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删除对跨区域人员查验核酸、健康码和“落地检”要求
12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等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部修订形成了《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指南》就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风险区内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整合优化,实行“一业一表”,主要修订内容:结合高风险区划定新要求,取消了暂停高风险区内的客运场站运营及出入高风险区的客运服务等要求;删除了对跨区域出行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落地检”有关要求;取消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要求;取消了控制低风险区客运场站聚集度和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有关要求,明确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就坐;优化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有关要求;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消毒清洁频次要求;细化了防疫宣传有关内容。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抓严抓实抓细各项优化措施和《指南》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要严格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有关要求,不得随意暂停或者限制客运服务,并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将运输服务一线从业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稳定运行。同时,要督促进京道路客运经营者落实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关于人员进(返)京的有关规定。春运、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完善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适当加密消毒通风频次,采用抗原检测或者适当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方式,提高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涉疫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铁路、民航、邮政领域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负责。
交通运输部
2022年12月7日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找准发改工作的着力点,强化责任担当,以加压奋进、开拓创新,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近日,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梓熙在接受禅城融媒体中心专访时表示,今后,禅城区发改局将全力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争当“禅城铁军”中的精兵强将,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贡献禅城发改力量。
01
重点园区+重点项目
引领禅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目前,禅城GDP已突破2100亿元,亩均GDP产出接近深圳,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质量的产业空间载体不可或缺。
目前,禅城“1+3”产业园区正在火热建设,千亩产业载体即将成为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梁梓熙介绍,经过数月建设,目前各园区共汇聚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达427个,今年已引入重点项目37个,涉及投资275亿元。其中,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今年累计引进项目26个,投资额约200亿元,并培育出了“智布互联”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家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目标,禅城区发改局将牵头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明年实现全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5G在智能制造等各行业的智慧应用,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集聚化发展。
在禅城“1+3”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下,今年以来,禅城已有49个省市重点正式项目,总投资944.39亿元。1月~10月,全区省市重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5.4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22.52%,投资进度领先时间进度39.19%,上报投资进度全市五区排名第二。禅城区连续三次获得“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火车头。”梁梓熙表示。
为继续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见效,禅城区发改局一方面将建立禅城项目库,继续发挥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运作机制,指导企业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贷款贴息等资金申报,为企业争取更多项目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力求把项目审批所需条件“简”到最低,同时全面实行提前介入,预收先办,全面实行在线审批。此外,禅城区发改局还将建立全区统一的项目台账并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节点表,每月定期更新工程进度和问题清单,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协调解决,发现进展不理想的,及时跟进预警。
02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湾区投资兴业热土
重大项目的“抢滩登陆”表明了禅城营商环境的吸引力。“疑难事项”办理窗口、一网通办、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的营商环境改革,让禅城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好评。今年初,《佛山市禅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年版)》印发,几个月来,禅城区发改局持续抓好贯彻落实,及时跟踪任务进度,让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11月18日,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禅城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并位列第13位。优异的成绩表明,禅城已是湾区乃至全国投资兴业的热土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为禅城下一步的营商环境改革指明了方向。
梁梓熙介绍,在巩固2022年营商环境“六大环境”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禅城区发改局将对标广深等最优最好最先城市,统筹各部门进一步拓宽改革效果,延伸改革成效,探寻新的改革举措,确保禅城营商环境改革不止步。
在政务环境方面,禅城区将打造禅城“企业会客厅”,将涉企服务专题进行线上推送,并促进“全程网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全市通办”向“就地快办”转变;在惠企环境方面,禅城区将持续深化扶持政策标准化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在创业环境方面,禅城区将依托城市大脑,助力打造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在市场环境方面,禅城区将探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公示;在城市环境方面,禅城区将积极构建“岭南文脉轴线”,探索建设“岭南非遗天地”;在法治环境方面,禅城区将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检察机关主导+职能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发挥协同治理社会效应。
而依托“双联系”工作以及“四上”企业培育辅导工作、“三走”工作等,禅城区发改局还将推动全区相关部门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研究员”“指导员”,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全政策,发挥惠企政策的最大效用,擦亮禅城营商环境招牌,助力禅城高质量发展。
03
聚焦“双碳”目标
绿色发展禅城先行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早在2012年,禅城就启动了广东省低碳试点区建设,作为全省8个试点县(区)当中唯一的珠三角城市中心城区,率先为全省非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索。“十三五”期间,禅城以能源消费总量下降约16万吨标准煤支撑了443.1亿元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7.6%,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如今,禅城区发改局已先后组织开展“十四五”能源利用发展趋势及节能技术推广会、“双碳”下节能技术推广对接会、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双碳”工作培训、碳达峰碳中和网络学习培训等12场“双碳”活动,吸引工商业企业、公共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主动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
“绿色发展,禅城先行。我们将构建完善的禅城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五大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梁梓熙表示,下一步,禅城区发改局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有利政策契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扩大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光伏、氢能、充电桩、城镇环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有效谋划储备一批具有示范意义、能够满足群众节能降碳需求的重大项目。同时,禅城区发改局还将加强数字化能源技术应用,建立禅城能源和碳排放调度中心,实现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分析、展示、调度等全过程管理,为市民、企业以及公共机构提供能耗分析、碳足迹、碳核查等服务,打造能源和碳排放领域的“城市大脑”。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扎蹄制作技艺、九江鱼花生产习俗、龙舞(上元舞火龙)、洪拳(南海洪拳)、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民间信俗(黄连仓沮字祖信俗)等6个项目入选。至此,佛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达到56个。
2021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开展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厅党组会研究,提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11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43项,扩展项目72项。
其中扎蹄制作技艺、九江鱼花生产习俗、龙舞(上元舞火龙)、洪拳(南海洪拳)、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民间信俗(黄连仓沮字祖信俗)6个项目入选。
据统计,佛山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省级非遗项目56项、市级非遗项目131项。
扎蹄制作技艺
得心斋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原名和记猪肉店,位于佛山汾江河畔正埠码头附近,生意颇为兴旺。店主余浩忠是个精明人,他将下脚料猪手脚巧制成别具特色、风味独特的酝、扎猪蹄,以供应市场。
得心斋的酝扎猪蹄从明清时代起,至今已盛名近300年。得心斋酝、扎猪蹄的制作技艺,无论从选料、酝制、调味还是火候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有大小工序三十多道。由于风味独特、工艺精细、造型美观,有“卤味之王”之称,不仅深受佛山人青睐,还驰名省、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也是外来游客点名品尝和馈赠亲友的佛山特色食品。故有:“到佛山没有品尝‘得心应手’,就不算到过佛山”之说。得心斋经过历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已形成了烧、卤、腊食品系列,并多次荣获中商部及省、市的优质名特产品、广东号等多个荣誉称号。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是佛山南海九江乡民在鱼花捕捞季节,据气象预测鱼花流经时间,在河段设立鱼花埠,捞取鱼花后进行分类、培育管理,以及交易和运输的民间生产模式。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的家鱼养殖极具岭南地域特色,是珠三角农耕文化的重要构成。
九江乡民在长期鱼花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每年鱼花捕捞季节,乡民事先在湾环处设鱼埠,并在日落时分察看天气天象,预测鱼花来自何江,到以何日。在捕捞鱼花之日,乡民将鱼池中的鱼花捞到网池中“走水”,然后对鱼花进行分类,行业称“撇花”。“开鱼花”前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祈求鱼花健康、收成良好,再将鱼花放入鱼塘分类养殖。交易时,先将鱼花集于一起“开则”,通过多次抽样“定则”,再用不同的器具和方法数鱼花。最后,用木桶、鱼花车将鱼花运送到各地。过去买卖鱼花,整个西江沿岸,水陆分行,人以万计,筐以数千计,熙熙攘攘。
龙舞(上元舞火龙)
龙舞,也称舞龙,是佛山南庄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上元、东村、溶洲等村落,以上元村龙舞最具代表性,是一种特色性龙舞,是村民维护平安、强身健体、逐疫祈福的表现形式,也是营造和谐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桥梁。
上元舞火龙于农历八月十五、十六晚在上元村进行。火龙长约百米,舞龙棍相隔约1.5米,共68根。每条龙棍由3人轮流担抬,至少200多个舞者配合完成。作为脱胎于深厚祭祀民俗的传统舞蹈,上元舞火龙有形(姿势)、技(配合)、势(气势)等要素,以配合默契、动作粗犷为主要特色,以碎步、跳步、马步等为基本步法。其基本套路为“蛟龙漫步”——舞龙者进行原地、行进、起伏式舞龙,似腾云驾雾;“游龙戏浪”——舞龙者握棍上下舞动或侧翻龙身制造波浪;“神龙跨海”——龙身一路纵队,穿街过巷,蜿蜒大转弯仿似漂移;“龙肚戏水”——围观的人群会挤到火龙肚子下来回穿梭,俗称“穿龙棍”;“神龙转尾”——舞龙者让龙尾快速转动。舞龙者随着现场欢呼声以及行进的速度、幅度控制节奏,表现一种自得其乐、收放自如的气势。
洪拳(南海洪拳)
洪家拳,俗称洪拳,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清代传入南海,历经二百多年传承。洪拳(南海)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以龙、虎、狮、豹、蛇、鹤等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流传较广的三套套路分别是:工字伏虎拳,修改自十八罗汉拳而成,为洪家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铁线拳,铁桥三所传,主练内功,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实战应用套路。其他套路有五形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等。
南海历代有铁桥三(梁坤)(1813-1886)、黄麒英、黄飞鸿(1847-1924)、林世荣(1861-1943)、颜殿雄等对洪拳历史影响深远的名人名宿。时至今日流传的洪拳派脉就有黄飞鸿一脉(林世荣之线、邓芳之线、帅老郁之线)、谭敏一脉、颜振华一脉、精武体育会一脉等。洪拳弟子已经遍布南海各镇街、乡村,而从南海走出去的洪拳弟子、传人更遍布世界各地、真所谓墙内、墙外齐开花。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
清代的广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继承了中国优秀家具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西方豪华、高雅的家具形式,其艺术形式从传统、纯真,讲究精细、简练和实用性较强的风格转变为追求富丽、豪华和精致的雕饰,同时使用各种装饰材料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形成具有鲜明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用料粗大充裕,讲究木质的一致性,一般一件家具由一种木料制成,一般不采用拼接作法,而习惯用一块木料挖成,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制成。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主动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在家具形式上大胆创新、同时随着西方文明和艺术风格传入,广式家具在造型和装饰纹上、人体工学方面,最早突破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格式,例如:三角椅、睡椅等。广式家具刀法圆熟、磨工精细,通常采用通雕、浮雕、圆雕、镂空、线刻等多种工艺混合雕刻手法在一件家具上表现,令装饰图样生动逼真、层次分明,远看轮廓,近看精细。
民间信俗(黄连仓沮字祖信俗)
黄连仓沮信俗是流传于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社区对于仓颉、沮诵二位字祖神奉祀的民间信俗。该信俗始于清代或更早并延续至今。
黄连仓沮信俗主要由日常拜祭、庙诞、开笔礼和奖善四部分组成,其中日常拜祭即平日里的日常拜祭活动,主要由烧香、行拜祭礼、祈福、还愿等仪式组成。庙诞即为仓颉祝寿,相传农历三月廿八为仓颉寿诞,每年三月廿八,黄连乡民都会聚于仓沮圣庙为仓颉祝寿,庙诞为期三天,乡民在庙宇内敲经念佛,并设宴庆贺,同时请来戏班,颇为隆重。家中有子女的乡民,还会把孩子的姓名贴在香油瓶上,奉送到庙里,祈求孩子学业进步,聪明伶俐。开笔礼即组织入学新生在仓沮圣庙举行开笔礼仪式,祈求读书有成、学业进步、学而成才,由开笔、正衣、拜师、互拜等环节组成,为古礼的现代再现。奖善,即协助老幼、资助穷苦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