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铁到发旅客累计超1亿人次
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4% 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6%
2月15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正式落幕。铁路运输平稳有序,广铁集团到发旅客累计1.077亿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4%,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6%,总体客流回温明显。
1月18日,旅客在广州南站快速通过安检通道
2月13日,在临客K4618次列车上,来自四川省德昌县的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外出务工
错峰出行,客流屡创新高
春运40天,铁路客流持续高企,错峰出行成为常态。
据广铁集团客运部介绍,春运以来,铁路部门累计开行旅客列车52462对,其中加开旅客列车5154对(含夜间高铁1537.5对)。
今年春运客流构成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学生流与务工流、返乡流错峰出行,春节假期探亲、旅游客流需求激增,形成节后春运发送客流峰值反超节前这一往年春运少有的现象。与此同时,广东地区多个火车站到达旅客均创新高。
春运40天,广铁集团到发旅客累计1.077亿人次。其中,发送旅客累计5430.3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6.6%,恢复到2019年的87.5%。数据显示,节前客流高峰持续时间长,1月14日至19日连续6天发送旅客150万人次以上,1月17日至19日日均发送162.2万人次;节后首波高峰为1月27日至29日,日均发送176万人次,其中1月28日(正月初七),发送177.5万人次,超节前最高峰1月18日的164万人次。
春运40天,广铁集团到达旅客累计5341.6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3.6%,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1%。深圳北等21个车站春运期间屡创旅客发送数历史新高,广州南、广州北、深圳北、深圳东等21个车站创旅客到达数历史新高。
节后,为保障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广铁集团加强与其他铁路局之间的对接,配合多地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200余列,遍及湘、鄂、豫、皖、黔、渝、川等全国主要劳动力输出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帮助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春运
今年春运,广铁集团应用多项智能服务新技术,科技加持助力“智慧春运”,打造旅客出行暖途。
春运前夕,广铁集团在管内的143个车站配置280台液体安检仪,81个车站升级142套智能安检值机辅助判图系统,有效缩短旅客安检排队时间,便利旅客进站候车;在管内43个车站的站台处新安装防入侵报警系统,智能识别旅客危险行为。
为精准服务旅客,广铁集团在春运上线的366组动车组列车上推广“铁路畅行码”服务。旅客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在座位上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终到站天气情况等出行服务信息,还可进行补票升席、遗失品查找、点餐等服务。
春运期间,广州南站一批智能设备首次亮相,点亮旅客温暖旅途。三层候车室安检区域设置了8台自助快递柜,168个快递格口,为旅客提供便捷邮寄服务;候车室新上岗的智能机器人可自助查询候车信息,旅客只需“刷脸”便能找到进站口;一层到达口安装了2台12306智能客服机,为旅客提供站内查询、查车次、查周边等自助服务。
服务升级,回家路更舒心
2023年春运,广铁集团不断升级服务举措,保障广大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各大火车站加开多个通道,优化旅客进站候车流程。其中,广州南站设置自助验证通道86个、人工验证通道12个;广州站、广州东站开设进站通道72个;深圳北站设置急客通道34个,为开车前15分钟内的旅客提供优先快速进站服务。
为提升旅客候车体验,广州南站、深圳北站、广州东站、广州站等23个车站每日组织300余名铁路青年志愿者,为旅客提供暖心服务;列车上设立“便民服务箱”,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深圳北站在西广场设置春运“医疗服务点”,为旅客提供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护航平安春运。
春运40天东航在粤运输旅客155.65万人次
2月15日,2023年全国春运收官。40天内,东航在广东省内各机场共保障进出港航班11844班,运输旅客155.65万人次,航班平均客座率为75.14%。运输旅客人数与2021年相比增长80.6%,同比2019年春运恢复至83.2%。
从运输情况来看,东航节前1月17日至1月20日出港,1月26日至2月10日入港航班均呈现了客流高峰。其中,1月27日(正月初六)为旅客运输量的最高峰,东航在广州白云机场保障进出港旅客超2万人次,在广东省保障进出港旅客超4.6万人次。广东出港热点航班主要集中在广州至昆明、合肥、重庆,深圳至昆明、青岛、西安,揭阳潮汕至上海、南昌等航线。

2023-02-16 09: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马新萍北京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旧设备资源物尽其用,做好废旧设备回收利用工作。
废旧设备中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资源,是巨大的“城市矿产”。近期,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的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和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已签约投放的项目(以下简称贷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重点设备加速迭代升级,废旧设备加快退役淘汰。
通知要求做好基金项目和贷款项目中废旧设备摸底工作,建立相关基金项目和贷款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台账,及时跟踪调度辖域内相关项目退役淘汰的废旧设备的种类、数量、去向等基础信息。推动相关基金项目和贷款项目业主单位完善废旧设备管理制度。危险废物应依法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主体处理。废旧特种设备的移装活动应依法由取得特种设备安装许可的主体开展。鼓励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设废旧设备交易专栏、开辟绿色通道,促进废旧设备便捷高效处置。
通知强调,创造条件促进相关基金项目和贷款项目中废旧设备回收利用的供需对接。各地发展改革委要着力解决相关项目废旧设备回收利用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通畅等问题,做实做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与相关项目业主单位的供需对接工作。鼓励资源循环利用重点企业发展废旧产品设备回收、运输、拆解、利用一体化业务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鼓励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相关基金和贷款项目废旧设备回收利用供需对接。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符合条件的废旧设备回收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废旧设备回收、拆解处理、再制造、资源化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建设。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创新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改革,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结合我市实际,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穗科规字〔2019〕3号)进行修订,进一步优化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定。
二、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包括十章共四十五条。
第一章“总则”。包括第一条至第五条,共五条。内容包括本《办法》制定的背景、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定义、适用范围、遵循原则、项目分类等总括性概述。
第二章“各方职责”。包括第六条至第十条,共五条。主要明确市科技局、项目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服务机构的各方职责。
第三章“项目征集”。包括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共四条。主要涉及项目征集的要求、方式、申报条件、承诺要求等内容。
第四章“评审立项”。包括第十五条至第二十条,共六条。主要涉及评审程序、专家评审方式、专家选取、专家论证、立项决策、定向组织、项目立项、任务书签订等环节程序和有关规定。
第五章“实施管理”。包括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七条,共七条。主要涉及实施期管理要求、年度报告、过程评估、整改要求、项目变更、主动终止、强制终止等环节程序和有关规定。
第六章“验收结题”。包括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三条,共六条。主要涉及项目验收的申请要求、评审方式、评审依据,验收结论划分情形,验收结果通知、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登记等环节程序和有关规定。
第七章“信息公开”。包括第三十四条至第三十六条,共三条。主要涉及公开与公示的内容、期限,异议受理、复核决定等环节程序和有关规定。
第八章“监督评估”。包括第三十七条至第四十一条,共五条。主要包括监督评估的主要对象、内容、科研不端行为管理、绩效评价、宽容失败等方面内容。
第九章“其他”。包括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共三条。主要明确国家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管理、“放管服”改革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简政放权改革相关规定等内容。
第十章“附则”。包括第四十五条,共一条。主要明确本《办法》的实施期限。
三、主要特点
(一)优化项目遴选管理。一是放宽项目申报和限制条件,明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在研和当年新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只能依托同一个单位,在广州市同一科技计划类别内累计不得超过1项。二是调整立项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名单在评审结束后向社会公开。
(二)优化项目实施管理。一是重视科研实施期评估,明确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期应提交年度情况报告,作为项目过程评估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并可结合项目实施情况,抽取部分项目开展过程评估。二是调整项目变更管理,明确在项目实施期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名称等不予变更,其他需变更事项应通过市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办理。三是细化项目终止管理,区分主动终止、强制终止情形。
(三)优化项目验收管理。一是改革验收指标,设立项目任务书,验收指标设为预期代表性成果和预期一般性成果。二是调整验收流程,实施一次性评审,验收结论分为通过、结题和不通过三种。三是优化设置统计范围,明确项目申报指南发布日后所形成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科研成果,可列为该项目科研成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