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仪式6月20日上午在越秀北路394号举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越秀区人民政府、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州继元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珠江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及林克明先生的后人参加。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强调:一是加强学习交流,以国际化视野探索岭南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新思路;二是持续挖掘载体,不断丰富历史文化载体,加快构建广州市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三是坚持多维保护,做到历史建筑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相协调,对外讲好广州故事;四是注重经验总结,形成历史建筑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广州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在致辞中表示,林克明先生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林克明旧居造型简洁雅致,巧妙的利用地形高差,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在当时独树一帜,是岭南乃至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现在将旧居修缮作为展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个窗口和交流空间,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宪川代表公司分享了旧居修缮及活化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他介绍了省建院展开越秀北路394号林克明旧居修缮及活化利用从策划-落地-设计-施工-展陈的系列工作,希望以这个项目作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践基地和展示窗口,探索培育更多建筑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助力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林克明生于1900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华南建筑学科创始人和广东现代建筑的开拓者。林克明于1920-1926年间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成归国后,参建或设计了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广东科学馆、广州体育馆、广州火车站等百余项优秀建筑作品,为广州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引进国际建筑新思想,立足岭南本土实际,于1932年与一众建筑先贤创办勷勤大学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为华南建筑学科发展按下了启动键。林克明于1933年创办《新建筑》,1981年指导创办《南方建筑》杂志,为岭南建筑学科发展和繁荣广州城乡建设提供理论的沃土。越秀北路394号这栋历经风雨的小楼,正是88年前,由林克明自行设计建造的自宅。它是广州市现存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重要代表,更是岭南建筑大师们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自宅,具有重要的艺术、人文、历史价值,是林老留给广州的宝贵文化财富。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岭南文化,广州市选取多处历史建筑作为试点进行保护活化利用,林克明故居是首批试点之一。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以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历史建筑活化设计典范,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担任项目负责人,修缮设计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修缮设计团队创新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助力遗产保护工作,地质勘察阶段融合考古学文化层特征研究证实了旧居建筑位于广州明清时期城基斜坡上。史料记载的防空洞和具有现代主义住宅典型特征的底层支柱都在施工中找到,并进行了修缮复原。对建筑外墙的颜色的选择,修缮团队结合现场勘察,立面材料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发现,最终确认外墙在设计之初为灰色,而不是市民印象中的米黄色。揭幕仪式现场,林克明三儿子林沛民看到修缮后的外墙颜色感叹到“就是这个颜色,一样”。此外,策展团队以林克明生平事迹结合中法大学、华南建筑教育和广州城市建设分人物、求学、教育、实践四个篇章讲述林克明白寿光阴,“建筑之光”口述历史纪录片访谈了多位林老的同事、学生、家人、研究学者,旨在以多途径、多方式展示、传承发扬林克明人生价值。提高公众建筑素养,充实广州历史文化名城故事集,以致敬传统启迪未来,繁荣岭南建筑创新创作。

日前,增城区委常委会、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召开会议,同时套开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增城区贯彻落实意见。区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赵国生主持。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努力办好增城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建设新局面。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要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抓好学生暑期防溺水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涉校安全事故发生。要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形成全社会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近日,广州水投广州净水公司绿色债券融资案例《创新债券融资模式助力地埋式生态净水厂化“邻避”为“邻利”》获评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宣传总结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加快复制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于 2023年2月至6月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绿美广东·金融赋能”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征集和推广活动。活动主办方共计收到案例材料 248份。经初审迷选、网络投票、专家讨论等环节,确定本年度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50项。
污水处理行业处理量和处理规模不断扩大,但传统污水处理企业存在水质难以提升、"邻避"等问题,且该类生态项目的外部经济效益难以测量,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广州水投广州净水公司通过水质提标、污泥减量、臭气治理等技术创新以智慧化建设为工具开展精细化管理,解决了地埋式生态净水厂建设的关键性难题,整个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地埋式建设和运行,变"邻避”设施为大湾区生态园。
为支持项目顺利运营,广州水投广州净水公司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开展合作,并联合第三方认证绿融(北京)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利用绿融(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债券共识系统",提出结合“绿色债券+气候债券"标准对地埋式生态净水厂项目进行智能绿色认证,并于2022年4月,成功发行了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22广州净水GN001)。
该笔中票是大湾区首单绿色债、气候债双达标债券,发行利率(2.95%)创大湾区近三年来同级别绿色中期票据利率新低,有效解决了项目融资问题,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污水处理行业。此外,该期绿色中期票据也是大湾区首支利用数字技术完成认证的绿色债券。该数字认证绿色债券项目的实施,是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双剑合璧”,亦代表了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