性完成小区30余个梯口的加梯审查,将前期报建时间由3~4个月(单梯)缩减为1个月左右,真正做到让居民少跑腿、少操心。
惠民生
“化零为整”电梯批量加装拿到“批发价”
为提升施工效率,让群众能尽快享受加装电梯的便利,人大代表们积极推动“化零为整”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加装成本、提高加装效率。
来自建筑设计及工业设备相关行业的区人大代表潘辉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眼光结合属地黄花岗街道意见,向居民推荐1~2家优质单位承接项目,成功协调以每台电梯低于市场价的“批发价”实行批量施工。“我们通过前期设计技术人员深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深化产品设计、与有关生产厂家协调,尽量采用厂家已有的成熟标准化产品,减少非标产品零部件加工费用,并通过优化现场施工组织等,使每台电梯节约成本约5万余元。”潘辉说。
在电梯加装期间,代表们通过代表联络站与居民、建设方建立起三方“短平快”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细节问题等快速协商,避免重复沟通和过度差异化引发的资源浪费、利益失衡。
暖民心
代表推动电梯“连片托管”服务“全包”
电梯建成后,如何进行长效管理,也成为了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
对此,市人大越秀联组代表提出《关于加强旧楼加装电梯后续管理的建议》,明确提到:不能重建轻养,提升电梯安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支持;继续探索托管模式,完善工作方法等建议。
在代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水荫路34号大院首推电梯“连片托管”,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服务“全包”,物业管理行业的越秀区人大代表林子顺等人结合自身专业,对“全包”服务的标准设置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发挥代表联络站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畅通企业单位、托管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通过社企共建、资源共享,推出“托管+保洁”“托管+保安”“托管+矛盾化解”等套餐服务,以“代表联络站+”模式赋能基层治理新活力。
“通过多角度发挥代表作用,参与加装电梯全链条各方面工作,找到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越秀区黄花岗街党工委书记、区人大代表余昭辉表示。
她介绍,水荫路34号大院加装电梯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57个梯口已顺利完成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41台,全过程实现了人大监督、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