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服务民营企业措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增城区努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用心用情开展各类暖企惠企活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企业自然纷至沓来。增城区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一直吸引着企业家的目光。在增江工业园区,有一家专门研发生产高新材料的企业——广州辰东新材料有限公司,该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巨头在我国的技术及市场垄断,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企业董事长李东阵感慨,增城对人才、对企业的渴求,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造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没有增城,就没有辰东新材料的今天。
增城营商环境的魅力不止于此。今年3月底,区工商联与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2家顾问单位签署《聘请顾问协议书》,打破各种“玻璃门”“卷帘门”,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为帮助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区工商联积极帮助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经统计,区工商联已收到广州优百特科技公司、广东粤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州艾玛压缩机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的用地扩产需求请示,总用地需求达到了510亩以上。
护航民营企业促发展
去年8月,南粤国投等金融机构创新政府性融资担保模式,以“金融惠企”为支撑,结合当前银行机构的最新优惠政策,撬动更多资源进入金融市场,大幅提高融资担保服务效率,让企业融资更高效、便捷;今年3月,增城区开展民营企业产业链内循环系列研讨活动,积极深化产业链协作平台建设,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由区工商联牵头,增城区积极开展“暖企走访”活动,深入工厂车间一线等,全面收集企业家及工人的诉求与建议,摸清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为企业精准纾困解难,推动各项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强化对“自己人”的认同意识和责任担当,把“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性有机结合,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引领和经济服务工作,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区工商联2022年累计派出工作人员158人次、走访商会17家、企业84家,发现企业用工、劳资、社保、用地、扩产融资等类型问题11件,收集意见建议80多条;接待来电来访54人次,指导企业依法维权6宗17人次;举办银企对接会6场,咨询企业约110家,个体工商户逾千家,协助企业及商户融资金额约4000万元,整体授信农贸市场5000万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民营经济新动力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更为灵敏高效、更有竞争活力、更具创新意识的民营经济,就是激活市场的“一池春水”。近年来,增城区贯彻创新发展新理念,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拓展服务民营经济的深度广度,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激发民营经济新动力。
去年,区工商联以区总商会企业服务站、区工商联(总商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基地等为依托,落实推进“增商培优计划”,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累计走访商会企业超90家,其中为近20家企业深入探讨及解读最新惠企政策,有6家企业确认参加“增商培优计划”,其中4家企业已经达到深度培优标准,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深度赋能。
今年,增城区启动民营企业产业链内循环系列研讨活动,针对不同的产业链业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组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若干代表性企业家座谈交流,进行全产业链深入研究,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积极深化产业链协作平台建设,在政企、企业互相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合作内容和方式走深走实,打造产业链生态主体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对接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增城区“开放、稳定、安全的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助力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予以督查激励,增城区共有九项工作被予以督查激励,其中环境治理工作榜上有名。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去年以来,增城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机制体制建设;坚持政策支撑,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强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简称“四坚持四强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聚焦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三大工作任务,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按需建厕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增城区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落实,全面提升改厕质量和实效,因地制宜采用下水道式和三格化粪池式两种成熟的改厕模式,坚持求好不求快。
在改厕过程中,增城区坚持以“适用、合用、好用”为宗旨,实现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污水治理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两个100%”,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卫生改厕全覆盖,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稳步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农村公厕按需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厕530座,率先完成市级下达的新建、改建任务。
“厕所革命”重建更重管。为确保农厕“一次改造、长久使用”,实现“厕所革命”成果的“长期巩固、常态管护”,增城区印发了公厕管养办法,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等,推行“以厕养厕”模式,通过安置自助售卖机等方式营收,营收所得全部用于乡村公厕的运营维护。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经验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六个典型范例之一推广。
提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增城区科学选择“接市政管网、集中式设施、分散式设施、资源化利用”等四种技术模式治理农污,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增城区共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3515公里、处理设施站点746个和资源化利用站点576个,实现全域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污水治理率双100%。2022年全面完成7个自然村农污治理省民生实事项目;增城区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在全省推广;新塘镇智慧排水管理系统获第十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二等奖。
此外,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增城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投放点3337个,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有效处理率达100%。按城镇化农村、旅游观光农村、远郊农村三种类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与综合利用工作。创新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设立“文明积分兑换”,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打造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样板村81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2.4%、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村庄保洁实现100%全覆盖。
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一个地区农村的整体风貌是区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乡村建设水平的直观表现。整洁有序、富有特色的乡村面貌既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直接体现,也是保留和传承区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城区统筹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完成农房微改造6117户,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增城区以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小生态板块为依托,实施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5200个,覆盖全区100%的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和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完成率均达100%。据统计,目前增城区成功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259个、特色精品村61个,增江街大埔围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去年,增城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机制并推进实施,常态化开展“亮灯”考核和“回头看”检查。其中“亮灯”考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对环境较差的行政村起警示作用,测评内容主要为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问题整改等,考核等次分为绿灯激励村、黄灯预警村、红灯警告村。
增城区还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相结合;试点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村民主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队伍,设立6199个农村保洁员、公厕管护员、污水处理巡检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共建共管共享乡村人居环境。
据了解,增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三年(2021-2023年)获广州市政府督查激励,并荣获“2021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今年1月,增城区成功入选国家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名单(广东唯一入选)。
7月13日,荔湾区在广州国际医药港举办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荔湾)、荔湾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小兵、荔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洪飙以及区有关单位领导,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区产业链大党委相关企业代表、工商联企业代表、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约260人参加会议。
图:揭牌仪式
政企沟通服务中心选址广州国际医药港产业园区,位于荔湾区东沙大道16号广州国际医药港5楼,具体由区工商联负责运行,广州国际医药港支持配合,中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荔湾常态化政企沟通平台进一步完善。
区工商联立足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加强对商会、企业的联系服务,打造荔湾区促进“两个健康”工作实践基地。一是在联系和服务赋能两方面下功夫,为民营企业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打造“民企诉求直通车”,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问需求、鼓干劲、解难题、促发展,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打造成“政企面对面”活动的实体阵地。二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升,强化会员队伍和商会组织建设,重点培养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壮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力量,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三是深化“一点、两会、三台、四日”机制,通过建设民营企业调查点,召开政企恳谈会、交流会,打造会员培训、商会交流、红链赋能平台,开展“恳谈日、读懂日、伙伴日、惠企日”活动的方式,提供政策问询、法律咨询、教育培训、招商合作、党建交流以及其它多元化优质服务,奋力促进“两个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广州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荔湾经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