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在广州黄埔首发
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办法有创新性新突破!4月18日,备受关注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安置启动活动在知识城知识大厦举行,全国首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项目房票发放到村民手中,“房票安置”试点将在黄埔区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五村七片项目”)中有序推进。本次活动上,来自黄埔区五村七片项目的村民代表和媒体记者们现场聆听了政策解读。政策发布会后,村民代表还到“房源超市”现场看盘。
新增“多选项” 出台房票安置政策
据了解,房票是指在实施城中村改造时,被拆迁人的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后,由区政府指定单位出具给被拆迁人在特定时间、地域和范围内购置商品房(含住宅、非住宅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的凭证。凭房票可选购的商品房称为“房源超市”,房票记载人可在“房源超市”中自主选择房源,凭房票与“房源超市”房屋权属人(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区行政事业单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黄埔房票安置办法的政策出处是今年4月12日正式印发实施的《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安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也是全市首个区级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的配套文件。据了解,该《实施细则》在政策上有几个“首次”创新:
一是首次明确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增加房票安置这一“多选项”。《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符合“一户一宅”的前提下,被拆迁人应保证按照每户人均40平方米原址回迁,超出每户人均40平方米的部分可依个人意愿选择房票安置,在确保每人实现一定面积原址回迁的前提下,增加房票安置可选项,满足村民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回迁需求。
五村七片项目涉及的主要是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相比存在较大价格差异,因此基础补偿金额如何确定是村民最关心的内容。《实施细则》综合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货币补偿安置标准和村民对弃产价格认同感等因素,明确结合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货币补偿安置标准、弃产价格和项目具体情况在房票安置方案中合理、合法确定基础补偿金额。
二是首次明确“房源超市”的准入条件。在前期工作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相关部门组织多家深度参与旧改的开发企业进行座谈交流,促成更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入“房源超市”。纳入“房源超市”的房源为可售的新建商品房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必须产权清晰、手续完备且纳入阳光家缘网。涉及查封、封存等司法限制行为、抵押和债务纠纷的商品住房不得纳入“房源超市”。这些房源还需要承诺给予接受房票安置人员一定的价格优惠。
例如,本次五村七片项目“房源超市”的选定,综合考虑了村民意愿、改造主体推荐以及开发商诚信、实力等因素,首期纳入了知识城·悦辰壹号、知识城投资嘉达·山与墅、龙狮·璟珑府这三个优质商品房源,同时相关部门正在与更多优质房地产企业对接,下一步将继续扩充房源超市的储备项目。据了解,知识城·悦辰壹号由知识城集团打造,项目总建面约80万平方米,凤凰湖九龙湖环拥,内部打造约15万平方米园林,是区域内配套齐全完善、生活条件便利并拥有完善优质教育配套的大型生活社区,项目首批住宅已提前3个月交付。
算好“民生账” 房票多得政策性奖励
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房票安置政策的创新落地,既有利于推动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又可妥善安置村民,保证村民的合法权益。此外,通过房票安置腾出土地交回政府收储,可优先建设保障性住房,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地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涉及改造的村民而言,房票安置是一个可以快速获取合法权益的可靠选项。选择房票的优势,一是可缩短回迁周期,部分村民房屋拆迁后,长期租住商品房小区,面临着回迁慢、孩子上学等问题,如果选择房票安置方式,可以凭房票即时选购现楼或准现楼,解决部分涉改村民的“眼前之需”;二是可享受低价购房优惠,村民选择房票在购房时房源超市房源会有一定的购买优惠;三是可获得房票安置的政策性奖励,对选择房票安置的村民,按规定将给予不超过基础补偿金额5%的政策奖励和支持。
在政策发布会现场,房票安置的政策奖励引起热议。按照五村七片项目原弃产价格8000元/平方米标准计算,10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如果选择房票安置可以多奖励1.6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实施细则》,房票的有效期自核发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18个月。如果在兑付期限内未购房,到期后可持房票向房票核发单位按基础补偿金额申请兑付现金。
为了确保房票可兑付,《实施细则》明确,在房票安置方案审定之日起3个月内确定银行并设立房票监管账户,并按已签订的房票协议约定该内容,以现金方式和银行无条件保函形式足额缴存房票金额,同时明确房票兑付期间房票监管账户留存现金余额的下限要求,保障房票后续发放、兑付、结算等环节的资金安全及规范流转。
九佛街莲塘村陈先生说:“有了房票,我可以兑换已经建好的房子入住,对提升我家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我在‘房源超市’看中的新小区环境很好,周边的配套之后也很齐全,还有一个商业区,我家小孩以后上学也能方便很多。”
算好“长远账” 腾挪空间谋划未来
五村七片项目是黄埔区首个落地“房票安置”政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是黄埔区融合改造的示范工程,“五村七片”指的是位于知识城北部的九佛街道辖内的莲塘村、蟹庄村、燕塘村、重岗村、山龙村一二社、山龙村石窝洞社、山龙村九佛社这5条村在内的7个片区。该片区是规划中的生物医药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通过引入房票安置政策,可以为该片区腾挪产业及保障房建设空间,进一步满足周边湾区半导体产业园、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高端人才及产业工人的住房需求,实现产城融合、交通便利、职住平衡。
近期,黄埔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好房票安置、产业导入、保障房建设“组合拳”。在房票政策中,黄埔区要求改造主体或房票核发单位在编制试点项目房票安置方案时,应明确房票安置涉及地块位置与面积、建设进度、移交或收储安排等内容。对已发放房票的复建住宅,明确按市土储管理相关规定收储,用于建设配售(租)型保障房以及产业用地等,将房票安置释放的面积体量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满足周边刚性住房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升级需要。
据了解,今年以来,黄埔区火力全开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快批快建快安置,已正式批复迳头、贤江、埔心3个旧村以及港湾一二村旧城改造项目,办结41.5公顷“三旧”用地报批,推动笔村、沙步、文冲西、凤尾、横沙、汤村等12个项目列入市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全区城市更新项目新开工104万平方米,建成封顶安置房20万平方米,约1670套。
(曾妮、王嘉敏)
为进一步落实吸引白云机场过境旅客在广州旅游消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消费,越秀区借助第135届广交会开幕契机,多措并举吸引机场过境旅客游览越秀。
一是品牌文旅活动乐在其中。越秀区于4月13—17日在兰圃等地精心策划“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营造“古风十雅”沉浸式体验场景,以兰会友,广交天下客。同时联合各大文旅企业,重点推介“兰缘盛荟”、越秀美食美景,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等产品。组织机场过境来宾到活动现场体验越秀古城文化魅力。
二是全方位宣传打动人心。越秀区积极与白云机场加强联系,了解机场游客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宣传。如在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市旅游问询中心,摆放“兰缘盛荟”宣传册及播放宣传片,吸引游客的关注;与航司进行接触,在航司的协助下对航班乘客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游客认识越秀,到越秀消费。同时联动区商务局,邀请广交会来宾到兰圃体验“古风十雅”,为越秀旅游代言。
三是优质服务保障消费品质。越秀区六大商圈积极联动,推出系列促销活动。星级酒店为来宾提供翻译、大巴、外币兑换等优质服务。各监管部门全力做好保障,使旅客在越秀吃得放心,游得开心。
以上举措在活动期间初见成效,来自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和画家mim女士在体验了“兰缘盛会”后表示:活动现场的“古风十雅”情景演绎,是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通过此次活动,为其今后的创作和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创意。回去后会向更多的朋友推荐广州,推荐越秀。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一步会积极加强部门联动、政企联动,打造多种旅游线路,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多元消费支付体系,全面推广我区优质文旅资源,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文商旅发展的新机遇,引流入“胜”,讲好广州故事、越秀故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嘱托暨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暨南精神,坚持办学特色,把学生培养好、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5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文理工医兼备,综合性特色显著,交叉融合潜力大。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学校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推进学科“高原”上建“高峰”,文科优势更加巩固,理工医学科进步明显,学科竞争力全面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位,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7个一级学科参评,总体进步显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2015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大幅增长,目前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2%。现有专任教师2754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10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4人,正高级职称871人,副高级职称1047人,博士生导师1053人,硕士生导师2315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华侨华人社会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打造“分类培养、分流教学、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将三类学生培养成才。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8人。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6949人,其中本科生31027人,研究生15922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15762人。学校校园文化多元共融,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研创新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大幅增长,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实力不断跃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获批科技部等九部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3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1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5个;理工医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均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化特色突出。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81个国家设立143个招生报名点。2024年在校国际学生2009人,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653人,研究生206人。已同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8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49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获批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5个。实行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已开办20多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海外办学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并开始招生。学校与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南非罗德斯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泰国议会原主席、原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华侨)、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5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25.49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84个。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为重大。新时代全体暨南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发愤图强,改革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