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公布
各市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属高中阶段学校,有关高等院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粤教基函〔2020〕3号)精神,我们制订了《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一)提高认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注度高,政策性强。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强工作统筹谋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选拔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落实责任。各市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招生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本辖区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对考试招生重大事项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招生、督导等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招生工作部署,制订招生工作具体方案,加强考试招生录取管理,将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纳入办学质量评价,强化绩效考核。各市应于5月20日前将招生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将招生工作总结分别报省教育厅基信处、职终处、省教育考试院考试招生二处。
二、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一)稳妥推进改革。各市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因地制宜细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年度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深化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中使用,加强全流程全员模拟演练,精心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投档录取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二)扎实做好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36号)等文件要求,我省今年继续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部分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中,开展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以下简称“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工作,招收具有广东省户籍或属于在高职转段时符合高职录取条件的外省来粤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有关高职院校要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五年一贯制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各市招生部门要积极开展招生政策宣传和解读,认真组织好各中学开展报名工作,确保每一位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家长都了解政策,熟悉流程,顺利应考。五年一贯制招生学校、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另文通知。
继续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学的比例,扎实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的招生工作。各市要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和招生宣传工作,将三二分段招生统一纳入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按照文件要求,督促各初中学校在发动初中毕业生参加三二分段招生的报名工作上主动作为;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要提前做好招生简章的宣传和计划编报工作,按照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及时、准确在省中招服务平台完成新生录取备案工作,并将新生录取名册提交对口高职院校备案。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过程性转段选拔考核工作,在中职学段入学后一个月内向考生公布招生章程和转段考核工作方案。要严格审核报考资格,会同对口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共同做好转段考核工作,规范应用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和技能人才评价证书,做好高职学段的录取工作,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符合高职院校录取条件的学生,只能参加三二分段的录取,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中职第三学年的学习,可参加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三二分段招生学校、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另文通知。
三、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入学机会公平
(一)落实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政策。每所优质高中学校要安排不低于50%的招生名额,主要按初中学校中考报名数,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名额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各市各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名额分配录取比例不低于总招生数的50%。有关高中阶段学校要统筹做好名额分配考生的培养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采取学业辅导等方式,帮助名额分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政策。积极、稳妥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考的相关政策,珠三角9市要积极完善并进一步落实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粤参加中考的政策。要优化资格审核程序,积极创造条件,在统筹考虑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并与当地考生同等录取的办法。对于因特殊原因不符合流入地报考条件的考生,流入地考招机构要主动协调流出地予以稳妥解决,原则上回流出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和招生。中职学校未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批准纳入计划,不得到外省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城乡劳动者、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等。
(三)规范特殊群体招生
1.严禁普通高中录取的各种奖励政策。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粤教基〔2010〕15号)的要求,严禁学校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社会艺术考级、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
2.清理规范录取加分或优待政策。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或优待政策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累加。所有拟享受加分或优待政策的考生都须自行进行申报。
3.健全和严格落实加分或优待考生资格审核公示机制。各市及招生学校要规范加分或优待考生信息公示的内容、程序、时间等要求,向社会明确告知公示网站。主动公开加分或优待办法、拟加分或优待录取考生资格信息和最终录取结果,做到详实、准确、及时公示。公示内容须包括拟加分或优待考生的姓名、性别、所在中学、加分或优待项目、优待或加分分值及审核单位等。中学还须在校园通知栏以及加分或优待考生所在班级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网上公示信息须保留到当年年底。未经公示或未按要求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或优待项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四)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高中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招生范围、计划、标准、办法和程序等)。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特色类型招生均纳入自主招生范围。各市除体育、艺术和小语种3种类型可在本市范围招生外,其他类型自主招生应落实属地招生政策,在规定的属地范围内招生。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普通高中,按原批准的办法招生。自主招生方案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高中学校要根据招生方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结束后开展自主招生,主动及时公开自主招生的各环节重要信息和录取结果。
四、严格招生录取管理
各市要加大统筹管理力度,按照国家和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及工作实施细则,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管理,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秩序,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公正,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维护教育工作形象。
(一)严格计划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文件要求,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科学制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并严格实施,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各市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按照管理权限,认真做好招生计划编制工作,统一审批学校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地市,由生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安排跨地市招生计划。跨地市的中职学校转移招生计划由省统一公布,中高职贯通培养(含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计划由省统一审核和公布。各招生学校应严格按照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定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范围、时间、标准和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增强招生计划的透明度和严肃性。
(二)加强招生管理。各市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地处县域(包括县、不设区的市)的公办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设区市城区的公办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区或地市教育部门批准的若干城区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范围应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对于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县(市、区),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申请,统筹调配全市学位资源,合理安排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公民办普通高中要严格执行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年度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做到同步招生。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违规跨地市招生,不得招收未在本地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等其他渠道收集学生有关报读意愿以及个人相关信息。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严禁未经录取,提前发放录取通知书、预录通知书,提前收取“预留学位费”;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资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和升学率。各中职学校、技工院校不得提前招收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妨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中职学校、技工院校不得以普通高中学校(班)等名义招收学生。
(三)严格资格审核。要加快建设并用好省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服务平台(下称“中招服务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充分使用中招服务平台,切实加强招生宣传、招生计划、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志愿填报、网上录取以及结果发布等管理工作,有效保障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同步报名、同步录取。
各市要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报名资格审核,按照本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报名政策,严格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中考移民”、跨区域招生。不得随意向县(区、市)和学校下放中招服务平台招生功能权限。对于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资格的,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招生秩序。
(四)强化学籍管理。高中阶段学校一年级新生经审核被录取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即准入校学习,取得学籍。未经学校批准,不按学校规定期限到校办理注册者,不保留入学资格,不建立学籍。高中阶段学校要依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招生办核准的新生录取名册注册学籍。
各市教育行政、招生部门要加强中招服务平台与学籍系统的对接,录取后已经报到的学生学籍信息,必须经地市审核后在录取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在中招服务平台备案(审核)。使用自建中招服务平台的地市,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录取数据导入省中招服务平台。
学籍系统不得为未经省中招服务平台备案录取的新生注册。不得出现为学生违规办理学籍接续、“空挂学籍”等情况,严禁“人籍分离”、伪造学籍、违规招收“挂读生”和变相招收“借读生”、出具虚假就读证明和自行录取新生、无学籍现象发生。要重点检查招生录取学籍接续有关工作,定期抽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业务核办情况,及时查处、纠正学籍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堵住违规招生漏洞。
(五)深化违规招生治理。各市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招生政策,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招生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属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招生监督工作机制,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主动公布招生咨询方式、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招生政策和纪律以及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招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化解矛盾。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依纪依规追责问责。对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所属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五、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一)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招考机构、招生学校三级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及时向社会公布招生政策、招生条件、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招生信息,向社会明确告知公示网站,做到详实、准确、及时公示。确保招生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自觉接受社会、利益相关者及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二)认真落实公示制度。要将招生学校名单以及名额分配、自主招生、招生加分、随迁子女等的操作办法以及录取结果等在区(县)招生机构网站上予以公示。在招生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协调解决,保证此项工作在社会广泛监督下公开透明进行。
(三)强化招生信息安全工作。各市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及时堵塞管理和技术安全漏洞。招生录取期间,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对重要设备、信息系统和网站的运行监控和安全监测,进一步完善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的技术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加强考生密码发放和志愿填报等环节管理,鼓励采用手机短信验证码、动态密码等技术手段,加强考生身份验证,严防志愿被篡改。加强考生信息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严防信息泄露或被他人操控。
六、优化招生宣传和考生服务
(一)加强宣传引导。各市要积极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媒介主动发声,要把中招服务平台和市、县(区)招生委员会的门户网站作为招生信息的官方发布渠道。要健全信息发布机制,重要考试招生信息须经市级考招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或高中阶段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后方可发布。
要宣传国家和省的中考招生政策,以及学校的招生信息等,做好政策解读、志愿填报、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努力争取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群众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各初中学校要配合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要将各级招生办的统一招生信息发布平台在学校门户网站显眼处提供链接,向学生提供全面的高中阶段招生政策、信息、规定和要求,指导学生填报志愿。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要准确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残疾考生、“两后生”等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不让一个新生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入学。
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有序地接受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和中高职贯通的高职院校进校宣传,打通中职学校、技工院校、高职院校与初中毕业生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
要坚持正确招生舆论导向。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考试状元”“高分考生”“升学率”等,严禁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劝学生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片面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不得在网上发布或校园内张贴不利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试标语。
要制订社会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加强舆情监控,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欺骗等误导学生的行为。
(二)做好招生服务保障。各市各校要积极做好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为考生提供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严禁代替学生填报志愿,不得以任何影响升学质量为由等拒绝或引导学生放弃填报志愿和参加中考。各市教育部门要联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收取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面试辅导费等的中介机构、网站和微信(小程序)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依规查处有关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的机构。市级考招机构和高中阶段学校要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及时妥善处置信访问题,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七、做好高中阶段学校
招生录取周报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省中招服务平台的操作。首次使用省中招服务平台录取、暂停当年招生的中职和技工院校,须于4月1日前由市招生机构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书面申请。
加强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招生计划执行情况督查,及时通报省中招服务平台的录取进度,第一阶段中职招生工作结束后,各市在省中招服务平台的录取数据、完成任务情况将汇总公布。未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招生任务且完成任务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在安排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时将视情况予以扣减,并暂缓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验收工作,减少其他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有关项目的申报限额。
为及时掌握各市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进展情况,将继续实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周报制度。中职学校招生周报从8月1日起至10月20日止,由市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能部门分别统一填报;普通高中学校周报从8月1日起至9月8日止,由各市教育局职能部门统一填报。请有关单位登录省中招服务平台填报当天截止的累计招生数据(网址:https://www.eeagd.edu.cn/zkpt)。
八、其他事项
《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件1)《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日程表》(附件2)在省教育考试院网页可以直接下载电子文档,不再印发纸质文件,也可在考试院官微查询。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市管理,涉及招生的具体问题可向当地市级教育、招生和人社部门咨询。涉及重大政策问题,可向省级教育、招生和人社部门咨询。
附件:
1.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2.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日程表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3月21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查阅及下载附件
3月30日-31日,“2023德企湾区行”系列交流活动在佛山精彩上演。这是继今年2月德国柏林推介会后,佛山三龙湾对德交流合作的又一盛事。
为期一天半的活动中,三龙湾邀请了超30家德国企业走进佛山,实地考察佛山企业、座谈交流发展机遇、体验佛山特色文化,并与63家佛山企业深入对接,以此促进德企与佛山本地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更多德资项目落户佛山。
在3月31日举行的“2023德企湾区行一佛山机遇交流会”(简称“交流会”)上,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正式启动。同时,三龙湾首次向4家德企代表颁发“中德市场合伙人证书”。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施行,为更多德企落户提供新机遇。
知名德企走进三龙湾
结成中德市场合伙人
此次“2023德企湾区行”活动是由佛山三龙湾与佛山市投促局共同主办,借助德国工商大会在深圳举办德中(深圳)经济论坛的契机,牵手德国工商大会,组织了超30家德企来访,与60多家佛山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
这是2020年以来,德企访佛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对接活动,既有西门子、思爱普、德铁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有默克、欧德神思等行业领军企业,行业覆盖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化学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虽然活动仅一天半时间,内容设置却充满巧思,活动“日程”满满,尽可能为德企、佛企交流对接创造机遇:一方面,三龙湾组织德企嘉宾走进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佛山本地企业实地考察,增进德企对佛山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的直观认识;另一方面,组织专场交流会,开展中德企业精准洽谈对接,切实促成中德项目合作;同时邀请德企参加三龙湾文化体验活动,让德企更全面地了解佛山的历史文化,增强其在佛山的投资意愿。
“大湾区是一个全球竞争力强、联通性好、创新性强的区域。”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华南及西南地区执行董事Martin Klose(马廷坤)在交流会上表示,佛山三龙湾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优良的营商环境,有多家德国企业和项目落地在此,希望借助本次活动为德国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助力其在佛山找到更多优质的合作机遇。
佛山市政协副主席黄福洪向与会嘉宾推介佛山时介绍,据初步统计,佛山以及大湾区企业分布在德国的供应商至少有13.5万家,这意味着,佛山和德国的产业粘性其实已不分彼此,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一直以来,佛山都高度重视中德经贸合作,打造“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作为服务德国企业落户发展的专业园区平台,牵头发起“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城市合作平台,为两国地方城市合作牵线搭桥。
现场,围绕“从制造向智造进击的湾区潜力之都——佛山”“聚焦大湾区发展新机遇”等主题,中德双方代表展开交流,分享体验。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三龙湾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东生表示,中德工业服务区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时间,从建立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对德合作的“朋友圈”,到“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的对德合作项目,再到如今的出政策、造环境、建园区,管委会希望为企业做好服务,吸引更多的德国企业到中国、到佛山投资,实现合作共赢。
“翻开交流会上的德企需求手册,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客户需求,在佛山都能得到满足。”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新文表示,佛山产业基础扎实、工业体系完备,同时也有着很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这与德国城市之间有较多相似之处。从中德工业服务区到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希望未来能与德国企业在大湾区建设以及佛山创新引领型产业发展中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交流会上,三龙湾还首次向德企代表伍尔特(上海)工业紧固件有限公司、肯博(厦门)绝缘科技有限公司、欧葛兰(上海)电气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瑞诺司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颁发“中德市场合伙人证书”。今年2月,在“走进大湾区·中德下一站——2023佛山营商机遇推介会(柏林站)”上,佛山现场发布“大湾区中德市场合伙人计划”,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或其委托机构与德资企业结为合伙人,助力德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市场、开发新客户、赢得新商机。发布至今1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多家德资企业明确表达了成为合伙人的意愿。
“这次德企湾区行刷新了我对佛山的认知。”德国瑞美克斯中国首席代表王心迪说,相比于十年前,现在的佛山企业在交流会谈时更加国际化。同时,瑞美克斯作为环保型企业,期望能够通过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中国环保行业的进步。
“我非常看好大湾区中德市场合伙人计划,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德国肯博(厦门)绝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堃表示,期待通过这个平台,在佛山找到肯博公司契合的企业,将产品推向更多合适的客户,加入佛山制造产业链的一环。未来也期待与佛山企业有更多更深的交流,共赢互惠。
交流会上,中德双方企业和机构进行了精准洽谈对接。今年3月24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TÜV莱茵学院签约,正式成为“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建设单位之一。今天在交流会现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袁毅桦与TÜV莱茵学院副总经理王欣欣就合作事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了该项目在中国试点实施的情况,并约定今年4月份共同前往该计划在国内的其他试点建设单位考察,了解项目实效,打造佛山模式,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中德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典范。
“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是在教育部“中欧双元制产教融合平台”框架内,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TÜV莱茵共同设计实施的产教融合项目。该计划聚焦“企业服务、人才赋能、院校赋能”,助力学校增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数字化综合治理水平、研发国际通用的专业人员能力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将通过共同设计实施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提升产教融合水平,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据了解,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始铺排人才培养工作,在项目筹建阶段,人才培养先行,力求与项目进展、企业需求实现同频共振。
打造优质产业载体
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启动
一年之际在于春。“2023德企湾区行”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佛山三龙湾推进对德合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继2月赴欧招商推介后,佛山三龙湾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交流会现场,由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管委会和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共同打造的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正式启动。据了解,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面向德国智能制造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制造、研发办公、产品展示、共享仓储空间和各类生产生活服务。
随着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的落地,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补足了原来既没有政策,又没有自有载体的短板,实现了对德务实合作路上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佛山中德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德国有大批创新创业型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为它们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潘东生说,此次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启动,既希望德国中小企业能快速融入大湾区的市场与环境,也希望通过优质产业载体的建立,营造良好对德合作氛围,解决其产业链配套问题,促进产业集聚。
目前,三龙湾也正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德资企业量身打造优质产业载体,加紧建设专业中德产业园区。企业如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空间,还可选择进驻三龙湾高标准打造的中德产业制造园区。除此之外,根据制造型和外贸型企业发展需要,三龙湾还将发挥佛山陆路港的作用,通过中欧班列,为入园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进出口业务条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我们接触了很多本土的德国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德国企业来中国投资时,对产业载体选择的关注点。”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董事长杨兆斌说,2月17日在三龙湾组织的营商环境推介会上,与德国企业面对面交流,让自己找到了服务园区德企更准确的“发力点”。
去年9月,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迎来“开门红”:首家入驻企业德利康医疗器械(佛山)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家拥有百年品牌的德国企业,是医疗床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我们对德利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德国企业对于细节与品质的追求。”杨兆斌认为,德国能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全球标杆,与他们一丝不苟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而中国提倡的工匠精神也恰与这种文化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建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的初衷,希望将这种精神带给更多的中国智能制造企业。”
对德专项扶持
不断探索中德合作新路径
“2023德企湾区行”活动的举办,是佛山大力深化对德合作的缩影。这两年来,佛山三龙湾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化对德对欧合作:
2022年10月,《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三龙湾科技城)对德产业合作提升专项扶持办法(试行)》印发实施,鼓励德资企业在服务区设立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人民币。
今年2月,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组织经贸交流团赴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开展对外招商和城市交流活动。访问期间,三龙湾与世界500强企业德铁集团下属德铁系统技术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发布“大湾区中德市场合伙人计划”,助力德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市场。同时,与3个德欧优质项目方达成合作意向,涵盖氢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等领域,全面擦亮新时期佛山作为“华南德企集聚地,国际营商好环境”的整体形象和国际招商品牌,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和新年大招商热潮增添国际化元素和新的优秀案例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年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高质量建设佛山三龙湾等产业平台。三龙湾是佛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平台,是做大做强广佛极点、推进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
潘东生表示,接下来,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将进一步做实中德地方经济合作,统一标准建设好园区,做好服务,吸引更多的德国企业、欧洲企业来到佛山投资发展。同时,管委会还将继续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艺术文化周活动、沿河空间环境提升、三龙湾人才活动等,为德企落户佛山营造更良好的氛围,为经济交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在家门口过足“港片瘾”
12部港片、超过70场展映、6场交流活动……“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2023”近日开幕。据悉,今年的展映周从3月29日至4月30日在大湾区联动举办,在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六个影城开启电影旅程,观众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港片瘾”!主办方代表、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王英伟博士表示,举办“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将促进粤港两地电影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电影行业的合作,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电影文化活动,为新一代电影人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展映周海报
带来12部港片、超70场展映
“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2023”带来12部港片、超过70场展映、6场交流活动,于广州百丽宫影城(猎德igc店&天环店)、广州百老汇影城(凯德店)、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深圳百丽宫影城(来福士店)、佛山百老汇影城等陆续登场。展映片包括新晋导演作品《过时·过节》《流水落花》《心里美》《巨星养成记》《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与经典之作《缘份》《倩女幽魂》《朝花夕拾》《阮玲玉》《12夜》等。此外,展映周特邀影片导演亲临现场或以网络连线的方式出席映后交流,还有学者、影评人沙龙讲座等活动。
开幕式交流现场
“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自2013年开始在广州举办,已举办七届,向观众推介多部香港中小型制作新片和修复版的经典电影。
接受记者采访时,活动联合主办方——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节目与宣传推广经理钟秋梦表示,今年的展映周以香港新作与经典港片结合为策展主线,带来的影片丰富多彩,将从多元化的角度带领观众认识香港电影。
机会难得观众拼手速抢票
展映周受到广州观众热烈欢迎,记者获悉,如《阮玲玉》《倩女幽魂》《12夜》等经典影片的热门场次一经开售就被“秒杀”,部分热门场次宣告售罄。《流水落花》《过时·过节》等新生代导演的影片也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
《阮玲玉》海报
影迷姜先生告诉记者,他早早就关注了此次活动,已经买好了《流水落花》《心里美》等影片的票。他表示,能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集中观看这么多部港片,机会难得,对影迷来说是很过瘾的一件事。
多场主创交流活动接连登场
日前,“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2023”在广州百丽宫影城(猎德igc店)开幕,《过时·过节》为展映周拉开帷幕,影片编剧、导演曾庆宏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而接下来还将有多场活动邀请主创与观众交流。
以《巨星养成记》开幕的佛山场将于4月13日特邀导演彭秀慧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与观众交流。同时,联合主办方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将举办4场映后谈。《流水落花》将在展映周进行内地首映,导演、编剧贾胜枫将于4月15日亲临深圳现场与观众交流。4月20日,香港影评人、电影文化学者乔奕思将以多年对香港电影的观察,深度分析和解读当下香港电影行业状态。4月22日,展映周的观众将有机会在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现场与《12夜》的导演林爱华“谈谈情、说说爱”。4月26日,百老汇电影中心将特别展映《阮玲玉》,邀请导演通过网络连线进行映后座谈。
主创说
揭幕片《过时·过节》导演分享幕后故事
电影《过时·过节》为本届展映周拉开帷幕,编剧、导演曾庆宏透露影片通过两顿“冬至饭”的场景,以传统节日为故事背景,探讨家庭里不同成员的性格与相处方式。他在创作时对不同角色的形象、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电影见家庭众生相。
《过时·过节》海报
这次影片邀请到毛舜筠、谢君豪两位实力派加盟,同时亦有人气男团Mirror组合成员吕爵安、卢瀚霆以及谈善言、袁澧林、冯素波等演员加入。
谈到首次执导长片就能请到两位“戏骨”,导演曾庆宏表示很感激。他透露,两位演员在片场展现出非常专业的一面,令后辈受益良多。“他们都很支持新导演,也很尊重我对影片、表演方面的意见。”
Mirror组合成员吕爵安在片中饰演儿子一角,原型就是导演本人。对方有无将自己百分之百还原?曾庆宏幽默回应,“应该没办法100%还原,我本人没他那么帅。”对于吕爵安此次的表演,曾庆宏坦言很满意。
曾庆宏表示,吕爵安本身的性格与角色不太一样,“他本人私下是比较乐观的,不像角色性格上有些偏执,但是他很有同理心,很自然就可以感同身受。我也会解释给演员听,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这样做。”
亮点推荐
名片新作值得期待
一直以来,“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致力于推广香港电影,助力新生代电影人的创作。开幕电影《过时·过节》由新锐导演曾庆宏执导,故事源自导演自身的经历。
贾胜枫导演的《流水落花》由郑秀文等主演,以寄养家庭为主轴,记录一对丧子夫妇成为寄养父母后的十多年旅程。
《巨星养成记》出自导演彭秀慧之手,知名演员毛舜筠与人气男团Mirror组合成员姜涛及柳应廷两位影坛新人大演对手戏,从艺人经纪人的角度诉说全职主妇回归职场的故事。
以“家庭”与“成长”为主题的还有《心里美》,是当代港片中难得聚焦教育行业与家庭关系的一部电影。
展映周还把张国荣的早期作品《缘份》与《倩女幽魂》作为“特别展映”。《缘份》是邵氏在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浪漫爱情片,由黄泰来执导,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主演,三人在地铁站内上演了一个如迷宫般的情感故事。经典影片《倩女幽魂》由徐克监制,程小东执导。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与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上演了一段深情爱恋,打动无数观众。那个年代没有CG特效,但打斗场面令人过目难忘。该片的同名主题曲由张国荣演唱,亦是乐坛的经典之作。
结合这两部电影,展映周还特别呈献一组不同题材、年代的经典作品,包括《阮玲玉》《12夜》《朝花夕拾》等。《阮玲玉》中,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两代女演员展开了一场“时空对话”;《12夜》由张柏芝、陈奕迅主演,浓缩了一段恋情的必经之路;20世纪80年代的老片《朝花夕拾》是科幻题材,讲述了一个生活在2037年的女人经过时光隧道回到1987年的故事,该片在当年属于大制作,但内地鲜有观众看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