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更合镇开展培训活动
日前,高明区更合镇发布了党员教育五彩精品路线。依托该路线,更合镇近日开设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训暨“菁英学堂”年轻干部培训班(第三期),进一步坚定青年干部理想信念。
更合镇党员教育五彩精品路线包括红色传承、绿色文旅、蓝天经济、金色硕果、橙色友邻5条现场教学路线。在近日开设的更合镇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训暨“菁英学堂”年轻干部培训班(第三期)中,学员们参观了党员教育五彩精品路线中的“红色传承路线”。他们先后前往黄仕聪革命烈士纪念碑、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文选楼、粤中纵队纪念馆、德胜楼等红色教学点,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厚植爱国情怀,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此外,本次培训还邀请了广东省党史宣讲团二团佛山分团宣讲成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宣讲团成员谢标围绕《高明地区反抗压迫及革命斗争历史回顾》进行专题授课。今年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谢东在培训中向年轻干部讲述了自己的入党故事,激励年轻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生活中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更合镇目前正依托党员教育五彩精品路线的相关资源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更合镇在红色传承路线的重要节点小洞烈士革命纪念堂开展了镇“两新”组织流动党员专场主题党日活动。更合镇“两新”组织党工委为流动党员送上“红色能量包”,鼓励流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勇于担当作为。
相关稿件:
近日,高明区农业农村局入选全省粮食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集体名单。高明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为全市最多,是佛山市唯一出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奖补政策的区,做法得到省农业农村厅肯定。2022年,高明区超额完成佛山市下达的撂荒地整治任务,完成撂荒耕地整治0.76万亩。
“20多年了,我第一次看到这块田种上了粮食,长势还那么好!”在高明区更合镇良村村的一片山麓下,140多亩连片饱满的早稻即将迎来收割。良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初平对此感慨不已。通过引进企业开荒复垦,良村村这块撂荒了20多年的耕地重获新生。
良村村140多亩荒地变良田的故事,是高明成功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2022年,高明区超额完成佛山市下达的撂荒地整治任务,共计完成撂荒耕地整治0.76万亩。今年上半年,高明区春收春播粮食面积4.71万亩,完成市下达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54.7%。
为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见实效,高明先后制定实施《高明区推进撂荒地复耕稳定粮食生产奖补行动方案(2022年—2023年)》《佛山市高明区2022年防止耕地“非粮化”激励水稻规模种植扶持方案》等政策,规定复耕5亩以上撂荒耕地的主体给予200元/亩一次性补贴,连片种植水稻可获得对应补助等。同时,将撂荒地整治纳入区、镇重点工作,定期追踪整治进度。
此外,高明区还积极探索新模式,鼓励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与土地承包权人签订代耕代种协议,逐步恢复撂荒耕地耕作条件,为农户返乡耕种提供有利条件;集约土地后发包给第三方企业进行开发经营,破除土地碎片化难题。部分镇街还探索公有企业流转集约生产模式,由公有企业将碎片化低效用地、撂荒地集约起来再盘活。
相关稿件:
“一到大风天,我们就担心榕树倒下来砸伤人,现在有专业人士到现场指导修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街坊们来公园散步更放心了。”家住伦教街道常教社区的梁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顺德人,退休后常和老友记约在新丰公园弈棋。此前,公园南侧的一棵榕树倒伏,所幸没有造成损失和伤亡。
发现问题后,社区党委迅速约请伦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人员到现场,对倒伏树木进行处置,并对其他树木进行修剪,短短两天时间就消除了风险,受到街坊们的一致称赞。
实际上,这一积极作为、高效处理问题的背后,是顺德区探索“村居约请+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落地,解决村居“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缩影。
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难题,顺德创新推出“村居约请+部门报到”,让村居和部门“双向奔赴”,构建起问题解决“直通快办”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源往基层倾斜,探索建立部门“平时常报到,急时可约请”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问题导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在顺德,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旧在农村。
去年8月,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顺德区加强“三个一肩挑”后乡村治理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直指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3条举措,每一条举措都向农村基层难题发起攻坚。
基层治理反馈渠道不畅、破解难题抓手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或村级不能解决而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难题,亟需畅通区、镇、村三级渠道,为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顺德创新推出“村居约请+部门报到”机制,更好地加强区、镇、村三级联动,聚焦基层一线治理末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资源下沉
区镇村三级联动破解难题
在均安镇天湖社区,年久失修的天湖外村公园地面破损、杂草丛生,几近荒废,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难以满足群众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去年11月,天湖社区党委主动作为开展外村公园改造项目,但过程中却遇到了公园用地性质和绿化树木迁移等问题。
“以前村居对于棘手难题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因为基层党组织能够调动的资源不够多,抓手不够有力。”天湖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坦言,而“村居约请+部门报到”机制的建立,让基层党组织掌握主动权,社区党委主动约请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和均安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到现场实地考察。
经过部门的协助,问题得到了及时回复与协调,公园改造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昔日脏乱差的场所变身集党性教育、陶冶情操、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主题公园,附近居民赞不绝口。
“一对多”和“面对面”,这是村居约请机制能解决一批疑难问题的“秘诀”。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村居和职能部门“双向奔赴”首先要明确村(社区)约请主体、约请对象、约请事项,由村居向职能部门发出邀约,职能部门根据村(社区)党组织提出的约请事项,明确责任人,派出业务骨干按约定时间到村(社区)赴约、在限定时间内跟进解决,组织部门和驻村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督,形成一套“发现问题——明晰责任——解决问题——反馈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在此过程中,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村居双报到机制也得以进一步健全,机关党员干部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协助村居破解难题,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凝聚合力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今年3月,顺德召开“村居约请+部门报到”工作现场会,来自各镇街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先后到均安镇天湖社区外村公园、桥溪参访大道等约请项目实地考察,现场学习社区党委通过约请机制破解难题的做法。
自村居约请部门机制推出以来,全区迅速落实,马上行动,纷纷作出了有益探索。容桂街道容边社区约请区交通运输局、区属国资公司等部门研究快速干线隔音屏项目,协调资金,解决困扰居民已久的交通噪音问题;伦教街道三洲社区约请城建部门规划推进乌洲涌粮库路河段“以水兴城”美岸示范项目,昔日脏乱差的河涌“蝶变”成一个“网红打卡点”;勒流街道连杜村约请宣传文体等部门共同为“连杜生菜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陈村镇约请多个部门联手规范地铁站出入口电动车停放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共发出约请760多次,约请部门单位成功解决事项684件,事项办结率达95%。
这正是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力举措,也是机关干部下基层、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村居约请机制就像“粘合剂”,将基层党组织和多方力量有效粘合在一起,构建起村居党组织主导基层治理、职能部门协同基层治理、社会资源引入基层治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顺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镇村三级还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用好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系统,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更好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