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人防加强立法宣传 提升防护功能
禅城区人防办举办专题培训会
近日,禅城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举办《佛山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办法》专题培训会。各镇、街道分管人防工作的负责人、区内部分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单位参加会议。
培训会上,禅城区人防办工作人员从立法背景、立法依据、立法目标、立法任务以及主要亮点五方面,全面解读了《佛山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办法》,包括明确本市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发展模式、重视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强调保护人民防空工程、明确拆除人防工程的审批要求以及强化主管部门履责的社会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有关单位对《佛山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办法》的理解。同时,会议组织参会人员观看人防工程宣传短片,以生动的形式加强人防立法宣传。
“专题培训对大家做好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禅城区人防办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活动,将进一步提高禅城人民防空工程综合防护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提高防护技能。
下一步,禅城区人防办将加大宣贯力度,结合“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人防教育宣传进小区、进校园以及“9·18”防空试鸣活动等系列活动,宣传《佛山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办法》,加深有关人防的法律制度,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人防观念。
禅城区政协邀请多位文化领域专家建言献策,助力佛山争创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
“要彰显禅城‘岭南文脉’的现代魅力,离不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
“只有把时代文化、外来文化融进来,佛山禅城的岭南广府文化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有故事的文化才能走得远、传得广。”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佛山千年古镇文化积淀的所在地,禅城在佛山争创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5月5日,禅城区政协邀请十多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大咖”和区政协委员代表,举行助力争创“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禅城区建设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塑造市中心文化发展新形态建言献策。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孙向阳,禅城区政协主席殷辉,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梅,禅城区政协副主席刘志诚、陈笑尘等参加会议。
融进来
创新包容激发文化活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广府文化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融入时代生活,与当下人产生心灵碰撞。
“石湾陶艺传承千年,当年的创作题材是最鲜活的生活,如今,石湾陶艺的创作题材,在充分反映时代,反映佛山制造上,还有很大空间。”孙向阳在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
他表示,要让佛山、禅城的优秀岭南广府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文化工作者、创作者始终紧跟时代创新。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禅城本地的文化工作者、创作者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更多反映时代主题、反映百姓生活的鲜活作品。
除了在文化内容上要融入现代元素,紧跟时代,在文化创作手法、传播载体上,更要顺应潮流。美国国际雕塑基金会主席、吴信坤艺术馆馆长吴信坤多年来一直尝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艺术文化相结合,其雕塑作品备受中美两国艺术界的肯定。
吴信坤表示,石湾陶艺在历史上吸收了汝、官、钧、哥、定等各大名窑的釉色技法才形成了如今自己的特色,佛山禅城的岭南广府文化也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吸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具有生命力的岭南广府文化。
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佛山书法院院长李小如近年来就与方正字库合作,推出了以自己命名的字体包,用户只需要在方正字库上下载该字体包,就能通过电脑制作出相应的书法艺术字。“以前我们都说有颜体、柳体,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书法艺术能更便捷,更迅速地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让更多人喜欢。”李小如认为,在岭南广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才能让文化更具生命力。
走出去
跨界融合推进文化流动
文化的影响力体现在交流,岭南广府文化如何主动“走出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佛山市艺术文化创新协会创会会长廖之春直言,要让岭南广府文化真正“出圈”,关键是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
尤其要注意跨界融合,特别是文商旅等多产业的跨界融合,廖之春建议,禅城可以组织多领域的专家,组建成立发展岭南广府文化的领导小组,搭建平台,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岭南文脉”的打造、岭南广府文化的传承发现,吸引社会资源、企业资本参与该项工作,实现跨界融合。
在推动岭南文脉之城建设中,廖之春特别提到传统与现代要融合,艺术要与市场对接,文化要与旅游结合。“禅城区有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要立足佛山,走向全国,放眼世界。”
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禅城区文联主席张况也认为,禅城区是佛山的中心城区,云集了全市各领域的专家和优秀人才,如果禅城能以政府做主导,搭建平台引入各方资源,让文化在社会各领域流动,将会为佛山的岭南广府文化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他表示,如今禅城打造“岭南文脉轴线”,将全区的历史建筑、文化景点等串珠成链,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他建议可以在岭南文脉轴线中加入禅城名人元素,以鲜活的故事,增加岭南广府文化的传播力。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让岭南广府文化走出去。”吴信坤过去一直致力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认为,发扬传承岭南广府文化不能“画地为牢”,一定要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将岭南广府文化放到世界范围内,跟世界各地的文化同台竞争,找差距、找融合提升的方法,才能让岭南广府文化真正走出去。
孙向阳认为,岭南广府文化要走出去,最直接的方式是让优秀的作品展示在世界面前。他建议禅城应该多组织本地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带上优秀的文化作品,走出家门,走到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大型文化展览、展会中,既让世界看见岭南广府文化,也让本地文化工作者感受世界文化潮流。
聚起来
形成文创产业集群
禅城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集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单单是非遗文化项目就有9项国家级、20项省级、45项市级以及62项区级,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佛山市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培国认为,禅城的非遗传承人和工作者,是禅城传承发展岭南广府文化的宝贵财富,禅城应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通过文商融合、以商弘文,帮助他们更体面、更好地从事文化创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廖之春建议,禅城应该充分利用岭南广府文化聚集的优势,紧抓历史机遇,通过多部门联动,在区内打造文创产业聚集发展平台,形成文创产业集群。
禅城区政协常委、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芳表示,禅城正在制订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三年行动方案,以项目化、清单化来扎实推进高质量岭南文脉之城的建设。
打造岭南文脉轴线是其中的重点,禅城将继续组织各领域的专家,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的方式,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丰富和拓展岭南文脉轴线的内涵,细化相关的方案,用新媒体手段对轴线节点故事进行宣传推广,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
同时,禅城也在不断推进将岭南广府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加快“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留住城市的记忆,激活城市文脉DNA。
“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文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禅城区政协主席殷辉表示,禅城政协将继续围绕中心大局,努力搭平台、塑品牌,以深入推进“书香政协”建设为契机,广泛凝聚各界智慧力量,继续为佛山争创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禅城区打造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贡献禅城政协力量。
同济大桥钢波纹管片完成拼接
近日,禅城区同济大桥钢波纹管连拱涵完成了最后一节段钢波纹管片拼接,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60%。
同济大桥钢波纹管连拱涵由12孔钢波纹管组成,管身采用Q345C钢板制作,最大跨径11米,全长140.79米,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国内少有单孔超大直径(11米)钢波纹管连拱涵。
“超大直径钢波纹管连拱涵首次在珠三角超深软基和涉地铁项目中使用,填补广东省该类型桥涵结构的施工设计监测等空白,有利于国家施工规范的完善和地方标准的编制。”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济大桥连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张槎街道,起点为禅港东路与科润路的平交口处,终点接张槎街道季华北路,总长1.54公里。项目主线按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建设,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辅道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本工程包括路基、路面及排水、钢波纹管连拱涵、斜拉桥(主跨200米、塔高125米)、交通工程、景观等,项目兼具交通和观赏功能于一身。
同济大桥建成通车后,将连通禅港东路和季华北路两大交通节点,与多条南北向道路实现交通转换,未来将成为连通南庄与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此外,禅城乃至佛山西部片区市民,将可通过同济大桥对接季华北路,往北直通佛山西站,出行将更为便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