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医护交流模式开启
粤港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 内地交流医生可享香港医生薪酬 未来将推动两地医护双向交流
为缓解香港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缺,前不久粤港两地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下称“交流计划”),首批83名广东医护人员已抵港交流。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表示,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将作为香港医管局重点策略,此次交流计划通过大湾区医疗人员的交流,提升大湾区的整体医疗水平,能够让更多大湾区的民众受惠。
“来自广东的医疗人员和香港的医护人员合作得非常愉快,希望下一步能够扩展交流计划。”范鸿龄说,希望下一步能够让香港的医护人员也到内地城市交流学习。他还表示,参加交流计划的内地医生在港有限度注册后,将享受香港医生薪酬,目前正在修订法例,而法例通过后,将来也可用与香港护士相近的薪酬正式聘请内地来港交流护士。
粤港医护“融合”
有助拉近两地医疗标准
范鸿龄介绍,目前交流计划正在逐步推进中。第一批人员包括70名护士、10名西医和3名中医。“此次到香港交流的医生和护士来自广东省各大三甲医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医护人员来到香港后非常适应,合作得非常愉快。”范鸿龄介绍,广东的医生和香港的医生一起合作,对病人做出诊断,共同提升临床经验。范鸿龄还称赞,来自广东的护士都是经过广东省卫健委精挑细选的,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到来,减轻了香港公立医疗机构的压力。”
“没有交流就没有融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黄国表示,这83位医护人员打开了粤港两地医疗人才交流的“大门”。“打开一扇交流的门,以后门就会越开越大。”黄国说,香港此前对内地的医疗水平了解不够,通过交流才能打通两地的医疗信任度,这是粤港医疗融合发展一个好的开始。
香港特区立法会医疗界议员林哲玄医生介绍,香港公立医院人手紧缺,内地医护人员交流到香港后情况会有所好转。“通过交流计划,能快速填补香港医疗人才的缺口,虽然还未能完全填补空缺,但好处也显而易见,确实增加了人手。”林哲玄表示,粤港两地同根同源,但工作方式会有一些不同。“大家技术、专长都有会所差异,多一些走在一起的机会,能够增进了解,推进两地医疗人员的互相信任,两地的医疗标准也会拉近。”他认为,粤港医疗人员的交流能为今后两地的医疗合作带来提升。“在两地医护熟悉彼此的工作方法后,粤港整体的医疗合作会有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交流规模逐步扩大
未来医护人才将双向交流
范鸿龄告诉记者,首批广东护士来到香港后,与本地护士相处得非常融洽,有时工作结束后她们也会有社交活动。而此次来交流的队伍中还有三位中医师,他们来到香港之后的作用很大。“内地的中医,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医疗水平是高于香港的,这三位中医师到香港后建立了师徒制,目前已培训了超过30位香港中医师。”
范鸿龄表示,首批医生的交流时间为一年左右,护士的交流时间大约10个月。范鸿龄坦言,他希望交流的时间能够更长些,不过他也理解,此次到港交流的护士都是广东各大医院的精兵强将,原单位也需要他们。为此,香港医管局和广东省卫健委商量,广东接下来会不断提供医护人员到香港交流轮替。“交流计划得到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未来两年将会安排300名护士到港交流。”范鸿龄希望将来能够将大湾区医疗人员的交流和轮替的做法常态化,为香港提供大湾区医疗人才库。“有长期稳定的人才供给,才能持续提高香港医疗服务的水平。”
范鸿龄告诉记者,香港医疗在科研、人才培训、医院管理方面都做得不错,通过大湾区的医疗人才到香港交流,内地医院可以从中借鉴香港的经验;而下一步则是香港的医疗人员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交流。“在中西医结合、智慧型医院、微创手术等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很多医院都做得不错。不少香港医管局的医生都很有兴趣到这些医院进行学习。”范鸿龄表示,香港医管局正在推进香港医护人员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和交流的计划,通过双向交流,粤港医护可以互补,共同提升大湾区的整体医疗水平。“香港尤其要学习内地的中医、中医药,希望内地有更多的中医师到香港交流,指导香港医生中西医结合,提升香港的中医水平。”
林哲玄则表示,广东人口基数更大,未来香港医护人员到广东交流,能够接触更多的病例,学到更多的经验。“双向交流才能加快融合发展。”在他看来,借助交流计划,可打通粤港两地医生培训方面的差异,对将来大湾区医护人才的融合交流有非常大的帮助。
内地交流医生可获“香港薪酬”
护士未来也有望获相近待遇
范鸿龄介绍,香港公立医院医生每年的流失率为7%,护士超过10%。而香港医管局最近也推出“环球医疗人才汇聚计划”,该计划针对全球高水平专科医生,期限为1~2年,将为这类医生提供香港的薪酬水平,充实香港医疗领域人手。“像广州等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个计划申请来港工作。”范鸿龄表示,与内地医疗系统结合、融合发展,互补不足,是香港医管局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范鸿龄表示,内地专科医生到香港,获得医管局聘任之后,可在医务委员会进行有限度注册。“很多内地医生都符合相关条件,比如近期通过交流计划来港的10位西医都进行了有限度注册。” 并且他表示,中医师到香港也可以有限度注册。“内地中医师只要肯来,注册肯定不成问题。”范鸿龄透露,此次到港交流的内地医生,会参考香港医生薪酬标准支付。
他还介绍,目前香港特区立法会正在修改《护士注册条例》,计划设立护士有限度注册。“目前来交流的这批护士是以培训计划的名义到香港,需要香港护士陪同执业;条例修订以后,今后引进的护士就可有限度注册,能够独立工作。”范鸿龄预计,今年年底会通过该修订条例。“希望尽快通过护士注册条例修订,这样就可以用与香港护士相近的薪酬正式聘请来港交流的护士。”
促进港人“北上”就医
减轻香港公立医疗系统负担
黄国表示,香港公立医院的排期较长,他建议部分港人可以选择回内地三甲医院检查、做手术等。“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常排期两三周就可以做手术了,对病人来说可以减少等待时间。”他建议,港人在内地就医的医院范围未来可扩展到大湾区内所有的三甲医院,这样能够更便利在内地生活的港人。黄国认为,粤港两地医护人员的交流,为跨境医疗福利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通过交流计划建立互信之后,后面的政策就能够更好地推动。”
范鸿龄也表示,随着交通的互联互通,粤港两地同在“一小时生活圈”,香港医管局愿意在大湾区购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港人自愿选择到广东就医。“这样既可以减轻香港公立医疗系统的负担,病人也不需要等太久,该计划我们正在逐步推进中。”
记者从广铁集团获悉,随着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即将影响或登陆我国华南沿海,广东西南部、海南地区的铁路线路将受到影响。
经了解,广铁集团将对7月17日全天及18日13时前途经湛江、海南环岛、海口市郊、广茂等铁路列车,16日至18日琼州海峡铁路跨海轮渡及进出岛列车采取停运措施。
铁路部门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台风运行路径和影响范围,科学制定旅客列车停运、车票停售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台风对旅客运输组织的影响,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和列车运行安全。下一步,铁路部门将密切留意台风走势及影响范围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列车运行秩序,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购买了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不晚于车票发站乘车日期起30日内(含当日),在车站人工窗口、12306网站及手机APP办理全额退票手续,退票均不收取手续费。现金支付、已经打印报销凭证的旅客,自退票之日起180天内(含当日),持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至铁路车站窗口交回报销凭证,领取票款。
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朋友,停运列车及恢复开行时间等信息,请以车站公告为准,也可登录中国铁路12306网站及手机APP,“广州铁路”官方微博、微信查看信息,或致电铁路客服热线020-12306咨询,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7月15日早上,顺德区均安南沙大草坪,顺德研学的新晋IP品牌——第三届“游美丽顺德 享品质生活”暑期体验活动正式启动。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和首期体验活动“顺德城市骑遇记”的青年人才、学生哥、亲子家庭在专业骑行教练的护航下,向美丽出发,共同检阅顺德城乡品质提升的阶段成果。
活动由顺德区城乡品质提升攻坚队办公室主办,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顺德区交通运输局、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共青团顺德区委员会、顺德区妇女联合会协办,均安镇人民政府承办。
城乡品质提升硕果累累,乡村文旅线路“批量上新”
自2021年初,顺德吹响城乡品质提升“号角”以来,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尊重乡村文脉,挖掘乡村特色,重塑乡村风貌,打造和美乡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生态风景线。
过去两年,“游美丽顺德 享品质生活”体验活动共设计了22条公益性体验线路,吸引众多市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加,用双脚丈量顺德,发现大美顺德,好评如潮。本届体验活动精心策划了“顺德城市骑遇记”“青春露营芳华浓”“顺德印象寻味记”“红色印记花相随”“顺德非遗零距离”“行走顺德品人文”六条不同主题的精品线路,覆盖全区十个镇街,将组织青年人才、大学生、返顺乡亲、师生、亲子家庭等免费体验。同步“上新”的还有旅游行业深度挖掘顺德十个镇街城乡景致与人文情怀开通的20多条以“顺德城乡建设”“顺德人文”“顺德非遗”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旅游协会等组织评选出“悠悠青田·古韵弥新”“文韵上涌·童趣六艺”“云赏南沙·乡村振兴游”等2023年顺德十佳乡村研学路线;各镇街举办的20多场青少年公益暑期夏令营活动。
本届“游美丽顺德 享品质生活”暑期体验活动可谓一场大型的多维度的“城市策展”——将顺德城乡品质提升的最新靓丽成果展示出来,如伦教456蚕种场创意产业园、容桂后浪PLUS等热门“打卡点”,并在绿美顺德的游玩线路中加入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元素,包括运动、露营、美食、红色印记、非遗体验、劳动实践等,从最传统到最新潮的体验“一网打尽”,借体验活动秀出顺德的“味力”和魅力。
“今天的骑行活动很舒服,沿途景色很美。之前也来过南沙玩,但只局限在大草坪、沙滩,不知道原来周边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暑假有空还可以再带小朋友过来体验。”体验了骑行线路后,市民李观玉开心地说。参加活动的市民群众还迫不及待地发微信朋友圈分享沿途美景,这些朋友圈瞬间集了一大波赞。
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表示,希望通过活动一方面为参与活动的青年人才、大学生提供多条“深度游”顺德的线路,增进他们对顺德的了解,打造青年人才了解顺德的窗口,努力吸引各类人才汇聚顺德;另一方面进一步向全社会展示顺德城乡品质提升攻坚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顺德的城乡品质提升工作中来,不但从自已做起,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来,为创建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劳动教育赋能品质提升,“家校社”共建品质之城
活动不仅邀请大学生参加,还为大学生参与城乡品质提升搭建了一个平台——在现有10个顺德美丽乡村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授予杏坛镇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鼓励清华学子走进顺德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为顺德城乡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奔赴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趋势。未来,清华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的师生们将进驻美丽乡村清华大学实践基地。
据了解,清华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重点建设全球气候变化与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与复合生态保护、工业与特殊环境保护、陆海交互环境保护、区域跨介质复合污染与环境健康、生态环境大数据与系统管理6个学科方向,现有教师24人(含1位院士及6位国家级人次),近3年在研或完成了国家级、广东省、市级科研项目近90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专利60项,取得多项环保科技成果,并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地实现了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励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以基地为载体,研究院的师生们将利用专业所长,助力顺德和美乡村建设,成为顺德乡村振兴的强大智力引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剑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研工作者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必须要到基层第一线去,因此我们与杏坛镇共建社会实践基地,让我们的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顺德乡村振兴提供建设方案。来到这里发现顺德美食、美景都非常好,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能够了解顺德,爱上顺德,留在顺德,为顺德的发展作出贡献。”
顺德区中小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启动仪式上,26个顺德区中小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4个顺德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获授牌。这是对自2021年4月启动的“小手拉大手,美丽顺德齐参与”——顺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助力城乡品质提升推广活动的一次“扩面升级”。获授牌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遍布顺德十个镇街,这些学校和幼儿园将认领学校(幼儿园)附近的“四小园”,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与城乡品质提升深度融合,进一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顺德区委常委吴楷钊强调,“游美丽顺德 享品质生活”体验活动已逐渐地形成了品牌,要持续发挥好品牌效应,在研学品牌传播、研学路线推广、成果展示等方面继续做好文章,用好、用“活”乡村资源,讲好顺德故事。以活动启动为契机,吴楷钊向全社会发出“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的倡议,全民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形成政府、村民、社会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共同擦亮顺德城市名片,增强顺德的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与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相匹配的品质之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