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零距离!“教师探秘团”走进环境教育基地
2023-07-12 09:0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扩大环境教育基地的生态环境宣教影响力,学习先进企业环保技术,提升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实践与指导能力,7月7日下午,由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市环保宣教中心、市环境科学学会、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承办的“走进车企,探寻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之路”环境教育基地学习体验交流活动在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举行。
本次学习体验交流活动组织广州市内中小学教师代表41人,参观了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在工厂里,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生产工艺车间、绿色长廊,随后又观看了介绍短片。通过参观,教师们了解了该工厂是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厂房屋顶建成光伏电项目为工厂生产及社会电网输送清洁能源,如何在生产环节各领域中导入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削减各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参观后,全体参观人员和厂方代表还围绕环境教育基地与学校环境教育怎样有机结合进行座谈交流,随行的环境教育专家就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环境教育功能,对该厂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参观学习,学到了先进企业的环保技术,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对提升自己的环境教育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学习成果转化到今后的环境教育工作中,为建设美丽广州贡献力量。
围绕环境教育基地与学校环境教育如何有机结合进行座谈交流
(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昨日,广东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军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回应社会关切。
节目现场,何军带了一个榴莲到直播间,这个榴莲是四天前从泰国采摘运输过来的。据介绍,省商务厅会同相关单位采取“船边直提”的方式,优化通关模式,缩短通关时间,第一时间将新鲜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我们在南沙开通了‘榴莲快线’,这个榴莲昨日就到达了南沙港。”何军说。
广东是全国口岸第一大省,拥有一类口岸56个,承担着全国25%的进出口货运量、70%的出入境旅客数量。今年1-5月,经广东省口岸进出口的货运量达5.93亿吨,比去年同比增长了9.7%,出入境人员超1.1亿人次,出入境车辆524万多辆次。
“我们的航班每天有3个班次去香港国际机场,还有1个班次去香港市区。目前已经有56家航空公司和我们的海天联运服务进行合作,而且有13家航空公司可以在这里办理值机。”直播连线现场,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工作人员介绍。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到香港的班次从原来的1进1出增加到了现在的4进4出。“未来,我们将会根据客流量情况增加班次。预计到今年底,到香港的班次将实现每天5进5出。”何军介绍。此外,预计到今年底,琶洲港澳客运码头还要开通广州到澳门氹仔码头的航线,班次会根据客流量的情况逐步增加。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坚持把青年理论学习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以“三抓三强”推动青年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助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抓统筹,强组织。局党组把青年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确保落地见效。一是建强组织。健全青年理论武装体系,构建“局党组-机关党委-青年理论小组总队-直属分队”四级联动工作格局,设置“初心、精心、诚心”三个分队,建立“月例会+季研讨+年考评”机制,形成齐抓共促合力。二是系统谋划。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工作的通知》,结合工委“青学青思青行”活动,制定青年理论学习计划,开展“城管青年思想汇”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开展“学习活动室”揭牌仪式,打造“城管青年阅读角”,营造“书香城管”氛围。三是压实责任。发挥局党组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青年干部列席学习机制,目前开展3批次。把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纳入局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与“组织生活清单”同谋划、同部署。鼓励各小组先行先试,让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
抓引领,强信念。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青年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一是结合主题教育,扎实学深悟透。将“青年理论学习”列入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方案,督促学好“第一议题”、讲好青年党课、抓好个人自学,组织赴南岭干部学院培训,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开展“学思想 建新功 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征文,目前已收集心得25篇、党课39篇。二是结合青年特点,精准分类学习。针对青年富于思辨精神、独立思考等特点,分类制定计划,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机制。选派9名干部参与“书和远方诵读创新理论”活动,组织100名党员参加“二十大知识挑战赛”,2名同志进入全市总决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干成果初显。三是结合城管实际,注重形式创新。组织青年干部赴大湾区港科大开展“智汇湾区”参观见学,调研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实践学习效果。用好局“两微四号一网一馆一平台”新媒体阵地,刊登青年理论学习经验做法,“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
抓融合,强实干。坚持实践导向,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一是融入基层调研。把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组织青年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海珠、白云等区调研。其中,理论小组成员参与的调研报告《创新开展“羊城最美商铺”评选活动 持续激发“门前三包”老制度新活力新能级》得到市委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二是融入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作为锤炼党性、磨练意志、历练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普法教育、燃气安全、公益服务等,开展“学雷锋精神 植希望之林”“垃圾分类我先行”志愿活动,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融入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生力军作用,在垃圾分类、厕所革命、龙舟赛水域保障等重点业务、重点工作中扛起担当、历练成长。激发青年干部创新热情,开展花城社区“绣花”项目,举办第二届“羊城最美商铺”评选,近期获评“中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典范”。党建项目《十年一日精绣花 绣出社区幸福画》荣获广州市首届金穗杯党建创新大赛服务创优类第一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