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治水大会战
绿水要守住、生态要护住,书写“水乡绿韵”答卷。
这一段写在顺德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上的话,道出了顺德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顺德区委区政府作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的发展部署,聚全区之力,在治水大会战中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努力开创岭南水乡建设新局面。
追寻着水清岸美的幸福图景,人大监督心系顺德的每一条河流,推动全区水环境治理,力求还岸于民,重现碧水清波的“水韵凤城”。
助力治水
人大代表有作为
蔚蓝、红、绿三种颜色相间的栏杆,配着深蓝色的栏杆墩及银色的扶手,沿着清凌凌的河涌一路延伸,与河水里的倒影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这就是伦教街道永丰社区五村涌一河两岸的景色。
然而在改造之前,五村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两岸布满违章建筑和瓜棚,严重影响河岸景观,而且道路狭窄,村民出入不便。
“群众对改善河涌环境有强烈的期盼,区委也作出了部署,我们人大代表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去助推治水大会战。”市人大代表梁健锋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多次深入走访群众,劝说村民放弃违章建筑,支持“以水美城”建设新家园。
在他的劝说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以水美城”的行列,积极配合清岸行动。五村涌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涌,永丰村也获得了“彩虹村”的美誉。
跟梁健锋一样,在区、镇两级人大组织下,各级人大代表深度投身治水大会战,为落实“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发展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7月25日,均安镇拆除星槎力沙水闸沿岸附近建筑,人大代表现场见证和监督整个拆违过程,助力清岸还河行动依法有序推进。今年6月初大良街道发起总攻,全面清拆蛇岗涌、新松涌等河涌的违章建筑。各级人大代表耐心做好群众沟通工作,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如今,新松涌两岸违法建筑加快进度清拆,大良街道辖区内的河岸也实现违建“零新增”。
看到河涌两岸拆除了违章建筑,腾出了连片生态空间,同时因地制宜改造道路,建设公园,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人大代表们也感到十分欣慰。区人大代表陆建华对当前治水成果感到满意,“水治好了,生活环境改善了,人才也来了”。佛山市人大代表王毅成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愿意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身边群众宣传治水工作成效。
务求实效
人大监督有力度
7月28日,顺德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顺德区治水大会战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这是对治水大会战的一次检阅。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工程。正如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在全区治水大会所言,以水兴城是百年工程,也是一场苦仗、硬仗、持久仗,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近年来,水环境治理一直是顺德人大“监督清单”上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审议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先后就桂畔海水系综合治理和污水管网建设开展专题询问,持续推动乐从英雄河等多条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和顺德水道乌洲断面水质达标,监督促进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形成全区全水系联围治理格局。
在新时期,区人大常委会全力落实“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工作要求,对治水大会战开展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动治水工作依法实施,更加重视运用法治手段推进水环境治理、保护、开发等工作。
在人大有力监督下,顺德区有序推进清岸、清源、提质、净水、美岸、智慧、兴城、爱河“八大行动”,2022年上半年,全区清岸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98.68万平方米,清源行动共检查各类涉水企业、单位共计8416家次,全力推进试点联围建设,科学论证顺德治水路径,完成试点联围摸排、工可和初设工作,同步启动13个治水分类示范项目和10个美岸示范项目,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治水大会战深入推进,一条条河涌泛起碧水清波,一处处岸边崛起滨水景观。高品质的见水近水亲水空间,水系周边活化后的文化古迹,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水韵凤城”魅力,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谋划长远
人大建议有灼见
听取和审议“治水大会战”工作推进情况,是顺德区人大常委会推动顺德从碎片化、短期化治水向系统化、持久战的又一次跨越。
对于接下来如何高质量推进“治水大会战”,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治水顶层设计,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社会共治,促进全民护水,以水环境质量的提升重塑岭南水乡魅力,把治水作为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开创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局面。
真知灼见来自一线走访调研。2022年4月至6月,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区“治水大会战”摸排、设计、清岸以及试点联围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工作。在深入了解顺德水环境治理一体化数字平台、北滘镇三丰河(黄龙段)“一河两岸”、文海河支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等项目实施情况后,调研组更加深刻认识到,以水兴城战略是一项生态战略、城市战略、经济战略,更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顺德未来的宏观战略。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调研报告开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治水方略”:抓规划,着力完善治水顶层设计;补短板,着力完善水环境治理体系;抓管维,着力保障排水设施良好运行;抓治理,着力保障水质稳定;聚合力,着力推动水环境社会共治。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新杰认为,治水工作必须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坚持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清岸还河、清淤疏浚、防治污染等各项工作,并组织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共同监督见证,形成全社会合力共推的治水格局。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铭恩认为,顺德要立足长远统筹推进治水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治水大会战。同时要把治水和发展统一起来,通过落实“以水兴城、以水美城”发展战略,打造高品质水韵凤城,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价值,提高城市对于人才、企业、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
“小区不但基建完善了,还引入了物业服务,现在住起来和新楼盘简直一模一样。”7月29日,谈及老旧小区改造给自身生活品质带来的变化时,家住南海桂城桂一社区海棠村的成勇杰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为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基建差、服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2020年以来,佛山市全面开展“宜居佛山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导向,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完善基础设施 改变小区老旧面貌
“以前小区的排水系统很差,每逢暴雨就水浸,卫生环境真的非常邋遢。”回忆起小区15年前的乱象,成勇仍历历在目。
成勇介绍,以前小区基础设施比较差,不仅地下排水管网十分糟糕,而且各种电线直接横挂在各楼宇间,密集如蜘蛛网;且当时小区并未完全围蔽,人员进出繁杂,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时常出现,小区整体治安环境成为不少居民抱怨的重点。
听着抱怨声,桂一社区党委书记黎少梅也是有苦难言,“海棠村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桂城规模最大的一个老旧小区,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无资金维护管理,使得小区设施老旧或损坏,产生众多社区治理问题。”
上述种种困扰居民和居委会的疑难杂症,随着2020年6月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得到逐步缓解。黎少梅表示,此前坑洼的水泥路面逐渐由平整的沥青路面取代,同时小区地下排水管网和电线等基础设施也得到全面改造升级。
据悉,目前小区正在进行整体的居民楼楼栋翻新,居民用了30余年锈迹斑斑的窗台已更换成崭新的铝合金款式,楼栋内昏暗的灯光和单侧扶手也一去不复返。
“宜家真系舒服佐好多。”年过七旬的林伯表示,随着改造工作的进行,他真正感受到了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深刻感受到了住建部门用心为民的工作理念,“以前都唔愿意落楼,但现在时不时就会同屋企人一起在楼下散步纳凉。”
像这样通过改造而迎来新生的老旧小区在佛山还有许多。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科科长袁海鹏表示,2020~2021年,佛山市累计开工312个老旧小区,改造户数超9.6万户,已全部通过考评验收。2022~2024年,佛山市将继续开展约11万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优化群众人居环境。
引入物业服务 提升居住幸福感
除了硬件换新提升,如何巩固小区改造成果,推动长效治理,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在全省首创了‘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物业管理服务’这一全新工作模式。”袁海鹏说,如若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弃之不顾,很容易出现基础设施长时间无人打理导致陈旧损坏,进而导致“一年改、三年坏、五年旧”的恶性循环。
为此,经过多方协调,海棠村试点引入碧桂园物业。黎少梅表示,物业进驻后,小区卫生、安保等各类基础服务空白得到填补,社区基础设施的管护能力也迎来强化。
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服务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邓旭熠表示,在接手小区物管工作后,他效仿成熟商业楼盘管理模式,对现有小区进行划分,并派“管家”进行24小时管理。
“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将竭尽所能。”邓旭熠介绍,除日常工作外,如若市民有简单的电器维修或者帮扶等需求,管家和物业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响应。
物业服务的持续开展,令不少居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现在小区干净、安全了好多,脏乱差现象基本没有了,晚上进出小区也不用提心吊胆。”对于小区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方式,居民丁琦表示认可。
为全面提升小区管护效率,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目前碧桂园物业正计划通过探索党建引领、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强化小区综合治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对于有志参与小区管理和服务的居民,我们将登记其志愿服务时长,而这些时长后续可以用于兑换礼品或者抵扣物业管理费用。”邓旭熠表示,希望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提升小区居民居住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袁海鹏表示,目前除推进现有已经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服务外,佛山市还在探索试点开展“EPC+O”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高效聚合设计、施工、运营联合发包,精准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全生命周期前中后环节,避免小区出现设计与施工不统一,后续需要返工,以及改造完成后无物业管理导致基础设施加快折旧与损坏等一系列问题,让改造成果更可持续,惠及更多居民。
7月28日上午,佛山市明农乡村发展基金会举行揭牌仪式。该基金专款专用,将助推高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明区委副书记徐觅浔、副区长朱立坚出席活动。
明农乡村发展基金会是经佛山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慈善组织,主要业务范围是支持开展帮扶济困,支持乡村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乡村建设等与高明乡村振兴有关的各项事业。由高明区农业产业商会作为明农乡村发展基金会的申请主体。
明农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谭振图表示,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群体的捐助。基金会将专款专用,用于带动高明三农事业多渠道发展,更好地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朱立坚表示,希望明农乡村发展基金会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坚决践行基金会宗旨。区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基金会的建设、管理工作,切切实实壮大基金会的实力。基金会也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源,积极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提高基金会的活力。
高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很多优质农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对于基金会的申请主体高明区农业产业商会,徐觅浔对其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徐觅浔表示,区农业产业商会未来大有可为,要继续做大做强,整合更多资源打造农业龙头产品,将高明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助力高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