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丹灶沙水村投入394.8万元改善水质、升级养殖
鱼塘整治有成效
走进丹灶镇劳边社区沙水经济社,沿村前一条硬底化机耕路一直走去,连片方塘映入眼帘,塘基上的棚舍按照统一规格和样式设置。眼看着鱼塘里的加州鲈已经普遍长到四五两重,57岁农户黄锦洪对8月收获季充满期待,他说:“养加州鲈获利比从前养殖四大家鱼高多了。”
今年,南海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纳入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并提出在今年完成5000亩鱼塘整治,改善水产养殖耕作环境。在此背景下,沙水经济社高效推进508亩鱼塘改造项目,目前已初步达成“鱼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现代标准化养殖鱼塘建设目标,鱼塘水质提升明显,农户纷纷转向养殖高值水产品,鱼塘租金水涨船高。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支持推动下,在沙水经济社等示范点的带动下,目前南海区上述5000亩鱼塘整治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总体施工进度达58%。
鱼塘水质提升明显
农户纷纷改养高值水产品
“以前看到有同村兄弟养殖加州鲈,但鱼苗容易得病,养殖往往不成功。”黄锦洪说,村民养殖户都认为,由于鱼塘水质差,携带病菌多,对水质要求高的高值水产品很难在村里的鱼塘养殖。
转机出现在去年12月,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趁着村中连片508亩鱼塘租期集中到期,总投资约394.8万元的沙水经济社鱼塘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今年1月,该项目正式开工。经过5个多月的建设,目前项目尚余少量尾水处理工程即可全部竣工。
如今,沙水经济社44个鱼塘大部分被规整为6-8亩水面面积大小,沟渠修筑一新,尾水处理设施主体已经建成,主机耕路实现硬底化,村里还通过自筹资金为每个鱼塘搭建起标准的看护棚。较早前,养殖户已经可以通过新修筑的进水渠,从白银窦引北江水进鱼塘。
劳边社区党委书记劳文广说,以往远离进水沟渠的鱼塘如需引水蓄水,都要一个鱼塘到一个鱼塘“过水”,不仅耗时长,而且水质没有保障,改造提升后,每个鱼塘都可以单独通过主进水渠抽水蓄水,鱼塘排出的水单独流向“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池和两个过滤坝),水质达标后可以循环再用,或者经由生态沟渠流入沙水涌,再通过东主涌汇入官山涌。
通过一系列工程实现进出水分离,水塘水质得到极大提升。目前沙水经济社大部分水产养殖户已从原来的四大家鱼养殖,转向养殖加州鲈、鳗鱼、对虾等高值水产品。今年开春,黄锦洪也向两个鱼塘分别投放了6000多尾和8000多尾加州鲈鱼苗。他说,一切顺利的话,加州鲈一年可以出售两批,一年一塘鱼的利润有近10万元;四大家鱼一年只能出售一批,一年一塘鱼的利润大约只有3万元。
鱼塘改造提升后,租金水涨船高。劳文广说,改造前,508亩鱼塘的租金是70多万元/年,改造后鱼塘租金实现翻番,达到140多万元/年。
总体施工进度达58%
凝聚合力改造提升全域鱼塘
南海作为水产养殖主产区,今年起该区开展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推动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优质型转变。按计划,南海将力争到2026年底完成14.5万亩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任务,计划建成6个以上示范性美丽渔场、力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积达3万亩。其中,今年南海将力争完成改造面积2.6万亩,建设美丽渔场2个。
在今年的南海区十件民生实事中,南海也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完成5000亩鱼塘整治,改善水产养殖耕作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目前这5000亩鱼塘整治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总体施工进度达58%。
“今年以来,我们借力‘智慧渔业’,安排专人实地核实,摸清南海全域池塘底数。”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今年南海将优先在辖区广佛跨界流域、一级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国考省考断面等区域实施鱼塘改造,与治水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鱼塘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助推水环境改善。
为凝聚起更大合力,南海设立了区级政策引导资金,对符合条件改造养殖池塘的村(居)经联社给予资金奖补;制定延长养殖池塘租赁年限(10年及以上)的政策,鼓励整村、整片集约出租,同步实施带改造方案招商,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养殖池塘改造,目前已集约养殖池塘(含意向)约3925亩;借力金融+政策,鼓励农业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此外,南海还主动申请作为全市养殖池塘改造的“主战场”“攻坚点”,并积极探索研究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其中西樵镇西岸礼记水产养殖场、丹灶镇沙水经济社的养殖池塘改造模式得到了市级工作专班的肯定,并将其作为示范点进行推广。
6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并讲话,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对案例进行了介绍和点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出席会议。
陶凯元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来,最高法院先后发布了服务保障“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意见,与港澳签署了5项司法协助安排和1项司法协助文件,授权广东南沙、前海、横琴三家法院与澳门直接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支持广东在简化区际司法协助程序、依法行使跨境商事案件管辖权、吸收借鉴港澳诉讼程序规则、聘请港澳调解员陪审员、拓展区际法律查明渠道等方面先行先试,具有中国特色的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推进粤港澳司法规则衔接、促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陶凯元强调,要坚持政治引领,涉外涉港澳审判是开展对外司法合作交流和宣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手段防范风险、化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公正司法,继续贯彻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和法律责任平等的原则,积极倡导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的理念,切实维护好湾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要坚持改革创新,在充分尊重三地司法理念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进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一体化协调发展,继续探索规则对接衔接新路径,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胡云腾表示,这次广东高院携手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案例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共同发布20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湾区内地法院坚持平等保护,依法保障境内外主体合法权益;准确适用民法典,有力护航大湾区人民安居乐业;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三地司法协助,积极推动司法规则衔接。
这批典型案例以中、英、葡三语发布,涵盖跨境投资、跨境贸易、跨境婚姻、仲裁司法审查和执行以及区际司法协助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的民商事案件,也有涉及民法典实施后的新类型案件,既有适用内地法律的案件,也有适用港澳法律的案件。截至目前,广东高院已发布了80个跨境纠纷典型案例。2019年以来,共审结涉外涉港澳案件5.8万件,海事海商案件5406件,区际司法协助案件8694件。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总裁、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世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广东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广东高院常务副院长钟健平通报了有关情况,副院长万国营主持发布会,副院长洪适权、林碧艳出席会议。
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南海氢能看丹灶,是氢能产业内流传的佳话。佛山是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先驱城市,早在2009年引进第一家氢能企业广顺新能源公司落户丹灶镇,2018年便明确提出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氢能源及相关产业,2021年更成为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的牵头城市,拥有扎实的氢能产业基础。
作为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丹灶镇亦率先布局氢能产业版图,于2018年制定了仙湖氢谷发展规划,建设面积达48平方公里,计划依托“一湖一城三园区”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
“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际,这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不变初衷,也是我们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最终目标。”直播中,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表示,氢能扫地机、氢能电动车这些氢能应用成果走进生活,不仅是氢能应用场景的拓展,象征着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体现了大众对于氢能接受程度的提升,氢能概念的推广和普及的提升。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创团队的努力。佛山仙湖实验室党委书记史四卿介绍,仙湖实验室通过一期建设,目前有3个院士团队、20多个国家级人才和14个科研团队入驻,共投入2亿元科研经费对15个重点项目进行研发,主要高度聚焦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和氨氢融合颠覆性技术领域。
当前,仙湖实验室设立了全国首家氨氢融合零碳燃烧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二期建设中将力争突破下一代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氨氢融合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面向零碳交通运输装备和零碳高温制造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促进佛山和广东高温陶瓷工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持国家“双碳”战略。
随后,直播团队走进拥有国际化研发生产水平的万台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研发生产基地的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了解燃料电池及电堆的制作生产过程。
据介绍,该公司此前交付了3款氢能环卫车,包括18吨洗扫车、高压清洗车及压缩式垃圾车。未来,广东清能作为南海丹灶氢能的生力军,将深度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生态链建设,为氢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丹灶镇提出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氢能产业是丹灶镇新兴产业的代表,也是未来丹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土地出让、政策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丹灶镇副镇长李终胜表示,接下来,丹灶将在三个方面助推氢能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集聚。目前氢能产业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产业化前景广阔。丹灶将利用仙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重点引进一批优质氢能企业项目,实现氢能产业高集聚发展,力争打造“中国氢能第一镇”。
二是加速人才集聚。去年,丹灶与佛山本地的院校合作开设氢能专业,未来将持续依托高校、仙湖实验室、科研院所进一步吸引氢能专业人才集聚丹灶,力争打造氢能人才集聚的硅谷。
三是加强资本集聚。丹灶拥有较为齐全的氢能产业链基础,也有仙湖实验室这样的氢能领域顶尖科研平台,未来政府将加大力度推进创投机构的引入,力争打通产学研与投融资的多向渠道。
丹灶氢能产业,劲!
活力新丹灶,未来可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