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极转雨?广州天气画风要变
未来几天先热后雨 后汛期高温日数偏多
最近广州天气持续晴朗,让人看着就舒服。与之同在的是爆表的“炎值”,从7月6日起,广州市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已高悬超过一个星期。这碧空万里的画风从周日开始将会发生转变,一个热带系统将有可能给广州带来持续降雨。
傍晚,珠江两岸的楼宇被夕阳染上金黄的色彩
气象部门表示,目前,菲律宾附近有一个扰动。由于海温条件优良,水汽输送后续会有改善,垂直风切条件有利,这三大条件都会助力其成长。但由于移动速度较快,没有太多的时间供其发育,预计这个扰动会达到编号命名的待遇,可能带来风雨和降温,但强度不会太强。
气象台预计,7月14日、7月15日两天,广州高温炎热天气更趋明显,市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左右,相对湿度40%~90%。后天起,广州可能受到热带系统及外围环流影响,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
眼下,广东已进入后汛期(7月~9月)。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潘蔚娟告诉记者,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将在未来三个月维持,将造成广州市后汛期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台风影响频率更高,台风路径更趋偏西。
潘蔚娟说,广州近20年(2003年~2022年)后汛期平均气温28.6℃,与前一个20年(1983年~2002年)相比提高了0.5℃。2003年以来,平均气温继续以0.08℃/10年的速率上升。其中,2021年平均气温高达29.2℃,是有记录以来最高。
不仅如此,高温还屡破纪录。2002年以前广州最高气温纪录为38.7℃。2004年广州站录得39.1℃的新高,也是广州首次记录到39.0℃的高温。2005年花都录得39.3℃,2017年番禺录得39.7℃,不断刷新极值。
高温日数方面,近20年后汛期广州平均高温日数(最高气温≥35.0℃)为26.1天,与前一个20年(1983年~2002年)相比,增加了14.4天。自2003年以来,广州平均高温日数继续以3.4天/10年的速率上升。其中,2021年36天为历年最多。
在广东,一般前汛期出现在每年的4月至6月,此时的降雨主要受冷暖空气或季风影响;7月至9月称为后汛期,主要由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带来降雨。后汛期降雨与台风关系很大。
据潘蔚娟介绍,近20年后汛期有10个台风进入了广州境内,包括0906号“莫拉菲”、1319号“天兔”、1604号“妮妲”等。有4个台风给广州带来特大暴雨,最大24小时雨量为393.7毫米。1006号台风“狮子山”是带来最强暴雨的台风,在广州境内滞留了14个小时,全市平均过程雨量达到179.5毫米,特大暴雨覆盖率达到24.2%。
当前,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全球多地接连刷新高温纪录,后期广州受极端高温事件影响风险较大。
潘蔚娟提醒,要注意防范高温对不同人群的不利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人群需注意做好高温防护,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需做好防暑降温,有假期出行安排的朋友需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合理设置出行计划。
台风携风带雨,可以缓解高温,也可能带来巨大破坏力,结合台风过程致灾特点,潘蔚娟认为,要特别需注意做好台风登陆前后的科普宣传,杜绝因麻痹大意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事件。

芭蕾版“白娘子”有何不同?
7月12日、13日,广州芭蕾舞剧院原创力作《白蛇传》首次精彩亮相广州大剧院,两场演出圆满成功。演出结束后,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故事不断被“续写”“改写”。此次,广州芭蕾舞剧院携手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打造芭蕾舞剧《白蛇传》,将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进行了创新、突破的表达。一方面,大胆运用芭蕾舞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融合中国古典美学,加入更多的人物和情节,增强故事的张力和戏剧性,做出大胆且切合时下人们对爱情理解的审美需求创新。另一方面,在已有的丰富多元的创作形式上,尝试借鉴素描喜剧和偶剧的艺术手法,“悲剧喜做”打造丰富的戏剧审美形态,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传递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探索芭蕾舞剧在轻喜剧类型创作上的舞台新表达,令人耳目一新。
芭蕾舞剧《白蛇传》为剧中的人物改变形象, 比如法海,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法海年纪比较大、比较固执,有点儿不近人情。芭蕾舞剧《白蛇传》让人看到法海不同的一面——有点儿呆萌,有时候对很多事情有点儿自我怀疑,是一个很纠结的人。他诱惑许仙去给白娘子喝雄黄酒,导致许仙被吓死了,这时候法海有个自我怀疑的阶段——“我是在救人,难道我做错了吗?”
广州芭蕾舞剧院《白蛇传》剧照
该剧把中华文化融进了每一个舞段、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中。比如《惊蛰》舞段中,女子群舞,手中拿的道具就是莲花。整个舞美的设计凸显北宋美学,浪漫唯美。表演中将昆曲、街舞、爵士音乐融合在一起。芭蕾舞剧《白蛇传》在舞蹈语言上兼顾形式创新与语汇创新,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元素与古典芭蕾相糅合,使以“足尖艺术”著称的芭蕾舞上身动作更加丰富细腻,精妙传达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艺术新形象。
芭蕾舞剧《白蛇传》精彩亮相广州,观众颇多好评。“这是一部创新的、鲜活的、青春的、有生命力的原创作品。”“这部《白蛇传》完美地把《白蛇传》的故事和芭蕾舞技巧融合到了一起,让我觉得芭蕾也是能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的。我真的太喜欢演小青的演员了,她把小青的娇俏、活泼演得很棒!”“芭蕾舞和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得太好了!舞蹈、音乐、灯光、舞美科技搭配在一起甚至有看电影的感觉。”
据悉,芭蕾舞剧《白蛇传》将于8月5日-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亮相,正式拉开2023年全国巡演大幕。
涉及二、三、十四号线和APM线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地铁站哪哪都是人,好多车站都在做客流管控……记者7月13日从广州地铁获悉,受通勤客流、暑运出游客流叠加影响,截至目前,暑期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980万人次,其中7月7日、10日的客运量已超1000万人次,广州塔、嘉禾望岗站、广州火车站等站点客流增长明显。为此,地铁新增9个客流管控车站,涉及二、三、十四号线以及APM线。
广州地铁表示,暑运期间,线网行车组织安排原则上将优先提升重点线路的运力。其中,工作日高峰市区线路行车间隔约2~4分钟,市郊线路行车间隔约5~9分钟;非高峰期市区线路行车间隔约3~5分钟,市郊线路行车间隔约5~12分钟。同时,各线路将安排1~3列备用车,遇大客流时灵活组织上线加开疏导客流。
此外,广州地铁重点关注有大型交通枢纽、商业旅游等线路客流情况,如二、三、四、六、七、八、九、十四、二十一号线,做好大运力储备。针对当前大型活动(如演唱会)举办较为密集的情况,广州地铁提前与相关单位沟通并做好信息收集,确保在大型活动聚、散期间做好现场客流疏运准备。
最新的客流情况显示,暑运期间,广州塔、嘉禾望岗站、广州火车站等站点客流增长明显,现场乘客较多。为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地铁新增9个客流管控车站,车站将视现场客流情况采取管控措施。
据介绍,这9个站分别是三号线的广州塔站、APM线的广州塔站;二号线的三元里站、白云公园站、飞翔公园站;二号线的江夏站、黄边站及十四号线的白云东平站、夏良站、太和站。在大客流的情况下,车站通过在站厅、出入口等区域采取分批放行或绕行的方式进行限流,减缓乘客进入站台的速度,保证出行安全。
需要从以上车站进站的乘客,请留意相关车站的告示及广播,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尽量预留多点进站候车时间。市民可以查询“广州地铁APP首页-客流实况”,上面会显示各线路的客流信息,尽量避开较拥堵线路,重新选择可达路径或其他交通方式,以免耽误行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