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千亿储能,广州为什么能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广州提出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
据初步统计,2022年广州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亿元。这意味着,广州要达成千亿目标,需要在未来5年内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
广州为何发展新型储能?有何“底牌”?接下来又将如何出招?
“万亿”蓝海,未来可期
广州选中新型储能产业,首先是看中其前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将催生多大的市场“蛋糕”?
业内的预测是,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所以,很多人也称2023年是新型储能爆发元年。所谓元年,意味着一个转折。厚积薄发多年,社会各界都看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一个“井喷式”发展时期。
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广东正是出先手的省份。截至2022年底,广东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山东和宁夏。今年,广东也持续“加码”,如《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看中新型储能产业的前景,广州也看中该产业与自身产业基础的匹配度。
先看重要性。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电力是工业的“心脏”,而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高地的重要着力点。
简单来说,储能可以比作一个“超级充电宝”,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几乎绕不开新型储能。举个例子,我国出口“新三样”——锂离子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就与新型储能产业息息相关。
再看产业基础,广州本就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而新型储能制造基础更是扎实。广州在与新型储能密切相关的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领域,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汽车、电力热力等工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行业有前景,自身有潜力,新型储能产业对广州自然是优选。
全国竞逐,“储”力突围
看中新型储能产业这片“万亿级”蓝海的,显然不只是广州。
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区出台了要求新能源配置储能的相关政策。就以广东为例,今年3月以来就先后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等,足见其重视程度。
聚焦到城市竞逐,可谓是激战正酣。
先看“头部玩家”,一线城市动作连连,比如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就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比如常州、长沙、宁德等地都纷纷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三四线城市也期望“弯道超车”,比如有着资源优势的宜宾就获授了“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称号。
即便把范围从全国缩小到全省,目前深圳、佛山、惠州等兄弟城市也你追我赶、动作频频。广东明确提出,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面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激烈竞争,广州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底气。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园区研究报告”显示,广州入围十大城市,广州经开区成为十大园区之一。
除了新型储能制造基础扎实,广州新型储能项目也加快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0亿元,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
这也是广州完成千亿目标的“基本盘”。其中,大家熟知的就有因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项目、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基地、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以及智光变流技术产业化二期项目等。
此外,广州作为用电负荷中心,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丰富。比如,从用户侧看,广州市工商业发达,新型储能电站可作为园区和工业企业的电源补充,同时可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结合,发展储充一体化项目。目前,广州在运营的储能电站共计36个,总功率超过133兆瓦。
拼政策、拼项目、拼产业链……广州正多管齐下,“储”力突围。
人有我优,势在必行
市场“蛋糕”够大,产业基础也够好,广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可以说具有优势。但将优势变胜势,还需进一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突出重围。
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在成本、安全性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技术,就能一马当先,这亟需新型储能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同时,尽管各种新型储能项目遍地开花,但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应用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其实,新型储能是个范称,一般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在锂离子电池技术外,还有广阔且充足的发展空间。
“在氢储能领域,我们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电网侧储能型加氢站——南沙小虎岛电氢站。”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副总经理苏志鹏表示,该项目实现了“绿电”与“绿氢”灵活转换,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具有里程碑意义。
“广州将按照‘强化既有优势、创造先发优势、储备前沿优势’的思路,强化锂离子电池领域技术优势,努力攻克氢能、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说,广州将在多级赛道持续发力,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
在创新平台上,广州建有国家级、省级各类储能创新平台41个,支持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华南理工大学等大院大所在分布式储能、风电控制、先进储能材料等领域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强化源头创新供给能力。
创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体制机制上。比如,全国首家国企和民企混合所有制的广州储能集团引人注目。
今年7月,广州产投集团联合广州发展、广州工控、广州地铁设计院、鹏辉能源、智光电气等产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注册成立了广州储能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打造储能产业“链主”企业。广州储能集团重点开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新能源、股权投资、科技研发等五大业务,从诞生之初便在储能技术和领域上“多条腿走路”,其探索的新路令人期待。
在应用上,广州市场广阔。结合广州市拥有丰富且庞大的储能应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实施意见》明确通过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发展、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未来,在电力、交通、工商业等领域都将广泛应用。
在新型储能产业达成千亿目标,广州势在必行。
近日,广州市成立新时代民族宗教领域研究智库,为广州市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一是精心遴选智库成员。坚持立足广州,放眼全国,从来自京、沪、穗、港、澳、台等地区、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民族宗教相关学科中,广泛挖掘,精心遴选了25名政治过硬、造诣深厚、理论权威的民族宗教相关学科领军人才,作为智库首批入库专家。智库专家的研究领域涉及民族和宗教两大方面,近八成专家具有正高以上职称。二是加强智库统一管理。按照“统一建设、集中管理”的原则,成立智库秘书处,负责智库日常统筹、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等工作。完善智库成员服务机制,制定智库工作规则,规范专家入库机制、履职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完善专家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常态化工作联络、动态完善专家台账,为智库专家提供主动及时的服务信息咨询。三是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和各有关单位可围绕各自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目标,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专家论证及其它有效形式,加强与智库专家的合作。智库成员将利用广州丰富的民族宗教资源,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广州实践为主线和重点,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理论研究,为广州民族宗教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