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多措并举积极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仲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严密谋划、统筹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工作,以打造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为主要任务,奋力实现将广州打造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高位谋划布局 夯实制度根基
坚持广州特色,错位发展,抢占先机,制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相关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方案落实等重大战略任务,突出广州互联网仲裁优势,发挥广州海事、知识产权、互联网法院各类型诉讼资源作用,拓展广州国际仲裁业务。同时,积极争取启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地方性法规起草制定工作,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仲裁机构,重点突出广州仲裁的特色创新及领先优势。
发挥多方合力 统筹加速推进
持续加大促进仲裁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在制定法治政府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广州市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文件时,纳入促进仲裁发展内容,充分发挥仲裁在基层社会治理、多元解纷机制、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功能作用。加强法律及社会服务资源统筹,打造统一争议解决平台,密切仲裁与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查明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会计、培训、翻译等社会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中国海事仲裁委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广州仲裁委设立潮州分会。
锚定目标定位 创新八大成果
切实开展仲裁国际业务深调研,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为南沙方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速。在首届全省涉外法治工作会议上,发布首创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亚太经合组织线上争议解决平台(APEC-ODR)、“3+N”多元化仲裁庭审理规则、“四个共享”仲裁合作机制、打造互联网仲裁首选地、《仲裁合作南沙共识》、创设首个仲裁日和引领仲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八大成果,进一步拓展仲裁国际业务,提高仲裁国际影响力。
加强纵深宣传 共享优秀人才
加强广州仲裁日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提高仲裁知晓率和覆盖面,推广市场主体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加强华南仲裁创新与法治发展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学院秘书处两大智库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搭建法律服务各领域合作交流平台,共享大湾区优秀法律服务人才,加强对律师、公证员、调解员、鉴定人等法律服务人员教育培训,鼓励推荐优秀法律服务人员申报仲裁员。
8月23日,全省首单“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贷款”试点模式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在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省金融支农促进会的指导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联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市推出全省首单“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贷款”试点模式,该产品首期将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100万元,破解“农机用户保险难、融资难、融资贵”之忧。
为解决农机用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资金及保险保障需求,阳光农险经过多次调研探索,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作为主要增信方式,以提高农机用户获得银行贷款机会、降低农机用户贷款审批门槛,切实解决农机需求用户无有效资产抵押、无稳定收入来源贷款难的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是参保农户(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支持的有效证明,保单的保障权益体现了农机用户还款能力。采用“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贷款”试点模式,参保农户(企业)的保险保障权益不因增信而降低。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投保,可解决合作社社员单笔贷款额较小,贷款资金审批及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并支持银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实操手续的简化。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州中心支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和广州市增城宏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方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书。
全省“农机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增信贷款”试点模式,突出“扶小扶弱”的政策导向,首次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纳入服务保障范畴,是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的新尝试。
立足引导和扶持,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市财政资金超过1亿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更趋合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29万千瓦,同比增长1.03 %。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台超过2000台、插秧机390台、农用无人机343台、烘干机57台,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为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广州市还实施倾斜补贴政策,农机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95个,此次参加试点模式的广州市增城宏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广州市6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之一。
优化政务服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由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残联牵头,联合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围绕办事难、办事烦等痛点堵点问题,聚焦全省540万残疾人、126.7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21.8万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着力打造“扶残助困”一件事一次办,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咨询不方便、出门不方便、办事不方便”等老大难问题,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暖心服务。
让群众满意,多个事项一次办好
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紧紧围绕残疾人办事需求,融合“残疾人+补贴+救助”的服务方式,科学分析服务的前后办理顺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新办证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医疗救助5项高频服务联合成“扶残助困”一件事,通过简单回答方式,精确引导办事,着力解决因政策不了解、流程不清楚、出门不方便,而错失了领取补贴、享受救助等问题。通过打破5项高频服务的业务系统壁垒,实现业务协同、系统互联、信息汇聚、数据互通,解决群众多头申办、来回登录、反复填报等问题,推进残疾人服务一次申办、一次办成、一次办结。
让流程简化,办事效率持续提速
通过事项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再造、共享信息填报、电子证照应用,将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多次办理的一揽子事情的传统办事方式,转变为“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办理、集成审批、统一出件”。残疾人以前办该5项事项,需要跑4个部门,现在只需要到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智助等平台办理“扶残助困”一件事,即可一次办理;以前需要填写姓名、出生年月等80项信息项,现在只需要填写35项,少填率达56%;以前需要提交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等19份办理材料,现在只需要提交6份,少报率达68%;以前需要59个工作日才能办完,现在只需要43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达27%。“扶残助困”一件事的上线,大大减轻残疾人申报负担,为残疾人办事按下“加速键”。
让服务便捷,持续挖掘更多场景
以“服务同源同质,无差别办理”为办事标准,同步在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智助等平台上线“扶残助困”一件事,支持残疾人动动指尖、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办理,也支持他人帮办、代办、协办。用温馨的色调、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指引、便捷的操作,通过“C位出道”视觉效果,打造“扶残助困”一件事暖心专区。兼顾残疾人腿脚不便、视力障碍、红绿色盲等特殊情况,在办理过程中提供放大字号、调整配色、语音播报等无障碍阅读功能,打造“扶残助困”一件事的贴心服务。以引用权威数据源为基础,准确校验申办人身份,智能判断申请资格,实时提醒反馈申办条件情况,有效控制无效申请,提高残疾人办事效率。线下在茂名、江门、潮州等试点地市提供主动上门服务,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采取窗口发放、快递送达、信息推送等方式,将残疾人证、补贴认定等办事结果一次性送达,实现“一端出件”,让残疾人及时拿到“真金白银”。
打开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智助,进入主题集成服务专区,了解“扶残助困”一件事,开启全新办事之旅吧!
服务渠道体验:
(一)进入广东政务服务网(https://www.gdzwfw.gov.cn/)“主题集成服务”专区,选择“扶残助困”一件事,点击【我要办理】。或者进入广东政务服务网“助残服务专区”,查看“扶残助困”一件事,点击【前往办理】。
(二)打开“粤省事”小程序或APP进入“助残服务专区”或“助残”专区,选择“扶残助困”一件事进行办理。
(三)走进镇街、村社区政务服务点,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上,点击【分类】,选择【主题集成服务】模块,点击【“扶残助困”一件事办理页面】开始办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