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镇启动2023年来穗人员融合服务嘉年华暨安全教育活动
进行安全承诺宣誓
7月29日,新龙镇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相约新龙·来穗人员融合服务嘉年华暨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来穗未成年人的暑期文化生活,促进来穗家庭、未成年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邀请了五福堂消防救援站班长蔡一豪、反诈宣讲民警陈兴创开展防火、防诈骗、防溺水等方面安全教育宣讲,并进行安全承诺宣誓,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参加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活动很有意义,不仅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还科普了很多安全教育知识,让未成年人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
暑期服务不停步。接下来,新龙镇还将推出“领略历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爬油麻山活动、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活动,“小候鸟”课外学堂之绘画小组、尤克里里小组、吉他小组等兴趣活动,竭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进一步促进来穗家庭融合融入。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开发大道(黄埔东路)桥下口袋公园
北二环开萝大道桥下空间变美
桥下空间大变身!近来,黄埔区开发大道(黄埔东路)桥下绿地经过改造提升,口袋公园的整体面貌已经基本形成。该项目建设通过桥下空间、桥下绿地空间整合、整体开发利用,探索桥下空间综合整治提升多元化思路。
近年来,黄埔区围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桥下空间治理,因地制宜用好环境整治、空间挖掘和文化赋能等多种手段,全力清除城市“灰色地带”“灰色空间”,让城市空间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彰显底蕴,同时,拓展更多公共空间为民所用。
精细化管养,推进环境品质提升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黄埔区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北二环高速-香雪大道桥底换上了新装。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桥墩上新增了以蓝色海洋等为设计元素的彩绘图案展现“海丝文化”独特内涵,北二环高速-香雪大道桥底梅花彩绘彰显“萝岗香雪”特色盛景,为城市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高架桥、人行天桥等各式各类的“桥”为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但由于受到车辆高速行驶所带来的的灰尘、噪音等污染且管理维护难度较大,桥下空间容易藏污纳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面貌。
今年以来,区住建局会同区市政中心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桥下空间精细化维护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萝平路高架桥、广汕路跨大观路立交桥、北大师二纵路沿河桥及长贤路跨河桥等84处城市主干道桥下空间设施维护、清洗和涂装工程。同步对萝平路、萝平西路、长岭路等部分路段高架桥设施、隧道护栏等附属设施进行翻新维护。
经过精心维护和翻新后,桥下空间环境面貌更加干净整洁,整体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和改善。
精准施治,加快推进改造利用
“桥”,是通往外界、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桥下空间不仅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被道路、车辆包围而呈现与城市街区相对割裂的状态,规划利用的难度较大。
黄埔区在加大市政桥梁维护管养工作力度的同时,对全区桥下空间情况进行摸查,加快探索桥下空间精细化管理和空间开发运营的可行路径。据初步摸查,目前全区在管市政桥梁236座,其中,立交桥199座、人行天桥37座,从桥下空间利用来看,开发大道桥底、东鹏大道桥底、茅岗路桥底、港前路桥底等桥下空间用作市政设施应急抢险基地,其余则多被用作停车场,或者成为闲置空地、荒废绿地未得到妥善开发利用。
黄埔区对全区桥下空间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施治,结合区位条件、用地条件、交通条件、空间条件、人流热力条件以及周边居民使用需求等要素,将区内桥下空间基本划分为环境整治类、功能利用类和品质提升类,围绕塑造城市统一风貌、提升空间利用率等重点,通过环境提升、完善设施、场景引入等手段,因地制宜推进“一桥一特色”赋能提升和综合利用。
以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北二环高速与香雪大道桥下空间为例,除了增加彩绘涂装以外,还对桥下空间设施实施品质化提升,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路域环境。重点完成南北侧硬化广场铺装、铺设人行道砖等工程,让桥下空间环境面貌与城市街区风貌更加连续统一,不仅提升了城市道路形象,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畅通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
为民所用,织补城市功能
在黄埔区开发大道上上跨黄埔东路跨线桥处,立交桥、匝道桥、跨线桥共同构筑了一处大型的桥下空间。其中,立交桥和匝道桥间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桥下绿地,由于长期利用不足变成城市边角地带。
为进一步挖掘空间价值,满足周边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城市绿色空间、休闲空间的需求,今年以来,区住建局、区绿园中心对该处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围绕精细化、有序化、功能化、品质化四大策略,将桥下空间和桥下绿地进行整合利用、整体改造,打造看得见、用得好的口袋公园。
城市“边角地带”变成群众的“金边银角”,提升空间可达性、强化空间与人的亲近感极为重要。在公园布局上,通过打通入口与周边道路的连接、增设园路汀步等多种方式,让桥下空间与城市街景、周边生态系统连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让群众“抬脚进园”。在园内设置休憩设施、增加景观节点、预留活动空间等,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公园趣味性,增加群众参与度。
目前,公园建设已基本完成绿化提升改造和游园设施相关项目。下一步,计划结合南岗少临南家拳武术文化特色,利用桥下绿地林下空间拓展武术科普宣传阵地,以场景植入提供特色文化体验,通过武术文化与景观融合打造非遗展示公园。公园全面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兼具传统文化传承、运动休闲、观赏游憩、社区邻里交流互动的高品质公共绿色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城市品质提升的期盼持续增加,桥下空间在织补城市功能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作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黄埔区将推进26个桥下空间、11个高快速路出入口及区界环境整治工作,塑造更多公共绿色空间、场景式体验空间、社区共享交流空间。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冯冬枚 苏颖 刘冬妮)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与四个直辖市并列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两年来,广州锚定“国际”方向、“消费”功能、“中心”定位,围绕“五大维度”深入推进培育建设,2021年社零总额和外贸总额双破万亿大关,2023年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速达8.7%,城市消费的国际化水平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
拓展广州国际朋友圈,国际知名度更广
培育一批国际商圈。编制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为全市11个区“量身定制”发展方向,培育建设“5+2+4”国际知名商圈,形成聚合消费客流的新极点,新鸿基ICC、超级万象城、SKP、太古里等地标商业综合体落户建设。加快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商圈建设,持续提升广州南站枢纽能级,将广州南站打造成为全国交通、产业、消费融合发展的典范,世界一流火车站。让枢纽成为消费产业的展示窗口和贸易窗口。
办好一批国际会议。举办国内首个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全国首届全球消费者大会(中国·南沙)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发展论坛等,吸引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著名投资基金专家和企业家参与大会、签约项目、献计广州。
打造一个国际化环境。加快外籍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为外籍人才提供在华永久居留和国籍业务受理等全流程服务。在二沙岛、广州塔、沙面等12个国际化街区开展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广州特色,功能完备、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街区样板。
搭建一个开放平台。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论坛,正式启动运营大湾区国际传播中心,邀请首批海内外32家主流媒体入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IP外宣“新旗舰”。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广州2022年排名上升8位。进驻世界500强企业由2020年的309家增长至2022年的335家。
打造三大广州特色消费体系,消费繁荣度更高
打造产业型消费体系。出台打造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实现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打造流量型消费体系。打造广州北站、广州南站、番禺广场等多个TOD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交通+商业+服务+消费”融合发展。今年第133届广交会首次启用4期展馆,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带动客商在穗消费超过2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经贸类展览140场,展览面积近560万平方米,接待参展参观人数达超过76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倍、1.8倍、8.6倍。2022年,白云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88.46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打造服务型消费体系。作为全国唯一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副省级城市,发挥服务业对核心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攀升,获批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培育“商旅文体数”消费场景,商业活跃度更好
消费与文旅融合。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广州塔、长隆旅游度假区、正佳广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传统文化特色与国际影响力兼具的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活动,举办电竞文旅嘉年华,创新推出“电竞+美食”“电竞+酒店”“电竞+数字艺术”等消费场景。星级旅游饭店增至123家,其中五星级26家,四星级29家。两年新增2个4A级旅游景区、9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消费与体育融合。构建“羊城运动汇”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近800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遍布全市,年发放运动优惠券230万张,带动体育直接消费超6500万元。
消费与数字融合。直播电商十四个全国首创和跨境电商“六个率先”重塑“千年商都”商贸生态。2023年4月至5月,成功举办第三届直播电商节(中国·广州),与2023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同期举行。天河路、北京路商圈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正佳广场、正佳友谊商店、北京路新大新商店等三家商店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店。
挖掘湾区联动优势,到达便利度更优
交通互联方面,实施空港、海港、铁路港、数字港“四港联动”,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2022年全年飞机起降26.7万架次,运输旅客2611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蝉联国内机场第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通往返香港航线,广州直达香港尖沙咀只需2.5小时,码头免税店项目正在申报筹备中。
产业互促方面,推动穗港澳消费产业联动发展,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加强穗港澳三地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政策互通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消费维权合作与信息共享,探索性开展大湾区跨域消费纠纷网上调解工作。推出粤港、粤澳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推进港澳当地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试点,提升大湾区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
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制度体系,政策引领度更强
系统打造规划方案、工作机制,建立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区相应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市、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架构体系。
2021年,出台《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11个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行动方案,形成“1+11”工作方案体系。
2022年,接续印发加快培育建设实施方案任务清单、2022年加快培育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将培育建设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2023年3月,出台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23年4月,出台《广州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若干措施》,提出12个领域38条措施。各区政府联动做好主题活动开展、消费券发放、零售增长奖励等工作,推动消防审核验收、外摆促销申请、促销活动审批等支持措施落地。
7月,出台《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与培育建设发展规划、城市空间体系规划互为支撑,科学谋划城市商业空间发展和布局。
两年间,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出台贸易、产业、招商、旅游、教育、人才等细化措施、配套政策约150项,成为培育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为工作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好已出台方案、规划、政策落地见效,蹄疾步稳推进培育建设
——以更高质量拓展多元消费空间。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分先后、分重点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白云国际机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入境旅客集散枢纽功能,拓展入境、过境消费。在广州南站、火车东站、白云机场等场站注入商业化设计,把“人流”转化为“消费流”。
——以更大力度释放消费市场潜力。贯彻“消费提振年”部署要求,市区、政企、银商联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消费活动。办好国际购物节、国际时尚产业大会等品牌主题活动。推出“羊城夜市”先行区政策,优化先行区内住餐、购物等企业监管措施。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以更高标准完善消费政策体系。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为纲,出台配套细化措施,开展培育建设监测评估。引入国际资本,赋能实体商贸产业,推动商圈载体改造升级。推进《南沙方案》高水平开放政策落地,探索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消费协同,推进穗港澳区域合作纵深发展。
——以更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利用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广交会等重大平台配套开展交流活动,加大传统商圈品牌IP塑造。优化南沙口岸过境免签和外国旅游团乘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积极申请世界性、全国性的公务、商务活动承办权,吸引更多优质客源来穗消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