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让制造“基业长青”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实在业绩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佛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前,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接受采访。他表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佛山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佛山市情民情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佛山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和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当前正全力迈向“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佛山如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走出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步伐?
郑轲表示,下一步,佛山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让佛山制造“基业长青”。同时,紧紧抓牢科技和人才两大最宝贵财富和最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此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力实施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紧密结合市情民情
把报告作为干好工作的行动指南
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佛山将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郑轲: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洞察时代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博大精深、汇江成海、气吞山河,饱含通古今之变的大智慧、大战略、大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满了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政治凝聚力、时代感召力,展现了一个百年政党、成熟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让我们深切感悟到什么是不负人民、计利天下,什么是国之大者、经邦济世,什么是引领时代、书写历史。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佛山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原原本本读、真真切切悟、老老实实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切实把报告作为立德修身、增强本领、干好工作的至高宝典和行动指南。
一是精心组织传达学习。佛山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市干部大会、省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进行传达学习贯彻,并详细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市领导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市委常委会上安排八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点任务,市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二是全面开展宣传宣讲。开展多样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组织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企业宣讲团、老干部宣讲团等,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设专栏,讲清楚讲透彻党的二十大的鲜明主题、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三是结合实际推动落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佛山市情民情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梳理完善我们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以实际行动、实在业绩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佛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动向“制造强市”迈进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
现代产业体系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将如何强制造、稳增长、促发展,以更高水平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
郑轲:依靠制造业立市、兴市、富民,这是佛山的历史,也是现实,更是发展规律,任何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我们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让佛山制造“基业长青”。
一是全力推动产业空间格局优化。长期以来,佛山很多产业发展呈现“星星点点”“天女散花”的特点,产业不连片、工业不成带问题突出。为此,我们谋划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以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科学论证佛山工业用地需求总量,将工业用地规模由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以上,按照“集中连片”原则划定工业用地红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地空间。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是吸引优质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载体。我们规划建设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以及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等“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引导相关产业向园区加速集聚,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特色突出、集聚有力的专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三是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佛山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们实施产业“六大升级行动”,包括制造能力升级、产业协同升级、产品质量升级、结构优化升级、职业技能升级、产业载体升级,设立运作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推动设立5亿元的科创培育基金,全面掀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目前,全市已形成标杆引领“示范转”、产业链条“协同转”和产业集群“联合转”三种模式经验,截至10月底,全市36.3%的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数字化转型,力争2025年达到80%。
四是全力推动助企惠企政策见效。面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全力打出“稳增长”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开好局“佛山27条”、落实全国全省一揽子政策“稳增长73条”等,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当前,我们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协调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签证难办、机票难买、入境审批缓慢等问题,加大对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引导供暖设备企业抢抓机遇,加大对欧出口力度。全力提供生产要素保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融资,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发放稳岗返还补贴保用工,合理限定用气价格保用能。
搭好创新“大舞台”
鼓励企业勇闯科研“无人区”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佛山接下来将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中有哪些部署?
郑轲:科技和人才是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最宝贵财富和最核心竞争力。今年9月27日,我们举办了第一个佛山“人才日”“企业家日”,并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面部署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一是全力筑好人才“蓄水池”。我们重构优化人才管理体制,系统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着力解决人才工作“政出多门、零敲碎打”的问题。通过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公司,依托市场化力量招才引智,举全市之力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企业家、高技能、产业发展、医药卫生、社会科学、教师队伍、乡村振兴、社会工作、党政干部等十类人才,加快打造一支与城市战略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
二是积极搭好创新“大舞台”。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更是技术攻关突破的“加速器”。我们加快“一区一园一城”建设,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发展成为攻坚克难的生力军,全力争取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落户佛山。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与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加快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打通科技成果转换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着力育好创新“主力军”。科技创新,企业既要做“主体”也要当“主力”。我们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加大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力度,以创新集群提升行业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开放公共研发平台设备设施,供企业低价使用实验设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勇闯科技研发的“无人区”,攻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四是用心当好人才“娘家人”。吸引集聚人才,要靠政策、更要靠服务,要比真金、更要比真心。佛山将持续办好佛山“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生态,推动尊崇创业、礼敬人才、鼓励创新在佛山大地蔚然成风。完善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后顾之忧,定期问候问情问需,用心用情用力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营造细致周到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舒心创业,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安心打拼。
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既有“烟火气”,又具“潮味儿”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将如何传承岭南广府文脉,打造岭南广府文化高地?
郑轲:岭南文化壮美,广府文化秀美,是佛山这座城市的灵魂与血脉,必须永续传承、发扬光大。我们大力实施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
一是坚持以文铸魂。佛山是一片红色热土,有140处经省认定的革命遗址遗迹,现有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罗登贤事迹展览馆、铁军公园等省市级党史教育基地18个,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个。我们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挖掘并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继承好优良革命传统,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激励全市上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二是坚持以文化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岭南广府文化滋养市民气质的作用,提升市民思想水平、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倡导和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城市文化。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统筹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深化“信用佛山”“志愿之城”建设,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人康养型城市,共建共享“爱满佛山、向善之城”。
三是坚持以文润城。佛山素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成药之乡、狮艺之乡等美誉,岭南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将大力传承岭南文脉,保护活化古村落遗产、桑园围遗产、工农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莲升片区、南风古灶片区,举办非遗周、世界狮王争霸赛、粤菜师傅厨神争霸赛等系列赛事活动,不断提升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功夫之城、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发祥地等城市特色文化形象,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坚持以文促产。推动文化与制造业融合,建设陶瓷创意、平洲玉器等9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把佛山人的实业情怀、工匠精神等与制造业相结合,促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以文化赋能制造升级;推动文化与消费融合,丰富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佛山创意产业园、华侨城欢乐海岸、千灯湖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让佛山文化产业既有“烟火气”,又具“潮味儿”,“圈粉”更多消费者。
注意!
油价要下调了!
12月5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国内成品油价格或“两连跌”,迎来下半年最大跌幅。暂预计下调幅度在每吨430元左右,折合92#汽油、0#柴油每升分别下调0.34元、0.37元。本轮油价调整后,92号汽油或重回“7元时代”。
各位车友们别急!
可以等油价调整之后再加油⛽
南沙金融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12月4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闭幕。
记者关注到,本届大会专门设置了两场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从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和产业升级发展两个角度,多位参会嘉宾论道南沙。当天,还举行了IFF与广州南沙共建跨境理财及资管中心战略协议签约仪式和IFF全球绿色增长中心战略协议的签约。
南沙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约130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沙大力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约130亿元,同比增长14.3%。高端金融业平台加快集聚,落户金融企业近7000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5家,占广州市的四分之一。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的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国际金融论坛,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大湾区基地,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等重大平台,金融服务功能持续增强。金融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发试点,业务规模破百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6000亿元。近三年来平均增加值达16.8%,开设FT账户超6000户,FT全功能资金池已开设超160个,汇集境内外企业超450家,金融改革开放实验田作用彰显。此外,特色金融蓬勃发展,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广州航交所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成为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聚集区,塑造出跨境金融、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绿色金融等8大特色的金融名片。
“广期所(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交易品种——工业硅,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并将于近期上线交易,实现广州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跨越,并正在联合南沙规划打造期货产业园,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已全面封顶,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表示。
北交所开市一年来广东公司境内累计融资额位居全国首位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从国家层面顶层制度设计看,要争取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促进法,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能够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从大湾区金融枢纽的定位和建设目标看,当前要着力打造五大枢纽:打造金融科技枢纽、打造创新资本枢纽、打造绿色金融枢纽、打造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打造金融制度创新枢纽。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表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了新的突破。在广东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截至11月底,广东省企业在A股市场IPO上市的有69家,沪港上市有11家,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金额是8673亿元,“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今年融资渠道又有一些新的发展,比如在服务中小型、创新型企业方面,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广东公司境内累计融资额位居全国首位;又比如在REITs方面,我们也推出了一些产品的创新。”黄王侯提到,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面,近日,证监会发布相关业务规定,明确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具体制度安排,广东省有12家基金公司的41只产品,11家基金销售机构获批进入首批名录。
广州深入推进大湾区跨境理财资管中心建设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介绍,近年来广州金融发展取得了三个方面的积极成效。
重点项目建设有新成果。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品种上市专班,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工业期货和期权交易,推进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谋划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
金融改革有新突破。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全国6省9地实验区成效评价中连续4次排名第一,绿色信贷规模、绿色债券发行权均居各实验区首位。
金融互联互通有新进展,在穗企业赴港上市数量不断增加,广州市78家境外上市公司中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已达69家。
邱亿通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大湾区重点金融平台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广州期货交易所做好工业期货和期权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深入推进大湾区跨境理财资管中心建设,高质量办好首届大湾区财富管理论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