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特色农业出圈有“密码”;打响“全球美食之都”IP
烤鳗鱼、伦教糕、双皮奶、陈村粉、烧鹅、粥底火锅、大头菜……美食是顺德跻身全国网红城市“顶流”的密码。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不但拥有“伦教糕”“双皮奶”等传统特色小吃,还拥有“稔海鳗鱼”“均安草鲩”“桑麻黑毛节瓜”等特色食材。近年来,顺德区以农业品牌引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激活传统美食的文化基因,推进现代农业与美食文旅产业深度衔接,抢占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养鱼先治水 淡水养殖尾水“零排放”
“捞起捞起,风生水起!”顺德人以鱼为食材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味道的极致,中国四大家鱼之首的草鱼,放血后切片,薄如蝉翼,轻可吹起,细刺已断而肌理仍在,均匀铺于冰盘之上,佐以油、盐、柠檬草、花生米等数十种配料,入嘴爽口弹牙,满口留香。
顺德人不仅喜爱吃鲩鱼生,还十分讲究养鲩之术,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健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均健公司品牌总监杜家锵介绍,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传统绿色养殖、现代科学养殖以及健康养殖相结合的理念,养出的鱼不仅肉质鲜美,还实现了水产养殖无污染。
走进均健公司养殖区,生态基上的美人蕉、芦苇随着清风摇曳,高位桶里鱼儿欢快的畅游……“通过‘三池两坝’和生态湿地相结合的方式,让养殖尾水‘零排放’处理。”杜家锵介绍,园区内配套建设了人工湿地、过滤坝、曝气氧化池、生态净化池(“三池两坝”),养殖尾水通过人工湿地进行初步过滤,再排入沉淀池经过4小时静置后,通过依次在曝气池增氧、在生物净化池对磷、氮等关键指标进行降解,全流程处理后的水体能够达到养殖尾水二级排放标准,实现了氮磷资源化养殖尾水的“零排放”。
作为顺德区农业的一张“名片”,顺德区现有养殖池塘面积约15万亩,淡水养殖年产量逾30万吨,产值近8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近七成,其中“顺德鳗鱼”“顺德草鲩”先后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好水养好鱼,养鱼先治水,顺德在养殖尾水上先行先试。顺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顺德正在全力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新模式、新技术,已成功申报国家级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5个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及1个市级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将在三至五年内将完成全区6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源头管控 全流程守护“舌尖安全”
顺德美食,胜在味道,更胜在食材。作为“岭南粤菜之源”“中国美食之乡”,顺德区农业农村局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控、加强检测能力,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管。
在顺德,草鲩在上市前要在暂养池里“健身”40天以上,才能成为一条合格的均安草鲩,这样一来,吃起来不仅没有泥腥味,肉质更加紧致鲜甜。杜家锵介绍,“吊水鱼”养殖法在行业并非是秘密,为“养好一条鱼”,均健公司制定了涵盖鱼塘环境养殖标准、水质环境、苗种标准、养成管理、运输技术标准、品质标准六大养殖标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水产养殖全流程精准可控。2018年8月,均健公司通过了广东省草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草鱼养殖有了“顺德标准”。
“每批获准上市的均安草鲩至少经过4次药物残留检测,只有检验合格的鱼才能‘游上’消费者的餐桌。”杜家锵介绍,在养殖过程中,均健公司还采用了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系统记录每一条鱼的养殖数据、生产日志,让每条鱼都能够实现安全溯源。
在顺德区优质草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产品质量快检点,每批出塘的鱼要提前一天抽取样品,只有过了关的水产品才能送到消费者的餐桌。目前,顺德区正在推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顺德农安码”,按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的思路,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方式,构建镇(街道)、行政村、自然村(或村小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顺德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通过合格证制度高效衔接生产主体管理、种植养殖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产品溯源等各个环节,有效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当前,顺德全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证主体2395个,用证数量339590张,用证产品504379.27吨,顺德区在开证和用证数量居于全市首位,全方位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文化基因传承 打响“全球美食之都”IP
美食是顺德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顺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9项,与美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达23项。近年来,基于传统美食文化传统,顺德推进现代农业与美食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擦亮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招牌。
在顺德最常见的大头菜有两类,分别是江南种和乌苗种,均安以大量种植后者为主。乌苗种个头特别大,一般可达4-5斤,最大的可达10斤以上,“均安大头菜,个个都咁大个”的脱口秀就是均安大头菜最真实的写照,也因此而得名。
均安大头菜外形硕大,呈柱圆状,皮色青中泛白,多皱,肉质雪白脆嫩,芥辣香味浓烈,具有其他大头菜所没有的特质,成为腌制料菜或切粒加工的上好原料。据《顺德县志》记载,乾隆间邑人杨蘅在惠东县学官任上,把大头菜种子带到惠东,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民生。
作为顺德传统美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均安大头菜腌制制作技艺包括了原料采摘、刀削、晾晒、盐浸腌制、负压出水、风干、成品、封存等工序,曾荣获“佛山老字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佛山市顺德区凯翘食品厂总经理、均安大头菜腌制技艺传承人欧阳剑清介绍,1984年,欧阳剑清的父亲开设了均安大头菜加工的家庭作坊,并研发了即食大头菜。
2000年,他开始帮助父亲做大头菜,并将家庭作坊升级为凯翘食品厂,通过机器切片、切粒、烘干、调味等标准化流程生产大头腌菜。如今,凯翘食品厂研发了7种不同系列的产品,每年加工制作40万斤的均安大头菜产品,其品质优良、鲜甜爽口、香脆可口,极受群众的欢迎,更是远近闻名的送礼佳品,与李禧记、猪肉婆、欢姐伦教糕等一批老字号及餐饮名店建立合作关系,销售覆盖珠三角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外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入选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的伦教糕,以雪白晶莹、爽口弹牙、清甜柔韧的特点深受民众喜爱。它以顺德区境内160余年纯正的隔年晚籼稻谷“大肚米”为种源,即1854年的晚籼稻谷,在逐年的单季播种、种植、收割后,干燥保存,待第二年的时候再用来做晚籼稻的种子,经伦教糕历代传承者的反复试验,发现“大肚米”经过辗米、磨粉后制作出的伦教糕质地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折时不留折纹。伦教糕制作技艺工序精细复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因而在2019年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文化赋能顺德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顺德区围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建立“链长制”,依托“顺德草鲩”“顺德鳗鱼”“伦教糕”“桑麻黑毛节瓜”等顺德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与美食文旅产业深度衔接,让“顺德味”香飘四海,打响“全球美食之都”IP。
“没有围墙的社区博物馆”塔坡社区文化空间活化计划、“纯阳之美·睦邻庭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矛盾预设及化解机制探索计划等多个社会服务项目,将正式启航。11月4日上午,禅城区举行第五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资助项目启动仪式,15个受资助项目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服务。
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禅城区已连续举办四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培育出了一批社区服务品牌项目,为社区治理积累了“禅城经验”。第五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由禅城区民政局联合禅城一镇三街道、禅城区慈善会共同开展。佛山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木全、禅城区副区长何海虹等出席了今天的活动。
第五届大赛15个项目脱颖而出
今年,禅城社会工作服务进入第十个年头。当天的活动现场首先对禅城社工十年以及历届大赛进行整体回顾。目前,禅城区持证社工2280人;登记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593家;2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培育250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42万小时。2019年3月,禅城区还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在当天对第四届“和乐村居”大赛优秀项目的展示和表彰环节中,溶洲刺绣文化振兴促居民共融等六个项目获得“和乐星·项目”奖,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等六个组织获得“和乐星·组织”奖,8个社区和村居获得“和乐星·社区”奖。
禅城区民政局局长江汉基表示,“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成为禅城推动社工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政府抛砖引玉、撬动社会服务大效应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禅城社会服务成效以及民生改善成果的舞台和窗口。大赛打造出的优质项目,服务惠及广大市民,众多的服务经验和模式被复制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推动效果。
第五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以“和乐村居 打造禅城幸福民生”为主题,突出“党建赋能 引领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联动村居、社会组织和“两新”组织,促进党建与社会服务事业融合发展,为形成“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精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格局,做出更多“禅城探索”。
本届大赛共有15个项目最终成功脱颖而出,拿到本届大赛的170万扶持资金,并链接落地社会资源超过30万元。所有入围项目在正式启动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服务。
大赛专家团队还将为所有扶持项目提供督导、培训、阶段性评估等专业性指导方式,期待这些项目在禅城村居落地。
多元主体构建良性社区服务生态圈
“依托塔坡社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乘着禅城区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东风,在第四届的大赛中,塔坡社区逐渐培育起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红色文化导赏队。”禅城区祖庙街道塔坡社区负责人罗子琦分享说。
在与多个文化单位的联动下,塔坡社区文化空间活化计划项目去年共铺开58场活动,建立了一支红色文化导赏队。“项目的实施中,社区和居民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到塔坡进行文化寻根,社区营造的主导权转移到社区多元主体上,社区居民之间的链接也更加紧密,大家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而今年,该项目再次成功争取到资助。在去年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新一届的项目计划通过提升导赏队成员的能力素养,着手社区博物馆的微改造,为市民群众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社区博物馆”,激发更多红色活力。
像上述项目一样,新一届的大赛强调参赛主体的多元性、扶持领域的多样性、品牌项目的延续性、服务能力的可塑性,服务内容紧紧围绕民生需要、基本保障,着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这些项目将联动社会各界资源,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共同打造禅城幸福民生。
禅城区星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钟婉琪在分享中则表示,该机构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大赛,她们在“和乐村居”大赛这个平台上,分别围绕青少年、长者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并与社区联合申报相关项目,有效发挥出了资源链接和社会协同的作用。
依托禅城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组织实践基地、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等,众多兼具队伍规模与服务质量的社会组织、社工成为社区服务的生力军,他们把禅城社会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同时,在“和乐村居”的服务品牌下,他们通过精准把脉居民的“微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微服务”,逐步形成了良性的社区服务生态圈,丰富着“幸福禅城”的内涵。
■相关
第五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资助项目亮点
第五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首次加入了慈善板块。禅城区禅德社工提出要打造“非遗进社区就业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形式,结合三友社区的非遗文化资源,通过开展提升残疾人就业信心培训、“非遗文化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主题宣传等服务,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也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力争创造“政府推动、慈善助力、社会承办、企业融入、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为打造“熟人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惠景社区就以“禅城智慧党建”为载体,以党建引领推动多元主体共治,搭建起化解老旧小区社区问题的议事协商平台,提高小区居民公共事务参与能力,解决小区居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石湾镇街道和平社区老年人口比例高达24%,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禅城区社联社工计划开设“1234”四大板块(成立1个和平陶乐社区基金、孵化和平陶乐党建联盟和宏宇文创园·教育生态创新园2个载体、培育3支专项志愿队,打造“乐善、乐学、乐活、乐享”四乐服务体系)的服务,通过链接宏宇文创园和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和平陶乐党建联盟的先进性和队伍年轻化的优势,侧重改善老、弱群体居住条件,调动更多社区资源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为老社区注入新活力。(转载:南方日报)
前三季度禅城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3%
近日,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禅城区外贸进出口数据。据统计,前三季度禅城外贸进出口总值105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3%,占同期佛山市外贸总值的20.9%。其中,出口955.8亿元,增长6.8%;进口102.8亿元,下降6.5%。
贸易方式方面,前三季度禅城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03.9亿元,增长22.9%,占同期禅城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4%;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65.7亿元,下降18.2%,占6.2%。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禅城区民营企业进出口972亿元,增长6.2%,占91.8%。主要进出口货物上,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增长,金属矿及矿砂、木及其制品和电工器材逆势增长。前三季度禅城区机电产品出口355.4亿元,增长3.3%,占37.2%。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对美国和欧盟均小幅下降。前三季度禅城区对东盟进出口261亿元,增长40.4%,占24.7%;对美国进出口172.9亿元,下降2.7%,占16.3%;对欧盟进出口131.5亿元,下降3.2%,占12.4%。同期,禅城区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44.8亿元,增长27.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28.3亿元,增长27.7%。
今年以来,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全面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广州海关细化措施,紧贴禅城区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靠前服务帮扶中小企业解难纾困,助力外贸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动禅城外贸稳步健康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