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风古灶文旅融合创新 助推禅城休闲业态发展
南风古灶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佛山南风古灶等53家单位入选,广东省入选单位共2家。
这也是禅城携手南海、荔湾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后,禅城近期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不仅为佛山美陶湾增添一个“国字号”名片,也成为佛山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含金量十足,南风古灶如何突围而出?石湾镇街道以此为契机,又将如何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助力禅城、佛山休闲业态高质量发展?
立足于陶 独特文化最动人
作为佛山陶瓷的文化地标,南风古灶无疑是佛山陶瓷文化活的历史和见证。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代表石湾陶瓷业繁盛时期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我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是我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之一。
2008年1月,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设立,项目由4A级旅游景区南风古灶及4家陶瓷废旧工厂改造组合而成,占地约124.5亩。街区拥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灶和高灶两条龙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
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标准中,一条重要标准是“文化和旅游特色”。街区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内涵的老建筑,成为打造独特文旅IP的重要抓手。
目前,南风古灶景区完整保留了明清以来发展形成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龙窑、林家厅及古民居群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包括大型文物壁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玩陶艺术中心、马槽瀑布等。
街区内还有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饶宝莲剪纸展示馆、古窑映像展示馆、南风堂艺术馆、简氏故居等文化景观和展示场所,文化景观集聚,种类丰富。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推动文化遗产持续活化焕新。近年来,街区先后持续举办龙窑柴烧文化节、中国(佛山)陶瓷节、中国陶瓷创意周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以及南风集、谢灶祈福、龙窑开窑、天光墟等2000多场文化活动。
如今,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成为佛山陶瓷文化地标和展示窗口,也成为佛山禅城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多元业态 做活创意“文化+”
按照评选标准,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要求具有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
在建设旅游休闲街区的过程中,石湾坚持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文化与多元业态融合,让“文化+”成为持久吸引力的源泉,成为大众前来“打卡”的理由。
自去年起,石湾以南风古灶为核心,加快建设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赋能,让多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涌现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持续释放街区活力。
如今,走进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可体会“吃”陶、“睡”陶、“陶”宝、“陶”创、“陶”玩等新业态,来街区逛市集、赏展览、品美食、住民宿成为市民游客的新选择。
在“吃”方面,街区集聚陶醉馆、岭南逸品、进士居等本地餐饮特色店;在“住”方面,汇聚拙见院子、陶花园等艺术民宿;在“创”方面,推出龙窑文创雪糕、玉冰烧咖啡、陶艺文创盲盒等文创产品;在“玩”方面,发布多条city walk旅游线路,让市民游客畅游“潮玩”街区。
今年9月22日起,南风古灶景区还解锁“夜游”新玩法,逢周五、六、日开放夜游,市民游客可实现夜游、夜食、夜购、夜宿等“一站无忧”,让夜晚延续白天的精彩。
与此同时,街区重点打造南风集、人才夜市等夜经济活动,搭建创意为魂,高格调原创文艺的“轻创业”平台。举办石湾杯、美陶湾杯、生肖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吸引大批海内外青年人才集聚,使传统陶文化焕发新生。
如今,街区累计吸引约1000个品牌、近500个实体店铺、10多个非遗项目进驻。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年客流量约235万人次。
“在这里,传统和时尚跨界融合、活力焕发,艺术和创意激情碰撞、创造新生。”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美陶湾建设,街区将打造成“大湾区链接全球资源的陶文化名片、佛山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未来,街区将通过培育美学空间、开发特色产品与玩法、孵化品牌IP、营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等措施,提升街区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打造“处处有风景、时时有体验、分分钟心动”的旅游休闲街区典范。
从活到火 推动城市品牌出圈
对城市而言,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的旅游目的地或重要的文化客厅,展示本土文化,洋溢城市人文精神。驰骋在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上,文旅街区也最直观地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时尚度、美誉度与繁华度。
近年来,佛山提出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当仁不让扛起构建岭南文脉轴线的重任,建设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
作为佛山的城市文化原点之一,同时也是岭南文脉轴线的重要节点,南风古灶片区被佛山、禅城寄予厚望,不断激发老城活力、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位、传承创新文化,加快打造世界陶艺文化胜地。
今年以来,多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文化品牌活动接连在南风古灶片区启动,包括202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活动、2023第七届中国陶瓷创意周、陶博会等,推动片区文商旅产融合发展,提升佛山文化品牌知名度。
与此同时,美陶湾基于“显山露水”的城市建设理念,围绕老城区新活力的改造思路,以南风古灶和大雾岗公园为核心,打开东平河北岸空间,辐射布局文化艺术设施和文创产业载体,让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活起来。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活力持续释放,逐渐破圈出圈,吸引大批文化工匠、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跨界人才入驻,形成丰富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在人才带动下,羽家、拙见等一批微艺术美学空间也在街区涌现,提升街区的格调和艺术气质。“汀见美陶湾”“马槽音乐节”等系列音乐会的举办,也进一步提升了片区的整体文化格调,打造全新音乐IP。
如今,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通过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旅游休闲街区相结合,不断提升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满足感、幸福感,将城市美学、城市人文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张槎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12月26日,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上线FM94.6访谈节目《佛山“镇能量”系列融媒访谈》,就张槎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举措、成效、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解答。
张槎街道地处禅城区西部,一直是中心城区产业重镇。张槎有15个村,其中3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在推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上有深厚基础。
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张槎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明确“1368”工作思路,聚焦产业升级、用地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实现“产城人文”四维融合发展。
当先锋打头阵 “1368”思路释放镇能量
抓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张槎明确提出“1368”发展思路,以具体行动释放高质量发展“镇能量”。
“1368”发展思路,可概括为:锚定一个目标,立足三大定位,实施六项行动,做优八大片区,奋力在“禅西中心化”新征程中当先锋、打头阵,为打造“佛山之心”、实现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锚定一个目标。今年以来,省、市、区都强调制造业当家。对张槎来讲,这是重大机遇。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张槎的家底、家当。为此,锚定“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全域中心化”发展目标,张槎街道扎根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区域产业优势。
立足三大定位。张槎街道将打造大湾区总部高地、强中心科创走廊、都市圈数智新城作为未来发展的三大定位。即打造季华路总部经济带,推动新岩素智能家居、宽普射频产业基地、华润数科工业互联网产业总部、简一集团罗曼缔克双总部等齐聚张槎,不断增强总部经济磁场效应;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建设“创新中心强核”的战略,以禅西大道为走廊,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持续做强科创功能;在拥有550万平方米高端产业载体的基础上,抓好大平台大载体,高效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打造制造业当家“金梧桐”,并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实施六项行动。接下来,张槎街道将实施党建强基行动、产业升级行动、城市提质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民生添彩行动、文旅融合行动六项行动,奋力谱写张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打造“佛山之心”、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展现张槎担当。
做优八大片区。“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精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何永庆表示,虽然张槎地域小,但张槎在未来发展蓝图上,很精准地将辖区划出8个板块发展,每个片区都有各自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接下来,张槎街道将坚持“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通过做优高端装备制造片区、聚锦科创片区、总部经济集聚片区、织梦小镇片区、文创商业片区、文旅融合片区、高铁枢纽新城片区、高端商住片区八大片区,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短板变潜力板 城市形态不断提升
作为中心城区的产业重镇,张槎工业基础扎实,2022年单位面积GDP产出19.7亿元,位列全市第三;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33.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高质量发展底色鲜明。
然而,对照“百千万工程”要求,张槎还有三大短板:一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偏慢,与高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差距;二是老厂房、旧小区占比较大,城市形态与中心城区的地位不匹配;三是受自然环境、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存在的问题,正是发展的机遇。”何永庆介绍,今年以来,张槎大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低矮破旧工业厂房改造,为更多产业提供发展空间,着力筑巢引凤。同时,张槎对高端装备、电子电气、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不断招商引资,加快变短板为潜力板,不断提升城市形态。
向“群”布局,优化产业空间。今年,张槎扎实推进用地提质增效和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先后举办3轮用地整备现场会,完成土地整备602亩,推动建源科创园等8个载体项目破土动工,完成亿锋数智产业园等112万平方米的都市工业载体建设,预计到2028年建成1000万平方米,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的良好局面,为加快禅西中心化、打造都市工业中心贡献重要力量。
向“链”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张槎紧盯产业链需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精准招商,不断延链补链拓链强链,集聚更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厂商,持续释放1+1>2的产业聚合效应。
一是成立产业链党委。立足“中国针织名镇”“丝光棉针织服装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国字号”影响力以及“全国最大针织面料产业基地”“丝光棉面料及丝光棉T恤产业基地”“纱线集散贸易地”等资源优势,成立全国首个“针织服装产业链党委”,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服务上下游企业5800多家。二是开展产业链招商。召开针织服装产业链招商大会、佛山(禅城)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参加中国童装博览会、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三是整合佛山童装品牌。牵手祖庙童装,构建前店后厂、总部+生产的合作模式,推动两大传统产业跨区域转移协作,吸引头部企业落户,持续增强针织服装产业链黏性。
向“智”转型,激发产业活力。依托40多年产业发展的深厚底蕴,张槎积极谋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禅城区政府引入的华润数科工业互联网产业总部、华为(禅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腾讯云(禅城)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纷纷落户张槎,为本地针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保障,推动一批本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聚焦“四个紧抓” 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张槎街道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四个紧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产城人文”四维融合发展。
紧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张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打造都市型工业中心,深度培育针织服装产业群,统筹谋划产业空间项目库,全年预计建成都市工业载体12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625万平方米。
如今,张槎以广佛环线张槎站为核心,划定1.77万亩建设都市工业示范区,探索建立“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的模式,做大做强禅西大道科创智造产业带和季华路总部经济带,力争到2028年现代都市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打造“万亩千亿”都市工业示范标杆。
张槎土地紧张,怎么还能划出大片工业用地呢?何永庆说,这就是张槎的天然禀赋,以智慧新城片区为核心,往季华路沿线、塱宝路沿线延伸,佛山高新区禅城园核心区、聚锦科创园、欧洲工业园、华南电源产业园、亿锋数字产业园等一大批工业园区在此连片集聚,产业连片、工业连片,产业链条和生态不断完善。
紧抓“提质增效”,深化提升城市格调。一是稳步推进整村改造。重点推进古灶、大沙的连片改造,推动古灶村年内选定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政府“做地”模式,协助大沙村稳步推进项目申报。二是创新推动土地整备。在全市首创“集转国+居改工”土地整备模式,推动海口、莲塘、村尾3个“集转国”项目高票通过表决,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92亩,预计建成都市工业载体80万平方米,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和制造业税收双提升,成功破解中心城区“无地可用”“低效用地”的局面。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落实季华路、佛山大道、禅西大道等主要道路沿线综合整治提升,提前完成62个入库项目整治。
紧抓“宜居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张槎推动跨村连片抱团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产业兴村,推动大富、下朗、上朗、古灶等村先后建成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中国针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等新型都市工业载体,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二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大富、下朗、莲塘3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三是扎实推进对口帮扶。用心做好罗定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贵州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全力开展“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工作,推动联动发展、共赢发展。
紧抓“文旅融合”,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深挖“汾江源”文化底蕴,立足“山河馆园”,持续打造张槎龙狮文化品牌IP,推动“师出张槎”城市IP走向全国。先后举办全国龙狮网络大联动活动启动仪式、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粤夜粤美”夜间文旅消费活动、中华龙狮大赛,发布“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着力构建“一山一河五馆八园”文化发展格局,全力推动“文商旅产”融合发展。
2023年,在全国“扩内需、促消费”大背景下,禅城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破局“组合拳”不仅夯实国际创新消费中心建设,还催生了各类消费新场景、各种消费新体验,区域消费活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禅城夜间经济、高端消费、数字采购以及文旅消费等消费业态均表现不俗,国际夜间经济示范区、高端时尚消费中心、泛家居国际数字采购中心、开放式汽车主题休闲乐园为核心的国际创新消费中心示范区正加速成形。
文旅节庆 成消费活力“显眼包”
消费活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消费活力越是强劲,市场经济越是繁荣稳定。
针对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美国城市经济学家格莱泽和戈特利布提出了“消费城市”理论,他们认为,未来城市的成功将取决于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角色,这些城市通过区位、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优势,不仅服务国内消费需求,同时吸引全球资源,成为全球消费中心。
作为佛山第三产业最聚集的区域,禅城一直高度重视城市消费活力释放,在消费领域动作频频。1月印发《禅城区建设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三年行动方案》;随后又出台促消费十条措施,通过政策“组合拳”,打造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国际创新消费中心。
从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到国际创新消费中心,禅城目标清晰而明确,也展示提振消费的决心与信心。
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围绕产业、人口、消费、生态、人文、创新等活力维度,发掘出一批活力城市和城区,禅城与北京市朝阳区、深圳市南山区一同获得“2023年度活力城区”殊荣,成为全国唯一成功入选的地级市城区。禅城的城市中心消费活力颇受肯定。
各类评选、考察对于城市消费活力的考量标准都有所不同,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费活力的客观标准。
禅城在这些方面的数据一直甚为亮眼。据统计,2022年,禅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58亿元,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6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1706元,顶着外部环境的压力,依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值得留意的是,去年禅城人均消费支出远高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紧随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之后,高于长沙、重庆等城市,显示出禅城作为佛山城市中心的强韧经济实力、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
2023年,商务部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在拼经济拼消费的大背景下,禅城的消费实力、活力再稳步向前。今年1-11月禅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69亿元,增速为2.3%。
假日经济和文旅消费更成为激发禅城消费活力新的增长点,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在“车水马龙”节和国潮音乐嘉年华、佛山D.N.A音乐嘉年华的叠加作用下,全区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大幅增长,9月29日-10月5日禅城区住宿接待增速为34.44%,位居全市第一;禅城重点商圈岭南天地客流超90万人次,客流增长超150%,王府井紫薇港客流超50万人次,文旅节庆带动周边消费场景溢出效应愈发明显。
多维发力 以创新激发消费活力
禅城消费活力一路“狂飙”的背后,事实上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逐步显现。
从城市消费规模上看,禅城比不上省会、地级市,但在打造消费中心,激发消费活力方面,禅城始终紧抓“最佛山”的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通过融入首店首发、时尚品牌、非遗品鉴等新业态,持续焕发老商圈新活力,增强吸引力。
“创新”是突围的关键。围绕新消费模式,消费者新的需求,禅城锚定夜间经济、高端消费、汽车消费等多维度发力。
在夜间经济方面,禅城出台《禅城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佛山市禅城区促进夜间经济六条措施》,全力打造两个市级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20处区级夜间经济示范点。乘势而上,今年,禅城更承办“粤夜粤美,畅赏湾区”主会场活动,举办60多场“夜秀”活动,接待人次同比增长34.09%、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97%,带动周边消费场景溢出效应愈明显。岭南天地和佛山创意产业园更入选全省首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佛山创意产业园创意集市入选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禅城获评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禅城夜经济活力尽显。
在高端消费方面,禅城正积极打造创意产业园—王府井片区消费新地标,在推动岭南天地、东方广场等现有32个主要商业地标扩容提质基础上,新增南风集、禅桂坊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等消费新地标、场景。为此,今年,禅城通过政企联动开展“禅城好客”消费返现活动,拉动兴华商场、苏宁易购、顺联国际、王府井紫薇港4个商业综合体的客流同比增长44.2%,销售额同比增长33.4%。
作为大宗消费商品,汽车对消费市场具有极强的拉动力。2023年,禅城把汽车消费作为打造消费中心的重要支点。如禅城南庄在国庆期间举办“车水马龙”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参与,在节庆和补贴的叠加作用下,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带动汽车销售超900辆,成交额突破1.4亿元,为禅城假日经济添了“一把火”。
不仅如此,禅城还推出促消费“十条”等政策,形成“1+7”政策体系,通过举办岭南年俗欢乐节、行通济、逛花街、国潮音乐节等文旅活动,以及全年近300场的促消费活动,带动全区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以约5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拉动了近60亿元的消费。
首店引入数量的多寡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费活跃度的核心指标。禅城通过大力引进连锁企业和国际品牌,培育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商业格局,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推动祖庙、东方广场等老商圈焕发新活力,支持季华路、魁奇路等沿线新商圈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首店经济”集群。
今年8月,湖南零食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和广东好鲜市集商业有限公司,同时签约落户禅城,打造华南区域总部;中华老字号松鹤楼苏式汤面的佛山首店也落户禅城。今年以来,已有超40家主流品牌门店“扎堆”抢占禅城市场,在用真金白银为禅城消费活力“投票”。
顺应时代 直面机遇和挑战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26个城市发布了相关的建设规划和方案。
禅城要在这场城市竞赛中突围,既要把握机遇,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禀赋特色,打造无可替代的消费生态。
首先,高铁的开通,让城市的竞争变得短兵相接。广湛高铁将佛山禅城与广州越秀的时空距离拉近到十五分钟,禅城的商业、服务业,势必面临与广州中心城区的竞争。同时,因为广湛高铁佛山站,禅城介入了全国的高铁网络,为禅城打开了新通道,如禅城能及时抓住契机,必然能为城市注入消费新活力。
在国内最直观的莫过于福建泉州,原来的泉州,只作为厦门“添头”的存在,到厦门度假的人如果有空,会增加一两天旅程来游览泉州。然而,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近两年,泉州的文旅消费人数和收入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千年的世界非遗文化、特色美食固然吸引人,泉州独有的簪花围装扮,更因明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蟳埔渔村成为很多网红、年轻人打卡的地方。
人们对于身边的美好生活更加关注,对于文化消费的内容认同感、趣味性、互动体验感等需求不断升级。因此,持续扩大本地文旅消费市场成为各大城市的重要发力点。
禅城文旅消费连日好消息不断,继佛山禅城-南海-广州荔湾入列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后,日前,南风古灶更入选国家级文旅消费街区,再加上千年佛山古镇的文化底蕴,可以预见,文旅消费必将成为禅城消费活力的新爆点。
其次,消费引流模式正发生改变。消费的关键在于流量,这是商业百年不变的真理。今年以来,演出和赛事已成为城市的消费流量密码,禅城举办的国潮音乐节、车水马龙等节庆已经尝到流量的甜头。从世界上著名的消费城市发展经验看,知名的国际会议、体育比赛、艺术演出、节庆假日在城市消费能级提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文旅、餐饮等各类消费集中释放。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演艺、节庆这些新消费内容正在城市中迅速崛起,触达更多消费群体,也成为城市打造消费品牌的创新密码。
根据中国行业演出协会数据,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 场次34.24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278.76%。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当消费者爆发式的热情褪去后,能否对禅城留下印象,引发第二轮消费,这是禅城消费保持活力的关键。
最后,消费观念正经历重大转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大环境和消费主力人群的变化作用下,我国一二线城市正逐步向第四消费时代靠拢。所谓第四消费时代,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的观点,他认为新时代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经历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
中国消费者,尤其是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消费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他们更注重体验式的消费。最为显而易见的是,不少一二线城市商圈的主力店中,文化创意类的消费店铺逐渐增加,甚至成为商圈吸引消费的主力。而在禅城,岭南天地沉浸式现代舞剧《剑合钗圆》、佛山梁园“谜离境”景区沉浸式互动平台以及王府井紫薇港的星空光影艺术馆,都是创新消费体验的新尝试。
与此同时,任围、垂虹路、莺岗等本地人文紧密相连,在“主理人经济”下,包含社交属性的消费新场景,更受到了“Z世代”的追捧,成为社交网络上的宠儿。这些鲜活的例子,正说明禅城创新的消费场景正好迎合了新时代的消费需求。
年近岁末,禅城在促消费方面依然保持十足活力,近日开启的“百店同促迎龙年 禅城乐购嗨翻天”促消费系列活动,囊括文旅、餐饮、汽车、家电、百货、文化创意等六种业态,几乎覆盖居民生活各领域。而在年底至2024年春节期间,禅城区还将与镇街联动,组织不少于7场重点活动;联动八大商圈(综合体)举办超40场活动,形成“百店同促”的热闹场景。
消费活力还将持续释放,可以预见,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禅城将以优化商业布局为抓手,以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为引擎,扎实推进商业现代化、数字化和品牌化,全面推进禅城商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创新消费中心,使消费成为禅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