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做了哪些规定?出于怎样的考虑?
《通知》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通过流调精准判定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封控人员数量。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各地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快速管控密切接触者,无社区传播风险情况下可不划定高风险区。
三、《通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核酸检测要聚焦于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应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考虑到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是老年人、幼龄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症风险较高。因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防止传染源引入。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一旦传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传播和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就医。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出现疫情后,各地应根据疫情形势和流调研判情况,评估不同区域疫情风险大小,分级分类确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提升核酸筛查质量和效率。
四、《通知》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方式进行了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经临床观察,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5天,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五、《通知》要求高风险区应落实“快封快解”,出于怎样的考虑?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要求,发现感染者后,尽快划定高风险区、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及时阻断社区传播,做到“快封快解”。如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六、《通知》对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有哪些举措?
各地要保障药店的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药店。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畅通多途径购药渠道和配送环节,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采取多种举措,保障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购药需求。
七、老年人为什么要打疫苗?在加快老年人接种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所以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为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安排: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优化各项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消除老年人接种疑虑。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让老年人接种疫苗保护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八、《通知》中提到为重点人群摸底及分类管理,请问工作如何推进?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发挥居(村)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居民健康信息,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及电话、短信、微信调查等方式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摸底。在疫情期间已经建立台账的,不必重复收集,鼓励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共享信息和确定重点人群范围,切实为基层减负。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九、《通知》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考虑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实施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当前一些地区的疫情规模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短时期大量感染将造成人力短缺,可能对社会运行和基本医疗服务带来冲击。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通知》要求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关人员日常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十、《通知》对强化涉疫安全保障做了哪些规定?
为强化疫情防控中的风险防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对风险人员管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
十一、《通知》对学校疫情防控做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当前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为指导学校更加科学精准防控,《通知》中明确要求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校地协同机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关注顺德发布视频号,掌握顺德最新资讯↓ 顺德发布 ,赞 119 扫码关注顺德发布与潮顺德抖音号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抖音搜索页扫一扫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审校:李攀、麦丽敏、张泰银
编辑:佛山新闻网 杜静欣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做了哪些规定?出于怎样的考虑?
《通知》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通过流调精准判定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封控人员数量。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各地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快速管控密切接触者,无社区传播风险情况下可不划定高风险区。
三、《通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核酸检测要聚焦于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应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考虑到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是老年人、幼龄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症风险较高。因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防止传染源引入。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一旦传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传播和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就医。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出现疫情后,各地应根据疫情形势和流调研判情况,评估不同区域疫情风险大小,分级分类确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提升核酸筛查质量和效率。
四、《通知》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方式进行了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经临床观察,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5天,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五、《通知》要求高风险区应落实“快封快解”,出于怎样的考虑?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要求,发现感染者后,尽快划定高风险区、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及时阻断社区传播,做到“快封快解”。如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六、《通知》对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有哪些举措?
各地要保障药店的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药店。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畅通多途径购药渠道和配送环节,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采取多种举措,保障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购药需求。
七、老年人为什么要打疫苗?在加快老年人接种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所以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为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安排: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优化各项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消除老年人接种疑虑。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让老年人接种疫苗保护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八、《通知》中提到为重点人群摸底及分类管理,请问工作如何推进?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发挥居(村)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居民健康信息,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及电话、短信、微信调查等方式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摸底。在疫情期间已经建立台账的,不必重复收集,鼓励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共享信息和确定重点人群范围,切实为基层减负。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九、《通知》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考虑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实施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当前一些地区的疫情规模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短时期大量感染将造成人力短缺,可能对社会运行和基本医疗服务带来冲击。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通知》要求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关人员日常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十、《通知》对强化涉疫安全保障做了哪些规定?
为强化疫情防控中的风险防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对风险人员管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
十一、《通知》对学校疫情防控做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当前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为指导学校更加科学精准防控,《通知》中明确要求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校地协同机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抖音搜索页扫一扫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审校:李攀、麦丽敏、张泰银
编辑:佛山新闻网 杜静欣
《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规划》共7章,主要明确“十四五”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一区一策和保障措施等,是未来几年佛山市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规划》所提发展目标,到2025年,佛山要率先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基本建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
到2025年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
什么是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规划》,都市现代农业是指依托都市、服务都市发展起来的集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功能于一体,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为重要手段,与都市经济社会及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佛山已经具备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正当其时。一方面,佛山已形成以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佛山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94.24 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5.3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67元;另一方面,佛山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优势突出、文旅资源丰富,具有产业融合的优势。
佛山正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科技赋能,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佛山稳产保供能力增强,“两园”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及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同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也提到,佛山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其特色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市相似的问题,如都市农业发展步伐较慢、用地政策待完善、综合效益需提升、多种功能有待挖掘等。
结合佛山实际与当前机遇,《规划》给出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即成为广东省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湾区“菜篮子”重要供应基地、湾区农耕美食文旅发展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到2025年,佛山要率先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基本建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生活宜居宜游、城乡生态绿色低碳。例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现代都市农地生产率达4.1万元/亩,劳动生产率达到9万元/人,食品饮料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示范点2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至1.67: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超1000亩的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8个以上。
五大任务引领
都市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
发展目标已定,具体要如何实施?
《规划》给出的总体布局,是要全面落实“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和构建“一核 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衔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全省农业农村规划,以及佛山市的国民经济、农业农村、碧道建设等规划,统筹考虑全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加快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
同时,统筹考虑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基础,按照保障绿色安全食品供应、营造岭南水乡生活空间、构建都市生态安全屏障的布局思路,形成“一带融合 五区协同”空间格局。
在此基础上,《规划》将建设任务分解为5大部分,并分别从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农文旅融合、供应链条、对外开放合作等提出了具体的任务。
例如,在科技领域,佛山将以建设广东省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为目标,合作共建都市现代农业研究平台,推动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快数字农业、设施农业研发应用。这其中又包括开展淡水鱼育种自主创新,打造南方淡水鱼种业“硅谷”,提出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2家等。
在产业集群方面,佛山将推动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特色作物、名优畜禽、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5个高质量产业集群。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佛山将打造绿韵水乡、建设农业公园、培育示范教育基地、打造美食文旅示范点、活化历史古村落,并对“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进行扩容升级。
在供应链方面,佛山将建设大宗粮食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城市中央大厨房、打造“粤字号”农业品牌,到2025年,培育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个以上、“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130个以上。
在合作共享方面,佛山将推进粤港澳台农业交流合作、省际东西部协作和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加快建设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升佛山国际贸易水平。
一区一策定位明晰
《规划》在第6章创新提出一区一策,即以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名优畜禽、特色作物、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为载体,以“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扩容升级为主线,佛山市五区采取不同功能定位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禅城区耕地、园地和养殖坑塘(含可调整养殖坑塘)等面积为1.19万亩,打造了“醉美南庄”“织梦张槎”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紫南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根据《规划》,未来禅城区将围绕打造高品质的精致秀美之城,聚焦“人城产文”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禅城区岭南传统文化资源和农旅资源,打造农耕文旅与数字乡村先行区。
南海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拥有花卉、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基于南海区农业发展基础,衔接佛山市、南海区相关规划和最新政策提出的“创新发展”“南海智造”要求,南海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科技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区。这其中包括现代育种、基塘农业、食品加工流通、智慧渔业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城乡融合改革创新等,为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顺德区依托水产养殖和花卉种植两大核心产业,外延农业面积已超过30万亩,年产值近 80 亿元。农业总部经济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已认定7家现代农业总部企业。结合顺德实际,《规划》将顺德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与美食文旅集聚区。
高明区耕地、园地和养殖坑塘(含可调整养殖坑塘)等面积 28.04 万亩,是佛山的农业大区。《规划》将高明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为安全食品与田园城市样板区,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安全食品供给方面体现高明担当,在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方面做出高明样板,为加快建成“田园城市新样本”提供有力支撑。
三水区被誉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聚集了百威、红牛、 健力宝、可口可乐等100多家饮料食品企业及配套项目。根据《规划》,三水区将以打造广佛极点重要节点、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为着力点,立足智慧农业和生态农旅示范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广佛肇区域中心的地理优势和承接大项目的空间优势,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建成“一核、 六园、五链”的三水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