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走出消费升级新路径
文商融合 全城联动
茶餐厅内座无虚席。
灯笼带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文创摊位上展示各式产品。
创意产业园内人头攒动。
2月5日元宵节,36万人次现场行通济,禅城区各大商圈随之迎来了火爆的消费热潮。
各项数据透出满满活力——元宵节期间(1月31日~2月5日)区内商业体客流同比增长32.3%,商业销售同比增长25.7%。
各类场景折射强劲信心——餐饮门店客流回升,商超商圈活力迸发,佛山通济市集现场火爆,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亮点纷呈……
不难看出,在商圈新春消费火爆的背后,是禅城正在探索一条以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为切入点,融入岭南民俗、特色工艺、时尚休闲等元素的文商跨界融合助推消费升级发展路径,推动消费活力不断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商企联动打造消费盛宴
商圈的繁荣透视着城市整体消费力的活跃。
今年禅城提出,要打造商业消费中心,构建“1+1+3+N”商业格局,推动成熟商圈就近融通、多点联动、相互引流,打造佛山商圈“顶流”,实现老商圈、新消费。
事实上,禅城早已行动。今年区两会召开前几天,禅城区就发布了建设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吹响了建设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的号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等部门整合各大商圈、品牌、商家的活动资源,在春节前一口气推出禅深双城老字号庙会、禅城年货美食节抖音平台直播活动和2023禅城区“123买年货”购物节三大活动,以提升禅城区冬季+新春促消费活动影响力,构筑成一场场“消费”盛筵,让市民领略“跨界”之美。
在元宵节到来之前,为抢抓节庆活动契机,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再次联合多个部门适时推出“佛山之心·通济天下”——2023佛山(禅城)年俗文化暨商业促消费活动,联动区内八大商业体,开展 “8+2+N”系列文化品牌推广促进活动,包括超20场促消费主题活动,超100项相关优惠促消费活动,200万元专项消费券,佛山通济市集一条街等。
红红火火的“兔”年装饰,喜庆的福字、灯笼以及过年饰品琳琅满目,商场不仅上新了大量新春产品,还将极具传统特色的庙会、年货市集等引入展厅,再加上多种形式的新春互动活动,让市民直呼太喜庆了。
“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很有节日氛围感,很开心。”在春节期间带着家人到NOVA岭南站购物游玩的市民吴女士如是说。
另外,年俗文化暨商业促消费活动期间,禅城还面向佛山五区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派发2.1万张消费券,优惠总额达200万元,吸引120多个零售、餐饮、住宿以及本土非遗文创商户参加。消费券上线当天吸引超16万人进入页面抢券,不到10秒就抢光,消费氛围十分浓厚。
“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多,达到2019年的九成。”佛山皇冠假日酒店副总经理梁慧仪认为,消费券的推出,能够延续春节假期的消费热度,对住宿餐饮都有推动作用。客房预订和餐饮消费稳步上升,并且上升幅度都比较大。
佛山王府井紫薇港总经理助理王淼说,春节假期期间,王府井紫薇港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餐饮、珠宝、化妆品等板块消费火爆。
政商企联动,精准策划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系列活动,持续丰富商圈业态,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为扩内需、促消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
文旅要素提升商圈消费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走进禅城各大商圈,新年的氛围热闹而浓郁,可爱的兔子、火红的灯笼、大红的福字、舞狮、送喜送福等新春元素或活动,让商场的年味儿更加热烈。
除了兔元素将春节氛围“拉满”以外,今年禅城还充分运用好禅城的千年文化积淀,推动各大商业综合体中不断升级文创业态,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商圈开启时尚表达之旅,在丰富消费场景的同时,也带动消费供给。
大年初十起,禅城区创新性地在区内八大商业体推出“通济桥分桥”,设置了行通济同款主题打卡点,现场还有工作人员以“讲古仔”的形式将行通济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故事化、场景化。
受此启发,各大商业体也适时推出体验感极佳的文商融合产品,构建多重消费场景,持续打造广域消费“引力场”,吸引消费者购买和重复体验。佛山创意产业园在元宵节期间举办了话剧、粤剧演出,让传统国风文化与现代潮流艺术碰撞;佛山顺联国际购物中心则推出生菜有道游园会,将寓意“生财”的生菜融入到整个打卡以及互动环节之中,让游客能够在一年的开始,让自己“生财有道”;王府井紫薇港联动全场主力商户,设置猜灯谜打卡送元宵祝福礼活动……进一步升级商圈消费新场景,为商业赋能。
同时,禅城区还于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 至2月6日(正月十六),在普澜一路通过现场摆展的形式,集中展示如得心斋、冯了性、德绣芳等13个老字号品牌,以及石湾酒厂、金马文投、佛山古镇墟、“美陶湾”文创等13个岭南文创项目,将民俗文化与美食、文创、零售等业态融合,聚集出一个个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新场景,探索以沉浸式夜游、沉浸式购物、沉浸式娱乐等为代表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据不完全统计,通济市集三天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13个老字号品牌三天销售总额近10万元。
“今年我们特别为行通济民俗活动设计的文创口罩销售非常火热。”在普澜一路的佛山古镇墟摊位,祖庙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何嘉恩说。今年祖庙文投公司已在古镇灯会、春节及元宵节几大节日将自主文创产品在佛山古镇墟进行展摆,包括结合元宵节首映的《剑合钗圆》沉浸式舞剧的紫钗首饰等产品,更好地传递“行通济,冇闭翳”的民俗好寓意,也得到市民认可欢迎。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耕祖庙载地文化,非遗文化,结合本地特色,创作更多的自主文创产品,传承创新,打造更好的祖庙伴手礼。
得心斋扎蹄制作第五代传承人余秀丽则介绍,今年是得心斋第二次参与行通济摊位活动。与2018年相比,今年政府对非遗摊位的支持力度更大了,作为百年老字号,得心斋也一直在不断创新,摊位上最受欢迎的手信是得心斋结合行通济特别推出的“通济桥酥”,2月4日刚上市2小时就销售一空。
今年行通济活动期间,祖庙街道还以佛山通济市集为展示窗口,全面展示佛山本土老字号品牌和岭南文创风采,并联合岭南天地推出首部沉浸式现代舞剧——岭南寻迹之《剑合钗圆》,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推动佛山古镇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的区域消费带动型节点,助力禅城区建设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
禅城构建多重消费场景 ,推动“流量”变“留量”。据统计,春节假期(除夕至年初六)期间,禅城区商业销售总额约10481.98万元,同比增长27.59%,客流总量约352.61万人次,同比增长27.11%。元宵节期间(1月31日~2月5日)区内商业体客流同比增长32.3%,商业销售同比增长25.7%,充分展现了禅城消费市场的强大潜力和韧性,为禅城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
消费是当前全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题,也是各大城市发力的重点。
2022年,禅城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58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商品零售额778.5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1.05亿元,增长3.0%。
从数据来看,禅城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今年春节期间,区内各大商圈不断提档升级,加快布局引领消费增长新引擎和新载体,呈现出沉浸式体验、打造国潮IP、拓展消费新场景的趋势,刷新商业消费中心的城市形象和内核。
不过,如今消费群体发生了巨大改变,“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已然成为消费大潮中的主力军。新消费群体的休闲消费需求更加明确,也更加需要新鲜的文化体验和消费供给。
这意味着,对于禅城来说,消费市场回暖后,更重要的考题还在于:如何抓住“Z世代”年轻人的心和胃,打造具有大湾区影响力的消费高地,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大关。
正如禅城区委书记严冰在近期召开的“禅城铁军”竞标争先赛龙夺锦动员大会中所提出的,禅城应对比福建泉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思考如何打造区域消费中心,让人气旺起来;对比湖南长沙的首店经济,思考如何推动零售餐饮向高质、时尚、潮流转型。
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大众消费回流,将为禅城提振消费带来重要契机。可以看到,近段时间以来,从启动首店首发品牌行动、发布建设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三年行动方案、活跃提升商圈经济,到举办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等,禅城正积极发力,加快补足消费短板。
禅城区区长盘石表示,禅城历史上就是岭南的商业中心,禅城的工商业、商贸业发展有高度、有基础、有基因、有传承。
今后,禅城将以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为商业导向,联动各大商圈、商家,用招商引资的方式精准定位、靶向招商,瞄准国际国内、北上广深的知名品牌、潮流品牌、网红品牌、小众品牌,加大首店落地和集聚力度,赋予商圈新品牌、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并通过一系列节庆文化、节庆消费活动,让佛山这个知名工业城市变得更潮、更好玩,把佛山甚至整个大湾区、广东的年轻人吸引到禅城来打卡。
我们期待,禅城这股浓浓年味里消费复苏的火热态势,不仅为禅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信心,也成为大湾区消费中心最具代表性的进阶样本。
行通济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成为“六最”现代化禅城建设的生动注脚
2月5日,禅城区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行通济活动。
市民走过通济牌坊。
人的流向,就是城市的走向。
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之时。短短30来米长的通济桥,成为全国人员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月5日、6日,时隔三年,万人空巷的“行通济”民俗文化活动场景在禅城再次上演。汹涌的人潮、转动的风车、鲜绿的生菜,还有那句历久不衰的“行通济,冇闭翳”口号,寄托着佛山人对新一年的期望与美好祝愿。
据统计,截至2月6日24时,元宵节期间共88万人次参与现场行通济活动,超3400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直播,相关图文视频宣传产品的阅读量超2000万。活动吸引央视、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媒体争相关注报道。
这是一场岭南民俗的盛会,数十万人追溯400多年传统民俗的脚步,向“心”而来,浩浩荡荡行过通济桥。这是一扇城市形象的窗口,凝聚佛山“向上向善”的城市温度,展现“佛山之心”通济天下的胸怀。这是一张城市活力的名片,点燃城市烟火气,释放消费新活力,吸引八方来客。
今年是禅城全面建设“佛山之心”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上下大抓经济大抓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场人潮汹涌的行通济,不仅让人们看到佛山热气腾腾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佛山之心”的魅力。
当无数市民、八方来客走过通济桥那一刻,他们是否感受到佛山强劲的心跳?
一场岭南年俗盛会
“通济”二字,作为佛山人的精神图腾,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许多新的文化意涵。
通济桥,位于禅城区普澜路北端,横跨佛山涌(古称洛水),北连金鱼街,是佛山最早兴建的桥梁之一。初为木桥,始建于明代,后多次重修。
明末进士李待问在《修通济桥纪略》中写道,“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民间一直有“行通济,冇闭翳”之说。大家希望走过通济桥,通路、通财、通身体,济人、济己、济国家。
2001年,佛山斥资重修通济桥,至此,每年正月十五,通济桥上都迎来熙熙攘攘的人潮,其中不乏众多港澳台乃至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行通济不仅成为佛山禅城弘扬慈善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盛事,其影响力也扩展到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成为烙印在珠三角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
受疫情影响,线下行通济活动暂停三年,其间,佛山创新举办“温爱佛山·网上行通济”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参与。今年,佛山线下行通济重启,佛山民众心中的行通济情怀与激情再次被点燃。
在政府、媒体前期的大力宣传引导下,在各部门全力保障下,今年行通济活动呈现出新特点。自正月十四起,就有市民陆续开始行通济,参与行通济的人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民众热情持续高涨。对比往年,今年正月十六行通济人数明显大增。
“正月十五、十六都可以行通济。”家住石湾的刘先生表示,按照佛山本地传统习俗,正月十六是行通济“正日”,考虑到正月十五下雨,以及当天晚上的人流情况,决定正月十六和家人一起行通济。“经历三年疫情,一定要来行通济”成为现场民众的普遍心声,大家都希望借着通济桥的美好寓意,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顺利。
连续几天,从早上到次日凌晨,短短30来米长的通济桥成为佛山最具魅力的地方,无数新老佛山人、外地游客、网民持续参与这项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年逾80岁的“老佛山人”林婆婆与老伴携手而来,完成30多年来每年行通济的约定;携家人而来的“新佛山人”赵先生,愿家人健健康康、事事平安;从广州慕名而来的李先生带着女朋友,以行通济度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同胞、侨胞以及国际友人,特意前来品味岭南年俗的魅力……
在这场盛会中,无数佛山人举着金灿灿的风车,提着嫩绿的生菜,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愉悦地走过通济桥,也一步步融入佛山这座城市。
作为元宵节的一道精神大餐,行通济不仅满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也让亲人团聚共同祈福的喜悦得以释放,让悠久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尤其是今年,更是寄托了破除疫情阴霾,重启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对佛山人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大家对通济桥理解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佛山民俗专家任流说,今年行通济,是幸福美好之行,是健康快乐之行,是风光无限之行,是锦绣前程之行。
一扇城市形象窗口
举行的是文化盛事,传播的是城市形象。行通济不仅是佛山作为向善之城的一道风景,也是“六最”现代化禅城建设的生动注脚。
在行通济现场,身穿红白马甲的志愿者尤为抢眼,他们有的维护现场秩序,有的回应市民咨询,有的劝导文明行通济,有的爱心义卖募捐,成为行通济路上一抹亮丽风景线。
在通济桥牌坊流动捐款箱前,市民廖女士引导3岁的宝宝向捐款箱捐出10元,“这是宝宝第一次捐款,还是用他的利市钱,希望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现场还有不少民众也纷纷慷慨解囊,表示“希望自己的小小心意能帮助到更多人。”一颗颗爱心种子萌芽涌动,并不断朝外传播扩散。
自2012年以来,在政府和媒体的积极引导下,行通济这项古老的民俗祈福活动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慈善等元素,倡导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慈善情怀。
今年的“温爱佛山 向善之城”元宵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巡游活动,更是掀起行通济的热潮,展示佛山人“向上向善”的力量与善举,汇聚乐善好施、昂扬奋进的城市正能量。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行通济”的各项保障和慈善募捐工作,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奏响“佛山之心”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强音。
作为行通济的所在地,禅城今年行通济活动以“佛山之心,通济天下”为主题,在巡游活动中,融入独有的文化元素,进一步凸显“佛山之心”的凝聚力、带动力,擦亮“温暖之城”“敬业之城”“志愿之城”“乐善之城”等品牌。
巡游活动中,禅城方阵的1颗立体红心和6只禅城“六最兔”尤为引人注目。6只“奔跑兔”围绕“佛山之心”,寓意上下一心全力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迈进“佛山之心”的坚定步伐。
方阵中的大型彩灯、粤剧表演、儿童舞蹈等细节,凸显禅城“最中心”“最佛山”的文化引领力和岭南文脉之城魅力。方阵中的禅城好人、道德模范、青少年代表、各行各业杰出代表,更是体现“最活力”“最幸福”的城市底色。
禅城此次还派出高层次人才方阵,以文化为媒,让更多高层次人才了解岭南文化、了解禅城这座城市,增强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充分展示高层次人才逐梦禅城,助力打造“佛山之心”,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的精气神。
一张城市活力名片
在城市快速发展变化中,通济桥实现了从一座交通桥到文化桥,再到经济桥的变迁。今年行通济,不仅为人们送上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也点燃城市烟火气,刺激夜经济和商圈经济的活力释放,提振经济社会发展信心。
今年元宵节期间,禅城区创新性地推出了佛山通济市集,以现场摆展的形式展示了13个文创项目。
“生菜”编织篮、招财猫大吉风车、行通济路牌钥匙扣、“遇见美陶湾”手机壳,各式凤冠、狮头等文创产品……今年元宵节期间,禅城区创新性地推出了佛山通济市集,13个文创项目摊位以新颖、潮流的创意产品吸引大批市民游客。
市集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花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展演、展销,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消费体验。
打文化牌,唱经济戏。通济桥“九出十三归”的台阶形制,生动体现佛山重视工商的城市个性。通济市集,更是赋予这一民俗活动新的意义,这也是禅城打造岭南文化IP集群,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探索。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今年元宵节,禅城区还联动各大商圈带来大波促销活动,各大商圈也敏锐抓住这一消费热点,布置起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行通济美陈装置,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政企联动,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激发市民消费活力。
行通济也成为推介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
2月5日,禅城区经科局和禅城区招商局,联合邀请30余名企业家代表,共同行通济、游禅城、品岭南,发出禅城新年稳商招商“最强音”。
“这一次行通济活动非常精彩,让我领略到岭南文化和佛山古镇的魅力。”润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湾区服务部总经理陈飞介绍,去年6月,华润数科工业互联网产业总部落户禅城,跑出三小时签约、一个月落户的“禅城速度”,深刻体会到禅城营商环境的优越,将一如既往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为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来自各地客商深度体验禅城的特色民俗活动,也加深他们对禅城营商环境的归属感和认知度,以文化为媒,吸引更多企业家来到佛山禅城投资兴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通济桥上流淌着数十万人的梦想与向往,佛山禅城将不断凝聚团结更广泛的力量,奋力打造“佛山之心”,让栖息于此的人们收获更幸福的生活,实现更美好的梦想。
一份禅城铁军的守护
正月十五、十六两天行通济,虽然面临庞大汹涌的人潮以及不时的绵绵细雨,但整个活动安全有序、欢乐祥和进行,其背后离不开佛山市、禅城区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禅城铁军的默默守护。
为确保活动现场秩序,行通济活动期间,佛山市公安局统筹全市警力,共计5000多人全程护航,行进沿线数米便可见执勤警辅人员。活动设置“核心安保圈”“内围安保圈”“外围环佛护城河安保圈”三个层级,形成一级保一级的安保防护圈,构筑科学严密的安保防护网。
为确保现场路净灯明,从大年初七开始,禅城城管部门开启行通济活动照明布设工作,在牌坊位置搭起龙门架,悬挂128盏小灯笼彩灯,加装映树灯、建筑物照明灯等110套设施,对沿途2600米树木增加缠树亮化星星灯。2月5日出动约800人次进行保障值守,做好通济桥及周边的市容管控、环卫保洁、照明设施维护等工作,
为确保交通秩序井然,自1月30日起,交通部门提高通济桥及行通济活动周边桥梁的日常巡查频率,做好活动区域及周边人行天桥电梯安全运营,加强重点道路日常管养和隐患排查,让市民舒畅行通济。
为应对现场突发状况,禅城区制定医疗救护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设置10个应急医疗救援临时急救站,增加10组网格现场保障人员,持续巡逻及时发现处置突发情况。
此外,禅城区智治办组建由4个镇街共20名网格员组成网格现场保障队伍。电力、通信、公交等单位也全力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和服务措施,让民众“行通济,冇闭翳”。
2月6日,市委书记郑轲深入禅城区农村、项目现场、产业园区,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行调研。
郑轲首先来到张槎街道古灶村,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听取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整村改造情况介绍。他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盘活村集体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富足的生活。
随后,郑轲来到祖庙街道朝东村旧改项目现场,听取城市更新工作情况汇报。他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把城市设计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高效盘活产业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朝东村禅桂坊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郑轲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进展情况。他要求,要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园区改造,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吸聚更多高端数字创意资源,大力引进培育文创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佛山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郑轲强调,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黄坤明书记的调研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村,努力在促进乡村振兴上作出示范。要积极有序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大力推广节地型、紧凑式开发模式,精细推进老旧街区、村级工业园区、城中村更新改造,促进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要着力提升城乡品质形象,加强城市建筑高度、形态、色彩、外立面、天际线等设计管控,优化建筑空间尺度,持续提升城市平面协调性、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
佛山市领导葛承书、乔羽参加调研。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