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禅城区南庄镇:紫洞圩
详细内容

禅城区南庄镇:紫洞圩

时间:2022-07-01     人气:1420     来源:禅城区档案馆     作者:
概述:紫洞圩位于禅城区南庄镇城区的北面,距镇政府约5千米,圩临北江支流向东分叉口的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入口处)......

  紫洞圩位于禅城区南庄镇城区的北面,距镇政府约5千米,圩临北江支流向东分叉口的东平水道(潭洲水道入口处)。该圩市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年)开始形成。建圩前属七图地界村落,由于地依北江,地形独特,水路交通方便而使紫洞圩商贸兴旺。圩市从河边渡口直街约800米,再向左转横街约200米为圩市,成曲尺形。街市两边店铺密集,街宽3~4米,用长石铺面。明清时是绿潭堡罗格围董会驻地。民国自治时期改为紫洞镇,是紫洞乡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紫湖乡驻地,现为南庄镇的小圩市和紫洞村委会驻地。

  明天启三年至崇祯十六年 (1623—1643年),已有水道直通佛山镇各地,紫洞圩形成并逐步繁荣。明清时期圩市开始兴盛,有街市13条,店铺数百间,棉花街、打锡街、茶行街等都是专业的街铺。紫洞圩江边平日也停船数百。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境紫洞是南海24个递铺(古代邮传机构)之一。紫洞漩浒岗埠头,始建于明朝,是镇内最早的码头。明末清初,紫洞圩逐渐发展成肇庆、清远到佛山、广州的重要水路中转站。清顺治十年(1653年),绿潭堡紫洞圩设有兵站。康熙十六年(1677年),紫洞邮驿站开始运作。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紫洞漩浒岗埠横水渡设立税收海关。光绪十五年(1889年)有轮船、拖渡行驶于肇庆—紫洞(镇境)—广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紫洞邮路开通。紫洞圩,是在明清到民国期间曾与紫洞艇的名字一起扬名海内外的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紫洞圩成为南庄罗格围周边和邻近的南海小塘、罗村和金沙镇四乡的重要贸易圩市。圩内大小店铺260间。有“紫洞艇”(用于食宿游乐的船)甚为闻名,来往于佛山(今禅城)、广州之间,商贾名流、达官贵人喜欢坐此船享乐游览,有“小广州”之称。圩中的一些自然景物和历史古迹,虽在民国时期已被毁,但至今仍在群众中留有记忆,如属古建筑精工雄伟的古迹有四大门,即朝天门、拱北门、镇江门、启明门,流传当地有名的称为紫洞门楼、庄步坎。属自然景物有八景,即猴子俯井、顺水横舟、洞里乾坤、洞源旧址、树上行人、渔舟晚泊、紫洞黄皮、紫石上生榕(清白流芳)。现圩中尚有一棵古大叶榕树,传说先于建圩,生长至今。1923年基督教在紫洞创办希伯仑福音堂(“文化大革命”前停止活动)。日本侵华后,圩市店铺不断倒闭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紫洞圩市比较兴旺,是南庄镇供销社五大购销网点之一,设有综合门市部,群众的生产资料、日杂用品通过门市部购买。南庄医院在圩设有卫生站。圩口岗边还新建有粮仓和粮食加工厂,作为南海县一个储粮点,周边的粮食产区公、余粮运到这里交售或加工。周边四乡村民也习惯到此,进行种苗、家禽、农产品、日用品等交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陆路交通的发展,使以水路交通为主、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紫洞圩日渐萎缩,变成南庄镇的小圩市。

  1995年,南庄镇政府在紫洞建成投资近亿元(向瑞士贷款买其设备技术)、日供水量15万吨的自来水厂,解决全镇7万多人(上元村由石湾供水除外)以及8万多流动人口共15万多人的食用和工商业用水。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