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消化科党支部书记、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
能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感到很光荣、很激动,感受到党中央对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在援鄂救治工作中,与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站在同一个战壕并肩作战,今后将把荣誉与这段经历化作工作动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履行医者的初心使命。
他今年58岁,退休在即,却是全院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医生;他罹患甲状腺癌,偷偷服用术后康复药,始终坚守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最前线,争分夺秒与病魔赛跑……
他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消化科党支部书记、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今年2月13日,栾晓军参加广东省第十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在武汉保卫战中持续奋战40天。他所在的佛山驰援湖北医疗一队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十二、十三病区,共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89人,治愈率达89.9%,好转率98.9%。
栾晓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在昨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我是党员,我必须回去!”
栾晓军生于武汉,长于武汉,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武汉就读,还曾在武汉同济医院工作。1999年底,他离开武汉,来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虽然栾晓军离别故土20年,但年过八旬的父母以及姐姐、同学等亲朋好友都在武汉。因此,疫情发生后,栾晓军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我能为他们、为武汉做什么?”他常常这样扪心自问。
2月12日晚上10时许,栾晓军收到医院紧急招募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信息,立即萌生了回武汉的念头。
“去吧!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作为武汉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迎难而上。只要做好自我防护,相信你能平安回来。”同是武汉人的妻子毫不犹豫地支持栾晓军。距离通知发布不到5分钟,栾晓军成了该院首个报名参加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
6月28日,栾晓军在“战‘疫’走在前、创模作表率”——2020年佛山市庆“七一”活动上讲述战“疫”故事。(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次日,栾晓军带领市一医院其余39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并任省第十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专家组成员,以及佛山市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副书记、专家组领队。
“你快要退休了,为什么还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在出征仪式上,面对记者的提问,栾晓军斩钉截铁地说:“第一,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第二,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第三,我是武汉人,我必须回去,尽我所能!”
“有我们在,大家不要怕”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变得冷清寂静,整个城市仿佛被凝固了一般,只有长江边的高楼幕墙上不断默默地闪烁着红色的大字:“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沉默,是负重的坚强,是韬光养晦的积淀。彼时彼景,让栾晓军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我要用亲情抚慰武汉,抚慰我的乡亲。
2月15日,栾晓军带领团队第一次入舱,当天共收治了71名新冠肺炎患者。由于多数患者是武汉人,且老年患者不太会说普通话,栾晓军自觉地担任起翻译工作。听到亲切的乡音,医患关系迅速拉近。
眼看许多患者因对病情悲观、担忧家人健康等,变得心灰意冷、沉默寡言时,栾晓军意识到,除了治病还需治心。
“老乡,我是从广东回来的武汉人,我回来了!我们还带来了广东和全国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医疗设备,有我们在,大家不要怕!莫担心!”隔着防护服和防护面罩,栾晓军用力喊出来的武汉话胜似一剂良药,很快就舒缓了患者的忧愁。有患者追问:“你怎么回来了?”“是国家叫我们来紧急支援的,全国人民都记挂着武汉,记挂着你们!”栾晓军大声答道。
耐心安慰患者的同时,栾晓军组织专家组中的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睡眠、情绪等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其精神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促进病情加快好转。
“尽一切努力抢救患者”
栾晓军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从业30多年。作为佛山驰援湖北医疗一队的高学历、高年资医生,栾晓军总是反复强调:“哪怕是最危重的患者,也要尽一切努力抢救”,并提前组织医护团队解读新版诊疗方案、带头学习中医药使用等,带领团队快速进入实战状态。
驰援武汉期间,栾晓军(左)与团队成员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医院供图
作为医疗队中最年长者,栾晓军还是医疗队员们口中的“栾爸爸”。他时刻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休整时间、开展业余活动等,“既要保障医疗队有充足的战斗力在前线搏斗,还要保障他们平安回佛山。”
进舱后,奋力救治患者,分析讨论病情;出舱后,分析疫情、参加会诊讨论,寻求医疗救治更优解决方案……栾晓军全身心投入工作,常常错过饭点,在下午三四时吃午饭、晚上八九时吃晚饭是常事。即便父母仅住在距离武汉市第一医院约3公里处,他也忙得没时间去看望。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倾尽全力守护患者的栾晓军患有甲状腺癌和高血压,为了坚守战“疫”一线,他总是背着队友,偷偷服用肿瘤切除术后的康复药和降压药。
一次进舱救治患者时,栾晓军突然额头冒汗、乏力,拿着听诊器的手开始发抖,便尽力控制自己,走回医生办公室。“栾爸爸,你怎么了?”他的异常引起了身边护士的注意。栾晓军定了定神说:“我没什么,你快去看病人吧。”这时,他才猛然想起,因为工作繁忙,至少有3天忘记服药了。
“作为一名老党员,以及佛山驰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高学历专家,栾晓军此次获得国家表彰实至名归,值得全院员工学习。”市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永耀表示,医院将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救治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市民健康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9月8日,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第2号顺德区商标报告(下称《报告》)。根据《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顺德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共计158867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2375件,增长率16.39%,数量居佛山五区之首,占佛山全市有效商标总量的40.2%。
中心城区注册商标量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顺德区核准注册商标共13402件,同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27.04%,各镇街有效商标注册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容桂、龙江、大良三个镇街有效商标注册量位列顺德全区前三,分别为39342件、22186件与20727件。与去年相比,北滘、乐从、伦教三个镇街的有效注册商标增长率排名全区前三,分别为26.71%、20.93%与18.44%。
顺德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增长统计表。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根据《报告》,位于顺德中心城区核心的大良街道,截至今年6月底(下同)的累计有效注册商标共20727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963件,增长16.68%。从2015年的8458件到如今的20727件,大良街道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逐年稳步增长。部分地区位于中心城区的伦教、容桂街道,其之有效注册商标数均较去年有了超10%的增长。
来自《报告》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顺德区共计有驰名商标34件,大良街道驰名商标占4件,分别来自万家乐、顺德酒厂、力同铝业、德冠薄膜4家企业。其中“力同LITONG”被认定为顺德区首件未注册的驰名商标。
一组数据反映了家电行业在大良街道支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大良街道经营主体在第11类(照明、家电、卫生设备)累计有效注册量达2459件,占大良街道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的11.86%,在所有商品/服务类别中排名最高。
大良街道2015-2020年累计有效商标注册增长图。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在有效集体商标上,大良街道截至目前共占33件,其中教育、培训服务类占13件。在顺德全区76件有效集体商标中,大良占比接近一半。对此,《报告》分析称,大良街道有效注册集体商标的数量可观,但集体商标标识可识别性、显著性差异较大,实际应用有待提高、强化。大良街道应提高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质量,并引导、鼓励注册主体积极应用,从而有效发挥集体商标推进区域经济或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
《报告》也公布了大良街道公共资源品牌的保护情况。在公共资源商标注册及保护应对方面,相关权利主体早期已分别对“清晖园”“大良凤城”等优质公共资源进行了主动注册保护。近期,针对“顺峰山公园”这一著名景点,顺峰山公园管理处一方面主动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撤三申请、异议申请、无效宣告申请等法定方式,积极应对抢注行为。
家电企业商标品牌意识较高
数据显示,顺德目前共有5284家家电行业生产主体,其之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为17949件,包括商品商标15330件,服务商件2619件。
顺德各镇街家电行业生产主体数及有效商标注册量明细。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其中,容桂街道家电行业生产主体2976家,有效商标注册量为6863件,家电行业生产主体数与有效商标注册数量均位居全区第一。值得留意的是,北滘镇家电行业生产主体仅有375家,位列全区第四,但有效商标注册数量却有5347件,居全区第二。
在顺德区家电行业累计有效商标拥有量排名前十的生产主体中,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的集团”)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3870件,排名第一,占全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总注册商标数的21.56%。其余九家生产主体的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均在500件以下。
《报告》也公布了顺德企业在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上的基本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顺德区通过马德里体系申请国际商标注册321件;其中,申请主体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的有77件,分别由24个商标注册人持有,商标注册率仅0.45%,美的集团累计马德里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8件,位居首位。
对此,《报告》分析称,以上数据在充分说明顺德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的商标注册保护意识较高的同时,也存在企业商标注册存在分布不均,少数大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注册商标的情况。
顺德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累计有效商标拥有量排名前十明细表。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数据显示,顺德区近1.8万件家电行业有效注册商标仅被1598个商标所有人持有,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电行业生产主体处于“零商标”的状态。由此可见,虽然顺德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发展基础较好,数量也不断增长,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商标品牌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欠缺,品牌培育创建仍处在薄弱阶段。
《报告》也对马德里体系申请国际商标注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顺德区家电行业生产主体在发达国家申请商标国际注册较少。对此,《报告》提出要继续强化商标品牌创建和保护意识,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做大做强按下“加速键”。
来到禅城区祖庙街道汾宁路11号街屋前,依稀还能看出民国时期中西结合式建筑的历史风貌。400多年前,这里是冯了性药铺的店址,200多米长的街巷,是曾风光一时的“豆豉巷”,“武林高手”汇集,各路商贾聚集。而佛山冯了性、李众胜堂等多个中成药名家的发迹故事,也与这条街紧紧连结在一起。
从“豆豉巷”壮大的药王名家
明代万历年间,佛山正值工商业繁盛时期,瞄准这一契机,1615年,冯了性父亲冯炳阳从家乡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边的豆豉巷,在这里搭起棚子、出售自家“万应药酒”,慢慢闯出了名堂。
冯炳阳年老后,就把药铺传给儿子冯了性打理。冯了性不仅天资聪颖、生性好学,还游历过不少名山古刹,遍访名医高僧。其间,南少林一名隐士高僧被冯了性慈怀济世之心所打动,便把一份对刀伤、跌打、劳损、风湿骨痛均有奇效的药酒秘方传授给他。冯了性还因此拜僧人为师,获赐法号“了性”。
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大楼。 /企业供图
学成后,冯了性回到佛山,改良了父亲的万应药酒,使药效更加显著。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冯了性盖起砖瓦楼房,以自己的名字给药酒改名,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
当时,铸造、武术、粤剧等行业蓬勃发展,对风湿跌打药的需求量大,而冯了性药酒价格低廉、药效显著,因而深得人们喜爱。古籍《验方新编》对此有过生动记载:“有人风瘫,一身四体不能转动,百药不效,后服冯了性药酒一钱……霍然全愈,神效非常。”
清道光年间,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每年生意额达20万两,产品不仅风行全国,还远销美洲和东南亚各国。因为冯家人坚持“悬壶济世”的信念,定期对穷苦民众赠药,当时冯了性药铺还被称为“佛山药王”。
冯了性药铺所在的豆豉巷,更见证了佛山传统中成药的辉煌。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在仅200米长的豆豉巷中,就有27家药店,一年四季客似云来。
1984年7月3日,企业内药工工作情景。/企业供图
自清嘉庆至光绪这百年间,佛山中成药更增添了马百良七厘散、源吉林甘和茶、李众胜堂保济丸等数十个品种,让佛山当之无愧地登上了岭南中成药发祥地的宝座。
百年老号开创“三合一”新里程
一路发展至今,不论是百年老号冯了性,还是佛山的成药业,都历经过很长一段跌宕岁月。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为了让佛山传统中成药不致失传,包括“冯了性”在内的佛山57家前铺后厂的老字号,一起被并入“佛山市联合制药厂”。1971年,原厂更名为“佛山市制药一厂”,把历史上佛山镇所生产的中成药,全部传承下来。
到了2000年公司转制,“冯了性”迎来老号恢复的历史性时刻。自此,冯了性,既是人名、药名,也是企业名称,成为“三合一”的佛药品牌。
来到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办公楼中庭,可以看到一幅全长达100米的浮雕作品,上面展示了关于冯了性和佛药的多个传说和轶事。长卷当中,生动传神地呈现出旧时药企内药工们的劳动场景:洗药、碾药、搓药丸、瓦煲煲药、明火蒸药……这反映的是各家独门验方,以及各种传统有效的炮制办法、独特的生产工艺,汇聚于此。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据了解,该公司现在常产药品约80种,不只“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还承担着传承七八十种优秀中成药的重任。包括创自清代佛山《集兰堂》古验方的蛇胆陈皮散、按照古方正药炮制的佛山人参再造丸等。
药企内所传承和反映的中成药文化,也不只是“冯了性药铺”一家,而是整个佛山的中成药历史文化。例如,秉承选料上乘的原则,采用地道药材不掺假,且药料的拣选严格到具体部位;在原材料加工炮制上,更加注重运用中医中药的传统理论,严格按照工艺制作,依法炮制,确保质量,例如香附去毛、蝉蜕去头爪、麻黄去节、大黄几蒸几晒等。
“佛山药王”衣钵传至第14代传人
《古今印证:佛药冯了性》一书中写道: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不论古今,都是佛山中成药中的佼佼者。经过企业团队长期的保护和技术创新,2009年至2019年,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均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在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霍嘉茵看来,冯了性药酒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关键在于沿袭传统制法,凭借“冯了性人”代代相传,确保药效最佳。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冯了性药酒采用27味药材,其中以驱风湿药物丁公藤为主,占80%以上,佐以麻黄、桂枝等药材,配方独特罕见。药材的炮制更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诀窍,其中十几种药材要经蒸煮后泡制,还要谨遵“一斤酒三两药材”古法冷浸工艺。
冯了性第十四代传承人霍嘉茵。/企业供图
如今,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同时,冯了性的车间内外发生了巨大改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冯了性药业对中药的生产工艺、剂型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开发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中成药。
“作为一名老佛山,我从小就对冯了性的故事耳濡目染。”2003年,霍嘉茵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进入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工作,历经质量检验员、工艺员、研发部等职位后,她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2017年,从第十三代传人谭珍手上接棒,80后的霍嘉茵成为冯了性第十四代传承人。
如今,霍嘉茵也像她师傅当初一样,为冯了性的传承和发展储备力量,积极培养两名弟子:不仅传授药酒的研发和生产制作技艺,持续改进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质量管理技术和工艺技术,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还要做好400多年历史的佛山制药文化传承,为百年佛药老字号讲好新故事。
“威水史”:掀起“中药车间革命”
作为佛山中成药文化的传承者,冯了性药业在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方面也有多段“威水史”。现代激烈竞争中壮大,冯了性药业频频掀起中药厂内的“车间革命”,推动中药传统工艺创新,走出一条现代中药之路。
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初,冯了性药业前身——佛山市制药一厂研制出首台大蜜丸蜡壳自动封装机,引起全国药企跟风的故事,就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
据了解,这项轰动全国的创举,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传统大蜜丸封装工艺传承400多年,主要工序都是人工操作,从制蜡壳到成品需要九道工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染菌机会大,随着市场发展,再延续老工艺,必然会被淘汰。
当时,摆在全厂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引进国外的制药设备。但中药加工机械有独特要求,引进的设备难免水土不服;二是自力更生,自行研制一套设备,然而,当时工厂最先进的仪器只是一台千分之一分析天平,拿什么来支撑这么大的动作?
求人不如求己。任务还是落到了工厂内部一位自学成才、在机械方面颇有造诣的技师——陈浩森身上。那段时间,这位仅有初中学历、成功攻克全厂多个技改项目的“老药工”,便开始没日没夜地钻研。
据多名亲历这个项目的老员工讲述:白天下班后,陈浩森在家里工作,对白天设计、绘制、制作的每一个零部件反复琢磨推敲,看是否合理、尽善尽美,确定无疑后,第二天便又继续干下去。
陈浩森带队经过多年摸索实践,1980年,600型封装机终于研制成功。采用这一机器后,生产效率提高3.7倍,每个蜡丸杂菌量从手工制作的1.1万个降至10个以下,使药剂制作过程更安全、高效。
除了在国内独家发明大蜜丸蜡壳自动制壳装封机,为了实现高效率和保证药品质量,公司还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干式造粒机、药酒灌封机、颗粒包装机等先进设备。近年来,该企业对药酒生产线、中药前处理微波灭菌生产线、中药材粉碎生产线、药酒膜超滤技术等进行更新,都代表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