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八百年古村有威水史
论霸气,南海有个银河
论格局,银河有条岭南第一村
不仅如此
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先生
也出自这里
可谓人杰地灵、卧虎藏龙
提起银河社区,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传是因苏村人开道路,建码头,每天数十只米艇来往省港澳地区,清点银两,点银声传遍四方,日夜不停,故称银河。亦有说是河两岸山清水秀,沙滩蚬壳满地,日光照下,整条河像天上的银河一样闪闪发亮,故称银河。
丹灶银河社区一景。
苏海银河秀,岭南第一村
在这里,一条八百年古村就坐落在西樵山西部古银河上,依山傍水,溪水长流,环境优美。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曾游此地,留下了“苏海银河秀,岭南第一村”的美誉。它,正是位于南海丹灶镇银河社区的其中一个经济社——苏村。
从俯瞰图看到,苏村基本为传统梳式布局,村前第一排为祠堂和家塾,后排为住宅,街巷大体面对水塘布局,主要街巷沿着水塘。
俯瞰苏村村貌。
小小一条古村的历史,威水史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苏村不仅走出了中国近代维新领袖康有为,还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康有为故居,以及众多传统建筑和历史古迹,如龙井、古蚬壳墙、银河古码头遗址等。
相传宋朝时,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南宋三杰”的忠臣陆秀夫,护送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少帝赵昺南撤途经苏村时,少帝曾饮用过这口井,这口井便被村民誉为“龙井”。如今,这口井仍水质清澈,井水充盈,保存完好。
丹灶苏村龙井。
据村内年事已高的长辈介绍,现时仅存零星遗址的古蚬壳墙是蚬壳碾碎后与沙土搅拌、夯实而成,原有东、西两侧,外接有为水道,相当于“防洪闸”,古时主要用于防洪防盗、抵御外敌,是苏村的保护屏障。
丹灶苏村古蚬壳墙遗址。
小村出大人物,康南海成历史一笔
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亦被称作“康南海”。在他的故乡,丹灶苏村,不难从中发现“康有为”的符号。
村内众多民居中,“藏”有一座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就是康有为故居,其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经有五代人在这里居住,有近300年历史。
在这座老屋里,康有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1895年,康有为中进士后,为光宗耀祖,激励后人成才立业和流芳百世,在祖祠(早年被毁,今康有为纪念馆建于其原址上)前的广场上,树立了一对高达十余米的木旗杆。
如今,旗杆已毁,仅留下一对饱经历史风霜的石旗杆夹,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及时代见证。
为了纪念康有为,南海在1983年按原貌修复其故居;1986年在故居旁兴建康有为纪念馆;2013年启动康园建设,园区一期已于2019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康园南海会馆内的魁星阁,有着祈愿世代学子学有所成的寓意。
康园总规划控制面积达400亩;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康有为博物馆、南海会馆)总占地面积约6700㎡;定位为市政公园融合城市配套设施和文化旅游景区等功能于一体,并将打造成南海西部著名的文旅名片!
八百年风雨历练,苏村芳华犹在,有为精神在这里延续。
百里芳华,有为水道
作为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点建设项目,近期,丹灶也全面启动了有为水道沿线一批节点项目工程建设。
有为水道位于南海区丹灶镇西南部,源于仙湖,途径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几条村居,全长8公里,是“有为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有为水道通过湖、村、田、庙、湾、园、闸等节点建设,设计游船码头,以线带面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人文廊道。
其中,龙舟掠影工程就位于银河苏村。按照规划,工程主要对苏村村前鱼塘及林下空间改造提升,配合灯光效果,营造“横塘夜雨”氛围。同时对湾头村东片有为水道旁地块进行改造提升;并对有为水道苏村段河岸节点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龙舟掠影”主题景观。
这条美丽的水道就像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串起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有1700多年前的儒道合一理论家葛洪、800多年前的“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也有500多年前的明代三朝阁老方献夫和近代的康有为、陈澹浦和8名黄花岗烈士。
道家文化、养生文化、儒家文化、忠义精神、维新思想、工匠精神、爱国情怀均汇聚于此,成为孕育“有为精神”的沃土。因此,有为水道途经村居也享有“串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
小村出了大人物
一条古村,一种精神
是苏村的,也不仅是苏村的
打卡攻略: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
地址:可直接在导航软件搜索“丹灶苏村”等相关字眼。
推荐打卡点:龙井、康有为故居、康园、石旗杆夹
大良清晖园内,有一棵山茶古树“大红金心”,专家估测250多岁,符合国际山茶协会古树保育委员会规定的古树标准。16日下午,佛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佛山市茶花协会会长胡羡聪,国际山茶协会主席勋章获得者、广东阿婆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文卿,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清晖园,颁发了国际山茶协会授予中国的第0002号“国际山茶保护”牌匾。
清晖园博物馆内一棵有250年树龄的大红金心茶树,获得国际山茶协会授予的全球第二张古茶树证书。/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清晖园内位于“清晖毓秀”门旁的一棵山茶古树,为山茶科山茶,属红山茶组栽培品种“大红金心”,拉丁名:Camellia japonica‘Dahong Jinxin’。
清晖园博物馆接收了来自国际山茶协会,为该馆一棵有250年树龄大红金心茶树授予的全球第二张古茶树证书。/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经专家实地测定,该山茶古树原基径加新基径达50cm ,该古树因台风、白蚁等侵害,重新萌生,原树高约6m、现树高1.9m,冠幅2.2m,种植在清晖毓秀花槽内。根据常规茶花树龄与基径大小有关资料,综合历史材料和同类山茶古树生长条件以及规格,专家组一致认为,此山茶古树树龄估测为250年,符合国际山茶协会古树保育委员会规定的古树标准。该山茶古树于2019年9月22日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同年10月16日在清晖园博物馆举行签证仪式。
清晖园博物馆内的一棵250年树龄大红金心茶树,获得国际山茶协会授予的全球第二张古茶树证书。/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侯文卿介绍,国际山茶协会颁发的中国第0001号“山茶古树保护”牌匾授予广宁县。该县一棵乔木类茶花,树高11米,是茶油果树,有400年树龄。而在青晖园这棵茶花树是观赏性茶花,来自江浙一带茶种,符合顺德历史沿革。这棵茶树是在原来树头侧芽生长起来的。“经专家考证,大约树龄有250多年,符合国际古树茶花保育条例。”
清晖园博物馆内一棵有250年树龄的大红金心茶树,获得国际山茶协会授予的全球第二张古茶树证书。图为国际山茶协会终身会员侯文卿正在指导对古茶树进行修建工作。/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园内超过100年的古树就有10多棵。”清晖园博物馆副馆长陈雄峰介绍了对园内古树名木保护的一些好做法。
胡羡聪表示,希望树主要很好珍惜这个荣誉,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为佛山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清晖园博物馆内一棵有250年树龄的大红金心茶树,获得国际山茶协会授予的全球第二张古茶树证书。清晖园早前已经为该古茶树设置了白蚁检查仪器。/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