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领导带队赴广州工控开展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为广州国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7月11日,结合主题教育调研安排,市国资委二级巡视员陈江正同志率产权处赴广州工控集团调研,广州工控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梁永恒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现场了解岭南威谷科技园招商引产成果山姆会员店项目及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随后,调研组听取了广州工控2022年产权管理工作及组建以来重大投资并购等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陈江正同志对广州工控的产权管理及投资并购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一是加强产权管理工作,完善机构队伍,落实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发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强化资本运作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二是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聚焦主责主业并购的同时,延伸产业纵深布局,强化“以投促产”的良性产业投资循环。三是加强并购工作研究和经验梳理,强化商誉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注重投后管理赋能,提升协同意识,发挥协同效应,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做优做强企业,充分体现并购在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和价值,为广州国资探索可持续的并购发展道路带好头、做示范。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近日,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主任周晓健带队赴广州城投集团下属公司广宽公司调研广州市数字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统一运维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广宽公司运维服务呼叫中心、城域网运行管理中心,详细了解了运维服务台接障及事件工单闭环管理的全过程,听取了广宽公司多措并举,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通信网络畅通的工作介绍。座谈会上,广宽公司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发展理念、整体业务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双方就接下来如何开展好广州市数字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统一运维服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7月13日,市工信局组织召开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产业化暨链长制“创新强链”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听取各单位意见建议。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市工信局局长高裕跃主持,来自中大、华工、广大、港科大、西安电子科大,电子一所、五所、国机智能、广纳院,广州船舶、广船国际、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博士科技等近30家高校院所、企业、创新平台机构代表参会。此外,按照“海洋新广州”“靠海吃海”的思路,组织相关船舶企业和创新平台聚焦未来如何支持广州发展壮大船舶产业进行研究并作具体部署。
会上,各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作用,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链长制‘创新强链’,助力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与会代表指出,目前我市创新成果产业化存在“高校及研究机构创新成果分散、政府搭建的技术转移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未能深入扎根产业渗透科技创新链条以激活供需、通过科研成果孵化成立的企业推广应用速度较慢”等问题,并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是通过揭榜挂帅形式达成快速成果转化,在穗龙头企业发布技术需求,由科研院所有的放矢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成果以采购形式转移至需求企业;二是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挖掘成果并进行转化,为成果的产业化创建基础条件支撑;三是围绕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聚焦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出台更具突破性的人才政策,助力高端人才集聚广州,特别是海外知名团队和国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
高裕跃局长表示,市工信局将按照省委“1310”战略部署,落实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发展思路,积极发挥科教资源富集、实验室创新平台聚集、各类科研人才云集等优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问计于企、问策于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在穗产业化。一是从“需求-供给”两侧搭建对接平台。建设创新成果供需调度系统,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工作联动机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精准对接“一站式”服务。从创新资源供给侧发力,建立创新资源“项目库”和“服务专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不定期组织分行业、分类型的项目路演,精准匹配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从产业需求侧主动出击,开展产业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共性问题和企业个性问题项目征集,运用“揭榜挂帅”“赛马争先”“悬赏激励”等多种方式,解决“堵点、卡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交叉协同的科研机制。市区联动引导高校优化科研管理和成果评价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研究人员“下沉”制造业一线。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揭榜挂帅机制,推动“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组织工信系统“百名干部下沉企业点对点服务”专项活动,开展纾难解困和创新资源协同服务。三是打造产创融合科技园区。建设一批中试基地,鼓励重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主动开放资源,提供试验、验证环境等公共平台服务。建设一批创新承载园区,用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扶早扶小扶优。四是增强龙头企业创新动能。支持企业通过技改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对其创新成果转化、新产品、新技术形成增量的予以奖补。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五是强化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充分擦亮“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活动品牌,建设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支持“链主”企业以商引商、场景招商,促进超高清与新型显示、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时尚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开展精准匹配,推动一批产业链合作项目创新应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