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荔城街金星村股份经济联合社金星村委楼顶北基站流标公告
一、交易编号:镇集资竞2023000999
二、项目名称:金星村委楼顶北基站
三、招标公告发布时间:2023年7月4日
四、流标的资产:
1、资产类型及面积:房屋天面场地,面积45平方米;
2、标的物所在位置: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金星村委综合楼天面场地;
4、租赁/承包期限:3年,自2023-7-19至2026-7-18止;
5、交易底价:26,000.00元/年;
五、流标事项及内容:无人参与竞投
六、流标时间:2023年7月12日
七、联系方式:
1、资产所属单位:增城区荔城街金星村股份经济联合社
联系人:朱永强
联系电话:020-82615462
2、交易机构名称: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联系电话:82628929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2023年7月12日

东部快速南沙段动工 2025年全线通车
南沙至黄埔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7月11日,广州南沙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活动暨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南沙段工程开工活动。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活动共有54个重大项目开工竣工,包括29个开工项目、21个竣工项目、4个封顶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其中,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一期)等大基建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
首批科研院所正式落地运行
当天的活动现场上,南沙区相关负责人将象征工程竣工的“钥匙”移交给中科院力学所、沈自所负责人,标志着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首批科研院所正式投入运行,推动科教融合资源驱动平台向南沙集聚,为南沙增添引领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此次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活动有4大特点:分量十足、港味十足、创新十足、能量十足。”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沙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竣工,以实干实绩扎实推进《南沙方案》落深落实。
“港味”方面,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项目顺利封顶,粤港深化合作引领示范效应凸显。据介绍,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项目是南沙引入港方投资的重大项目,也是全市首个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项目,更是探索内地与港澳规则衔接的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整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建成后将成为广州南沙首个集商业、交通换乘、交通站场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地标性建筑。
创新方面,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首批科研院所正式落地运行,南沙科学城规划蓝图正逐步实现。中科院、广州市和南沙区三方共建的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也顺利竣工。
能量方面,抢抓“新能源+储能”发展机遇,围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进行强链补链。融捷南沙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融捷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封顶,南沙正加快打造“生产研发、系统部件研发及集成服务、储能控制芯片制造”于一体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初步建立“新能源+储能”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
共建“黄金内湾”重要脊梁
“东部快速全线通车之后,南沙与黄埔之间的通车时间将由1个多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据南沙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部快速是广州新建的南北向主干道,分为辅道和主线,主线是一级公路,设计时速是80公里,辅道是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是60公里。通过主线,快速通道将实现与南沙大桥和狮子洋通道的互联互通,强化了南沙作为珠三角中心交通区的功能定位。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南沙方案》、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重要抓手。项目计划2025年底建成,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京珠高速交通压力,串联沙鱼洲过江通道、化龙过江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南沙大桥、狮子洋过江通道,加强各跨江通道的相互联系,同时东部快速与京珠快速、中山东外环、西部沿海快速、广珠西线形成珠江西岸的交通轴线,是支撑广州两岸协同发展,共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重要脊梁。
两轮演出圆满成功好评如潮,9月再演10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以中共三大为题材的大型革命题材原创话剧《春园·1923》已于6月两度登陆广东艺术剧院演出8场。近9000名观众通过观看该剧,重温了历史,体验艺术的魅力。“演出最后全场合唱《国际歌》,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观众如此表示。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前进动力,弘英雄之气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联合创作了话剧《春园·1923》。据悉,9月7日至11日,该剧将在广东艺术剧院三度公演,连演10场。
以中共三大为题材的原创话剧
100年前召开的中共三大,书写了中国革命史光辉的一页,镌刻着广州这座英雄城市闪光的印记;红色是英雄城市最亮的底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志气,中共三大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穿越百年的当代价值。
中共三大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一共通过了13个文件和决议,创造了很多党史上的“首次”: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首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首次有妇女代表参加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闭幕会唱《国际歌》……回望这段历史,中共三大有力推动党和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话剧《春园·1923》紧紧围绕“找寻”这个主题,重温了1923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云集广州,出席中共三大的故事,集中展示了中共三大9天会议上的激烈争论以及观点碰撞背后共产党人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积极求索的精神,通过鲜活的戏剧表达,让红色文化在舞台上“活起来”,生动形象地走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已吸引近9000名观众走进剧场,好评如潮
该剧此前两度上演,近9000名观众走进剧场,重温历史。
6月30日下午,前来观看该剧的小林如此表示,“这个剧能让人完全沉下心来,全程认真看完了整场演出。最后全场起立唱《国际歌》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我们都唱得非常大声。”
该剧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春园·1923》党史顾问之一曾庆榴认为,“这部话剧以寻找中共三大旧址作为主线进行串联,把一些故事巧妙地组合起来,能够吸引和打动观众。这与一般展览再现三大历史的形式有所不同,艺术家的创作应该予以肯定。”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编剧吴惟庆表示,“剧本难写,演员难演,导演就更难,这么多挑战加在一起能够成功演出,非常难得。该剧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得很不错。”
“这是广州本土的革命历史题材剧。叙事上三条线的设置非常巧妙,寻找中共三大会址及纪念馆建成后人们对三大历史的关注追问,搭建起历史和现实的桥梁,让主题和情节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观众。”广东省剧协秘书长谭臻说,“旋转舞台的运用令人惊喜,很容易联想到八音盒、旋转木马,好似音乐一响起,历史一幕幕展开,很有氛围感,为观众营造了进入历史、铭记历史的空间。”
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完美结合,丰富又灵动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话剧《春园·1923》的创排难度在于如何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剧组为此特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和广东省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振位共同担任该剧的党史顾问,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党史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剧本创作、演出排练、剧目合成的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剧本内容符合历史真实。在艺术表现方面,创作团队也费心尽力,使该剧在舞台上的最终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寻找会议旧址与展示会址原貌、呈现会议的争论、展示会议过程……舞台上,这样的跳进跳出、相互穿插,井然有序,这得益于该剧使用了非常时尚的舞台美术形式——旋转的舞台上,曾作为中共中央机关驻地的春园和曾作为中共三大会址的两层小楼凝练地伫立在一起,舞台360°旋转,自如切换场景,人物在场景内外穿梭,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剧中,符合人物角色特点的个性化台词、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最终在舞台上呈现了个性鲜明的革命者群像。比如,蔡和森和向警予这对夫妻的争执被生动演绎,争执后蔡和森被“关”在门外……展现了革命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增强了人物的可信性,非常接地气。
剧中广州风土人情的呈现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1923年6月初码头小贩的叫卖声,让观众感知到广州独特的生活气息;中共三大期间革命者在河涌散步时响起的南音,为该剧增添了浓郁的岭南风情。
诸多历史事件,鲜活再现于舞台,戏剧性和抒情性,相得益彰。一百年前,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共三大的代表们曾齐聚于此集体高唱《国际歌》,壮怀激烈;一百年后的今天,话剧《春园·1923》在距黄花岗不远的广东艺术剧院上演,尾声,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一起高唱《国际歌》,剧场内奋发昂扬的气氛被推到了最高点……
9月7日至11日,《国际歌》激昂的旋律将继续唱响。据悉,该剧演出是广东艺术剧院的公益恵民品牌“99精品惠民”项目,全场票价均为99元。
相关链接
孵化基地“项目制”出佳作
话剧《春园·1923》是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基地继《战“疫”2020》《烽火学堂》《卢永根》《执信女生》《你好,蓝朋友》《局中有局》等作品之后,孵化的又一部力作。孵化基地由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运营,致力于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排练和演出,以及与艺术机构共同开展培训、交流、研讨、展示等活动。
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广东艺术剧院总经理彭成碧表示,孵化基地发挥“整合资源、聚拢人才”的积极作用,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探索创新“项目制”艺术生产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名高素质、专业化演艺人员的参与,同时组建编、导、演和舞美等团队,进行艺术生产。像《春园·1923》就集结了来自各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项目制”艺术生产模式,控制成本轻装上阵,集中优势资源为文艺人才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彭成碧表示,“孵化基地将积极携手景点、园区、院校和场馆等,探索新模式、打造新项目,给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剧目,助推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