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力亚多配方骆驼粉:乳品新贵族 妈妈新选择
骆驼奶对于许多人来说较为陌生,但在许多国家它已被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营养品。在非洲,人们经常建议身体虚弱的人饮用骆驼奶,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019年,我国骆驼奶产量达1.58万吨。近几年我国骆驼奶行业产量情况如下:
2019-2026年中国骆驼奶市场规模预测
我国的骆驼主要是以双峰驼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地区。单峰驼每日产奶量可以达到15kg,而双峰驼每日产奶量仅2-3kg。并且,相较于单峰驼乳,双峰驼乳的营养更为丰富,而且含量也更稳定,不会因制成乳粉就造成营养的流失。
骆驼奶优点被我国居民重视,骆驼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骆驼奶加工工艺不断优化促进了骆驼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帕力亚多骆驼乳——
北纬黄金奶源地
天然牧场自然环境生长下的双峰驼乳
源自黄金奶源饮用天然矿泉水和药草
优选新疆双峰驼
含有牛奶中没有的乳铁蛋白和溶菌酶、重链抗体、P450解毒物质,堪称奶中精品,养生珍品。
维生素含量是等量牛奶的3.8倍
铁元素的含量是等量牛奶的10倍
免疫球蛋白是等量牛奶的9倍
蛋白质含量高于牛奶
钙含量高于牛奶
脂肪含量则低于牛奶
骆驼奶的胰岛素是等量牛奶的3250倍。
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与妈妈去哪儿联合成立“功能性食品资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集“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求导向”于一体的实验室。
目前,公司已经在新疆和内蒙投资工厂 ,确保奶源、奶质、产能、产品质量均能满足公司产品畅销全国的需求。
厂家拥有全自动乳粉生产线,核心工艺技术和设备分别来自英国、丹麦、日本和俄罗斯,在国内具有先进技术水平。高标准的万级净化车间,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系统,安全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研发出的帕力亚多驼奶系列产品,帕力亚多骆驼乳中含有蛋白质、钙铁锌、多种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经过科学配比,营养均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大品牌,更放心!骆驼乳,认准帕力亚多!(ZSWB)
岁月无声,相片有痕。你知道数百年前的三水是什么模样吗?
166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所著的《荷使初访中国记》中的插图,描绘出360多年前的三水古城模样;1870年,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在三水按下快门,留下了三水最早的照片影像。随后,外国商人、军官留下了不少河口的老照片。翻看一张张历史的黑白照,聆听旧照片背后的故事,重拾过往回忆。
1
三水古城景象
《荷使初中国记》书中插图描绘三水古城景象。
1655年至1657年,荷兰人约翰·纽霍夫(1618-1672)曾跟随荷兰使团造访过中国,并将一路上的见闻绘成画本,然后制成铜版画刊印成册,为欧洲人直观展示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真实中国。
这本书就是《荷使初访中国记》,最早于1665年出版,书内有35幅双页图和109幅背面带文字图。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说,这本书的插图中,有一副图片上方有“XANTSUI”的字样,后经专家鉴定应为“三水”之意。“当时还没有发明照相机,书中的图片是根据手绘画经过雕刻印制而成,成为三水最早的影像资料。”
2
三水最早照片由他按下快门
约翰 汤姆逊。
约翰 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曾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御用摄影师。147年前的1870年,他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国游历,广东北江流域是他的第一个行程,而三水是他北江之行的首站。汤姆逊溯江而上,在思贤滘、黄塘等处按下快门,留下了三水最早的照片影像,为了解清末的三水社会提供了最珍贵的史料。
黄塘照片,上图为画册,下图为照片。
200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 汤姆森游记》记载了汤姆逊(森)在三水的一段见闻。“在三水我进入了北江,两岸如画的景色看起来真像是苏格兰盆地,被一片片成熟的大麦所覆盖。”
3
百年前的广三铁路
1920年代,广三铁路,三水河口火车站。
广三铁路,肇始于广州,终结于三水南站,是广东铁路之始,全长48.9公里。广三铁路虽短,但与西、北江航运连接,是当时通向粤西、粤北的主要通道。据《中国铁路史》记载,当时广三铁路的客运量占广东铁路客运人数一半以上,是清末运输效益颇佳的铁路之一。
1920年代,广三铁路,三水河口火车站。
1906年邮寄而出、标注为广三铁路的火车照片。
乘坐广三铁路列车的日本兵,历史图片成为日本军队侵略三水的铁证。
广三铁路作为广州往粤西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引起了日本军队的关注。1938年秋,日军进犯三水。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当局于1938年下半年拆除了广三铁路三水至佛山段路轨。
4
老照片中的昆都山、思贤窖
民国时期的昆都山、五显庙。
思贤滘旁,一山独立,名“昆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昆都山真不高,海拔仅62米,也无神仙,却因明朝礼部尚书何维柏在此结庐读书而名留青史。山上的先贤遗风已无可追寻,但山脚下的五显庙却寄托着人们的信仰。
民国时期的昆都山、五显庙。
五显庙肇始已不可考,清朝之道光、光绪,及民国年间曾作修葺。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风格建筑,青砖绿瓦硬山脊。房子虽小,却供奉着多位神仙,主神为华光大帝。
旧照片中三水江面。
思贤滘,三江汇流之地,沟通西江、北江的黄金水道。在老照片中,反映的正是思贤滘繁忙水运的情景。
旧照片中三水江面。
老照片中,江边停靠着小渔船,渔船上盖着棚子。那时的渔民吃住都在船上,以船为屋,逐鱼而生。
5
再现河口江畔繁华景象
三水河口江面,船舶云集。
清末民初,三水河口因其水陆交通的发达,成为西北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商贸发达,一度拥有“小广州”的美誉。当时,南来北往的货物在河口交汇,十分繁荣热闹。
三水河口江面,远处的高楼就是三水百年老海关。
老照片中,三艘小艇在江面飘着。远处的江岸,一座4层的英式洋楼矗立在一群民房中,显得鹤立鸡群,它就是建于1897年的三水百年海关大楼。三水河口海关大楼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目前,这栋已经拥有120年历史的建筑仍然保存较为完整。
一艘在北江河口段游弋的外国船只。
照片中一艘白色的船舶航行在河道中,船分上下两层,船上设备精良,还配备了救生小艇和救生圈,看着十分“威水”。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判断,这艘船为外国人所有,照片为外国人拍摄,照片背面用英文标写,船上可见3人,从外表看应为外国人。
6
三水老街旧景
三水老城楼。
在古代,有城必有城墙。这些三水城墙的照片,据说是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城墙高高耸立,城门洞开,城门上方是一个城楼,城楼由八根柱子支撑。
三水老城楼。
三水建城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据资料记载,三水古城墙基底用石头砌成,厚2丈5尺,石基上再砌砖,高1丈5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韩绍忠主持再加高3尺,环城一周为765丈,东西和南北相距均为204丈5尺。
三水街景。
穿过城墙门洞,进入三水老城内,是一幅街市的繁忙的景象,街道上人们在贩卖各种农产品。
三水街景。
据资料记载,三水老城内有12条街道,名称分别为:县前街、县后街、县东街、县西街、学前街、学后街、南门街、北门街、东门街、西门街、学东街、濠口官路。现存的察院街位于三水老县城的中央。
照片中是民国时期三水的一座庙,庙的结构为典型的清代风格,镬耳山墙。一条石板路通往古庙,两名妇女迎面走来,最前者手提竹提笼。人们进进出出,可见当时此庙香火旺盛。
7
三水的抗战烽火岁月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西南兵站官兵合影。
抗战胜利后,三水各界合影。
1937年7月7日,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响起枪声,日军全面侵华。第二年1938年,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入侵南粤大地,广州沦陷后,从水路进军三水。面对侵略,三水军民奋起反抗,发起马口之役、灶岗血战、芦苞战役等,用鲜血捍卫家园。这些旧照片,直观地反映出日军侵华、三水军民抗战的历史。
8
民国婚礼岁月印记
旧照片中的民国婚礼结婚照。
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中,一对新人身着西式礼服、婚纱,男性手拿礼帽,女性手捧花束,两人手挽着手。这是一张拍摄于1948年的婚纱照,主角均为三水人。他们践行的是广州旅行结婚,在当时可谓相当时髦。
近日,桥梁测量公司工程师何先生在顺德区均安镇一立交桥底测量过程中,发现一枚疑似“炮弹”的物体。
“炮弹”呈水滴形,长约24厘米,直径约6厘米,重约1公斤,在弹头有清晰详细的编号,弹头钝圆,弹尾窄而尖,镶着几枚铁片,表面有些许锈迹。
接报后,顺德区公安局均安派出所迅速派员前往现场,为确保安全,民警立即在现场拉开警戒带,疏散周围群众。
后经顺德区公安局治安大队爆破专家,经过20分钟的排查后,核实其为一枚60迫击炮弹。专家迅速做好安全处置,并作进一步处理,成功排除了安全隐患。
警察提醒
废旧炮弹有杀伤力,群众如发现废旧炮弹、子弹等,请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不要擅自触动、处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