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开展建筑垃圾管理执法检查
8月2日,番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硕榆带队对石楼镇、化龙镇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开展执法检查。番禺区政府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化龙镇、石楼镇相关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参加。
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了解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综合利用情况等,并现场召开交流会。会上,番禺区政府办汇报了区“两条例”(《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市规资局番禺区分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等围绕检查的重点内容,结合自身职能依次进行了汇报,执法检查组围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执法检查组提出,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驰而不息推动“两条例”贯彻落实。二要加大协作力度,疏堵结合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注重协作配合,建立起全链条、闭环式、立体化的监管体系,提升依法治理水平。三要坚持普法与执法并举,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及全过程执法力度,不断提高监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能力和执法水平。同时,要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切实推动“两条例”有效实施。

8月2日上午,省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专责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听取我省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进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许典辉主持,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会上,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通报了“粤经济”平台建设应用情况,省发展改革委、税务局和广州、佛山、揭阳市政府分别汇报经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平台建设及应用创新等方面工作进展。会议强调,省委、省政府将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作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经济治理数字化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分发挥专责小组统筹、规划、协调作用,上下协同、突出重点,建好、用好“粤经济”平台,扎实推进全省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工作,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五方面要求:一要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细化经济指标,深化社会数据和政务数据融合开发利用,深入挖掘产业数据、园区数据等中微观指标数据,实现实时、高精度监测预警。二要提升平台核心能力,结合各类经济分析研判算法模型,建立大数据动态分析系统。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与“粤经济”平台对接融合,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经济走势、政策调节等方面分析研究。三要加快地市平台建设和省市互联互通,确保年底前完成省市两级平台建设任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点,不断丰富平台应用。四要强化平台和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和重大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对经济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涉密、重要敏感等数据使用监管。五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制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试点示范机制,鼓励各地、各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共性需求开展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
自2021年9月起,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实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监控项目,目前已对辖区56000多支路灯进行全面大数据资产采集,新装与升级752台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终端、854台漏电监测终端、52台水位监测终端,对相关资产实行全基础档案、全使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动化监控,有效提升了城市照明管理质量,合理降低了照明能耗,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低碳的城市照明管控目标。
智能化监控调度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路灯什么时候开启、什么时候关闭?番禺区城管部门根据辖区所处的经纬度计算出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道路照明智能监控终端能全天候监控分析回路数据,优化每天的最佳开关灯时间,同时可以根据突发天气变化情况,精确定位照明度不足区域,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照明方案,在达到“哪里不亮照哪里”的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同时,又兼顾节能减排,绿色运行的效果。
现有智能化监控系统,还能实时演算真实亮灯率,及时准确监测故障点、故障源和系统运行状态,便于快速反应,迅速调度,及时维修,大幅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大大减少路灯巡查维修频次和人员车辆派遣数量,有效降低照明运维的综合成本。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投运已经改变路灯运维人员的工作模式,从原有以亮灯率为主的工作中释放出更多的精力,补足到线路损坏、灯杆倾斜等原来较难顾及的工作,使维护工作更为深入有效。
系统化安全保障 有效防范漏电事故
照明线路的自然老化及城市建设中的外力破坏都将导致设备漏电,因照明线路点多面广又比较隐蔽,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漏电问题,一直是整个照明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番禺区实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监控项目的漏电监控终端,对全区近2500条照明供电线路进行24小时全过程无间断的漏电监测,一旦路灯线路出现漏电超标,后台系统将会自动报警并切断故障线路电源,同时将漏电信息下发给维修人员,便于快速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将路灯漏电伤人事故风险降低到最低。
因暴雨积水导致照明设施浸泡造成安全隐患也是照明管理的一大痛点,区路灯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率先对区内52个水浸黑点安装路灯水位监测终端,可直观反馈现场水位信息,若水位达到预设的警戒线,将自动报警并执行断电保护,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今年的强降水期间,有20多处低洼照明设施点位出现超过一级警戒水位(5厘米)的情况,照明设施水位监控终端立即发出警报并断电,有效防范漏电事故发生。
数字化运维管理 打通公众服务便捷途径
番禺区实施智慧照明大数据可视化管理,对全区56000余支路灯、796个控制开关箱、74台专用变压器台实施现场全要素、属性的信息摸查,创建城市照明设施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形成城市照明资产、照明监控、生产运维、视频监控一体化管理展示、宏观评价体系。
城市照明智能化监控项目完成后,通过“一张图”实现全区各类基础数据“一次采集、集成应用”,形成智慧城市照明内容数字化、多网格融合可视化的数字平台,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打通公众服务、报修管理便捷途径,建立电子运行维护工作的分派、处理、反馈、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让市民更加便利地参与、监督城市管理服务。番禺区辖内的路灯杆上都张贴有一张黄色的标签,标签上有编号、道路名称和二维码,市民如果发现哪盏路灯不亮或存在其他故障,用手机扫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上传,区城镇路灯管理公司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最快24小时内处理。
通过实施城市照明智能化监控项目,番禺区照明管理水平走到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力推动照明管理全面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