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或将取消1元公交票价 市民怎么看?
公交票价2元起 多数人“可接受”
《广州市公交基础票价优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听证会将于8月中旬召开。按照《方案》,广州拟优化日班车线路基础票价,1元票价或将取消。记者了解到,目前运营的1元公交大多以环线和短线为主。如果公交车取消1元票价,会对乘客产生影响吗?连日来,记者走访大学城、东山口等1元公交运营线路,听听市民的意见。
1元公交
目前广州运营的1元公交大多以环线和短线为主。
2021年,广州有一批公交线路宣布降价至1元,包括3路(东山龟岗总站-如意坊总站)、41路(广州火车东站总站-汇景北路总站)、101路(海印桥总站-机场路总站)、102路(东山总站-文化公园总站)等线路,这些公交线路里程均不足11.33公里,按当时的规定核定票价为1元。
此外,还有部分“4”字头的社区环线公交线路,例如413路(南岸路总站-南岸路总站)、416路(坦尾总站-坦尾总站)、426路(汇侨路总站-汇侨路总站),以及778路(五羊邨总站-广州东站汽车站总站),大学城环线1路、2路等短途环线公交线路,均为1元。
大学城环线2号线外环西路总站
方案:两种调价方案都取消1元票价
《方案》拟对现有按公交线路营运里程计价的方案进行优化,主要优化日班车线路基础票价:取消1元票价;简化基础票价体系,日班车票价层级由五级减少至四级或两级;妥善解决分段收费问题。具体优化办法有两种,一是继续实行分段收费,但优化分段收费政策;二是日班车实行一票制,不进行分段收费。
《方案》给出了局部微调方案(方案一)、单一票制方案(方案二)两个方案。方案一提出,恢复日班车线路起步价格为2元;根据公交车全程营运里程,单次票价分为2元、3元、4元和5元;对于全程5元票价线路,取消全程营运里程49.83公里的上限限制。方案二提出,全程营运里程小于或等于15公里的线路,票价为2元,大于15公里的线路票价为3元。
在公交定价范围方面,新增的旅游观光线路、旅游线路、商务专线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企业依法自主定价。快车、夜班车基础票价,以及BRT线路票价和现行加收票价规则不变。从《方案》可以看出,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公交车都不再有1元票价。
走访:1元票价如调整 短途还会坐车吗?
1元公交都是谁在坐?票价调整后,市民还会选择公交短途出行吗?7月19日,记者分别前往大学城环线2号线的始发站外环西路总站,以及3路公交车的始发站东山总站(龟岗)询问市民意见。
外环西路总站是大学城环线2号线的始发站,临近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所以该线路的乘客除了大学城附近的居民,还有乘坐地铁从大学城北地铁站出站的上班族。吴女士说:“我是住佛山的,我乘坐这个公交是因为地铁站离得比较远,这条环线正好可以到外环西路总站,我是来面试的,如果面试通过,这辆公交就是我的通勤必备了。”
在得知公交车票价将要调整后,吴女士表示:“1元调整成2元,对我来说差别不大。”正在上大学的赖同学也持相同看法,赖同学本身不会骑自行车,无论是去地铁站还是去附近商圈都必须乘坐公交车或者打车。“如果票价变成两元,我还是会坐公交车的,因为总比打车便宜。”赖同学说。
在珠江新城工作的赵女士告诉记者,下班后她通常会乘坐地铁到东山口地铁站,随后步行至东山总站乘坐3路公交车回家。在得知公交车可能调价后,赵女士表示:“无论是否调价,我都得乘坐公交车,这是我必须承担的通勤费用,但我还是希望保持现有票价,毕竟这条路线也有许多学生乘坐。”
而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刘女士则告诉记者:“如果下班早,我就坐公交车来接孩子。如果涨价的话,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回家,反正距离不远。”
市民建议:调价后应加密班次
对于1元公交票价的调整,大多数市民表示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对于环线公交以及短线公交,市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记者在大学城外环西路站陪吴女士等待大学城环线2号线的过程中,吴女士向记者“诉苦”:“环线的发车时间相隔太久,我们说了这么久的话还没有车(约10分钟),今天我面试差点迟到。我从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公交车刚刚离开,于是等了差不多15分钟才等到下一班车。所以比起价格,我更在乎公交的班次是否能够增加。”
吴女士告诉记者,她能理解乘坐人数少所以公交车班次不密集,但是对于上班族来说,迟到和打车都是金钱消耗,所以希望大学城环线可以通过改变成小车运输的方式加密班次,方便中关村青创汇的上班族。
在越秀区东山总站,赵女士也提出了类似建议。赵女士对记者说:“之前我看路上有一种车身比较窄的公交车。如果把现有的一部分短线车换成那种,一方面可以减少拥堵,毕竟老城区大多都是两车道,小车更灵活,一方面也能节省一定的交通资源吧。”赵女士表示,东山口周边人流量较大,高峰期加密小型公交车的班次能尽量承载更多乘客。
政协委员:调价同时也要优化线路
对于日班车线路1元票价调整的原因,《方案》解释,一是为适应市民公交出行乘距缩短趋势,支持公交企业发展短途线路,促进公交线网优化;二是参考其他出行方式起步价,地铁、共享电动车、共享自行车起步价分别为2元、2元、1.5元;三是参考主要大城市公交起步价标准,北京、上海市区常规线路、深圳公共汽车(大巴)等城市公交基础票价起步价均为2元。
对于《方案》,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指出,公交车本身的盈利性相对较弱,取消1元公交是伴随物价上涨、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相匹配的考量。同时,地铁出行虽为主流,但是人流过于密集,导致地铁早晚高峰经常限流,“公交出行相对来说不那么饱和,公交企业在调价的同时,也可以优化调整线路,除了‘最后一公里’的摆渡作用,也可以开行更多覆盖地铁客流较多站点的线路,给通勤的上班族多一些选择。”

海珠区非遗名单更新 马面裙制作技艺入选
近期与马面裙相关的话题活跃度很高。先有“北大女生穿马面裙参加毕业典礼”的新闻引发网络热议,后有苏州“穿马面裙戴发簪”的冰淇淋走红网络。记者留意到,今年5月,广州海珠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更新,马面裙制作技艺入选,马面裙再次成为服装业界备受关注的热门非遗元素。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表示,“更好的传承就是使用,致力将马面裙技艺解剖再改良应用到当下时代背景下,才是对传统更好的保护。”
现象
从大牌抄袭到大学毕业礼穿着 马面裙话题活跃度高
马面裙作为被年轻群体热议的对象,初始的网络记忆应该从“迪奥抄袭”的事件开始:迪奥宣称,一款全新半裙采用“标志性迪奥轮廓”,事实上,该裙装款型是明显借鉴中国汉服文化中的马面裙,其中裙摆的马面褶裥设计尤为明显。在明确马面裙是源自中国服装文化后,各种各样的与马面裙相关的热搜跃起,马面裙灵感也融入人们生活当中。
“最近苏州售卖一款‘穿’马面裙的冰淇淋,挺有创意的。”“90后”国际潮牌买手柒小姐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尽管‘雪糕穿裙子’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存疑,但在传播传统汉服的创新方面值得点赞。记者留意到,在北京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典礼上,一名女生在学位服上搭配云肩,穿着马面裙参加拨穗仪式。网友们欢呼“太好看了,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拉满的“中国风”引来一片叫好声。据中青校媒调查显示,45.49%受访者有过‘穿国风’的经历。记者发现,去年中央美术学院曾专门对学士服进行改良,融合云肩等元素设计出“国风学士服”,在保留普通学士服结构的前提下显出华夏风姿。
业内表示,非遗的价值在于真正落到生活中“活络起来”“焕新起来”,纺织行业应以此深耕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激发更多的新动能。
非遗
马面裙制作技艺列入海珠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面裙是汉服的一款代表性服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以不同的纹样、工艺、材料,诉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示民族的自信和力量。记者获悉,今年5月广州海珠区公布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面裙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的项目类别新增入选。业内表示,马面裙作为服装不仅自带文化价值,它更是与岭南相关、与广州相关的一种记忆和语言。
在广州生活在左服饰有限公司的大本营,记者了解到马面裙与岭南的渊源。此项非遗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选料、设计制版、刺绣、车缝等工序。传统设计制版,大部分沿袭保留明、清两代马面裙的基本形制,讲究物尽其用。裙门上的精美刺绣,是广府地区马面裙的一大特色。由于拥有本土成熟的粤绣行当,故广府地区的马面裙上多粤绣(广绣、潮绣)传统纹饰刺绣。
作为生活在左品牌的创始人兼总设计师,林栖收藏马面裙已有8年的时间,对每一条马面裙都如数家珍。她以一条刚从欧洲淘回来的收藏级马面裙为例讲解道:从裙身的破损程度能看出曾经历周转无数,但当年手工制作的真丝花边织带却保持得很好,其极薄的工艺在当下几乎都是极难达到的程度。林栖轻抚裙身牡丹刺绣的细节处道。“仔细看还有打籽绣、八宝纹、平绣。”另外,她遗憾地说,“这条裙子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有颜色,但如今中国传统色彩‘冻绿’已经失传了,连植物染色都无法染出来。”
保存完好的花边织带
失传的中国传统色彩“冻绿”
“传统马面裙上身搭配的是氅衣,长度通常会遮盖裙身上半部分,因此贵重工艺会展示在裙脚处。”林栖展示了一条通过拍卖所得的藏品马面裙,裙身烙印的是手工极其精良的粤绣绣花。“它的织带、如意纹等,表达的是蝶恋花花型,还有另一条手工制作的粉色鱼鳞百褶裙,它的保留度特别完整,上面的盘金绣层次很丰富……”
粉色鱼鳞百褶裙
层次丰富的盘金绣
在林栖看来,她珍藏的近100条马面裙是中国服饰文化的沉淀,也是岭南的时代记忆。
市场
一条马面裙传遍海内外 “非遗”拥有更高商业价值
作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还致力赋予传统马面裙新生命,她表示,“更好的传承,就是使用。”如果人们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地穿着它、感受它,又何谈真正地传承它?
事实上,传统文化正逐步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开始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京东服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京东汉服、马面裙、新中式等国风汉元素服饰搜索量大幅提升,汉服类目成交额同比增300%。其中,以宋制汉服为基础的改良日常汉服、马面裙等品类最受消费者欢迎。
包括马面裙在内的中国传统服装,不仅在国内火起来,也香飘至海外市场。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今年3月,广东省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额172.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4.7%。其中传统服装收获大量订单。“我们许多国外订单,都是提前三个月到半年预订的。”林栖表示,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国外女性客户,预订了20条高级定制连衣裙,指定马面裙改良设计,客户还强调“制作时长不是问题,可以等待。”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韶通告诉记者,“非遗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升纺织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他认为在品牌“出海”的过程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可以成为品牌的特色和标志,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陈韶通还表示,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手工技艺和艺术价值可以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通过引入非遗元素,可以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观察
一条马面裙的可持续生命力
非遗的传承发展主要包括审美与时尚两方面,前者着重于传统古风文化的传承,后者着重于现代语境下中国风的创新再表达。一条马面裙完全可以将以上两点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延续下去。关键在于如何以年轻人、未来人的角度去思考、诠释、焕新。
陈韶通表示,非遗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且富有历史文化的资源,可以为纺织服装时尚行业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在当今注重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市场环境下,将非遗元素融入纺织服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还能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需求。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曲晶也表示,年轻人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希望通过服装等产品来传达出传统文化的美和内涵,让更多年轻消费者能发现传统服饰美。以马面裙为例,曲晶认为,谁能将传统的马面裙通过现代工艺技术进行创新改良,通过视觉审美的创新,在年轻人心目中成功构建传统文化的美学体系,谁就能铸就国潮品牌的新内核。
非遗元素在服装行业应用
广州市审计局资源处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提升形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群众最盼、最难上下功夫,认真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在推动涉农政策贯彻落实、促进涉农资金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持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一是紧跟重大涉农政策,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积极发挥审计对政策落实监督作用,及时反映涉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打通关键环节,着力揭示和反映规划不衔接、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落实,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影响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各项涉农政策措施及时发挥效应。
二是以资金和项目为主线,促进涉农资金提质增效。审计过程中坚持以资金和项目为主线,沿着资金流向,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促进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聚焦粮食安全,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审计过程中积极关注稳定粮食生产的各项支持保障措施落地情况,重点关注耕地的管护和使用情况,着力揭示因管护不到位,造成设施损毁、荒废情况及因监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造成占用农田从事非农化建设甚至损毁农田的情况。 (白灵)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