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西南影剧院将打造成“西影时光馆”
你还记得西南影剧院吗?
这里升级改造中
将打造成为“西影时光馆”
成为三水的网红打卡点
主要包括有电影博物馆、主题电影院
电音舞美艺术厅、电子竞技馆
“发现三水”直播间
以及三水老字号网红打卡点商业配套
西南影剧院过去曾是三水重要的文化阵地。但是时移世易,如今西影日渐陈旧,并于今年的5月1日起暂停营业。西影是否就此淡出我们的生活呢?
其实不是,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西影时光馆”发展项目,计划对西影及其所在片区进行提升改造。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西南影剧院的光辉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向。
近日,西南影剧院的老员工们得知西影要提升改造,未来将“大变身”,便相约回到剧院拍照留念,重温青葱岁月。在影剧院里,老员工与旧西影作告别,一张张笑脸难掩依依惜别之情。
西南影剧院于1983年4月建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底层座位989个,二层座位535个,舞台台口宽15米,音响及灯光设备齐全,可放映宽银幕和立体电影,也适合大型剧团和歌舞团演出。从平面到3D立体、从胶片到数字化,西影见证着现代电影的进化发展历程。老员工陈丽华曾是西影票房的售票员,她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西影最辉煌的时期,当时来西影看电影是市民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节目,每逢新片上映,基本是场场爆满。
西南影剧院老员工 陈丽华:
西影刚新开张时,因为位置宽阔舒适,市民都很积极买票。当时,每天电影有7场,每场1245个座位,全部爆满。甚至连柜子都装不下那些售票款。
除了放电影之外,西南影剧院还是当年三水唯一的大型会议会场以及重要的文化演出阵地,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接待过近百个外国演出团体以及东方歌舞团、中央歌舞团、中国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演出团体,为三水人民奉献无数的艺术精品
然而随着城市商圈的转移以及三水新城文化中心等现代文化场馆的落成启用,西南影剧院各项功能逐渐被取代,整体业务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5月1日,这间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牌影剧院宣布暂时停业。林锦华退休前担任西南影剧院副经理,他亲历西影几十年兴衰起落,对老西影充满眷恋之情。
西南影剧院老员工 林锦华:
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有外地的影片进口,当时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除了看电影没有其他娱乐,所以很多人都涌进来看电影。现在就不一样,多了很多娱乐项目,大概到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前来西影看电影的人开始减少。
对不少老一辈的三水人来讲,西南影剧院不只是一间影剧院,更是大家的集体回忆。为了让西影焕发新活力,将其重塑成西南新地标,三水启动“西影时光馆”发展项目,未来的西影又会是怎样的呢?
根据相关发展规划,这里将打造成为“西影时光馆”。项目以三水西南老城区标志性建筑——西南影剧院及配套物业为打造载体,挖掘三水老城区街道历史及古建筑文化,重现三水老街坊记忆中的景观、人文、商业印记。项目将原有物业外观重现复古装修,产业合理布局,打造成集电潮流时尚、娱乐体验、轻餐美食、网红休闲于一体的“西影时光馆”,未来这里将成为三水的网红打卡点,新型社区服务综合体,三水人的城市会客厅。主要打造内容包括有电影博物馆、主题电影院、电音舞美艺术厅、电子竞技馆、“发现三水”直播间以及三水老字号网红打卡商业配套。
“西影时光馆”项目规划运营公司负责人 刘芳芳:
这里会打造成一个具有三水老城区网红夜间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并建设一些网红打卡的项目。同时,将保留一些三水老城区的文化以及街边文化、美食文化等,改造过后这里的夜间经济将会更加繁荣。
西南影剧院老员工 林锦华:
这么大的影剧院,一个晚上才有几个人进来看电影实在浪费,改造完之后能重新带旺这里的人气,甚至是把旧城区这带的商业圈带旺,是挺不错的。
7月5日下午,广东省金意陶集团在三水生产基地举行爱心帮扶贵州省岑巩县乡村振兴捐赠仪式和发车仪式,佛山市三水区政协副主席、岑巩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标,西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徐仲辉等出席了仪式,并向金意陶集团副总经理胡杰赠送了锦旗。
发车仪式后,5卡车总价值121万元的爱心陶瓷从金意陶集团发车,送往岑巩县,用于助推当地民生及乡村振兴建设。
近年来,金意陶集团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2021年12月,其向镇远县人民政府捐赠了一批价值259万元瓷砖。此次又捐赠121万元陶瓷助力岑巩县乡村振兴,再次用实际行动彰显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企业大爱精神和社会情怀。
“这是深化东西部协作成果、推进两地良好互动交流的一件大好事,也是用好社会力量打好对口帮扶组合拳,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生动例子。”徐仲辉表示,近年来,西南街道积极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落地见效,不断拓展人才支援、资金支援、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乡村振兴等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今年以来,西南街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引荐社会资本在黔东南投资超1000万元,带动就业超百人。
接下来,西南街道将更广泛地发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支持和参与东西部协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应有的贡献,展现西南的努力和担当。
在禅城“强中心”高质量发展之路,张槎装上了“新引擎”。
今年6月,禅城启动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建设,腾讯、华为、小米、华润数科等企业抢滩入局。位于张槎的智慧新城正是该集聚区八大片区之一。
而从智慧新城放眼至其所在的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正是张槎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地。如今,张槎的“经济密度”位居佛山市前列,这一片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这里“三轨交会”——佛山地铁2号线、4号线、广佛环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在此经过。
雄厚的产业基础与优越的交通区位,让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有基础、有底气成为禅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对此,张槎给予了该片区一个新的定位——“TOD上的CBD”,提出依托轨道交通建设新“中央商务区”,发力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立足禅城“强中心”,迎接湾区新机遇,张槎擘画新蓝图。
高质量,高密度
张槎地均GDP位居全市前列
走进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光电”)的白光车间,大小屏幕上闪动的数据,让参观者能感受到数字化驱动的巨大能量。
今年5月,国星光电与华为开展全面合作,将结合华为在芯片、AI、5G等信息化核心技术能力,联合国内外先进的产学研团队,拟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我们会把握住这一机遇,引领行业数字化的发展。”国星光电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扎根佛山多年的科技企业,公司将深度把握政策热点,进一步探索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LED行业融合创新,助力佛山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总部就在佛山地铁2号线智慧新城站旁边的国星光电,是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也是“经济高密度”的代表。
经济密度,体现了一个地区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数据显示,2021年,地处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以全市4%的土地面积、13%的人口,为全市贡献了18%的经济总量,每平方公里产出接近14亿元,土地开发强度超80%。
张槎的产业发展更体现了“高密度中的高密度”。在2021年“佛山之治”镇能量榜单中,张槎的经济活力指标项在全佛山镇街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地均GDP指标表现优越,达到17.98亿元/平方公里,位居佛山镇街前三。这一表现即使放到湾区范围内看,也十分亮眼。
新指标所反映出的高密度,可从常规统计指标找到背后的动力和原因。2021年,张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8.57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1.03亿元,占全区46.1%,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77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工业的占比与增幅稳步提升,显示了张槎作为产业大镇的雄厚底子。
而在此丰实家底的基础上,张槎近年来更是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项目为王”,张槎招商引资步伐不停。2021年,张槎引进投资超1亿元的产业项目9个,签约投资总额5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个,签约投资总额35.2亿元。碧桂园集团佛肇区域公司总部、有研、罗曼缔克总部等项目相继落户张槎。重点主题园区新增进驻企业243家,累计进驻企业2807家。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让张槎步履更为扎实。过去一年,张槎加速传统产业链资源整合,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全力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中国电信佛山(开普勒)华南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辖内国星光电TOP LED白光封装示范车间入选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同泰升精密机电、罗庚机器人2家企业入选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形成数字化转型示范效应。
持续激发科创动力,让张槎找到新增长点。禅城绿能装备小镇、禅城三创小镇双双入选广东省特色小镇名单。佛山高新区(拓思)未来企业孵化中心进驻企业75家,博士团队、科研机构5个。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辖区新增细分行业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38家。
以“轨”为纲
“轨道上的张槎”迎来新机遇
谈起TOD,香港、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都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在湾区轨道交通线网越来越发达的当下,TOD这种城市开发的模式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
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发展模式,集办公、商业、教育、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于一体,形成集约、高效、舒适、绿色的城市空间。纽约曼哈顿的新世贸中心、东京涩谷站TOD项目、新加坡市民文化中心、香港九龙TOD等都是TOD模式的成功代表、城市转型发展的范本。
如今,佛山地铁2号线、4号线、广佛环线等轨道交通的站点交会处都集中在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张槎以TOD模式发展的时机已然成熟。
2021年底,佛山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在新开通的地铁线路上,张槎站和智慧新城站正位于张槎街道境内。从站点命名看,一个冠以街道之名,另一个则突出了张槎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和特点。而在两个站点周边正是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布局有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张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智慧新城等重点科创园区。
如果说此前的科创人才和企业聚集已形成一种发展的“地利”,那么地铁的开通将会进一步将此“地利”放大。对此,张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何永庆表示,新地铁将为张槎聚集人才、资金、创新要素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张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地铁2号线是张槎发展新的里程碑。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佛山地铁4号线和广佛环线的开通,张槎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进一步织密。
佛山地铁4号线是目前佛山地铁中换乘站最多的地铁线路,线路贯穿佛山未来10年重心版图,串联大湾区西部枢纽佛山西站和“亚洲第一站”广州南站,将是佛山最高客流的地铁之一。这条客流、物流、资源流的“流量担当”,还将在张槎站与佛山地铁2号线和广佛环线换乘。
广佛环线则是佛山地铁发展的另一座标志线路。作为广佛高效一体综合交通网络,广佛环线的格局在于联通广佛湾区极点的各个重点枢纽,北连佛山西、白云机场,南接广州南站,其意义不仅在湾区,更在通达全国。而且,广佛环线张槎站还是该线路设于禅城区唯一的站点,成为佛山强中心与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机场的重要联系节点。
三大轨道交通交会于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让“轨道上的张槎”“辖区都是地铁上盖”等标签更为鲜明。除了轨道交通外,该片区位于禅城区季华二路以南、禅西大道东西两侧,更是紧靠季华路—魁奇路商务商业发展轴线,是季华路总部经济带的重要布局地段。
近年来,禅城区借助地铁建设这股东风,在土地资源紧缺和建成度较高的背景下深挖土地潜力,致力推动轨道建设,引入TOD开发模式,推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未来,张槎TOD项目的开发将带动整个禅西片区的发展,提升张槎作为禅西门户和新城核心的整体形象及“引擎”地位。
培育高新产业
构筑崭新中央商务区
在今年6月召开的“数聚佛山,智治禅城”2022佛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暨智慧化社会治理大会上,《禅城区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工作方案》和《佛山市禅城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张槎智慧新城片区位列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八大片区内。
而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发展带动型经济,增强总部经济带动力,增强创新要素带动力,增强协同创新带动力。张槎可谓聚集了上述三种带动力。
今年5月,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智慧新城示范片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举措不仅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更界定了广义的“智慧新城示范片区”。
数据显示,智慧新城示范片区包括智慧新城、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等季华路沿线的主题园区,地域含智城社区和海口、莲塘部分片区,辐射面积2700余亩。示范片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精品产业为主,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百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800余家。
以TOD为开发模式的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与智慧新城示范片区范围高度重合。这意味着,汇聚总部经济、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平台的这一片区,将崛起成为禅城乃至佛山的新中央商务区(CBD)。
中央商务区(CBD)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一般而言,CBD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张槎提出,打造“TOD上的CBD”,以轨道区位优势叠加产业发展优势,实为水到渠成。
“我们要坚定做张槎擅长的工作。”禅城区副区长、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近国表示,张槎要深化“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着眼点首先在“产”和“城”。张槎将继续以村级工业园改造推进城市更新,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做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让城市发展为产业赋能,为吸引人才、科创发展做支撑。
放眼未来,在轨道交会的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总部经济将带来“乘法效应”,让片区打造成为又一总部经济带核心区,实现总部集聚、企业集聚、人才集聚。同时,片区濒临东平河,生态环境优越,宜居宜业,文化、生态、商业、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资源将日臻完善。
当前,佛山市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禅城提出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张槎打造“TOD上的CBD”,正是贯彻落实市、区发展战略的有力实践。以“轨”为纲,打造新的中央商务区,循着这一路径,高质量发展新张槎的未来可期。
数读
张槎高质量发展数据一览
2021年,张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8.57亿元,同比增长7.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1.03亿元,占全区46.1%,同比增长7.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77亿元,同比增长7.8%。
过去一年,引进投资超1亿元的产业项目9个,签约投资总额5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个,签约投资总额35.2亿元。
重点主题园区新增进驻企业243家,累计进驻企业2807家。
辖区新增细分行业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3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57%。
过去一年,顺利完成区下达的1500亩村改拆除任务,重点推进6条村连片改造,涉及面积3800亩。
2022年一季度,简一集团总部、黄金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英皇家居产业总部、张槎智能制造产业城二期、建源电子设备产业基地等项目签约落户。
在2021年“佛山之治”镇能量榜单中,张槎地均GDP达到17.98亿元/平方公里,位居佛山镇街前三。
相关
计划投资1亿元打造新文化中心
张槎深化“人城产文”融合发展
张槎提出深化“人城产文”融合发展,把季华路莲塘—海口片区打造成为“TOD上的CBD”,让文化成为街道发展与片区建设蓝图里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章。
今年3月,禅城发布“东平水轴”禅西季华桥片区文化中心概念方案的竞赛公告。公告提出,将在佛山市季华桥张槎片区临江地块新建文化中心,占地约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万平方米内。项目计划投资约1亿元。
根据规划,项目总体定位:一是“丰年芯滩”,打造“季华桥两岸活力新地标、丰年涌先进产业新高地”,打造科技动力核芯,赋能新兴产业,植入文化设施,激活800米滨水岸线生活。
二是“丰年涌先进产业新高地”,即提升陶瓷等优势产业,培育文创影视和旅游新动能。禅西片区与其他城市中心形成优势互补,形成以产业服务、休闲服务为主的华南产业服务中心,引领区域发展。
新文化中心位于张槎一侧的季华桥片区内。根据设计方案,新文化中心将融入佛山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龙狮元素。
龙狮文化正是张槎重要的民俗文化。例如,在张槎大江村,大江龙舟习俗被列入佛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五月初五去大江看龙舟”已成为周边村镇百姓非常喜爱的节目。为了传承龙舟文化,张槎成立了张槎龙舟协会,还在莲塘水闸建设龙舟基地,举办培训和交流学习活动。
而莲塘村同样有悠久的龙狮文化。如今莲塘村龙狮运动训练基地被评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莲塘龙狮团曾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热爱、传承醒狮文化。
新文化中心的建设融入龙狮文化,便有了张槎的“魂”。
此外,新文化中心还突出智慧的元素,与附近的智慧新城遥相呼应。根据设计方案,中心将创新利用节能光电技术、5D全息投影技术和生态环保新材料技术,打造生态智能、绿色科技的智慧文化中心。
样本
国星光电:LED龙头企业打造
数字化转型标杆
作为LE片D封装行业龙头企业,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光电”)是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标杆,为张槎制造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探索了经验。
对于数字化转型,国星光电制定了“123”框架规划,即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协作协同精益高效管理模式),建设两个门户(企业应用门户、移动门户)及三个平台(智慧运营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算IT基础平台),力争在2023年基本建设完毕。
面对设备标准不统一、难以联网等障碍,国星光电投入了4200万元推进一期数字化转型项目,主要围绕内部经营管理与外部供应链协同,以及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提升。
通过各种看板上实时反映的数据,国星光电管理人员可全方位了解生产状况、订单进度、设备及人员效率、辅料耗用等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做到了“生产过程透明化”。
如今,国星光电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年1月,国星光电白光车间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正式建成,通过MES生产控制系统的全生产流程应用、LED生产过程全数据联动。
今年5月,国星光电更与华为开展全面合作,将结合华为在芯片、AI、5G等信息化核心技术能力,联合国内外先进的产学研团队,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通过充分调动服务机构、设备厂家、软件平台厂家以及重要客户与供应商等资源,国星光电正在打造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