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九章 一相无相分
详细内容

第九章 一相无相分

时间:2020-02-04     人气:140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什么须陀洹呢?这是梵文的称呼。从凡夫逐步修持直至成佛,分为很多个层次。玄奘大师所翻译《瑜伽师地论》,就是讲如何从一个凡夫一层层修行,直至成佛的。......

第九章 一相无相分

1.而无所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呢?须陀洹能够有如此念想吗?‘我得须陀洹这个果’了吗?”


什么须陀洹呢?这是梵文的称呼。从凡夫逐步修持直至成佛,分为很多个层次。玄奘大师所翻译《瑜伽师地论》,就是讲如何从一个凡夫一层层修行,直至成佛的。修行有很多的果位,很多个层次,就好像是学位一样,而须陀洹是初果,但是这个初果也不简单。


佛陀把自己的相给破了,自己的佛法给破了,是不是其它各个水平的菩萨,阿罗汉都不执著于自己水平了呢?既然连佛陀都如此谦虚,那些水平的菩萨就不必执着于自己所得了。


须陀洹为见道的果位,断除了束缚:比如我见,疑见等。此部经典种讲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首要的就是要破除我见,破除我相,如果我相破了,其它就跟着瓦解了。


见道了,就有信心了,不会有疑虑了,对于佛陀所说已经深信不疑了。不疑佛法这是很难得的。《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小不足以为道。


须陀洹只是方便的说法罢了。并无这个果位可得。


须菩提听了赶紧回答道:“不是的,世尊!”佛陀这个最终果位都不可执着,更不用说初果了。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呢?须陀洹这个果位可以称之为入流。虽然说是入流,实则外贼贪嗔痴慢疑已经不能混进去城里面了,不能漏进去了。如果漏入,就会污染本心了。世间颠倒众生,都是六根顺着把外界的污染流入心中,长期熏染。这个果位已经可以逆着来了,管住了六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六个城门入于城中了。这个果位对于眼睛所见的色、耳朵所听的声、鼻子所闻的香味、舌头所尝到的美味、身体所触碰感觉到的、头脑意念所想到的法,这些都不能随便出入流进心房了,不能污染本心了。这样的见道初果果位,可以称之为须陀洹。”




2.实无往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呢?斯陀含能否做以下念想:‘我得斯陀含这个果位’了吗?”实则无这个果位可得,这个名字也是勉强起的。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以说得到这个果位了,世尊!”什么是斯陀含呢?这是梵文说的修行果位,这个果位比初果见道位要高,但是还残留一些欲念,需要一次来欲界修炼,然后就可以不用来了。王阳明先生让我们在生活中修行,在事情上磨炼,也是这个意思。


须菩提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斯陀含可以称之位一往来,实际上并无往来实在的住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起名斯陀含。”这个菩萨可以说是潇洒走一回,就可以不用来修世间法了。




3.实无不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阿那含能不能做如是念想:‘我得阿那含果位’呢?”


什么是阿那含呢?这也是修行的一个果位,比前面的果位都要高,这个果位不需要来欲界受生,起名称之为不来。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佛陀也叫如来了。前面一个来一次;这个果位干脆叫不来;佛陀更厉害了,叫如来。其实禅宗更加直接了,直指人心,不用搞那么复杂的名称和果位,见性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每个人的自性本心如同一个铜镜一样,可以照天照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不滞留一丝痕迹。不同的果位只是对应于镜子锈迹打磨的程度而已。


4.人中第一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解释】佛陀又说道:“须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阿罗汉能否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果位’呢?”阿罗汉果位比之前的果位更高了,我们在寺庙经常看到的五百罗汉真是不简单。


须菩提回答道:“不可以说得阿罗汉果位,世尊!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呢?实在不存在证得阿罗汉得法,只是起名称这个果位为阿罗汉罢了。”前面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的法也是无自性,也是空的。这里更是不让着阿罗汉的相,不着阿罗汉的法相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如果阿罗汉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果位’,如果这么一想,就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者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佛陀您虽然每每说我证得了无诤三昧,称赞我是人中最为第一,最上之人,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是我不会做如是念想:‘我是离欲阿罗汉’。”须菩提看来得了如来真传了,自己一点都不骄傲自满,不着相。虽然佛陀对这个弟子很满意,老是表扬称赞他,但是他不着阿罗汉相,不会把自己称为离欲阿罗汉。


什么是无诤三昧呢?须菩提解空第一,不会去违背佛法,不争讼。对内无争讼,无烦恼,入于正定;对外也令众生无烦恼,善于顺群心,令大家都没有争讼,这样的定名佛陀称之为无诤三昧。这只是权且起得名字罢了。这样的正定无我相,人相;没有高下之分,凡圣之分;一相平等。这里也呼应了此章的名字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又说道:“世尊!如果我做如是念想:‘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乐寂静行者了。”什么是阿兰那行者呢?行者是修行者。所谓乐阿兰那是乐于处于寂静处,喜欢处于禅定当中的行者。须菩提说,如果心里面还有这个念想,还有这个想法,那就不是寂静了,不是正定了。入于正定,只是有觉知,心里面不会有杂七杂八的念想。


须菩提又说道:“因为须菩提实在并不去行走,只是寂静不动罢了,所以说须菩提是乐于寂静修行的。”所谓行者,并不是心妄动,而是心寂静不动。行住坐卧都在禅定当中,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寂静。如果枯坐在那里,可是心却行万里路,心里妄想纷飞,如此不能称之为寂静,关键是心要入于正定。


此章佛陀把很多果位都破相了,归于平等无分别,无高下的一相;凡圣本来是一体的,只是一线之隔罢了。由一相又入于无相,破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又破了佛法法相。因此称之为一相无相分。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