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多措并举吸引机场过境旅客游览越秀
为进一步落实吸引白云机场过境旅客在广州旅游消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消费,越秀区借助第135届广交会开幕契机,多措并举吸引机场过境旅客游览越秀。
一是品牌文旅活动乐在其中。越秀区于4月13—17日在兰圃等地精心策划“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营造“古风十雅”沉浸式体验场景,以兰会友,广交天下客。同时联合各大文旅企业,重点推介“兰缘盛荟”、越秀美食美景,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等产品。组织机场过境来宾到活动现场体验越秀古城文化魅力。
二是全方位宣传打动人心。越秀区积极与白云机场加强联系,了解机场游客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宣传。如在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市旅游问询中心,摆放“兰缘盛荟”宣传册及播放宣传片,吸引游客的关注;与航司进行接触,在航司的协助下对航班乘客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游客认识越秀,到越秀消费。同时联动区商务局,邀请广交会来宾到兰圃体验“古风十雅”,为越秀旅游代言。
三是优质服务保障消费品质。越秀区六大商圈积极联动,推出系列促销活动。星级酒店为来宾提供翻译、大巴、外币兑换等优质服务。各监管部门全力做好保障,使旅客在越秀吃得放心,游得开心。
以上举措在活动期间初见成效,来自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和画家mim女士在体验了“兰缘盛会”后表示:活动现场的“古风十雅”情景演绎,是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通过此次活动,为其今后的创作和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创意。回去后会向更多的朋友推荐广州,推荐越秀。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一步会积极加强部门联动、政企联动,打造多种旅游线路,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多元消费支付体系,全面推广我区优质文旅资源,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文商旅发展的新机遇,引流入“胜”,讲好广州故事、越秀故事。
佛山市惠景路是佛山市的一条重要道路,连接着多个重要的区域和景点。
惠景路的交通十分便利,它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方便市民出行。道路宽阔平整,交通标识清晰,为车辆和行人提供了安全顺畅的通行环境。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景观优美。花坛、绿化带和公园点缀其中,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美感。惠景路周边有许多商业设施、住宅楼和办公楼,形成了繁荣的商业氛围和便捷的生活圈。
在惠景路上,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商店、餐厅、咖啡馆和娱乐场所。无论是购物、品尝美食还是享受休闲时光,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此外,惠景路还临近一些知名的景点和公共设施,如[列举一些附近的景点或公共设施]。这些地方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选择。
总的来说,佛山市惠景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干道,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地方。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美好的生活体验。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补齐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倡导“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学科与科研规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人文社科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大力量。
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实力,我国最早的西医教育诞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日新月异,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6个、省部级平台241个,学校着力推进理、工、医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中山大学现有70个院系,本科专业办学权136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中山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学部制改革,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等7个学部,构建 “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加强跨学院(系)的合作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山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即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确立了事业发展“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三五年,在稳居国内一流大学群体前列的基础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领先水平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中大风格、引领未来发展的世界强校,推动办学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坚定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立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大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