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西南街道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为全面提升西南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顺利通过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自5月中下旬吹响第二季整治集结号开始,西南街道农业农村办牵头各责任部门火速就位,全力推进我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各职能部门和村居聚焦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针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河道沟渠、村路等重点区域,在南岸、董营两个行政村加强人力、机械投入,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清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对村庄内外进行全覆盖清理整治,从点到面,由面及片,确保村内外无乱堆乱倒、无乱摆乱占现象,为村民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得到巩固提升。自开展第二季度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我街道总共出动了6312人次,车辆、机械约702次,清理杂物、垃圾、池塘漂浮物、杂草约1966吨;拆除危旧房、乱搭建83处;三线整治共3186米;新增农村壁画美化33处;看护房改造美化56处;四小园建设131个;鱼塘水体整治8个。
下一步,西南街道将继续联同南岸、董营村委会,聚焦短板弱项,干群一心,协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刷新”农村颜值,助力西南街道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6月份受连日来强降雨影响,北江、西江水位持续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汛期以来,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闻“汛”而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纷纷投身防汛战斗中,做好队伍组建、值班值守、隐患排查、巡堤查险等工作,全力以赴筑牢防汛“红色防线”。
组建应急队伍
为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及救灾物资的统筹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组建了道路客运、货运、水路运输、公路工程等4支共8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备好压路机、稳定土摊铺机、铣刨机等一批道路抢险机械;安排客运车辆10台、货运车辆38台、运输船舶10艘,确保在发生险情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落实值班值守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广大党员干部取消周六日休假,根据市、区三防指挥部发出防洪应急响的要求,在应急响期间,落实值班值守和三防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安排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和人员在岗值班的三级值班,确保汛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做好隐患排查
6月13日以来,相关股室派出44人次党员干部对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工程、佛山市富龙西江特大桥(FLSG-01合同段)等7个项目开展防汛检查,要求参建单位一要全力落实防汛应急响应,关注涉水项目上游雨情和河道水位变化,做好值班值守和安全隐患排查;派出23人次党员干部巡查港口码头18个次、乡镇渡口8个次,要求受淹码头落实装卸机械安置及切断供电等措施;派出132个检查组700多人次党员干部巡查管养公路里程5600多公里,巩固塌方路段路基、疏通沿线排水设施、设置围闭区域和警示标志牌,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开展巡堤查险
6月21日20时,三水区三防指挥部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按照应急响应预案要求,交通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组织24名党员干部到北江大堤芦苞上塘段巡堤查险,其中有3名在职老同志主动请缨,发扬连续作战、不胜不休的精神,顶着炎炎烈日在责任堤段开展认真细致的巡视河堤、排查隐患、清杂除障等拉网式巡堤查险,确保河堤安全度汛。
说起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不少三水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全蛋萨琪玛色泽金黄,蛋味浓郁;全蛋蛋散吃下去甜而不腻,一咬开,糖浆还会拉丝,口感酥松绵软,入口即化……这两样被三水人称为点心“孖宝”,是多年来三水大街小巷的甜蜜所在。
时至今日,“孖宝”依然是许多三水人的专属记忆。每天,到佛山市西酒饮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酒”)下属门店购买“孖宝”的市民络绎不绝。2015年,西酒“孖宝”获评为佛山市、三水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以甜蜜的方式满足三水人的味蕾,见证三水人的美好生活。
一北一南 与三水结缘
萨琪玛原是满族食品,也写作“赛利马”“沙其马”等。清光绪年间的《燕京岁时记》也记载:“萨其马乃满族饽饽,以冰糖、奶油和面为主,形如糯米条,用木炭火炉烧成,逐成方块,甜腻可食。”随着清朝的建立,萨琪玛由北向南,传遍全国,成为一种民间流行食品。
蛋散则是广东本土小吃。相传,在旧时候的广东,每到大年二十,每户人家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其中,有一家穷人穷得没钱买馅料,男主人无奈之下便直接把面团压扁下油锅,切成小块做成小吃。新年到了,其他人来拜年时,男主人只能拿出那些小长方块招呼来客。没想到,这些点心入口即化,让客人赞不绝口。因为配料有鸡蛋,加上其入口即化的特点,男主人便把这一小吃称为“蛋散”。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西酒总顾问钱桂生介绍,清末民初,粤式点心伴随着茶楼业的成长而迅速地丰富起来,萨琪玛和甜蛋散凭借着酥松绵软、甜而不腻的口感,与牛肉烧卖、排骨烧卖、肠粉、糯米鸡、煎堆仔、咸水角并称为点心界的“八大金刚”。萨琪玛和蛋散更是被誉为“北有萨琪玛,南有蛋散”。
一南一北两种小吃,为何不约而同地与三水结缘?这就不得不提三水饮食界的传奇人物、钱桂生的师傅——浦二。20世纪50年代,“红裤仔”(即自幼学习厨艺)出身的浦二,将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的制作工艺从广州带到三水,一经问世,便成为深受三水街坊欢迎的“点心孖宝”。全蛋萨琪玛还被三水人亲切地称为“马仔”。
钱桂生回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但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的独特风味依然吸引了大量市民每天到西酒下属门店购买。“每天8时拿出去卖,当天傍晚前基本沽清。当时1元一份的萨琪玛,最旺的时候一日可以卖出1000份。每逢过年过节,我们还要加班加点赶制‘孖宝’。”
直到如今,一块蛋香浓郁的全蛋萨琪玛,一份酥脆可口的全蛋蛋散,依然是三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点,同时也是逢年过节的喜庆伴手礼。对于三水人来说,这两款酥酥软软的点心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祖孙三代的共同回忆。
做足功夫 历经12道严格工序
为何西酒“孖宝”能够成为一代又一代三水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与西酒点心师傅秉承一如既往的高超制作技艺密不可分。
钱桂生说,无论是制作全蛋萨琪玛还是全蛋蛋散,从选料到出炉都要历经12道严格工序,以保证出品的味道、色泽和口感。第一步,挑选精制高筋面,将面粉与鸡蛋拌匀,揉成稍微干些的面团。然后,再用净布覆盖面团。静置过后,用木槌把面团擀压至薄长状,擀压时手力均匀,同时撒上面粉,形成面片。准备好面片,便可以分别制作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
制作全蛋萨琪玛需要把面片推开至薄长,切成一块块长6~7厘米的宽面条,炸成萨琪玛坯条,再放到镬中,一边淋糖胶一边用镬铲拌匀。最后把糖胶坯条倒在洒有椰丝的案板上,用手压平。放凉后,切成方块,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萨琪玛便制作完成。
制作全蛋蛋散则需要擀好的面皮横切成长条状,把面片的一头穿过切开缝隙,拉出翻转成半成品——蛋散胚料,在小面片中间划三道小口,面片一端穿过小口再稍微拉长后就呈螺旋形。彻底放凉后,把油重新烧热,蛋散下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控干油分。再沾上糖浆,入口即化、金黄酥脆的蛋散即新鲜出炉。
不过,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十分考验师傅的功底。“搓皮、开皮、炸皮、熬糖、上糖……这些工序加起来起码耗费4个小时。”钱桂生说,一轮操作下来,整个人都汗流浃背。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孖宝”,每天,钱桂生都要凌晨2时起床来到点心部开工。甚至为了煮出口感最佳的糖浆,钱桂生曾试过一天9个小时站在锅炉旁,不断观察锅炉里的火候和锅里糖酱颜色和味道的变化。
“现在外面很多饼店为了节约成本,不是选择机械化生产,就是选择相对便宜的糖浆,导致做出来的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在口感上始终缺少一种绵密细腻、甜而不腻的感觉。”钱桂生说,因为拒绝机械化生产,坚持传统手工做法,西酒做出来的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新鲜实在,色泽金黄,酥松绵软,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特别是全蛋蛋散,不仅蛋味浓厚,质地松化,糖浆还晶莹剔透,能够连成丝状,令食客齿颊留香。
如今,这两种以纯手工制作出的小吃,因为独具怀旧气息,已然成为三水的一种地标性食品,爱好者遍布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等地。“孖宝”还多次代表三水美食手信,出席“佛山·香港节”“深圳文博会”“广州国际旅游展”等大型展会。不少人还前来三水寻味,只为吃到最正宗的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
推陈出新 受年轻人热捧
时代在变,三水人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为了适应大众口味的变化,西酒不断改进煮糖方式,研发出甜而不腻、口感绵密细腻的低糖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
“现在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健康,我们这几年也尝试制作出更加健康的西酒‘孖宝’。”钱桂生说,考虑受众需求,西酒在保留传统手艺不变的基础上,从选料到制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极尽所能地优化。例如,尝试将黑糖、姜糖等几十种食材融入萨琪玛、蛋散中,打造出低蔗糖、姜糖、黑糖、肉松、冰花等口味的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
除了改善“孖宝”的口感,西酒也通过新奇有趣的包装吸引广大市民的眼球。近年来,西酒推出“非遗孖宝装”,精美的手绘礼盒里装着“马仔”和蛋散,一次向消费者推介了两项三水非遗美食。在平台方面,西酒通过入驻老字号文化手信体验馆、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市民认识“孖宝”。
醒目的狮头搭配鲜艳的色彩和Q萌的表情,再加上风趣幽默的宣传语和独特的味道,西酒“孖宝”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三水“90后”市民李先生说,小时候就一直吃全蛋萨琪玛和全蛋蛋散。因为特别喜爱“孖宝”,每次有朋友从外地来三水,他都带着朋友特意去品尝。“现在不少外地朋友还经常叫我有空寄几箱‘孖宝’给他们。”李先生笑道。
让钱桂生更加欣慰的是,传统的全蛋萨琪玛制作工艺也后继有人。钱桂生说,纯手工制作是一项体力活,再加上长年累月地日夜颠倒工作,愿意学做萨琪玛的年轻人很少。为了让这项非遗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西酒曾与本地专业技术学校的烹饪专业达成协议,每年将应届毕业生输送到西酒当学徒,由钱桂生亲自教授。3年前,在公司支持下,钱桂生还成立了“西酒非遗传承班”,吸引学生过来学习。如今,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市民过来参观学习“孖宝”制作技巧,将“孖宝”发扬光大。
2014年5月,西酒的传统全蛋萨琪玛和传统全蛋蛋散获得“市民最喜爱三水十大小食”的荣誉称号;2015年8月“孖宝”亦获得“佛山十大名小食”“佛山市名店地标美食”等荣誉称号;2018年2月,两款西南酒店传统点心获得“三水十大手信”的荣誉称号,同年5月,传统全蛋蛋散获得“广东十大老手信”的荣誉称号。
“孖宝”获得的种种荣誉加强了钱桂生传承这门非遗手艺的信心。“我会不断努力,让更多人能记住这份记忆、这份乡愁。”他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