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关注森林资源 1条关注古树名木
禅城推出2条绿美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
近期,禅城区林长办结合禅城实际,推出2条具有禅城特色的绿美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包括王借岗森林公园和中山公园巡林路线,推动进一步做好绿美禅城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林长制工作。
今年,佛山市印发《2023年绿美佛山“林长+志愿者”行动方案》,将依托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招募、组建各级林长制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宣传、科普及志愿活动,提升林长制影响力,塑造高辨识度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3月21日,佛山市、禅城区首条绿美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发布,位于王借岗森林公园。该公园巡林路线往返全长约2公里。起点从王借岗森林公园主入口广场出发,沿着颐静湖西岸步行至空中栈桥分岔口,登上栈桥,沿着右边岔口延伸的登山步道一路前行至山顶,便可抵达本条巡林路线的高点——山顶观景平台。本条巡林路线主要围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鸟类等森林资源保护内容展开。
此次推出的是禅城区第2条绿美林长志愿者巡林路线——中山公园。该公园巡林路线往返全长约2公里。
区别于王借岗森林公园的森林植被地理特征,中山公园巡林路线主打古树名木区域特色,科普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检查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和有害生物防控情况。
位于禅城石湾的南风古灶拥有五百年历史。
中国文化产业这座火山,已经进入喷发期。文化产业的竞争,正在成为区域竞合的胜负手。
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禅城全力向前。禅城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坚持文产融合,推动文化与佛山制造深度融合、文商旅深度融合。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禅城发展文化产业天时地利人和。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禅城就是要推动文化跨界融合,让文化从加法红利向乘数效应蝶变,全力焕新佛山乃至湾区智造的文化之美,全面打造新经济、新产业、新引擎。
以文化为名,让文化成为生产力,禅城正在开启一场创造、创富新历程。虽然与国际国内的标杆相比,在文化产业新赛道上,禅城并非先行者,但岭南广府文化大美的力量,各界对文化产业的向往,一定会让禅城的前路充满想象。
壮大文化产业,禅城也从未像今天这般紧迫。正如禅城区委书记严冰所说,面对文化竞争新赛道、新风口,禅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快马加鞭、激流勇进,才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迎头赶上。
(一)
竞逐文化产业新赛道
今天,当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在全球,美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万美元后,随之而来的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丹麦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乐高等企业加速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日本人均GDP跨入1万美元门槛,动漫二次元文化开始向全球输出。
在全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文化产业规模要持续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文化产业这条新赛道,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全力奔跑。
2022年,杭州和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广州、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8%,南京、武汉、西安、青岛等城市到2025年产值也将突破1000亿元。
对于禅城来说,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定要全力做好,必须全力做到最好的必答题。
(二)
禅城的优势和动力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新结构经济学》中认为,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地方,只有发展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在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中勇扛大旗,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中,禅城优势十足,动力十足。
禅城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千年的祖庙、六百年的琼花会馆、五百年的南风古灶、三百年的仁寿寺、两百年的梁园,这些,既是岭南文化灿烂历史的见证,也是通往更辉煌明天的凭证。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禅城多有行动和布局。
多年前,岭南天地的改造,陶瓷文化创意周的连续举办和持续升级、创意设计等产业的打造,为禅城文化产业发展积淀力量。
今天,美陶湾、佛山古镇等载体建设,一系列行动方案、政策推出,又为禅城集聚文化产业“双创”要素,打开新的引力场。
从佛山全市来看,禅城发展文化产业也最有基础。目前,禅城拥有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家,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文体娱乐业规上企业79家,数量排名全市第一,占全市40%以上。
尽管禅城已经干成了很多事,但是,相对于禅城、佛山的文化吸引力,相对于其他城市文化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禅城的文化产业还可以释放更多红利。
代表佛山、岭南,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未来的禅城,还要有新的方案。
(三)
乘势而上的禅城方案
继去年9月重磅发布《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三年行动方案》之后,今年5月15日,禅城区首次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高规格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也就在这次大会上,禅城区推出《高质量打造“最佛山”现代化禅城十条措施》,签约一批文化发展项目,提出坚持“文产融合”“项目支撑”“龙头带动”等文化产业发展三大举措。
从此次大会以及此前禅城区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举措中,我们梳理发现,禅城区已经给出文化产业发展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壮大文化产业的禅城方案。
一是怎样定位文化产业。在中心城区通往城市中心的道路上,文化产业无疑是强大的助推器。当GDP突破2200亿元,经济密度接近深圳之后,禅城要向更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一定会成为新的引擎、新的动力。
二是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以跨界融合为主线,一方面,禅城要赋能佛山制造,锻造一种让佛山制造更美的文化创造力;另一方面,禅城要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是谁来发展文化产业。禅城发展文化产业,绝对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要通过政府搭建产业载体、融资服务等平台,以项目支撑、龙头带动,发动可发动的市场力量,动员可动员的企业能量,推动政府、企业、市场共生共长。
(四)
天时地利人和创造新辉煌
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呼应禅城重返制造业主战场,打造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的目标和布局,将全面提振“佛山之心”的辐射带动能力。
这些事情,每一件办起来都不容易,但是,一往无前办好、干成“难而正确的事”, 这是禅城过去创造辉煌的武器,也一定可以成为禅城文化产业创造新的生产力的锐气。
此时此刻,站在禅城,面向佛山、大湾区,我们相信,“佛山之心”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还可以迎来更多改变:
强力统筹,多方联动,创造多方共赢新机制。禅城的文化资源散落全区,涉及市区镇(街道)村四级,又牵涉众多市场企业。面对空前激烈的区域竞争,只有建立强力统筹的机制、机构,集中全区优势资源办大事,才能后来居上,实现新发展。
招大育强,找准定位,形成战略性支柱新产业。禅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星星,更要见月亮。禅城要做强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创新链,还有待更多大项目的加入。也只有踏准大势,锚定主航道精准招大育强,才能乘势而上,形成新支撑。
海纳百川,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作为知识经济的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动力,就在于人的创造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只有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平台,集聚更多专业的人,让更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才能万马奔腾,打造新生态。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奋斗,都是一场充分释放区域比较优势的比拼。激活千年文化底蕴,“最佛山”的禅城,发展文化产业,既有天时,也有地利,更有人和。代表佛山、岭南创造文化产业新辉煌,禅城一定可以爆发新的能量。
禅城区教育部门积极做好高考前准备
记者昨日(5日)从禅城区教育局获悉,2023年普通高考禅城区设考点4个,考生共6176人,正式考场211个,备用考场12个。禅城教育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底线思维、综合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积极做好高考前准备。
今年禅城区设的4个考点分别为佛山市第三中学(主考点)、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第四中学。
今年是实施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守则》提出了新要求。为严查手机作弊,进一步保障高考公平,要求考生自觉接受监考员使用金属探测仪、智能安检门进行安全检查,这是广东高考首次设置智能安检门。
全面加强“物防”,禅城区已落实智能安检门8扇和5G信号屏蔽设备约400台。各考点设置考生物品集中放置处,优化考生进场路线,严防考生携带手机、高科技作弊器材等入场;重点做好“人防”,禅城区增加安检人员及监考员数量,加强新安检流程培训,全面推行考生入场“2+1”安检模式;切实做好“技防”,考试期间考点周边5G信号降低强度,考场、考生走廊、洗手间全面安装信号屏蔽仪,做到考点无线电信号屏蔽全覆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