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观潮】始终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
近日,102家中央部门“晒”出年度收支“账本”,公开了2022年度部门决算。根据公布数据,2022年度统计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6129.46万元,决算数为5245.27万元,完成预算的85.6%。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893亿元,同比增长3.9%。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各项政策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狠刹享乐奢靡之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形成艰苦朴素的习惯和自觉。
做好“加减法”,强化资金使用效率,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求在有限的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紧”是通过提高资金有效性来实现的,在严格支出管理的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效能和资金效益提升。数据显示,去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了2.1%,实际执行中下降了3.5%,实现一般性支出连续四年压减。要继续坚持“三公”经费做“减法”,民生保障做“加法”。一方面,持续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另一方面,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六稳”“六保”重点支出,把财力向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严肃财经纪律,扎紧制度篱笆,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今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聚焦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重点任务,严肃查处突出问题。浙江省财政厅印发《浙江省省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价办法(试行)》,运用人、财、物等方面指标,推动机关单位厉行节约。通过健全事前评估、目标管理,事中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制度链条,实现“前中后”无缝衔接、闭环控制,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开展追责问责,严肃查处、通报曝光,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不仅要自身带头过紧日子,还要立足职责定位,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压紧压实财政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紧盯“财大气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等情况,以有力监督促进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把财力用在实处、关键处,推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蔚然成风。

为进一步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2023年8月2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会议, 委属公立医院、广医附属医院和各区卫生健康局财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有关财务工作的落实情况、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队伍建设行动方案落实情况、国考财务指标监测情况、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强调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防疫物资管理有关业务工作。
在海关总署例行记者通报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日前围绕政策供给、功能拓展、手续简化、流程优化、制度健全5个方面推出23条改革举措。
上述改革举措主要包括调整优化检验检疫作业模式、简化生产用设备解除监管手续、实施卡口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境外退运货物监管等。
在优化流程监管方面,相关改革举措有优化进出综保区货物核放逻辑,支持多类型货物集拼入出区;优化“一票多车”货物进出区流程,允许特定类型货物整报分送、单车进出区;优化境外退运货物监管,降低现场调查和书面调查比例等。
在功能业态拓展方面,相关改革举措包括推动保税维修目录动态调整,将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低风险产品纳入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支持综保区开展航空飞行模拟器、大型医疗设备的保税培训业务,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做大保税培训规模;以及允许免税店货物经综保区从境外进口,便利企业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免税保税衔接发展等。
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特殊区域171个,其中综保区161个,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