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杏坛这个重点项目有新进展!征地表决100%通过!
10月7日上午,杏坛镇全面完成顺德新港二期项目征地表决工作现场会在原南华小学举行,现场公布顺德新港二期项目征地表决结果,动员和鼓舞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努力为全镇乃至全区重点项目实施贡献新动能。
顺德新港前期征地工作的完成,是杏坛镇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当家”,加快临港经济生态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对杏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顺德新港二期是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珠西第一大内河港口和广东省最大的产业大港。
据介绍,顺德新港二期项目用地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南华村了哥山地块,面积约160.5789亩。经过两个多月宣传发动,南华股份合作经济社于9月,分别召开九个生产小组股东户代表大会对征地事项进行定点实名表决。
南华股份合作经济社合共有股东户代表1096人,应到会股东户代表1096人,实到会股东户代表1096人,实到会人数为应到会人数的100%;同意征地1096人,同意人数占实到会人数的100%。
征地工作组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工作,用真心和汗水争取群众的支持,为征地表决高票通过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成征地只是第一步。按照杏坛镇“3510”战略规划,未来还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顺德新港一二期联动开发为主线、以“杏坛西部临港产业片区”为产业主干,整体谋划“前港、中产、后城”的一体化开发格局,高质量打造临港经济生态圈,让杏坛成为顺德引领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主战场。
“各个部门没日没夜下沉一线做工作、解难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用真心和汗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杏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永峰表示,杏坛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条件发展、更有机遇发展的时期。全镇要继续发扬“奋斗有为、笃行致远”的杏坛精神,集中力量破难题、抢进度,扎实抓好接下来各项拆迁工作,保障顺德新港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杏坛乃至顺德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胡永峰强调,接下来,杏坛将坚定发展“强信心”,不断开拓杏坛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坚持党建引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严守法纪“高压线”,全力推动顺德新港二期项目开发,加快开创“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绿色发展”新局面,为顺德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当你扔下反物质时,它会飘浮还是下落?甚至有没有可能逆向上升?《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粒子物理学研究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报告了对反氢原子自由下落的首个直接观测,结论提示:反物质和普通物质受到的引力相同。
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的效应,提出至今已得到大量实验验证。广义相对论中的弱等效原理指出,所有物体不论质量和组成,在引力作用下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自由下落。虽然主流观点认为反物质在地球引力下也会出现物质的行为,但由于难以创造严格对照的实验条件,这方面一直缺乏直接观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阿尔法合作组于2018年建造了ALPHA-g探测器,这是一个反氢原子的磁阱,专门用于研究引力效应。2010年,阿尔法合作组捕获大量反氢原子,而该探测器内悬浮的反氢原子一旦被释放,它们的后续运动就可用来推断引力的影响——如果底部掉落的比顶部更多,那么反物质原子可能和普通物质具有相同的行为。此次,研究团队通过该实验观察到,释放到ALPHA-g的被磁阱捕获的反氢原子,更倾向于从装置的底部下落。
该研究结果验证了反物质和普通物质受到相同引力效应的主流观点,这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相符。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为进一步检验弱等效原理铺平了道路,有望增进人们对反物质的引力性质的理解。
反物质1932年才被发现,但广义相对论1915年就被提出了。对所有物质“一视同仁”的广义相对论,能涵盖反物质吗?实际上,没有任何理论预测引力场会排斥反物质,换句话说,反物质不代表反重力。如今的实验在证明这一点的同时,也让物理学家进一步了解反物质的本质,从宏观方面讲,这一结果可帮助人们探求宇宙形成初期反物质比重之谜;从实用角度看,其还可推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的进步,它正是通过对反物质的应用来检测癌症,真正挽救了许多生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起来了解——
《通知》指出,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要求,要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统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中心的纵向推进与以城市为节点、城乡一体的横向推进相结合,按照“广泛征集、培育为主、重在建设、成果推广”的思路,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集中部署了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五项重点任务。国家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继续教育领域数字化大学建设三个重点任务另行部署。
《通知》强调,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综合协调,主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完善政策支持;各地各校要充分调动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加强培育建设;教育部将及时总结创新做法,凝练典型经验,推动形成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知》全文如下
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愿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育人本质,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统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中心的纵向推进与以城市为节点、城乡一体的横向推进相结合,按照“广泛征集、培育为主、重在建设、成果推广”的思路,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
各地要以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汇聚各级各类教育、文化、科技等学习资源,依托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等,构建资源融通与共建共享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推进各类教育融通发展,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市民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研究试点。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在职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高质量推进全民阅读。创建泛在多元、智能化、体验式的学习场景,营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
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为示范,以省会城市为引领,以地级市为重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逐步扩大覆盖面。以市域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学习型城市建设方案,推进有效模式和特色发展相结合,持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2023年以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10个城市为示范,全面启动;2024年以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为引领,稳步扩面;2025年提质扩面,覆盖东中部地区50%左右、西部地区30%地市级城市。后续持续深入推进。
(二)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
各地要坚持服务导向,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渠道途径,依托当地开放大学(含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等,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三级社区学习中心网络。2023年全面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2025年基本实现县(市、区)社区学习中心全覆盖。
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骨干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教育学院。2023年鼓励有条件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试办社区教育学院或开设相关课程。后续持续稳步推进。
开展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品牌课程,各地要在县(市、区)层面培育样板社区教育学院,在乡镇(街道)层面培育示范社区学校,在村(社区)层面培育特色社区教学点。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推介100个左右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和300门左右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有效提升优质学习资源供给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居民提供智能灵活、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
(三)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各地各高校要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号),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聚焦继续教育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专业化服务型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办学全链条全过程管理、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重点,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100个左右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案例,推动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四)推进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坚持质量为本,落实“自招自办自管”原则,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举办服务学习者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的非学历教育。重点围绕立德树人融入非学历教育全过程、创新推进非学历教育精准规范管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行业)发展、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等方面,开展非学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100个左右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案例,推动非学历教育全面规范管理。
(五)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原则,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程的实施,在地方和院校的不同层面,探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有效联通和整合教育资源,协同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高校应围绕提高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学校主管部门指导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系统培养链条,探索师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共享,扩大学分银行深度应用等,因地制宜编制工作方案。如地市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内有3个以上高校创新探索案例,该地区可作为整体推进三教统筹协同创新工作案例进行培育。2023—2025年,教育部每年培育50个左右高校创新探索案例,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发展新路径。
“国家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继续教育领域数字化大学建设”等重点任务另行部署。
三、组织保障
申报主体依项目具体内容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举办继续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开放大学、文化场所、科研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
(一)组织领导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意义,主动纳入教育领导小组议事日程,推动当地政府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强统筹、综合协调,主动会同省内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向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地市、学校倾斜。
(二)政策支持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重点任务实施,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将学校及师生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结合起来,与教师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结合起来,教育部将把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情况纳入职业教育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评价指标等。
(三)培育建设
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调动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适当开发拓展新资源,组织实施好各项任务。教育部将坚持培育为主、重在建设原则,对各地各部门提交的材料进行汇总,形成培育建设清单,并组织专家指导有关单位细化完善工作方案,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工作交流。
(四)总结推广
教育部将及时总结各项重点任务推进中的创新做法,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关制度标准;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择优组织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形成“头雁效应”,推动形成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