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社会组织代表齐聚广州南沙,共建共创绿色生态环境
6月6日,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成立发布会在广州南沙召开,一批大湾区社会组织代表按下合力深化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启动键。一排排本地红树苗在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被种下,本次营造的红树林总面积约为12亩。
集聚优势资源:湾区社会组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发布会上成立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是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设立的首个专项工作组,旨在汇聚大湾区生态环境行业内的社会组织、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发挥专业优势,落实落细《南沙方案》中“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重要任务。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志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专项工作组的成立,为广州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平台。“期待广州社会组织勇于担当,扎实推进广州与大湾区城市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谢志斌说。
“将我们每个人动员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是环境建设的一条主线,提高公众参与度,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广州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总干事胡小军表示。作为一家全国性的社会组织,研究与促进会将积极推动完善大湾区社会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与专项工作组一同助力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中,专项工作组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联系社会各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广泛的公众参与。
澳门自然生态研究学会会长梁冠峰表示,澳门与广州南沙同处珠江口,生态同根同源,在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开展更加全面的合作。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刘小潼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期待该专项工作组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跨界合作,立足南沙,面向国际,讲好大湾区和南沙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倡导绿色先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南沙故事
专项工作组发布会结束后,参会人员一行前往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对位于洪奇沥水道的红树林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红树林保护公益服务基地”正式揭牌。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南沙区是广州市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98.18公顷。其中又以万顷沙镇的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是南沙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位于十四涌附近海域的红树林基地由万顷沙镇人民政府在今年5月份开始建设,红树林总面积约为12亩,有超过6种本地红树品种,如木榄、桐花、榄李、玉蕊、银叶树等树种。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基础上,万顷沙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红树林+生态产业”新发展模式,将红树林保护与周边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建设相结合,让红树林变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金树林”。

6月7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作主发布,省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片区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问题。
据南沙区副区长陈国庆介绍,南沙紧抓《南沙方案》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冷链、美酒美食、全球优品等国际分拨中心,不断提升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方面,南沙主要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积极打造重点进口项目和平台
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打造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美食美酒分拨中心和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等六大进口平台。
去年以来,南沙在建设冷链物流分拨中心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建成投用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深入实施“证书预审”“船边直运”等便利通关措施,打造“车厘子快线”“榴莲快线”,通关效率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南沙口岸冷链货物进口额超200亿元,增长超八成,进口额全国第三。
二,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协同推进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
建设跨境电商海港枢纽,集聚天猫、京东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基地,吸引美赞臣、达能、斯维诗等知名品牌建设分拨中心。
打造汽车贸易综合枢纽,开辟8条外贸滚装航线,2023年1-4月出口汽车7.2万辆,增长93.2%。
开展国际航运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实现“一船多供”“跨关区直供”,推进国际航行船舶供油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建设“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选定新型离岸贸易重点企业名单。
深化与“港澳药械通”服务供应商合作,推动实现经营品类全覆盖。
三,加快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通过多部门集约联动,提升口岸服务能力。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模式”,打通跨境电商出口退货通道。
已形成“港口+园区”的冷链货物集散模式,整体通关时效提升超25%,冷链物流1小时可分拨大湾区城市群。
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便利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支持银行优化新兴国际贸易结算等4项经常项目外汇便利化措施,营造“越诚信、越便利”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四,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2022年南沙区进出口总值2988.2亿元,增长15.1%,其中进口增长超20%。
南沙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设立“一带一路”服务专窗,2022年南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93亿元,增长23.1%。
南沙港区开通外贸集装箱航线151条,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加快形成“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
陈国庆表示,下一步,南沙将继续以落实《南沙方案》为总牵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提升南沙国际贸易枢纽能级,助力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图:区民政局党总支开展观看红色电影主题党日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荔湾区民政局党总支结合实际工作,于6月8日至9日分批组织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红色电影《一山之隔》。
影片《一山之隔》属励志现实题材剧情片,获得贵州省重点文艺项目创作扶持,主要围绕贵州黔南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的人生经历展开故事。党员、发展对象等同志们观影后纷纷表示,在思想上深受教育和鼓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将弘扬攻坚克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
此次观看红色电影活动,既广泛凝聚起了党员干部在荔湾区对口协作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和惠水县的强大合力,又诠释了时代精神,弘扬了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活动结束后,参与观看的党员干部结合影片内容和工作实际深入讨论交流,深刻理解其意义,有助于以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增强工作作风。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