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市高村村:农村人居环境从“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详细内容

佛山市高村村:农村人居环境从“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时间:2022-06-28     人气:1231     来源:佛山农业农村     作者:
概述: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虽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却坚决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

高明西陲,群山拥抱之中,有一片开阔地。700多年前,一支高姓族人迁居到此,于是,这片开阔地有了正式名称:高村村。


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虽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却坚决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在高明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厚一笔。


水泥公路从高村村中间穿过,车站位置就设在村子正中。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路两侧排布整齐的崭新小楼,两三层高,合金门窗,设计上带点西式洋楼的味道。错落有序的民居当中,夹杂着卫生院、饭馆和“小士多”。显然,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从没和外面潮流脱节,这是一条从不故步自封的小村庄。


村内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篮球场等康乐设施建起来了,村民文化生活相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垃圾收集房、自来水管网、村内道路、宣传栏等项目逐一落实了;大街小巷全部硬底化,村容对比以前大有改观;另外,村委会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在村中巡逻,加强治安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干群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烈日灼灼,热浪滚滚。在高村村的大小巷道上,随处可见头戴草帽、手执清扫工具的青年干部、党员群众三五成群,或清理道路两旁的堆积物、或修补“四小园”围栏、或搬运残余的砖块沙土......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开展,这是高村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生动画面。


干部下沉一线以身作则,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连日来,高村村的村民日常生活多了一项活动——与干部一起清理打扫村中环境。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初期及清拆危房阶段,部分村民一开始存在抵触情绪。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村中党员们就带头宣传、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采取“以点带面、逐个击破”方法,做到“自身清、身边清”,从先争取小部分人支持到全部村民配合仅用了5天时间。


此外,高村村还采用了责任分包制、分区分片、建立台帐、红黑榜、人员分工等制度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高村村共有6条自然村,每一个干部负责一条自然村,带领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党员以及一些热心村级事务工作的村民,逐家逐户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各村民小组对村中危房违建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卫生黑点图片的纸质台账,逐个攻破,每消除一个黑点,就撕除一张图片台账,清拆工作按图作业。


干群联动,乡村振兴大业方得长远。在干部带动下,高村村多名村民自发组成村民小组,与干部一起干、齐参与,共同守护美好人居环境。同时村民小组还跟随党员干部到小洞、平塘等美丽乡村进行参观学习,并将参观成果制作成PPT发到村群,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村与村之间的差距,齐心协力把高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


高村村遵循“资源节约、废品再用”原则,将拆除后完整石板集中回收,摇身一变成为村中石板路的主要材料,打造一条条特色乡村小道;将拆除后空出来的土地进行盘活规划,填土清平,用于建设“四小园”115个,农耕馆1个。


产业引领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环境整治过后,乡村振兴工作最终是要落地到产业振兴上来。高村村早就意识到产业对维持乡村环境长期美的重要性,现已逐步谋划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产业。


从古至今,高村村一带物阜民丰,美丽富足。高明曾流传一句顺口溜:高明,上有高村高,下有阮涌区;高村五座屋,阮涌镬耳屋。与阮涌齐名的名气,源自于高村村民敏锐的致富眼光和生意头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山一带的陶瓷品生意红火,醒目的高村人嗅到了商机。很快,高村村20多个生产联队中的11个人合力建起了更合镇第一座陶瓷工场。


陶瓷工场就地取材,直接从田里挖出陶瓷土,产品广泛,从碗碟到缸瓦,都大受欢迎,陶瓷缸瓦制品畅销珠三角一带及粤西各县市。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每日有10多辆汽车、手扶车负责送货”。相继地,官山、吉田等地陆续建起七八个陶瓷工场,形成了更合镇的陶瓷产业带。


到了八九十年代,高村村陶瓷业曾一度成为村中经济支柱产业,不少高村人因此致富兴家。


然而,随着塑胶、塑料的广泛使用,高村村一带陶瓷业日渐式微,后起的陶瓷工场逐一退场,直至现今,仅余下高村村最初的陶瓷工场在时代的风雨飘摇中坚守。


对于热衷勤劳兴家的高村人来说,陶瓷兴家落幕只不过是发家路上的一枚顿号。在此之后,高村村兴起了养鸽和养鱼。高村村所养白鸽远销海外,是佛山市著名的“白鸽养殖之乡”。


高村村养鸽已拥有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完备的产业链条。这里的肉鸽养殖,最高纪录超过100万只,除了养殖有乳鸽、中鸽、老鸽,还有大量鸽蛋出售。


“白鸽养殖业已稳定,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帮扶渔业,除了寻求大型的渔业公司进驻村外,还希望借助预制菜这个‘新赛道’,把渔业的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成拥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的乡村品牌。”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说道。


借力外界扩销路,助农增收促振兴


除了大力发展渔业产业,高村村还持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高村村的地形是小盆地,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改革开放后,除种植水稻外,还盛产西瓜、黄姜等经济作物。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种植,黄姜成了当地驰名的特色农产品,也是重要经济的作物之一。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旺、物流运输受阻,造成高村村生姜在4月份上市期间大量滞销。随着天气回暖,种姜的土地很快就要轮作种植水稻;但黄姜还在地里亟待销售,这让姜农们心急如焚。


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迅速与政府部门及一些义工队(菠萝义工队)取得联系,开展了暖姜行动。


在政府、市民、义工队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支持下,以市场流通价格全面收购了农户的生姜。此次收取了农户生姜约3~4万斤,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接下来,高村村将不断提高整治标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向纵深开展,同时将产业振兴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在全域范围内一步步实现“环境美”到“价值美”转变。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