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村村:农村人居环境从“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在高明西陲,群山拥抱之中,有一片开阔地。700多年前,一支高姓族人迁居到此,于是,这片开阔地有了正式名称:高村村。
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虽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却坚决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在高明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厚一笔。
水泥公路从高村村中间穿过,车站位置就设在村子正中。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路两侧排布整齐的崭新小楼,两三层高,合金门窗,设计上带点西式洋楼的味道。错落有序的民居当中,夹杂着卫生院、饭馆和“小士多”。显然,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从没和外面潮流脱节,这是一条从不故步自封的小村庄。
村内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篮球场等康乐设施建起来了,村民文化生活相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垃圾收集房、自来水管网、村内道路、宣传栏等项目逐一落实了;大街小巷全部硬底化,村容对比以前大有改观;另外,村委会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在村中巡逻,加强治安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干群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烈日灼灼,热浪滚滚。在高村村的大小巷道上,随处可见头戴草帽、手执清扫工具的青年干部、党员群众三五成群,或清理道路两旁的堆积物、或修补“四小园”围栏、或搬运残余的砖块沙土......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开展,这是高村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生动画面。
干部下沉一线以身作则,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连日来,高村村的村民日常生活多了一项活动——与干部一起清理打扫村中环境。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初期及清拆危房阶段,部分村民一开始存在抵触情绪。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村中党员们就带头宣传、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采取“以点带面、逐个击破”方法,做到“自身清、身边清”,从先争取小部分人支持到全部村民配合仅用了5天时间。
此外,高村村还采用了责任分包制、分区分片、建立台帐、红黑榜、人员分工等制度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高村村共有6条自然村,每一个干部负责一条自然村,带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员以及一些热心村级事务工作的村民,逐家逐户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各村民小组对村中危房违建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卫生黑点图片的纸质台账,逐个攻破,每消除一个黑点,就撕除一张图片台账,清拆工作按图作业。
干群联动,乡村振兴大业方得长远。在干部带动下,高村村多名村民自发组成村民小组,与干部一起干、齐参与,共同守护美好人居环境。同时村民小组还跟随党员干部到小洞、平塘等美丽乡村进行参观学习,并将参观成果制作成PPT发到村群,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村与村之间的差距,齐心协力把高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
高村村遵循“资源节约、废品再用”原则,将拆除后完整石板集中回收,摇身一变成为村中石板路的主要材料,打造一条条特色乡村小道;将拆除后空出来的土地进行盘活规划,填土清平,用于建设“四小园”115个,农耕馆1个。
产业引领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环境整治过后,乡村振兴工作最终是要落地到产业振兴上来。高村村早就意识到产业对维持乡村环境长期美的重要性,现已逐步谋划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产业。
从古至今,高村村一带物阜民丰,美丽富足。高明曾流传一句顺口溜:高明,上有高村高,下有阮涌区;高村五座屋,阮涌镬耳屋。与阮涌齐名的名气,源自于高村村民敏锐的致富眼光和生意头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山一带的陶瓷品生意红火,醒目的高村人嗅到了商机。很快,高村村20多个生产联队中的11个人合力建起了更合镇第一座陶瓷工场。
陶瓷工场就地取材,直接从田里挖出陶瓷土,产品广泛,从碗碟到缸瓦,都大受欢迎,陶瓷缸瓦制品畅销珠三角一带及粤西各县市。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每日有10多辆汽车、手扶车负责送货”。相继地,官山、吉田等地陆续建起七八个陶瓷工场,形成了更合镇的陶瓷产业带。
到了八九十年代,高村村陶瓷业曾一度成为村中经济支柱产业,不少高村人因此致富兴家。
然而,随着塑胶、塑料的广泛使用,高村村一带陶瓷业日渐式微,后起的陶瓷工场逐一退场,直至现今,仅余下高村村最初的陶瓷工场在时代的风雨飘摇中坚守。
对于热衷勤劳兴家的高村人来说,陶瓷兴家落幕只不过是发家路上的一枚顿号。在此之后,高村村兴起了养鸽和养鱼。高村村所养白鸽远销海外,是佛山市著名的“白鸽养殖之乡”。
高村村养鸽已拥有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完备的产业链条。这里的肉鸽养殖,最高纪录超过100万只,除了养殖有乳鸽、中鸽、老鸽,还有大量鸽蛋出售。
“白鸽养殖业已稳定,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帮扶渔业,除了寻求大型的渔业公司进驻村外,还希望借助预制菜这个‘新赛道’,把渔业的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成拥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的乡村品牌。”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道。
借力外界扩销路,助农增收促振兴
除了大力发展渔业产业,高村村还持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高村村的地形是小盆地,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改革开放后,除种植水稻外,还盛产西瓜、黄姜等经济作物。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种植,黄姜成了当地驰名的特色农产品,也是重要经济的作物之一。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旺、物流运输受阻,造成高村村生姜在4月份上市期间大量滞销。随着天气回暖,种姜的土地很快就要轮作种植水稻;但黄姜还在地里亟待销售,这让姜农们心急如焚。
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迅速与政府部门及一些义工队(菠萝义工队)取得联系,开展了暖姜行动。
在政府、市民、义工队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支持下,以市场流通价格全面收购了农户的生姜。此次收取了农户生姜约3~4万斤,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接下来,高村村将不断提高整治标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向纵深开展,同时将产业振兴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在全域范围内一步步实现“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商埠城南,盛世繁华
—— 大良南华社区“城南旧事”老街文化——
在顺德中心城区,大良街道南华社区历经三百多年发展,如今依然是城央繁华之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数百年来,此地商贸往来频繁,素有大良“商埠城南,盛世繁华”的美誉,是顺德老城“商贸原点”。
顺德老城“城南往事”如何驻留?近日,该社区举办“共创城南”历史文化传承计划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社区文化传承成果。据悉,为传承好社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该社区依托社工力量,组建“城南文化传承队”,并培育一批本土“导赏员”,讲好“家门口”的历史文化故事。
另外,依托区街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南华社区内的老街巷正逐步展现新“颜值”,焕发新活力。
传承:
组建“城南文化传承队”
挖掘“家门口”的历史
近日,该社区举办“共创城南”历史文化传承计划成果展,以表彰颁奖、共创城南摊位互动、社区故事博物馆等形式,进一步带动居民认识、关注社区历史与未来发展,从而强化社区凝聚力,共同参与社区营造工作。
在该社区党建文化公园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现场设有鉴江竞渡主题手工、广绣展品、老时光皮影戏制作等体验摊位,还发起城南旧事故事征集,直接呼吁更多居民参与到这一“共创计划”之中。
据悉,近年来,该社区邀请对社区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居民加入“城南文化传承队”,培育一批本土“导赏员”,通过对社区导赏员培训等形式,提升成员参与社区服务的能力,并以社区文化为切入点,传承社区“崇文尚善”的人文精神,强化社区的文化凝聚力。
“这些年来,社区文化传承队队员深入到社区,挖掘不少社区历史。此次选取了部分故事,通过‘社区故事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城南往事’。”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称。
值得关注的是,在传承形式上,该社区还进一步探索创新。通过整合、串联“城南文化传承队”、社区商企、研学团队、社区居民等多方资源,开展多个主题的“城南漫游”、城南研学游等特色活动,带动居民加深社区文化的了解,实现“共创城南”的目的。
走读:顺德老城的“商贸原点”
古时的南华,因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成就了这片商贸繁盛之地,素有大良“商埠城南,盛世繁华”的美誉,是顺德老城“商贸原点”。当前,辖区内的“十九楼”(凤城酒店)、第一码头、莘村大街牌坊等,依旧是顺德重要的文化地标,见证了顺德城区数百年的发展,是城市记忆的“活化石”。
据历史记载,大良城南在清代就已经成为大良的商业中心,设有碧鉴大墟市。而在民国时期,更是金铺、钱庄和商行林立。
商铺云集、货物如山、人客交织,是由古至今顺德人的“南华印象”。位于海旁街的“十八间”与果栏路的杂货果批,是当时顺德各镇街粮油副食、山货海鲜、新奇玩意的输出口与集散地。“有不少街坊回忆起大良河边的第一码头、果栏路,都对当时的繁华景象有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当年的灯光夜市,更是大家每天晚上经常去休闲娱乐的地方。”社区文化传承队队员记载中如是写道。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一码头”。据历史记载,“第一码头”是清末民初建成的客货兼运码头,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小火轮”载客载货运输船只往来大良、广州、中山等地。陆路上,这里有顺德至中山的公路,以及汇聚在华盖路、碧鉴路、果栏路的国道口,旧时称“交通柱”。
因水陆交通优势,“第一码头”商贸往来繁盛。每天凌晨5时,“第一码头”和“交通柱”就开始人头攒动,出埠来访和货物交收的业务也十分繁忙。
此外,社区内还有大良塑织厂的工业遗址。昔日,这一塑织厂为城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厂区旧址成了顺企小熊电器的营销中心“织梦园”,老厂实现了“华丽转身”。
而大良城南大良河边的“十九楼”(凤城酒店),也是昔日的一个城市地标。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开业的酒店,顶层是旋转餐厅,是顺德人举办喜庆酒宴的“钟情之地”。“以前大良人结婚、满月酒等喜庆的事情,都会去‘十九楼’庆祝。”南华文化传承队成员苏哥称,“十九楼”就是大良人的城市回忆。
提升:
财政投入升级街巷
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除了挖潜这一百年商贸重镇的历史故事、文化元素,依托区街两级财政等的支持,南华社区内的老街巷正逐步展现新“颜值”,焕发新活力。
据悉,南华社区内的莘村大街,连着一旁的金榜大街全长达1.2公里。而仅有一公里的街巷中,却走出了多位历史名人、大家,如清末邮政尚书龙建章、当代慈善大家梁銶琚等。然而,莘村、金榜大街有着悠远历史积淀下浓厚底蕴的同时,大街的部分建筑逐渐老旧、结构受损,现有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得文化老街慢慢失去原有的活力。
为保护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住昔日顺德的“城南往事”,近年来,顺德区及大良街道进行投入,对莘村大街等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就在今年初,莘村大街的新牌坊正式揭牌“亮相”,让这一百年老街巷再度散发新的光芒。
据大良街道南华社区党委书记韩丹介绍,大良街道自2021年起已计划投入三千万元分期对莘村大街和金榜大街的两端出入口、莘村大街道路、市政通信管网等进行提升改造。“截至去年底,已经投入了超过一千万元对两端出入口牌坊进行了建设。”韩丹称,南华社区还向街道额外申请了经费,对莘村大街内的苏巷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保护、改造。“今年将继续对莘村、金榜大街进行二期改造。”
据透露,很快,该社区将对莘村大街内的青云文社旧址进行活化,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顺德文脉”之源。
如今,微改造后的莘村大街、金榜大街,成为不少游客“打卡”顺德中心城区的绝佳目的地之一。游客可以在这些街巷中,一尝大良双皮奶、金榜牛乳的滋味,还可以行走在街巷中,感受古朴建筑背后的“时光痕迹”与历史文化底蕴。
6月23日,佛山、汕尾、江门、肇庆、揭阳等5地法院集中宣判6起养老诈骗案件,案件涉及以销售“养老产品”、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的诈骗犯罪,此外还有利用封建迷信、古董收藏等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新型诈骗案件。法院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各被告人参与的犯罪金额、作用大小、退赃退赔情况、归案后的认罪态度等情节,对5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对2名主动退赃被告人予以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同时,对上述7名被告人判处罚金10万至3000元,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损失。
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被告人徐某受聘于浙江老来乐商贸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开拓公司业务,先后在江门市蓬江区设立多家“老来乐”门店,以发放广告单、组织听课和参观旅游等方式公开向社会进行宣传,以销售保健品为名引诱老年群众购买会员卡,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现金返本还利,共吸收李某等老年人款项共590多万元,期间退还180万元,给众多老年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徐某向老年人非法吸收存款,造成老年人重大经济损失,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责令其退赔被害人损失。
李某集资诈骗案
被告人李某为谋求不法收益,与甘某(主犯,已被另案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50万元)等人创建佛山市美生之家商贸有限公司,以免费派发鸡蛋等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到该公司“听课”,借此推销“消费补贴”“USDT理财”等“产品”,许诺给予高回报并赠送保健品及旅游服务,诈骗老年人钱款,共骗取127名集资参与人194万余元。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李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且其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减轻处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10万元,责令其退赔集资参与人损失。
曾某诈骗案
被告人曾某向曾某英谎称可以帮忙办理一次性缴清社保费的手续。曾某英信以为真,便先后介绍了被害人曾某妹、曾某兰、陈某容等人来办理。期间,被告人曾某以收取社保费办手续为由,收取28.2万元后,以各种理由欺骗被害人。
揭西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曾某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代办“养老保险”的名义多次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9万元,责令其退赔被害人损失。
林某诈骗案
被告人林某以帮忙办理养牛补贴、修建工程需要资金等理由,频繁向老年人陈某索骗钱款共计71500元,还骗取陈某儿媳妇周某现金1300元。法院经审理查明,林某还以购买廉租房及装修该房的名义骗取王某、陈某共计84500元。
陆丰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多次骗取多名受害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
廖某诈骗案
被告人廖某得知被害人黄某想购买古董玉器予以收藏升值,遂谎称有一批古代玉器出售,骗得黄某信任后将七件仿古玉器以14.3万元出售给黄某。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廖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维持一审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廖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责令其退赔所有诈骗所得的判决。
谢某、邓某诈骗案
被告人谢某、邓某先后以“看相”名义骗得陈某、吕某信任,使二人相信自己和家人近期有灾难降临,谢某可以“作法消灾”,共骗取二人14100元。
封开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邓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两名被告人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已赔偿两被害人部分损失,依法可从宽处理,分别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罚金3000元,并责令共同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