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 加强“数字政府2.0”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增城区积极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工作,围绕发挥数字政府的“大平台”“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等方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拓展数字政府“大平台” 优化区内营商环境
依托粤商通平台搭建的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汇聚区域农村招商资源,为增城区政府实现精准招商、协同招商、智慧招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增城区印发了《关于做好增城区政策兑现事项全量进驻统一平台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梳理、核对政策相关信息,并组织政策兑现业务系统培训,指导区直部门、各镇街做好“政策兑现”相关业务系统录入工作,推动增城区政策兑现补贴项目上线“粤财扶助”平台。同时,定期统计分析乡镇企业诉求、承办单位办结情况、办理时长、群众满意度等,找出意见相对集中和容易快速解答的诉求,联系相应承办单位提供回复口径,同步上传广州12345知识库,有效提升了涉农市场主体诉求办理效率。
做优数字政府“大服务” 推动城乡政务服务均等普惠
增城区积极推动来穗、人社、公安、残联、税务等13个部门310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各镇街、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编制了《增城区政务服务规范手册》,组织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礼仪培训,从岗位形象、岗位服务、职场情绪疏导、窗口冲突预警与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切实提升全区窗口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规范大厅服务行为;为基层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自助服务,在镇街、村居、园区等52个服务网点部署83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可办理公安、民政、人社、税务、公积金等部门2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完善数字政府“大治理” 提升区内治理数字化水平
增城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云、数、网”三位一体的基础设施底座,统筹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安全运行。目前,区政务云平台为荔湖乡丰5G智慧农业平台、丝苗米智慧信息化平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基层业务系统提供云资源;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了165万人的基础档案数据库,已进驻56个成员单位,接入237个数据主题,日均交换数据达26万条;为13个镇(街)及其367个村(社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实现镇(街)和村(社区)政务外网光纤100%全覆盖,并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政务外网的方式,助力基层居家办公。建设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部署数据中台、二维可视化平台、低代码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公共基础支撑能力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各类数据资源库,丰富“1+7”主题建设内容,着力实现乡村气象灾害、垃圾处理等信息数据的快速分析、实时跟踪、靶向发布等。
深化数字政府“大协同” 提升基层政府运行效能
增城区建设全区统一的自动化办公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调办公、“掌上”办公,现已普及全区13个镇街总用户数量2082人。今年以来,基层通过区自动化办公平台进行公文办理,总流转量达5.8万件;向基层推广应用填表报数系统,开展填表报数系统操作培训,助力基层减负,15个城中村通过填表报数系统共汇聚上报7479条数据;在全区部署了77套高清智能视频会议系统,满足省、市、区、镇街四级视频会议联动需求,有效减少基层开会来回跑时间成本。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穗港同心,共谋发展。5月17日,广州之夜正式启动仪式暨2023年增城区高质量发展宣传推介活动在香港圆满举行。
香港中联办领导、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广州社团总会,香港工商界特邀嘉宾、专业机构及团体代表,市委统战部港澳台工作处负责人,香港增城籍社团代表,增城区区长霍阳,区政协主席丘岳峰,区委副书记罗干政,区科工商信局、开发区投促局招商引资促进中心、石滩镇、永宁街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增城区政协港澳委员,增城区行业及企业代表近200人出席活动。
当天,在现场领导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增城区人民政府与恒力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平川香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THI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为增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霍阳在致辞时表示,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政策平台优势日益释放,区位交通优势日益突出,产业体系优势日益增进,营商环境优势日益提升。当前,增城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为战略牵引,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当家”、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增城”、优化营商环境。希望并期待与香港各界携手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前来增城投资兴业,共同推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级别的大合作。增城将以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诚邀香港各界到增城投资兴业。
在推介会上,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还向香港各界介绍了目前增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当前,增城正依托广州东部枢纽规划、增城开发区扩容提质以及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科教城建设等契机,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2022年增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5.27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在广州11个区中排在第二位,同时还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0位,国家级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综合排名由2016年的第189名提升至2021年的第66名。近年来,增城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引进了各类产业项目723个,计划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预计年产值(营收)约9000亿元。2023年1-4月累计新洽谈项目入库212个,签约项目91个,注册项目69个,注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67.56亿元,注册项目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累计1632.56亿元,引进了大族、酒仙、敏实、依工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锚定枢纽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大背景下,增城仍然显现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离不开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势。
做优区位及交通优势能级。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增城将继续抢抓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大机遇,全力构建顺畅便捷辐射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区内拥有增城站以及4条国铁、4条地铁、3条城际、6条高速公路,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新沙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左右可达大湾区主要城市。
做强产业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增城区发展空间广阔。增城开发区是广州重点谋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委托管理范围拓展至302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广阔。正在高标准规划广州东部枢纽,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扎实推进国家级重大项目——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2023年,增城将整合产业用地一万亩以上,力争全年批复用地约1.6万亩,保障足够的土地资源承载产业项目。
做细“妈妈式”服务,做精各项工作举措。一直以来,增城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优化,将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聚焦企业初创、落户、竣工、投产全流程、全链条,推出增城区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筹建服务”及“妈妈式服务”等特色工作机制,通过“带方案出让”“多证一齐发”“关键项验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已经省人大会议批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增城开发区的任务:全面建设广州东部枢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接下来,增城将持续依托重大平台建设加强规划、聚焦“芯车显”主导产业狠抓招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聚焦项目 凝心聚力谋招商
作为广州制造业重镇,增城正紧紧围绕广州东部枢纽功能定位,以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两区”带动,聚焦“芯车显”等主导产业,抢抓招商机遇、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增城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外出招商,推动凝聚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合力。其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深圳、澳门等地招商40余次,对接洽谈企业近百家次,近七成企业有明确投资意向。
为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增城变“被动等”为“主动找”,开展“敲门招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全面拓展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今年增城聘请首批8家招商机构担任增城招商顾问,在产业研究、产业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为增城提供更多意见建议和专业支持,进一步提升增城招商引资工作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举办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增城区平行分会·泛半导体暨微器件产业发展论坛,(上接1版)积极参加市工信局联合广本赴重庆开展的汽车产业项目招商活动、“创新广州 投资未来”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外引内联 共赢广州”2023年广州外事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会、“黄金新赛道 机遇滨海湾”2023全球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峰会(中国·滨海湾)等多场招商推介活动;拜访市商务局、省促进企业投资协会等上级部门和商协会、机构开展项目拓展洽谈活动,赴深圳拜访意向投资企业,挖掘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信息源,加快推动项目落户增城。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政策配套,加强土地、平台等要素保障,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多措并举招引更多优质项目,为增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将锚定招商引资“双百行动”计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将年内招商引资新洽谈项目、签约注册项目、引进项目等指标,合理分解到各招商主体责任单位,推动形成全员招商合力,并建立“红绿黄”通报预警制度,通过开展“竞标争先”“比武打擂”活动和亮诺亮绩亮牌行动,推动各镇街、各部门比学赶超、赛龙夺锦,营造红红火火、干事创业的浓厚招商氛围。
严管电动自行车
文/自强不息
电动单车数千万,
管理不好是隐患。
交通出行虽便捷,
一旦出事悔已晚。
动看马路横竖窜,
事故多发常出乱。
静见屋内随意放,
易生燃爆致人亡。
市民群众皆须明,
不开就要户外停。
风险意识刻在心,
安全日日伴你行。
管好电池最关键,
坚决不进屋充电。
充电应到楼外桩,
养好习惯长久安。
驾驶电摩路上走,
交通规则要遵守。
家人盼你准时回,
措施做足平安随。
开车要走单车道,
杜绝逆行抢车道。
戴稳头盔莫超速,
遇见红灯即停住。
整顿切忌宽松软,
部门基层同严管。
违法行为铁手腕,
教育警示多宣传。
源头问题紧盯住,
疏堵结合两兼顾。
建足电桩快加马,
伪劣电池下货架。
巡查落实到村居,
打通最后一毫厘。
发现违规即报告,
消除隐患应尽早。
生命第一须牢记,
幸福生活长珍惜。
管好摩电为人民,
平安快乐万里行。
——2023年05月20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